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四)

Posted 端砚

篇首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四)

  端砚的石疵

  就新砚而言,端砚的鉴赏,主要是针对砚上的名堂进行品头论足。端砚上的名堂,又分石品与石疵。端砚的价值取决于石质,以细润利于研者为贵。凡有碍研墨观瞻者皆为石疵。

  一、端砚六大害

  石疵与石品一样,古来名称多多,今揪出恶性重大者,名为“端砚六大害”。依序为:裂纹、虫蛀、五彩疔、铁线、金银线、铁捺等。这样的归纳划分,纯属个人主张,或有耸听之嫌,但绝非危言。

  第一害 裂纹

  裂纹,古称“惊纹”,惊见裂纹是也。又称水线,拭水曝日,可见隙缝中含水,故名。又称“隔”,隔者,阻断、分离、不相合也。

  端石有抗压、抗刻的特性,但有不抗击、不抗震的弱点,尤其是石质娇嫩的三大名坑,更需小心呵护。砚石在开采、搬运、制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裂纹,更经不起炸药的爆破,所以三大名坑的开采,除了开坑去顶石外,一般不用炸药,以免暗伤累累,制造出更多的裂纹!

  三大名坑砚中,都隐藏着不同程度的裂纹。举凡虫蛀、铁捺、鹤屎、金银线、冰纹等,也都难逃它的纠缠。砚中有轻微裂纹,不影响砚的价值,怕的是明显的裂纹,或裂纹环腰透底,哪天福星不高照,来个撞击意外,很可能从裂纹处应声而断将砚一分为二。裂纹是端砚的头号克星,是激进的“分裂主义者”,因毁石无数恶性重大,列为“头号重犯”,众所唾之。

  端砚制作过程中,一发现有裂纹,即以快干胶水抢救,从砚石开料到雕刻制作完成,随时检视施行之,以防止裂纹扩大。填胶是裂纹的“回春术”。有金银线、冰纹的老坑,更是无法避免填胶,所以老坑又有胶水坑之称,非褒非贬地道出了真相。填过胶的砚经不起高温伺候,上蜡时如果温度过高,马上会“变脸”出状况。填胶的地方会有反光现象,逆光检视砚面,即原形毕露。

  第二害 虫蛀

  虫蛀是砚石松脆的部份,严重者指抠即落,在砚上呈斑驳的小坑洞,罪大恶极者直透石心,如树木遭腐蚀虫蛀般,常有绿色斑染夹杂其中,如石生苔。虫蛀为端石一大害,只要虫蛀一上身,只能把砚做小,或将其置于不明显处,或雕以纹饰掩其瑕。

  端砚三大名坑多虫蛀,而以麻子坑最常见,两者形影不离,成了麻子坑的头号克星。这是麻子坑的宿命,几无一幸免,也成了麻子坑的标志。虫蛀虽然恶性重大,列为“二号重犯”;但念麻子坑出身贵族,地位显赫,对端砚形象有杰出贡献,人无完人,砚无完砚,只要虫蛀的行径不过分张狂,不在砚堂正中进行腐化石心的勾当,爱砚族们一般都能宽宏大量,予以从轻发落。

  第三害 五彩疔

  五彩疔为老坑所独有,两者如影随形,尤其是老坑大砚,一般都难逃它的纠缠,也成了老坑的标志。五彩疔的主要矿物是绿泥石、赤铁矿、菱铁矿、方解石、石英等,赤黄绿白拉杂成群,乍看如石生疮。五彩疔色彩斑斓,里子奇硬,雕刻时入刀不易,滑而拒墨,碍于研,制砚时避之于砚背,或以纹饰掩其瑕。

  五彩疔虽然恶名昭彰,列为“三号重犯”,但它对鉴别老坑功不可没,只要不明目张胆,招摇过市,一般都不与斤斤计较。在市场诡道四伏、真伪难辨之今日,五彩疔反而成为鉴别老坑的“定心丸”。

  第四害 铁线

  铁线是金线的同党,两者狼狈为奸结伴而行。端石形成后所产生的隙缝,经长年氧化铁填充而成金线,较粗的金线,即称为铁线。铁线质粗色枯,抚之挡手,不但有碍研墨,也有碍观瞻,它是一颗随时起爆的炸弹,一不小心受到撞击时,就很可能沿线应声而断,断面就像五色杂陈的石皮(黄)。它也是激进的“分裂主义者”,列为“四号重犯”,应与之划清界线,以免误入歧途!

