传统文化 宋代白舍窑影青釉茶盏与面丰的擂茶文化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宋代白舍窑影青釉茶盏与面丰的擂茶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代白舍窑影青釉茶盏与面丰的擂茶文化
一、宋代茶文化简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古老的饮料,我们祖先很早就知道饮茶的好处,初为药用,继为茶饮。历史上,以茶汁当饮料,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把饮茶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则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奠定厂茶道的形式和内容,饮茶由此开始讲究境界,强调饮茶体验人生的茶道,茶文化也逐渐形成,并迅速传人日本、朝鲜等国。宋朝一建立,便在宫廷兴起饮茶风尚,饮茶、斗茶成了风行上层社会的一种带有文化性质的风雅行为;又由于宋代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民间饮茶的发展,茶文化由中间阶层向上、下两头扩展,使茶文化逐渐成为各阶层的礼仪、风尚和习俗。
饮茶、斗茶离不开茶具。茶具最早是因饮茶的需要而产生,随着历史的演变,它成了高雅艺术品和世俗生活用品的统一体,它与文人的关系密切,是文人心灵的折射,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之一。
不同的茶品对茶具的要求各有不同。上流社会的斗茶,因茶色呈现白色泡沫,因此,盛行于黑釉茶盏。黑釉瓷盏的登峰造极,是从建盏的粉墨登场开始的,随之,吉州窑的黑釉剪纸贴花、木叶纹茶盏也成为宋代最具特色的茶具。而同时,民间饮茶也因各地茶叶的不同,区域性气候不同和茶叶功能的不同,其茶具也各不相同。宋代盛行于江西省南丰地区的“擂茶”及当地白舍窑影青釉茶盏便是民间茶文化的一个代表。
二、南丰白舍窑的前世今生
江西省南丰县,历史悠久,建县于公元257年(三国吴太平二年)。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曾以南丰蜜桔和傩戏而闻名于江南,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故里。
据《天赋南丰》记载:“南丰白舍窑,唐、五代伊始,两宋鼎盛,至明代绝烧。”“白舍,宋时置官监造瓷窑,窑数处,望之如山。”元代蒋祈《陶纪略》一书,谓之与景德镇竞争者有此窑。但由于景德镇窑的巨大覆盖力,长久以来,南丰白舍窑,如月旁之星,光芒暗淡。
作为民用瓷窑,白舍窑主要生产影青瓷器。产品有精粗之分,其精品胎质洁白细腻,釉汁晶莹润泽;粗者胎质较粗糙,色泽白中泛黄,呈蛋壳色。器形有壶、炉、盘、碗、茶盏、壶、瓶、杯、皈依瓶等器物。纹饰有篦纹、云气纹、莲纹、人物纹、卷草纹、菊花纹、牡丹纹等。
影青瓷的诞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时代的审美决定了瓷器釉色。宋代是一个以简约含蓄为审美风格的朝代。在这一风格的主导下,单色釉瓷器便成为两宋瓷器的主流,号称宋代五大名窑的官、哥、汝、定、钧无一例外。也直接影响到陕西耀州窑、浙江龙泉窑青瓷、江西景德镇影青瓷的出现和风行。白舍窑则是景德镇窑系中重要的一分子。
尚玉爱玉的时代风气是影青瓷在两宋倍受热捧的另一个原因。中国是个“玉痴”民族,两宋又是个佩玉世俗化的时代,可玉器被上流社会所垄断,对平常百姓而言,拥有一块美玉在当时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而影青釉瓷器“佳者莹缜如”,被称为“假玉器”。为此,能拥有一件“如玉”的景德镇窑系的影青釉瓷器便算是“梦想成真”了。
由于擂茶文化的存在,影青釉茶盏的烧制一直贯穿了白舍窑的烧瓷历史。可以说,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催生了南丰白舍窑的出现,而擂茶文化则直接催生了白舍窑影青茶盏的问世。如今,“望之如山”的白舍窑址早被一望无际的南丰桔树所淹没,只有那散落在窑具外的瓷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如其在宋代瓷器历史夜空中微弱的星光。但作为历史的见证,宋代白舍窑的影青茶盏将永远伴随着久远的茶香,留在后人的心中。
一套完整茶盏在形制上分茶托和茶盏两部分。茶托底部外撇成喇叭形,精致品足部镂空出六个梅花孔,以对应托上的六朵花瓣式茶盏;宽边花口的浅盘形托面上贴塑一个倒扣式小碟,茶盏喇叭足正好与碟底相吻合。总之,在南丰白舍窑兴旺时期,其产品在造型、胎质、釉色与景德镇窑同类产品大体相似,以致其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误认为是景德镇窑产品。
三、宋代南丰擂茶文化
南丰县内有军峰山,海拔1761米,常年云雾飘绕,翠绿的山茶长满海拔1000米的军峰山腰,故得名军峰山云雾茶。南丰有独特的茶文化,表现形式为擂茶,汉代南丰人开始用军峰山云雾茶制作擂茶,相传至今,在三溪、付坊、太和、西溪、太源等山区村民,仍保存着这种祖传习俗,常年饮用自制擂茶可防病健身。
南丰擂茶的用料十分讲究:主料有茶叶、芝麻、花生、豆子等十余种,配料有盐、糖、生姜等。制作饮用擂茶,比例为生芝麻占1/3,熟芝麻占2/3;制作药用擂茶,则掺和有桔皮、薄荷、甘草、车前草、鱼腥草、生姜末等中草药。可见,擂茶具有破热气、清头目、治中暑等功效,又因为茶中加入红糖、芝麻、花生、豆类等多种营养物质,所以还具有驱寒之功效。
