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解读古陶瓷器上的“鱼”文化

Posted 文化

篇首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解读古陶瓷器上的“鱼”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解读古陶瓷器上的“鱼”文化

  陶瓷器一经人们发明便与装饰艺术融为一体,从此结伴而行,即或不离。陶瓷装饰随着时代的推进,日益浸漫、渗透着多种文化功能,秘累了币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鱼纹装饰就演绎出中国占陶瓷史上独特的“鱼”文化。

  一、古陶瓷上的鱼纹装饰

  我国多年来陆续考古发掘出土的7000至4500年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半坡文化、马家窑文化、红山文化层中就有大量陶制食用器物上面绘有鱼类蛙类的纹饰,就是仰韶文化时期的鱼蛙纹陶盆。到了汉代彩绘陶器物出现,此类纹饰更加丰富,如汉代彩绘陶盆上的鱼纹。晋代青釉鱼形碾具,既可观赏又可作碾药、茶的工具。以角彤作器的唐代二三彩瓶,彩釉水乳交融,自然流淌,别具一格。

  朱代是我国瓷窑最多、分布最广、名窑辈出、争奇斗艳的时代。诸多瓷窑品系都广泛利用“鱼”纹为装饰,装饰工艺方面也从一般的黑白绘画发展到了红绿彩绘、划花、刻花、印花、贴花、捏塑,一应俱全。北方最庞大的民窑磁州瓷系,向以白地黑花纹饰见长,磁州窑瓷枕,上面绘有两条鲶鱼畅游水中。南宋龙泉青瓷双龟盘,其装饰手法是贴塑。定窑白瓷印花三鱼纹碗,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瓷盘,二者都以印花工艺最具特色。

  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瓷的创烧为陶瓷鱼纹装饰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明代斗彩、五彩的出现更是为鱼纹创造出了五彩缤纷的彩色世界。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五彩鱼纹洗,红、绿、蓝等各种色彩的鱼儿嬉戏于飘着各色水藻的池中,画面热烈,色彩绚丽。清代至民国时期更是锦上添花,瓷绘艺术拓展到粉彩、珐琅彩、虎皮二彩、墨彩、浅绛彩、釉下五彩。清代康熙年间的斗彩鱼纹盖罐,画面疏朗,突出了主体纹样——鱼纹。民国时期“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的作品——浅绛彩游鱼瓷板画。他画鱼从不画水,但鱼儿在水中畅游怡然自得的神韵却是前无古人的。

  二、古陶瓷上的“鱼”文化解读

  中国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意的文化现象,如水银泻地般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种文化现象一旦与陶瓷装饰艺术相结合,便融为一体,派牛出一种谐音、寓意的陶瓷文化。鱼纹也不例外,它与其他辅助纹饰相结合,衍生出各种寓意吉庆祥和、富足安康等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图纹,形成古陶瓷上独特的“鱼”文化。以下就让我们共同解读古陶瓷上的“鱼”文化:

  (一)“连连有馀”:元青花大罐,现藏日本松脚美术馆。画着鲢鱼悠然自得地畅游水中。鲢鱼是我国人工驯化饲养最早的鱼种,对饲料要求低、生长迅速、体形硕大,广为一般大众所享用。“鲢”鱼与“连”同音,自然可读解为“连连有馀”了。

  (二)“里外有馀”:宣德青花矾红高足碗,外蹙画着红色的鲤鱼。鲤鱼体形肥硕、肉质丰厚,最适欢宴众餐。自古以米国人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上至宫廷盛筵,下至布衣餐盘,最后一道佳肴往往都是一条肥美的鲤鱼摆上餐桌,令人垂涎。“鲤”“里”同音,碗外画着鱼,碗里盛着鱼,岂不是“里外有馀”。

  (三)“昌盛有馀”:元青花大盘,画的是鲳鱼,纹饰精美、呈色青幽, 尤其鱼目传神,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鲳鱼就是我们爱吃的武昌鱼的学名,这种鱼味道鲜美,鱼刺较少,老少皆宜。“鲳”“昌”同音,解读“昌盛有馀”,恰如其分。哪朝哪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谁不期盼国家昌盛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呢?

  (四)“即即有馀”:画有鲫鱼的元青花大盘,收藏在伊尔梅达博物馆。在我国古陶瓷器物中,描画的鱼类品种繁多,但鲫鱼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从属品种。“鲫”与“即”、“ 继”均属同音字,“即”取意“立即”“即刻”,“继”意在“继续”“后续”“连续不断”,“鲫”与“济”又同音,邪“济济又馀”自在情理之中了。

  (五)“富贵有馀”:鲑鱼乃鱼中霸王。每到桂花盛开时节,品尝传统珍肴“ 松鼠桂鱼”,实为盛筵美谈。“鲑”“贵”同音,那“富贵有馀”的寓意便呼之欲出了。现收藏于伊朗巴斯坦博物馆的一件元青花鱼纹大盘,画的就是鲑鱼,纹饰精美无比,呈色青幽靓丽,画风流利酣畅,笔笔精准到位。可惜,外国的厨艺既烹饪不出各具风味的佳肴,也体会不到“富贵有馀”的含义。

