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浅论中国早期瓷器的造型设计规律

Posted 瓷器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浅论中国早期瓷器的造型设计规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浅论中国早期瓷器的造型设计规律

  所谓早期瓷器是指我国自商周至六朝时期生产的瓷器品种。商周时期的瓷器被称为“原始瓷”,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发掘的材料可知,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中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烧制白陶器和纹硬陶的实践中,在不断的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以及提高烧成温度和器表施釉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原始瓷器。但此时的瓷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瓷质,而是属于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也可以说原始瓷器还属于瓷器制造的低级阶段,因之而得名。在现有的考古资料中可见的原始瓷器造型主要有:圜底尊、圜底瓮、圜底罐、双耳罐、圜底盆、假圈足钵、浅盘喇叭座豆、圈足形握手器盖等,并有一些短领凸肩壶、敞口圆肩大尊、圈足簋和碗等。仅以商代来看,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物造型数量明显多于商代中早期,并且,这些造型体现出了更多的生活化实用趋势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对于青铜器造型的模仿,也成为此阶段原始瓷器的造型特征。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器的造型种类和质量较之于商代又有了巨大的提高,尤其是春秋晚期,江浙一带的原始瓷器,在造型上与商代可谓一脉相承,只是其胎质更为细腻,极大多数器皿由原来的泥条盘筑法成型改变为轮制成型,因而器型日渐规整,胎壁减薄,厚薄均匀。其主要器型为平底罐、平底瓿、平底盂、大敞口平底碗和器盖等。

  到了秦汉时期,早期瓷器无论是在胎、釉原料还是在成型方式、装饰技巧上都与战国早、中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永嘉等市县先后发现了汉代瓷窑的遗址;在河南洛阳中州路、烧沟、河北安平运家庄、安徽毫县@、湖南益阳、湖北当阳刘家冢子0等东汉晚期墓葬和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瓷制品,其中尤以江西、浙江为最。因而,目前中国的考古学家普遍认为,至迟在东汉晚期开始,中国已有了实质意义上的瓷器生产技术。由原始瓷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对于中国的陶瓷工艺而言是一个质的飞跃,至此,由于制瓷技术的日渐成熟,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够大批量制作瓷器的国家。烧成温度高的瓷器远比陶器更加坚固耐用,清洁美观,又远比青铜和漆器造价低廉,并且原材料的分布极广,蕴藏丰富。因而,瓷器一经烧制成功,迅速地获得广大民众的喜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用及欣赏品。但是作为刚从原始瓷进化而来的东汉晚期瓷器,无论在造型技术上还是装饰风格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与原始瓷相似的地方。不过,即使是传统器型,至此时也有了很大的外形改观,比如碗的造型在此时就出现了两种形式,一种口缘细薄,深腹平底,碗壁圆弧,就像被横切开来的半球形;另一种口缘微微内敛,上腹稍微鼓起,下腹弧向内收的平底碗。这两种形式的碗底均微微向内凹陷,且后者器型较小,类似于三国时期的碗型。

  自公元22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相对动乱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六十余年中,出西晋得到了短暂的统一之外,我国的南、北两方长期处于分裂和对峙的局面中,尤其是北方地区,更是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因此,当时中国的制瓷产业相对而言集中于长江流域,比如以浙江的“越窑”“瓯窑”“德清窑”和“婺州窑”以及江苏的“均山窑”都已开始生产成熟的青瓷产品;湖南、湖北、四川和江西地区自晋代也纷纷开始设窑造瓷,其品种主要是仿造越窑的青瓷产品。与之前相比,三国时期的瓷器还是一种新兴的产品,因此,其造型和装饰基本上是承袭汉制,较多地吸取了陶器、青铜器和漆器的造型、装饰,各式罐和壶的形制与汉代的陶器及原始瓷相似,如宽沿兽足洗和腹部贴铺首的唾壶就是模仿汉代青铜器的样式,长方形的榍则与汉代漆器制品造型类似。西晋时,越窑和瓯窑已有了较为成的制瓷技巧,因而创造了扁壶、谷仓、把杯、蛙形水盂、熏炉等新造型,尤其是各类瓷塑的出现表明此时在长江流域的瓷器生产已经进入了自由发展的阶段,在一定的社会审美观念影响下,越窑瓷器开始追求独特的形式美感,比如西晋时期的越窑,为了使器型更加稳重端庄,因而其瓷胎比前期稍厚,但为了避免由此而生的厚重感,工匠们有意识地将碗、碟一类器物的口沿做薄,把洗的唇口做成弧形内凹,将平唇钵的口缘和盘口壶的盘口外缘等部位,或者做成规整的直角线条,或者做成纤细的棱线,从视觉上给人以轻巧的感受。因而,从此时期器物造型演变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六朝的瓷器造型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向实用性倾斜,以盘口壶为例,三国时期盘口壶的口部和底部都较小,上腹部特别大,重心全部聚集于上半部,倾倒内存物时显得十分费力,摆放时占据的平面空间也较大,而且还容易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东晋以后,盘口壶的口部逐渐加大,颈部增高,腹部变得修长,各部位的比例日渐协调,造型曲线柔和,形态优美,并且,此时的盘口壶重心偏下,放置时十分平稳,使用时也较为省力。不难发现,六朝时期南朝的瓷器造型已经通过人为的努力,开始注重将造型的实用性与外在形式的审美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虽然有时还稍显质朴,但毕竟是已是制瓷工匠认识到造型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备的一个开端。

