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古滇文明的原传介质

Posted 青铜

篇首语:技艺是无价之宝,知识是智慧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古滇文明的原传介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滇青铜器:古滇文明的原传介质

  文化传播学者李丽芳教授认为,“传播学意义的民族文化原传介质,指的是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物质的机构、中介,也就是民族文化最早、最原始的传播物质。民族文化传播介质是传者与受者之间进行活动的桥梁,也是存在和保留民族文化的中介物,或者说形态,换句话说就是民族文化的存储器。” 我们常说的“文化” 主要指狭义的文化概念,即精神领域的认识、观念、意识、制度等。文化信息承载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需要通过客观的物质形态才能得以保存和传承。

  公元前339年的庄蹻开滇,成为云南历史的最早记载。1955年3月,考古学家对滇池边晋宁石寨山墓葬的考古挖掘,使得大量反映古滇国社会全貌的青铜器及“滇王金印” “滇王玉衣” 等珍贵文物的出土,证实了古代滇国的存在。一直被视为边疆蛮荒之地的云南曾经拥有的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终于展现在世人眼前。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复杂的周边形势及频繁的文化交流使滇国青铜器包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发达的社会经济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反映

  远离中原地区的古滇民族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滇青铜器器物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其形象之生动,装饰之精美,类型之多样,工艺之精湛,为古滇国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充实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佐证。

  滇青铜器种类齐全,造型多样,可分为8O多个门类。既有实用性较强的生产农具、食器,又有兼具礼器功用的兵器,甚至包括不少专门的祭祀礼器和装饰物等。大到活动场景的还原,人畜的数量、形态,物品的摆放位置;小到人物的神态、服饰、发式,无一不精巧细致。乐舞形象的铜佣动作鲜明,神态细致入微。单是作为器物装饰的纹饰,“常见的就有太阳纹、雷纹、绳纹、双旋云纹、网纹、锯齿纹及水波纹等,它们或交替出现或组合使用,构成疏密有致,亦繁亦简的视觉效果。”甚至连青铜兵器顶部往往铸有形象的人、动物等圆雕,有的兵器还带有绘图精美的漆木柄,也因此成为祭祀的礼器。

  先进的“失蜡法”、鎏金技术、镶嵌技艺、适当的合金比例等技术的使用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民族在青铜冶炼、铸造、制作工艺方面的成就。大量铜扣饰中,有的镶嵌玉石,有的镂空浮雕,有的通体鎏金,表明青铜技艺的发达及其高超的审美、艺术价值。其中的代表作品,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牛虎铜案,整体以一头立牛为主,牛蹄为案足。椭圆形呈平面,四周略翘起的牛背为案面用于盛放食具。牛身颈肌健硕,两角前伸,显得力量十足。为缓解重力过于集中在牛头,又在另一侧牛尾处铸有一虎,虎口紧咬牛尾,四爪抓住牛胯作后仰状,使器身重力得到了巧妙的平衡。大牛腹下中空纵置一头小牛,进一步增强了案身的整体稳定,亦有母牛护犊的象征意味。既融合了中原四足案的基本特征,又具有浓郁的云南本土特色,写实性极强的动物造型,牛与虎两种动物不同特性的逼真刻画,其奇巧的构想、精湛的工艺,堪称我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贮贝器和一些扣饰上的人物,虽不过三厘米大小,但都眉目清晰,面部表情可见。器物上线刻的纹饰,很浅但技法却很熟练,都是两千年前工匠们凭手刻画的。这些文物表明,滇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的青铜文化类型。”

  二、“宽长衣” “椎髻发” 的滇人形象

  青铜人物装饰器上,显示着鲜明的“滇人”特征。在贮贝器上出现最多的是发式为‘椎髻’的一种古代民族,男女皆着宽长的外衣,长至膝处,膝下和足上都无任何穿着,跣足,腰中有腰带束之。女子衣袖宽肥而短;男子的衣袖窄而短,这类人物不仅常见于各种场面,而且在各种场面中处于主导地位。

  三、以畜牧业和农耕文化为主的生产方式

  在古代社会,牛是农耕文化最重要的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力,是农耕最具象征意义的事物,因此,也常被引申为财富、权力的象征。以牛的形象为装饰物或直接表现牧牛场景的青铜器皿的出现,表现了古滇人民对农耕文化和畜牧业的重视和崇拜。如鎏金骑士牧牛贮贝器中,表现的就是通体鎏金的滇人骑士牧牛的场景。青铜农具在古代的中原地区是很少使用的。但是,古滇人的铜制农具却种类繁多,数量惊人,从翻土直到收获等等各个主要生产环节所需的工具都一应俱全,其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这也是古滇国经济发达的重要原因。

