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从瓷器纹饰看康熙时政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从瓷器纹饰看康熙时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瓷器纹饰看康熙时政
清代康熙朝青花瓷器经历晚明清初时期短暂的萧条后迅速崛起,随着康熙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制瓷工艺的提高,以及制瓷业政策的影响青花瓷产品数量之大,质量之精,行销范围之广,是继明永乐、宣德青花瓷之后有一个辉煌时期。
康熙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细,色彩青翠,造型优美多样,纹饰寓意丰富而颇受藏家喜爱。康熙青花瓷不仅色彩鲜丽明爽,而且纹饰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和长早精神,装饰与造型完美地结合,时代特征鲜明。清代《在园杂志》中记载:“至国朝御窑一出,超越前代,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清人陈浏曾在《陶雅》中赞誉:“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还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由此看出康熙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纹饰艺术风格的产生
康熙十九年(1680年),景德镇正式恢复御窑场,朝廷派遣督陶官造瓷器的生产。据《江西通志·卷二十七》载康熙十九年九月:“奉旨烧造御器,差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藏应选、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二年二月,内驻厂督造。”并废除明代匠籍制,工匠拜托了原先匠籍的束缚,对控制匠人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放松,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客观上对民窑的烧造技术起了促进作用。
同事官窑瓷器在此时的“官民竞市”风潮影响下,吸取了民间艺术的丰富营养,与民窑的生产互相激荡,扩展题材,大胆创新,将民间流行的版画、戏剧、历史小说照搬到瓷器上,形成鲜活刘畅的写实风格。内容上情趣盎然,雅俗共赏,艺术表现丰富。装饰题材十分广泛,常见图案主要有山水楼阁、动物、人物、婴戏、龙凤、瑞兽、福寿、博古、指日高升、八仙庆寿、耕织;历史、神话、戏剧故事有刀马人物、西厢记、三国故事、水浒故事等;之物花卉有冰梅、四君子等,以及长篇诗句,如《赤壁赋》、《兰亭序》、《滕王阁序》等。
纹饰题材与历史社会背景
瓷器上的纹饰题材是与当时历史及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均为当时时代风俗和文化观念的直接反映,并与时任皇帝的爱好、意愿有关。康熙中期的纹饰最能体现康熙青花纹饰特色的是山水、人物、风格上许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仲记载:“康熙画笔为清代冠,人物似陈老莲、萧尺木,山水似王石谷、吴墨井,花卉似华秋岳,盖诸老规模沾溉远近故也。”画面效果讲究意境美,布局精妙,整体给人以疏朗清新之感,体现了意境深远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人画所追求的思想情趣和审美趋向。
人物纹仲以耕织图、渔家乐图最具代表性,能够巧妙地把当时人们劳动场景、生活状况和自然景色融合描绘,画面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代社会逐渐步入盛世的景象,康熙朝曾多次减免税赋。《清史稿》载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诏曰:秦升比岁凶荒,加以疾疫,多方赈济,未苏积困。所有明年地丁税粮,悉予蠲免。从前逋欠,一概豁除。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皇帝下旨:“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从而减轻了赋税徭役,农业生产得以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此时出现了较多的刀马人物及人物射猎的场景,婴戏图仲亦有练武的图案,这与康熙皇帝未巩固清朝江山社稷,亲自出征平定战乱,并且告诫子孙要继续发扬能骑善射的满族传统,尝到习文尚武,不忘马上功夫的政治背景有关。
清朝建立后,清政府采取一些列、多方面措施,使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尤其在康熙年间,清政府不仅击败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而且两次出兵西藏平定叛乱。康熙皇帝为笼络边疆少数民族的宗教领袖,特命御窑场烧制出一些符合少数民族风俗的器物,用于赏赐,以达到稳定边境的政治目的,并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入:贲巴壶和多穆壶。前者仿藏传佛教的法器金贲巴瓶式而制,也称“藏草瓶”,仿照藏族银制贲把壶形制造而成,是康熙皇帝专门为赏赐藏族宗教领袖而定制的礼品。后者则是仿蒙古贵族使用的奶茶壶式样制成,也是皇帝用于赏赐蒙古首领的礼品。