  相对于发展较为迅速和成熟的南方窑口而言,北方的制瓷产业在六朝时期的发展可谓是缓慢了。纵观各地出土的北朝青瓷,在品种、形制和烧成工艺上,都存在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同时,又各具地方特色,表现为造型质朴庄重,实用性强。目前已知的北朝青瓷产品几乎全部属于日常生活用具,虽然技术不甚成熟,却可看成是后来隋代青瓷器物造型的直接影响者。比如,北朝莲瓣罐有些带盖,有些无盖,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形系等区别,整体堆塑的丰肥莲瓣有八瓣或六瓣不等,这些细节装饰与器型巧妙结合后,打破了一般北朝瓷罐单调呆板的造型特征,既有装饰性,又适于日常实用,表现出典型的地方风格,可谓是北朝最为成功的一类器物造型。

  总的说来,自商周时期出现原始瓷开始,到秦汉时期早期瓷器的生产,直至六朝时期青瓷和白瓷的相继烧造成功,中国的早期瓷器设计和生产均是站在日常实用的基础上日渐向独特的审美观念演变,在承继前朝造型经验的基础上也创造出了崭新的造型形式,为后继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优秀造型范本,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陶瓷造型的良性发展。

  来源:理论研究·设计  编辑:古语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浅论高温色釉彩装饰

浅论高温色釉彩装饰  瓷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有着优秀的传统。景德镇瓷器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起,逐渐形成青白瓷烧制中心,一步一步取得辉煌的发展,元、明、清以及近代,都有不同的成就和特色,全世界无

传统文化 浅论高温色釉彩装饰

浅论高温色釉彩装饰  瓷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有着优秀的传统。景德镇瓷器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起,逐渐形成青白瓷烧制中心,一步一步取得辉煌的发展,元、明、清以及近代,都有不同的成就和特色,全世界无

传统文化 早期陶瓷器收藏的尴尬

早期陶瓷器收藏的尴尬  这里所说的中国早期陶瓷是指自新石器时代陶器至南北朝及隋代的陶瓷艺术品。它主要包括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为代表的彩陶器,夏商周陶器,战国、秦汉陶瓷器,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青瓷器等

传统文化 早期陶瓷器收藏的尴尬

早期陶瓷器收藏的尴尬  这里所说的中国早期陶瓷是指自新石器时代陶器至南北朝及隋代的陶瓷艺术品。它主要包括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等为代表的彩陶器,夏商周陶器,战国、秦汉陶瓷器,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青瓷器等

传统文化 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区别比较表

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区别比较表  元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

传统文化 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区别比较表

元、明、清青花瓷器的区别比较表  元  造型:器物造型的线条古朴、自然、构图圆弧中带柔,大件器物为主。  胎质:胎较粗松,带生烧味,含沙粒直至明代早期,胎体厚重,在圈足上能见枇杷红(即窑红)  底釉:

传统文化 浅论中国山水画色彩观一

浅论中国山水画色彩观【一】  一、中国山水画传统的色彩观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代,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上已经零星出现。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山

传统文化 浅论中国山水画色彩观一

浅论中国山水画色彩观【一】  一、中国山水画传统的色彩观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远在战国时代,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在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材料上已经零星出现。独立的山水画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山

传统文化 浅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现代价值

浅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现代价值  中国山水画自展子虔《游春图》之后,方有成型山水画体格。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展子虔:“人马山川,故咫尺千里。”评吴道子:“写蜀道山水,开始创山水之体,自成一家。”王

传统文化 浅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现代价值

浅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现代价值  中国山水画自展子虔《游春图》之后,方有成型山水画体格。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展子虔:“人马山川,故咫尺千里。”评吴道子:“写蜀道山水,开始创山水之体,自成一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