  生意人习惯称铁线为金线,铁一经镀金,身价截然不同,避重就轻之伎俩、起死回生之术,市场诡道也,藏家不可不知!

  第五害、金银线

  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将金线、银线列为石疵,但高举赞同的旗帜,也需要一份道德勇气。说真话,可能得罪一些人,但说假话,会误导更多人,左思右想之余,我还是选择说真话。我想,这样的抉择,在我老来的回忆里,才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金线、银线佳者,线条细柔,抚之不挡手,也不影响研墨,我们就不必鸡蛋里挑骨头。但粗而挡手的金线、银线,不利于研墨,是不折不扣的石疵,是铁线同党、是危险份子,列为“五号重犯”。

  金线、银线虽是石疵,却能“穿金戴银”风光于世,缘于它是老坑的“铁哥们”,出现率高达60%,也成了老坑的识别标志。说穿了,金银线乃石之隙缝,终然穿金戴银,名称美妙,但它毕竟是石疵,它是隐性的“分裂主义者”;虽然平时潜伏功力一流,但不小心受到撞击时,很可能沿线应声断裂,露出狰狞面目。

  我们的老祖宗有先见之明,将金线、银线列入“黑名单”,而功利挂帅的今日,金线、银线却成为歌功颂德的戏码,实已是非颠倒、黑白不分。金线、银线浑水摸鱼,乘机坐大。为此短文,虽不敢妄想拨乱反正,却是语重心长,期待至深。

  第六害、铁捺与油涎光

  铁捺是火捺家族的“败家子”,颜色比一般火捺要深,中心部位颜色更深,因含大量的铁,所以容易产生氧化,变成破心剥蚀的现象,明显者如虫蛀。铁捺中常有油涎光,呈钢灰色的反光现象,好像砚上抹了油似的,两者如狐朋狗党般形影不离。

  老坑砚常出现铁捺,而且油涎光特别明显。有铁捺的部位,因含大量的铁硬度较高,磨墨效果多少会受影响,雕刻时入刀不易,制砚时一般都阻止它登堂入室。它是端砚的美容克星,列为“六号重犯”。

  二、端砚的“小杂碎”

  端砚除了上述“六大害”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小杂碎”,常见的有“鹤涎”与“猪鬃眼”。

  鹤屎,文雅一点又称鹤涎、凤涎。它是端砚中不规则的浸染状斑点,色浅白微黄,有痕而无迹,一般抚之不挡手。鹤涎易与鱼脑冻(碎冻)混淆,两相比较,鱼脑冻色调柔美含蓄,形态有变化但不零碎。鹤涎则是散碎拉杂斑点,特征有所不同。鹤涎虽然不影响研墨,但有碍观瞻,若以实用论,可以不在乎它的存在,若论收藏,基于石质纯净的要求,最好避免它登堂入室。

  猪鬃眼又名猪鬃孔,又称针孔。它是砚面的细微小孔,是矿物颗粒的间隙。相较于其它石疵的恶行恶状,猪鬃眼实微不足道,将之列为石疵,似乎有些小题大作。但砚中一旦出现针孔,石质的细润度必“应孔而落”。若以收藏的高标准,还得留意针孔的存在。

  端砚收藏常见的错误

  端砚收藏,有一定的过程,不可躁进,也无法躁进。艺术收藏要虚心学习,随时修正,避免一错再错。针对新端砚的收藏,述列常见的错误,以资爱砚同党参考:

  迷信名家:盲目崇拜名家,缺乏艺术鉴赏力,以致良莠不分,甚至吃了冒牌货还沾沾自喜,令人啼笑皆非。

  迷信名坑:对砚的石质认识不足,以耳为目,盲目追求名坑儿忽略石质的内涵,其中以追求“老坑”与“大西洞”之现象最明显。

  木声为贵:“声辨”是端砚鉴别的重要一环,木声多出自老坑,木声之砚,常暗藏着隙纹,传声迟钝之故也,不可盲目追求“木声”。

  有线为佳:金线、银线本是石疵,因常出现于老坑,故“因主而贵”,不察者趋之若鹜,实已是非颠倒,误入歧途。

  唯眼是求:石眼纯为锦上添花。佳石虽无眼,但可用,徒有佳眼非好石,不可用也,不可本末倒置。石眼贵明媚有神、贵巧,不贵多。

  舍精取大:砚之价值,贵精不贵大,质佳、工雅者为上选。标榜金式世界纪录之大砚,纯为噱头,不知者趋之若鹜,行家则莞尔一笑。

  弃雅抱俗:砚之雕刻工艺,不在繁简,而在雅俗,拙工劣匠难登大雅,唯有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出手自见不凡。

