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明晚民间青花纹饰与艺术商品趋势
Posted 青花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明晚民间青花纹饰与艺术商品趋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晚民间青花纹饰与艺术商品趋势
从现代审美的视角看,晚明青花瓷器的纹饰图案的确显得真率质朴,毫无雕琢造作,由此给人一种自然清新之感。尤其是对我们身处过于条理化,程序化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需要这样的艺术形式展开一些不受时空限制的遐想。但是纯粹的审美想象是无助于还原它历史的真实面目的。是不是应该把晚明青花瓷放到它所属的历史背景之中,从商品经济和社会牛活的角度作进一步的探讨呢。
晚明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于工业部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新式手工业。出版于崇浈十年(1637年)的宋应星《天工开物》详细记述了当时包括陶瓷生产在内的各种手工业技术。对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工艺流程的分析即说明了那时非常高的专业化程度,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商品生产的繁荣。此外,晚明还是社会风尚发生很大变化的时期,一些城市兴起“一股去朴从艳, 好新慕异的风尚”。作为城市居民上层的富家大户在日常生活中讲究奢华,这股奢侈之风也渐渐深入普通市民之间。相信瓷器作为必须的日常牛活用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生产一定受到积极的影响。晚明,促进景德镇陶瓷生产还有一个重要的素,就是欧洲一些国家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 随着万历后期,官窑逐渐衰落并最终停产,海外的市场需求无疑是刺激陶瓷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
晚明与向品经济繁荣相对应的是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生活,此时的小说,戏曲等灵活多样的文学形式在市民中十分兴盛,活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这些文学读物的需求无疑也带动了印刷出版行业。除了文学读物之外,其它与文化艺术品相关的刻本读物也是市民大量消费的商品,例如启蒙教育类、画谱、技术推广类等。各类书都有与文字相配的插图作为视觉上的说明与提示。今天看来这些插图成为我们解读晚明社会事态风情的必不可少的图像资料。
晚明出现的艺术商品化趋势正是在繁荣的商品经济和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基础之上出现的。所谓艺术商品化,正是把艺术品或者艺术牛产过程中形成的产品当作普通商品放入到市场上进行买卖,以实现其自身的经济价值。正如商品存存高低档次,而作为特殊商品的艺术品也存在面向不同消费阶层的不同品味和档次。
晚明青花瓷器作为民间艺术之所以在中国陶瓷手工业发展历史中占有特别而又显著的地位,其中的原因并不是我们今天从审美角度所关注的青花艺术性,而更多的来自十它是那一时期重要的商品。当然这种商品具有一般民问艺术所没有的特性。首先它受到原料工艺的制约,并非所有地域都适合并能够生产出精美的青花瓷器,所以它可以打破遥远的地域界限,成为贸易中的宠儿。其次,是它利用钴料作为发色颜料进行绘画装饰,烧成后呈现白地兰花的洁净醒目,清爽雅致的审美效果。最后它的装饰有如在纸上绘画一般,可以表现人们喜爱的各种题材的绘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可以使青花瓷器成为人量模仿复制绘画岂术的商品并畅销于世。大多数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并非出自优秀的画家之手,而只是一些极为普通的画丁按照一定的纹饰式样制作出来的。在不断的重复生产中, 随着熟练快速的操作,会形成特有的简化和随意,从而具有一种自然朴实的魅力。
前面谈到的版刻艺术对明代后期,尤其是十七世纪明末清初的青花纹饰影响十分大,之所以如此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首先,明代后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艺术商品化的趋势。随着后期市场经济的繁荣以及市民生活的兴盛,小说戏曲、绘画等艺术创作接近了市民的审美口味。以前文人画家创作“非供人耳目之娱,为已稻梁之谋”,但到了后期出现了职业的文人、画家等借鬻文卖画谋生, 使艺术品成为生活中民众满足情感精神需求的商品。第二,万历后期御器厂被毁后,官窑生产逐渐衰落,到万历三十五年“役亦渐寝”。官窑生产中断后,使民窑的发展彻底走入自由发展阶段。优秀工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释放,从而借鉴来自多方面的绘画素材。第三,十七世纪早期开始,景德镇民窑开始接受大批量的来自欧洲的青花瓷订单,在为欧洲客户生产中,纹饰题材和风格变得更加丰富。第四,万历年问版刻书籍出版业达到明代的黄金时代。小说、戏曲插图、画谱等为民间青花纹饰题材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明末正是艺术商品化和小说戏曲艺术的繁荣时期,这对当时的青花瓷纹饰题材有着深远影响。