清朝统治者为巩固他们的民族政策和军事统治,在所设的宗学、八旗官学等满族人的学校中,教育的内容是文武并重,“王、公、将军及闲散子弟18以下,入学分习清、汉书,兼骑射。”《清史稿》载康二十八年(1689年)“命八旗科举先试骑射”。同年下旨曰:“满洲以骑射为本,学习骑射原不妨碍读书,考试举人进士,亦令骑射,尚不堪中取,监察官及中式人一并以重治罪”。所以,满族人考文举时,“乡、会试马步箭,骑射合格,乃应制举。庶文事不妨武备,遂为家制”。从中可看出清康熙皇帝强调文物兼习的重要性。
据《清史稿》载:“夏四月乙亥朔,上制孔子赞序及颜、曾、思、孟四赞,颁于学宫。”满族人参加文举考试,必须先考骑射,合格后才能考文举。康熙十六年(1679年)冬十月葵亥始设南书房,这有利于品识兼优的汉官参议朝政,同事开博学鸿儒科,以撰修史书的方式网络大批有才华的有识之士。康熙皇帝曾云:“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古文著作之选。”及“凡文武各官,皆须读书,万古今得失加意研究。”可见康熙皇帝亦重视文化教育,并以史为鉴。
康熙朝中期广开科举,发扬汉文化,提倡尊孔崇儒,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三(1684年)年“戊寅,上次曲阜。上诣仙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赐衍圣公孔毓埏以次日讲诸经各一。免曲阜明年租赋。”次年“上撰孔子庙碑文成,亲书立碑”,北京孔庙大成殿门额“万世师表”为康熙帝亲题,以表对孔子的尊崇。此时瓷器上开始出现以长篇诗文、词赋作为装饰。而用整首辞赋写满器身作为装饰多见于笔筒,如《滕王阁序》、《前、后赤壁赋》等,字体大小规矩整器,行列疏密有致。也有一面书诗文,另一面绘与之相应的图案,如:“状元过街”、“东坡题诗”、“米芾拜石”等文人气息浓厚的画面,正式这种社会背景的体现。还有青花瓷瓶上绘有仕女手拿一根桂枝,膝下有小儿,表明要孩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折桂中的,金榜题名,更体现出康熙朝积极推行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从而形成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固有特征。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五月康熙帝“命施琅征台湾”,郑克率其属刘国轩等迎降,台湾平”。至此清政府收复台湾,次年开放海禁,重开通商口岸,并实行了一些利民便商的政策,以适应国内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促进商业发展。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广东出现“十三行”经营中外贸易。景德镇外销瓷圣餐迅速恢复。海外市场需求巨大,在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许多贵族把拥有青花瓷作为十分荣耀和奢侈的事情。内外销市场空前繁荣,为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康熙时期的外销瓷忠实造型艺术和彩料精选,画工艺术造诣很高。除中国传统模式的花鸟、人物等样式画面外,还有一些类似日本风格的图案。外销瓷仲也有一些葡萄牙、荷兰、法国商人定制的绘有西方人物、花卉、风景等充满异国情调纹饰的青花瓷,纹饰大多繁密。这些都促进了康熙时期青花瓷在绘画技法上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的绘画技法一改康熙早起纹饰风格仍有晚明及顺治时期粗狂豪放与精细工丽并存的绘画遗风,及明晚期单线平涂绘纹饰的笔触。而是采用“分水皴”的技法,同事借鉴了西洋画的透视手法和用光线的强弱渲染画面的阴阳向背,或浓重或淡雅,层次分明。正如《陶雅》所云:“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娇脆欲滴。”运笔时勾、染、皴、擦、点各种绘画手法并用,构图将球形式多样化,强调画面活泼,妙趣横生,达到一种完美的情景。
康熙青花瓷包罗万象的装饰图案和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法,使中国瓷器装饰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为其后的青花瓷器纹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且从康熙朝青花瓷纹饰内容也可一窥当时朝廷政策及社会风貌。
康熙青花瓷器的种类
瓶类 这是康熙青花造型最为丰富的,多用为车舍观赏。有长颈瓶,早期瓶高颈粗,晚期瓶矮颈短。梅瓶小唇口,短颈,体丰满,多是玉璧形底,少量是圈足,无款,有平肩、溜肩两种,形体大的胎轻,个别釉面开片吗,体小的胎重。筒瓶,又称象腿瓶,外形与崇祯、顺治基本相同,但没有顺治的高。棒槌瓶,创新式样,因形似我国南方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基本是民窑产品,有圆棒槌和方棒槌两种,前者数量多,后者少,线条处理棱角分明,一般高度在46厘米左右。葫芦瓶,口沿部分增高,重线条美,底部有露胎和书款两种,前者仿明代特征。锥把瓶、玉壶春瓶与明代相比颈部缩短,腹部肥大。但瓶、天球瓶、蒜头瓶、荸荠扁瓶,直口,长颈,扁圆腹,圈足,为康熙朝新创器型。此外,还有八方瓶、绶带耳扁腹葫芦瓶等。