  四、“干栏”式的建筑风格

  古滇国的青铜文物中,有不少“干栏”式建筑的图像和实物。这种建筑类似于如今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的民居,为木质楼房,结构简单直观,屋顶多为斜坡式,上面覆盖厚厚的稻草,不易积聚雨水,屋内四角有柱子支撑,一般分上下两层,下层空间较低矮,用于关牲畜,人住在空间开阔的上层,四周多有竹木栏杆,以木梯连接地面。“干栏” 式建筑的普及,与当地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有关,云南不少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山林集中,潮湿多雨,野兽蛇虫出没频繁,同时,木质材料种类繁多,木质粗壮易采伐。“干栏”式建筑兼有防毒蛇野兽,防潮湿,凉爽透气,取材方便的优点,因此成为云南少数民族的颇具特色的建筑类型,至今仍被许多少数民族所使用。

  五、夸扬氏族争斗,崇尚武力的战争场面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 出土的滇青铜器中有许多表现战争场面的礼器也大抵如此,在作战的场景中通常有一形象高大的滇人主将立于正中醒目位置,戴头盔,披铠甲,有的还通体鎏金。普通士兵围在其周围,持剑、矛、弩等,表现的是滇人大获全胜,敌对的民族则成为俘虏,缚手跪立,并有滇人拴住俘虏和获取物品、牲畜的图案表现。更有甚者,滇人还以敌人的头颅作为战利品,这是传统“猎头”仪式的表现。滇人在青铜器中大肆描绘战争场面,以此来纪念战争的胜利和表现本氏族武力的强大。

  六、爱好歌舞的民族传统

  滇人爱好歌舞的传统在滇青铜器中也有不少的体现,青铜文物中的鼓、编钟、锣、铃、葫芦笙等乐器及独有的贮贝器、装饰品等特殊器具上窥见滇人载歌载舞的生动形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铜鼓莫属,鼓是中华文化中叫常见的一种乐器,也是滇青铜文化中不得不提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少数民族,常以鼓作为乐舞、祭祀的主要乐器。除此之外,葫芦笙、葫芦丝、铜铃、铜钹、铜锣、编钟都是古滇人常用的乐舞器具,反映了滇人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四人乐舞铜佣中,4件滇人铜佣中三位舞者衣饰华丽,舞姿灵动优美,形神毕肖;图中最右的佣则双手呈捧持状,口吹葫芦笙顶端西口,指按音孔,为其余三人吹奏伴舞,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来源:文史研究

相关参考

佛教 實踐善行的原則

轉載自福智佛教基金會bwmc/已獲得福智佛教基金會同意轉載善行實踐的內涵:實踐善行的原則--------------------------------------------------------

文史百科 东郊记忆的历史沿革

东郊记忆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代号773厂,106信箱)。2009年,成都市利用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

文史百科 东郊记忆的历史沿革

东郊记忆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代号773厂,106信箱)。2009年,成都市利用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

文史百科 东郊记忆的历史沿革

东郊记忆前身是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代号773厂,106信箱)。2009年,成都市利用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将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作为工业文明遗址予以保留,

佛教 生何

  :“三界回淫本,六道往返基。”  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回的原力,是障佛道的病本,生在六道回,根本的原力就是情欲所,生要上升落,都被情欲所束而不得自在;鸠摩什的生,玄奘大新的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

佛教 生何

  :“三界回淫本,六道往返基。”  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回的原力,是障佛道的病本,生在六道回,根本的原力就是情欲所,生要上升落,都被情欲所束而不得自在;鸠摩什的生,玄奘大新的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

佛教 生何

>>:“三界回淫本,六道往返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回的原力,是障佛道的病本,生在六道回,根本的原力就是情欲所,生要上升落,都被情欲所束而不得自在;鸠摩什的生,玄奘大新的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都

佛教 生何,死何

生何,死何?您六道的真面目>:“三界回淫本,六道往返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回的原力,是障佛道的病本,生在六道回,根本的原力就是情欲所,生要上升落,都被情欲所束而不得自在;鸠摩什的生,玄奘大新的

佛教 生何,死何

生何,死何?您六道的真面目>:“三界回淫本,六道往返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回的原力,是障佛道的病本,生在六道回,根本的原力就是情欲所,生要上升落,都被情欲所束而不得自在;鸠摩什的生,玄奘大新的

佛教 三界六道及六道回的真相揭秘

:“三界回淫本,六道往返基。”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回的原力,是障佛道的病本,生在六道回,根本的原力就是情欲所,生要上升落,都被情欲所束而不得自在;鸠摩什的生,玄奘大新的有情,凡夫在三界流浪生死,都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