这些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词赋文字作装饰题材写在瓷器上, 以迎合当时附庸风雅之士的审美需求,虽然审美品味不很高,但体现了高雅文化深入民间的市民化趋势,是艺术商品化的最好例证。例如天启青花前赤壁赋图文碗, 以苏东坡《前赤壁赋》文字和东坡夜游赤壁情景画面作为纹饰, 装饰有这类纹饰的产品应该有相对固定的销售地,而且很可能是销往经济、文化都相对繁荣的江浙地区,因为江浙地区晚明时期戏剧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王穉登在《吴社编》中记述:苏州的虎丘会众就经常演出戏剧《游赤壁》,并专门制作了道具小画舫,“令壮夫舁之, 舟中苏工、二客及两长年并皆潺稚,歌喉清妙,而长年能唱竹枝,玲珑袅袅,有破烟出峡之声”。可见这一故事改编的戏曲很受当地人的欢迎,具有欣赏和认识写有苏轼前后《赤壁赋》的民间文化基础。想必以赤壁赋诗文以及东坡夜游赤壁画面作为装饰图案的瓷器是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但不是每个人都欣赏将诗文写在瓷器上的装饰方法,长期生活在苏杭地区的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则表达了他的反感。他说“碗碟中最忌用者,是有字一种, 如写《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之类。此陶人造孽之事,购而用之者, 获罪于天地神明不浅。”从李渔的角度看,这是对文字的不敬。如此高雅的艺术形式竟然随便写在平时吃饭的饭碗上,作为廉价的商品流通于街肆,这是那些传统文人怎么都难以接受的。就连李渔这般思想较为开明的作家文人都难以接受,那些思想保守的文人更是要斥责了。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文化的接受可以是无限灵活的,只要有文化审美的需求,那么瓷器的装饰都可以利用,表现并满足这样的文化消费需求。现时代我们作为艺术的消费者和审美者来说,已经很容易理解这种做法了。
二是十七世纪以后,青花纹饰题材与风格多将文人气息与世俗风情相结合,题材的选取受惠于明代后期版刻艺术中的画谱。这一时期的画谱种类繁多,不仅有学习绘画用的画谱如《素园石谱》、《梅竹兰菊四谱》、《古今画谱》、《十竹斋书画谱》、《历代名公画谱》等,还有配上图画的诗文画谱如《五言唐诗画谱》、《宋诗画谱》等。这些画谱在绘、刻、印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景德镇地临明代刻版印刷业中心之一的徽州地区,景德镇画工很容易就接触到这些版刻书籍,并以此为青花纹饰的画稿是顺理成章的事。《宋诗画谱》中苏轼《南歌子·端午》插图,表现了诗人正乘船游览西湖的情景,实际上这正是明代晚期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关于春日泛舟游玩的场景是画谱中常见的生活类题材,这类题材在青花纹饰中也有很多表现,例如这张画谱插图中的小画舫就与前面提到的青花前赤壁赋纹饰中的小船十分类似,这表明在晚明艺术商品化的趋势下各类艺术在题材的借鉴上的密切关系。版画画谱上的花鸟梅竹原作品多出自名家之手,表现无不细致入微、神采超脱,生气盎然。而原作往往收藏于官宦豪门之家,一般人很难一窥真容。那么将这些名家的绘画作品刻印成画谱,虽说大多数人还不能一睹原作的精微之处,但至少可以领略名家名作的大概风貌。明末青花花鸟纹饰,出自于民间画师,在表现技法上虽然不讲绘画的法度,但在自然生气与活力方面也是白有一番意趣。而且优秀的明末青花瓷画并非完全照搬摹本,而是画工在生产制作中随意进行的再创作,在表现人的真情实感方面,青花装饰也具有民间艺术的质朴感。一幅青花驯马图装饰与唐诗画谱插图,虽然描述的是不同的故事,但题材的表现形式极为相似,同样是远山作为背景,在近景处是主人手中握着马鞭,似乎在与卧在地上的马进行交流。青花纹饰的画风虽然显得稚拙随意,但是表现得更加有趣和生动,能够体现出晚明青花纹饰中民间的朴实画风。同样在山水画方面版画与青花纹饰也有着类似的时代风格,都表现出同时代山水画的情境。
三是明末青花瓷器的许多纹饰多以当时的小说、戏曲刻本上的人物故事插图为范本,并作必要的加工创作使之更适合对瓷器器形的装饰。晚明随着版刻印刷技术的提高和城市文化的兴起,为迎合新兴城市市民的审美趣味,出现了众多的小说、戏曲刻本。例如人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西厢记》和《牡丹亭》等。为满足一部分城市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一些优秀画工自然就会选取当时正流行的这些小说戏曲故事,结合版画插图,将人物故事表现在瓷器上。在比较版画和青花纹饰时,往往会发现两者存在明显的内在关系。比如在处理画面中故事人物的梦境,手法就如出一辙。犹如一缕上升并逐渐散开的云烟,将人物头脑中飘渺的梦境笼罩包裹起来,从而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分隔开,既能实现画面的叙事功能,又可以激发欣赏者的想象力。