擂茶制作工艺同样讲究:首先将主料和配料搅和后,置人特制的擂钵内,其内径为45厘米,内壁呈粗密相间的沟纹的陶制器皿,擂棍长65厘米。用山茶树干制成。操作时,用手紧握擂棍,有规律地不停地旋磨茶料,至钵内茶料成为糊状物,再添加井水,煮沸后便成擂茶。
擂茶的饮具异常雅致:由于南丰擂茶为黑色糊状物,为了显示茶色,南丰人便以当地著名的白舍窑生产的影青瓷茶盏作茶具。正如当时风行朝野的斗茶,因茶沫泛白,故特制建窑或吉州窑的黑釉茶碗来衬托;而南丰擂茶中加入了红糖和黑芝麻等物,制成后的茶呈乌黑糊状,因此,青白釉的茶具便成了最佳选择。
擂茶品尝的方式多样:劳动时,饮之解渴、补充体内因出汗消耗的盐分;闲暇时,品之助兴,一边喝擂茶,一边品茶点,一边看傩戏,成为南丰特有的区域性文化生活;客人来访,擂茶配上佳肴,又成了待客酬宾的特产,懂得茶道的客人吃到最后一碗时,要将碗内“茶渣”喝尽。擂茶,不仅是南丰传统饮食中的特产,也是南丰区域文化的特色。
南丰擂茶,从古一直延续至今,只是如今缺少了宋代的影青釉茶盏,无形中缺失了一份古代的雅致。但擂茶待客,仍是今天南丰民间的传统。当你走进山村农家,主人便会以一碗香浓的擂茶作为见面礼,然后配有一桌丰盛的糕点。顿时,一幅宾客满堂、欢歌笑语的画面便鲜活于浓浓的茶香中,其时,让你既能感受到南丰淳朴的民风,又能领略到南丰深远的擂茶文化及厚重的历史习俗。
来源:文物世界
相关参考
[专家点评]元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侧面)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侧面)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背面)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底部)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细部) 元 湖田窑影青
[专家点评]元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侧面)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侧面)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背面)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底部)元 湖田窑影青釉人物俑(细部) 元 湖田窑影青
[专家点评]元代景德镇窑影青凸花高足杯 这件元代影青釉高足杯高7.9厘米,口径8.3厘米。胎质洁白,通体施影青釉,口沿微撇,深腹近底处较为丰满,呈上粗下细的竹节形,高圈足,口沿及腹部作六曲花瓣形,好
[专家点评]元代景德镇窑影青凸花高足杯 这件元代影青釉高足杯高7.9厘米,口径8.3厘米。胎质洁白,通体施影青釉,口沿微撇,深腹近底处较为丰满,呈上粗下细的竹节形,高圈足,口沿及腹部作六曲花瓣形,好
[专家点评]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另面)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另面)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里内)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底足)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足) 南宋
[专家点评]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另面)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另面)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里内)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底足)南宋 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足) 南宋
[专家点评]北宋影青盏、托 全器由盏与托两件组成。盏为花瓣口,弧腹,圈足,托似浅盘状,中间突起为盏座,底以圈足支撑。釉色青嫩莹润,白色胎细而薄。全器素身,更显得雅洁。
[专家点评]北宋影青盏、托 全器由盏与托两件组成。盏为花瓣口,弧腹,圈足,托似浅盘状,中间突起为盏座,底以圈足支撑。釉色青嫩莹润,白色胎细而薄。全器素身,更显得雅洁。
吉州窑黑釉盏与宋代斗茶风尚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江西著名的民窑,它充分利用本地瓷土资源,博采众窑之长,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窑场。工匠们将传统陶瓷工艺和当地民间艺术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吉州窑黑釉盏与宋代斗茶风尚 吉州窑是宋元时期江西著名的民窑,它充分利用本地瓷土资源,博采众窑之长,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窑场。工匠们将传统陶瓷工艺和当地民间艺术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