  (六)“年年有馀”:元青花大罐,现收藏在土耳其托普卡珀博物馆内,罐上面的是鲶鱼,大嘴长须,其貌不扬,又是无鳞鱼,但“鲶”与“年”同音,寓意“年年有馀”。

  (七)“早早有馀”:青花五彩鱼藻纹大罐署“大明嘉靖年制”青花官窑款,堪称元、明、清三代鱼纹器物中的极品。画面疏密有致,设色丰富多彩,色调浓淡适度,笔绘酣畅流利,布局章法合理。池中开满了婀娜多姿的荷花,一泓清波荡漾,各类水藻随波漫卷。塘中鱼儿健硕,摇头摆尾,常有穿梭其间。水面浮萍点点,好一幅生动富饶、鱼肥水美的自然景观。“藻”与“早”同音,寓意“早早有馀”。皇帝祭天地而敬鬼神,最大的政治诉求无非是佐佑他的太平盛世调雨顺、国泰民安、江山永固,这种纹饰正迎合皇家心理。

  (八)“清廉有馀”:画着鲭鱼的元青花大罐,现存日本梅泽纪念馆内。读解这件元青花大罐的纹饰就更有意思了。鲭鱼是名贵鱼种,只有年、节才有资格享用。笔者观察到凡是画鲭鱼的画面必然画有水藻和莲花。“鲭”与“清”同音,“莲”与“廉”同音,“藻”与“早”同音,既可以读解为“早早清廉”也可以取意为“清廉有馀”。既有政治诉求,又有文化内涵,是在精妙无比。

  以上是笔者对古陶瓷上的鱼纹装饰予以的一种民俗角度上的文化解读。生产这种长盛不衰又极具文化内涵的文化现象据笔者分析有三大原因:一是实用性。鱼品种最多,味道鲜美,是动物蛋白最易获得的食物来源。鱼身修长,最适合用盘、盆盛放。古往今年这类瓷器便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二是吉语性。这是中华古老文字起源和读音具有特质的文化现象,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的语言无法借鉴与继承的绝妙之处,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三是观赏性。如明万历青花五彩鱼纹蒜头瓶,鱼在水中摇头摇尾,千姿百态,或跃出水面或潜入水中,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妙趣横生,充满了生机与动感。至今人们喜爱那如梦如幻的各种金鱼,这也正是先人喜鱼、爱馀文化理念的传承。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与山水之间”。藏品的乐趣不在于财富的积累,而在于培养人们的文化情趣。想必藏家手中会有更多惊世骇俗之物,撰此拙文谨作抛砖之举。

  来源:说瓷赏陶  编辑:古语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解读河南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解读河南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河南陶瓷文化博大精深,钧瓷、汝瓷、官瓷等历史名窑闻名海内外,唐代洛阳三彩声名远播。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各类陶瓷艺术空前繁荣,钧瓷、汝瓷、三彩、绞  胎瓷等都多次作为国

传统文化 解读河南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解读河南丰富多彩的陶瓷文化  河南陶瓷文化博大精深,钧瓷、汝瓷、官瓷等历史名窑闻名海内外,唐代洛阳三彩声名远播。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各类陶瓷艺术空前繁荣,钧瓷、汝瓷、三彩、绞  胎瓷等都多次作为国

传统文化 人间有道 天下太平

人间有道天下太平  古陶瓷研究者和古陶瓷鉴赏者、收藏家,都对带有文字装饰或铭文的古陶瓷格外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瓷器上的文字往往更直接客观地表现着或承载着百千年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俗

传统文化 人间有道 天下太平

人间有道天下太平  古陶瓷研究者和古陶瓷鉴赏者、收藏家,都对带有文字装饰或铭文的古陶瓷格外感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瓷器上的文字往往更直接客观地表现着或承载着百千年前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俗

传统文化 关于古陶瓷辨伪

关于古陶瓷辨伪  古陶瓷辨伪的现状  目前我国古陶瓷辨伪分为传统鉴定法和科技鉴定法两大路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眼、手、耳,通过看、摸、听,对被鉴定瓷器的器形、纹饰、重量、声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

传统文化 关于古陶瓷辨伪

关于古陶瓷辨伪  古陶瓷辨伪的现状  目前我国古陶瓷辨伪分为传统鉴定法和科技鉴定法两大路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眼、手、耳,通过看、摸、听,对被鉴定瓷器的器形、纹饰、重量、声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

传统文化 古瓷器鉴定的基本常识

古瓷器鉴定的基本常识  陶瓷器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人仿造,使尽各种方法来蒙骗人,所以,从数量众多的古陶瓷器中,鉴定出某件产品的年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不那么容易。除了需要专门知识外,还要丰富的历

传统文化 古瓷器鉴定的基本常识

古瓷器鉴定的基本常识  陶瓷器自古以来就不断有人仿造,使尽各种方法来蒙骗人,所以,从数量众多的古陶瓷器中,鉴定出某件产品的年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不那么容易。除了需要专门知识外,还要丰富的历

传统文化 中国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

中国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  春节前后,《投资周刊》收到多位读者寄来要求鉴别古瓷器的信件及照片。由于没有见到物品原件,只能从收藏、鉴赏的角度提出一些见解。  古瓷器收藏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 中国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

中国瓷器收藏重在“古”、“稀”、“美”、  春节前后,《投资周刊》收到多位读者寄来要求鉴别古瓷器的信件及照片。由于没有见到物品原件,只能从收藏、鉴赏的角度提出一些见解。  古瓷器收藏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