尊类 摇铃尊,又称纸槌瓶,为康熙官窑的创新式样,平底内凹,均有款,所见多为青花及釉里红两个品种。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多是康熙中、晚期产品,无款居多。撇口尊、琵琶尊,形似弦乐器琵琶,故名。双陆尊、石榴尊、马蹄尊、兽面衔环尊、观音尊、双耳尊等,其器型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至底外撇。
罐类 将军罐,始见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常画仕女婴戏、洞石花鸟两种图案,往往底部无釉露胎,胎体厚重,足边有火石红,官窑产品尺寸小,常在腹部绘团寿纹,底部圈足满釉书有本朝6字款。莲子罐、瓜罐、冰梅罐、竹节盖罐,罐身绘翠竹纹,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绿彩。鼓式盖罐、狮钮盖罐、粥罐,为康熙朝创新式样,多是民窑产品,尺寸不是很大,形体矮而圆,底部无釉露胎,肩部有堆成双圆孔,穿有铜环,便于提用。罐盖分圆顶和平顶两种,前者多置珠宝形钮,后者无钮。
花觚类 大器居多。早、中期大量生产,基本是民窑产品,一般器型高大,高度在45厘米左右。早起简单呈筒形,平底内凹。中期形体特征鲜明,开始发生变化,口足外撇,鼓腹,腹上下各凸起一周,二层台底,足内常见书写仿明代成化、嘉靖年6年字款,其双圈画得很大,有的花觚只画双圈,有的不写款,多数是口径大于足径。
壶类 贲把壶又称“藏草壶”,宗教法器,是仿照藏族银制贲把壶形制烧造而成。茶壶,饮茶器具,烧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样式,善于随行变换,有竹节式、桃式、提梁式、端把式、八宝式、“福”字形、“禄”字形、“寿”字形等。壶体与壶流、壶柄比例适度。茶壶常见画松竹梅和古博图。鼻烟壶,作为盛放鼻烟的器皿,在当时广为流行,但式样单一,呈筒形,又称炮竹形。小唇口,外绘缠枝莲花、折枝菊花和寒江独钓图,前者多无款,后者多写成化年制4字仿款。
此外,还有笔筒类、花盆类、盘类、碗类、盒类、杯类。仿古铜器的式样有:炉、尊、觚、爵、杯、豆等。
来源:藏品新说 编辑:古语
相关参考
官窑瓷器上的苍龙训子纹饰解 清官瓷器纹饰颇为讲究寓意,如康熙晚期用于庆寿的鹿鹤组成的六合同春,雍正时象征英雄美人的虞美人花卉,乾隆时菊花与鹌鹑组合而成的安居乐业,嘉庆时象征福寿绵长的瓜蝶绵绵,同治时
官窑瓷器上的苍龙训子纹饰解 清官瓷器纹饰颇为讲究寓意,如康熙晚期用于庆寿的鹿鹤组成的六合同春,雍正时象征英雄美人的虞美人花卉,乾隆时菊花与鹌鹑组合而成的安居乐业,嘉庆时象征福寿绵长的瓜蝶绵绵,同治时
明晚民间青花纹饰与艺术商品趋势 从现代审美的视角看,晚明青花瓷器的纹饰图案的确显得真率质朴,毫无雕琢造作,由此给人一种自然清新之感。尤其是对我们身处过于条理化,程序化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需要这样的艺术
明晚民间青花纹饰与艺术商品趋势 从现代审美的视角看,晚明青花瓷器的纹饰图案的确显得真率质朴,毫无雕琢造作,由此给人一种自然清新之感。尤其是对我们身处过于条理化,程序化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需要这样的艺术
元“至正型”瓷器纹饰特征 纹饰是瓷器鉴定的一个有力鉴定要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纹饰特征,能够正确辨认瓷器上的纹饰,对收藏瓷器的爱好者来讲,犹如鱼得水。笔者就多年的收藏体会,对元“至正型”的纹饰特征
元“至正型”瓷器纹饰特征 纹饰是瓷器鉴定的一个有力鉴定要点。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纹饰特征,能够正确辨认瓷器上的纹饰,对收藏瓷器的爱好者来讲,犹如鱼得水。笔者就多年的收藏体会,对元“至正型”的纹饰特征
瓷器上精美纹饰的寓意 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明、清官窑瓷器纹样较之民窑的严谨工整。它们都以物言志,画必有意,表达着皇族对世界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同时也是他们宣传封
瓷器上精美纹饰的寓意 瓷器上的纹饰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明、清官窑瓷器纹样较之民窑的严谨工整。它们都以物言志,画必有意,表达着皇族对世界的理解,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企盼,同时也是他们宣传封
玉溪窑瓷器的纹饰题材与特征 玉溪窑借鉴和学习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所以它的内容与景德镇一样,带有鲜明的民间民族色彩,主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文字、辅助纹饰等,适应当时人们追求吉祥寓
玉溪窑瓷器的纹饰题材与特征 玉溪窑借鉴和学习景德镇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所以它的内容与景德镇一样,带有鲜明的民间民族色彩,主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动物、人物、文字、辅助纹饰等,适应当时人们追求吉祥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