  造型拙劣:未经修饰或造型粗俗的砚,如莽汉乱头粗服,难登大雅之堂。形可怪、可随意,但要怪得自然,随意得不失其雅。

  顾前失后:砚面精彩绝伦,砚背却惨不忍睹,价值必大打折扣。论一方砚之优劣,要兼顾砚背与砚面的条件,以里外如一者为佳。

  单薄无相:砚之造型以端庄、素雅、沉稳、厚重、饱满者为佳,造型单薄或畸形怪状者,予人不安定之感,经久不耐看。

  来源:艺术市场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一)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一)  端砚是中国第一名砚,也是世界第一名砚!它除了优越的实用功能外,也是文玩收藏的要角。尤其是今日,砚的功能已产生转换,成了收藏的艺术品,鉴赏自然成了首要课题。  端砚的鉴赏分断坑

传统文化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一)

端砚的鉴赏与收藏(一)  端砚是中国第一名砚,也是世界第一名砚!它除了优越的实用功能外,也是文玩收藏的要角。尤其是今日,砚的功能已产生转换,成了收藏的艺术品,鉴赏自然成了首要课题。  端砚的鉴赏分断坑

传统文化 玉器的鉴赏与收藏

玉器的鉴赏与收藏  玉器是指以玉石为材料制成的各种器物,主要用于装饰陈设、宗教祭祀以及殓葬辟邪等。玉石本是没有生命的矿物,但在中国古代,由玉石制成的各种玉器则被赋予了无限的灵性与神性,成了一种超自然的

传统文化 玉器的鉴赏与收藏

玉器的鉴赏与收藏  玉器是指以玉石为材料制成的各种器物,主要用于装饰陈设、宗教祭祀以及殓葬辟邪等。玉石本是没有生命的矿物,但在中国古代,由玉石制成的各种玉器则被赋予了无限的灵性与神性,成了一种超自然的

传统文化 略谈文房瓷印盒的收藏与鉴赏

略谈文房瓷印盒的收藏与鉴赏  印盒,亦称印奁,是存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形状多样,大小不一,以扁圆形多见。其材质有铜、瓷、玛瑙、象牙、玉等,以瓷质最佳。前人曾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铜锡有锈

传统文化 略谈文房瓷印盒的收藏与鉴赏

略谈文房瓷印盒的收藏与鉴赏  印盒,亦称印奁,是存放印泥的文房用具,形状多样,大小不一,以扁圆形多见。其材质有铜、瓷、玛瑙、象牙、玉等,以瓷质最佳。前人曾有“印色池,唯瓷器最宜。若瓦器,耗油。铜锡有锈

传统文化 书画收藏八戒(上)

书画收藏八戒(上)  书画的收藏与鉴赏,是十分有趣又十分不易的事。既是书画家,又是鉴赏家,同时还是作伪高手的张大干曾深有感触地说:“夫鉴赏非易事也。其人于斯事之未深入也,则不知古人甘苦所在,无由识其深

传统文化 书画收藏八戒(上)

书画收藏八戒(上)  书画的收藏与鉴赏,是十分有趣又十分不易的事。既是书画家,又是鉴赏家,同时还是作伪高手的张大干曾深有感触地说:“夫鉴赏非易事也。其人于斯事之未深入也,则不知古人甘苦所在,无由识其深

传统文化 收藏鉴赏基础漫谈

收藏鉴赏基础漫谈  我国收藏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其间或盛或衰,目的、方式也未尽一致。近年来从事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形成蓬勃发展之势。收藏数量、品种之广博均呈可喜现象。这种风尚,对于了解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

传统文化 收藏鉴赏基础漫谈

收藏鉴赏基础漫谈  我国收藏的历史已有数千年。其间或盛或衰,目的、方式也未尽一致。近年来从事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形成蓬勃发展之势。收藏数量、品种之广博均呈可喜现象。这种风尚,对于了解祖国的文化,增强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