明代晚期青花纹饰题材非常丰富,花鸟鱼虫、山水人物、诗文以及吉祥文字等等,都反映了晚明市民生活和他们的审美情趣。与此相类似的图案不仅出现于青花瓷器的装饰上,在其他如丝织品和漆器等工艺品上也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图案可以看作是促进商品销售的艺术手段而反复使用。版刻插画和青花纹饰从工艺制作的角度来看,是两种更便于传达视觉图像的商品载体,如今成为反映当时文化生活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性艺术品被人们所欣赏。
青花瓷器在明代景德镇民间陶瓷生产中产量极其巨大,明代王士性的《广志绎》这样记述万历晚期的景德镇陶瓷生产,“然此花白二瓷,他窑无是,遍国中以至海外彝方,凡舟车所到,无非饶器也”。要想维持此等规模的陶瓷生产,不仅要保证生产者的数量,最关键的还在于生产效率以及商品生产对市场需求的灵活反应。如果说晚明青花瓷的繁荣有赖于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那么今天我们所欣赏到的青花装饰艺术则应该是在晚明艺术商品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的。
来源:高岭论坛
相关参考
玉溪窑瓷器的纹饰题材与特征 玉溪窑借鉴和学习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所以它的内容与景德镇一样,带有鲜明的民间民族色彩,主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文字、辅助纹饰等,适应当时人们追求吉祥寓
玉溪窑瓷器的纹饰题材与特征 玉溪窑借鉴和学习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所以它的内容与景德镇一样,带有鲜明的民间民族色彩,主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文字、辅助纹饰等,适应当时人们追求吉祥寓
元代青花瓷的辅助纹饰 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品种繁多,有图案性质的写实内容或几何纹样。明以后,青花瓷纹饰大多沿袭元青花画法,但略见变异。这种差别在辅助纹上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佐证。 (一
元代青花瓷的辅助纹饰 元青花的辅助纹饰品种繁多,有图案性质的写实内容或几何纹样。明以后,青花瓷纹饰大多沿袭元青花画法,但略见变异。这种差别在辅助纹上有更为明显的反映,是鉴别元青花的重要佐证。 (一
传统青花与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传统青花与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特征 青花瓷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青花瓷器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装饰技法和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青花白瓷,清丽脱俗、典
传统青花与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传统青花与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特征 青花瓷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青花瓷器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装饰技法和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青花白瓷,清丽脱俗、典
从瓷器纹饰看康熙时政 清代康熙朝青花瓷器经历晚明清初时期短暂的萧条后迅速崛起,随着康熙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制瓷工艺的提高,以及制瓷业政策的影响青花瓷产品数量之大,质量之精,行销范围之广,是继明永乐、
从瓷器纹饰看康熙时政 清代康熙朝青花瓷器经历晚明清初时期短暂的萧条后迅速崛起,随着康熙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制瓷工艺的提高,以及制瓷业政策的影响青花瓷产品数量之大,质量之精,行销范围之广,是继明永乐、
一件特殊装饰的青花瓷器 今年3月应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之邀,赴外地协助工作,在一朋友家偶然发现一件清乾隆时期带有青花纹饰的大瓶,感到惊喜。此瓶型体高大,装饰色彩较为特殊,值得介绍出来与陶瓷爱好者共赏。
一件特殊装饰的青花瓷器 今年3月应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之邀,赴外地协助工作,在一朋友家偶然发现一件清乾隆时期带有青花纹饰的大瓶,感到惊喜。此瓶型体高大,装饰色彩较为特殊,值得介绍出来与陶瓷爱好者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