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澄泥古砚辨伪

Posted 款识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澄泥古砚辨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澄泥古砚辨伪

  在“端、歙、澄泥、洮河”四大名砚中,尤以澄泥砚最为独特,其质地为泥,经烈火烧炼而成,细密坚实,极易发墨。近年,随着文房收藏热的兴起,气韵高雅、身形朴拙、雕工细致的澄泥占砚,逐渐受到喜爱收藏人士的关注,成为收藏的新热点。

  在四大名砚中,唯独澄泥砚以工艺见长。澄泥砚的制作上艺非常繁杂,尤其对泥的处理格外苛求,粗则失之涩陋,过细又失之滑腻,并且必须添加多种矿物质。然而澄泥砚制作上岂繁杂,原料取材精细且配方多为秘传,所以时至今日具体烧造方法早已失传,有仿造者依其外表比葫芦画瓢,所产者仅为陶砚。所以要了解辨识澄泥砚,还需要以物为据,客观分析,从泥质、工艺与款识三方面共同探求答案。

  泥:数年淘洗方成坯

  澄泥砚之所以发墨均匀细腻,重在其泥质上乘。一方优质澄泥砚所用之泥往往经淘洗数十遍,后掺入秘制金沙及药粉,再置锅中蒸熟,反复捶打作坯。此过程虽用寥寥几言可以概述,但其所耗工时少则三月,多者甚至数年才制成坯。

  就澄泥砚精益求精的泥质而论,依颜色大致可分为暗黄、灰绿、淡紫三色,并有“鳝鱼黄第一,绿豆沙次之,玫瑰紫又次”之说。然而更有以泥仿端、歙等石砚之法堪称绝技。如一位藏家收藏的清松石纹澄泥砚,质地细润,颜色褐中反现紫红,似与端石无异,尤其是在砚边处仿造的那块深红石皮,干涩爆裂,自然天成,妙不可言。此外,像端石中的火奈、石眼、蕉叶白,歙石中的金星、鱼子等石理特征,用泥皆能仿制且极为逼真,有时甚至连藏砚行家,也常常会被蒙在鼓里。因此,如何才能准确地区分“泥”与“石”,乃是辨识澄泥砚的首要步骤。

  第一,细观金沙。这里所谓的“金沙”并非是指纯黄金,而是具有一定光泽的金属微粒。在澄泥砚的制泥过程中必要掺入各种金属微粒以增加耐磨程度,所以仔细观察其砚堂表面有无金沙闪现是辨识泥质最为直观有效的方法。

  第二,弹指轻叩。细观金沙法适用于全身清净之砚,然古砚多墨渍。常将金沙遮盖,故此时需用手指轻叩砚板,听其音色以辨质地。石砚声“嗡嗡”,似于石间深处回荡;而泥质声短促,似浮于外,其质尚坚者发声清脆、尖锐,年久生裂者发声沉闷、浑厚。

  第三,脱皮横裂。澄泥砚的残损伤痕与端、歙等石砚亦有不同。石材之伤多为磕碰划痕,细小斑驳,而澄泥质地坚硬,故小伤不多,但在表面最易脱皮生裂,且裂纹与砚面横向平行,层层叠叠。因此古人常用热蜡封涂于开裂伤痕之处,以减缓这种自然损耗,达到修旧如新的效果。

  第四,手掂重量。澄泥虽为天然之物,但经人工淘炼烧造,其密度、质量与石材相比,有所差异。倘若上手掂量,过轻或过重者,亦能做出分辨。

  工:宋元明清各风骚

  确定了澄泥砚的质地,随即便要根据工艺特点为其断代。澄泥砚起源于秦汉时期的砖瓦,烧造工艺经后世逐步完善,史至宋代,已位列“四大名砚”之中,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由于统治阶层以及时代文化的差异,导致澄泥砚的工艺不尽相同,可以说是各领风骚。

  宋代澄泥砚最重器型,修泥简约大气,自内而外蕴含着一股儒雅之韵,柔美且不失刚劲,故有“宋形”之称。因此鉴别宋代澄泥砚的关键在于“观其形”,细细体会宋人运刀所流露出的文人气息,如民间所藏的一方宋如意池澄泥砚,条线率直停匀,可谓“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

  元代澄泥砚是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一类艺术品。由于受元代蒙古族草原文化影响,元澄泥砚一改宋形之文雅,古拙厚重有余,已全然没有了柔美婉约的内涵,但却展现出游牧民族那种粗犷的风格。如元蝉形澄泥砚,体积硕大,造型浑圆粗犷,好似蒙古力士一般,与宋代蝉砚比较,未免显得些许“野蛮”,这即是历史留下的印迹,耐人回味。

  明代澄泥砚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从目前的实物分析,明代澄泥砚泥质最优,最为坚密,各类金沙药粉的配比运用已是炉火纯青。其修泥风格也逐渐由元代的“野蛮”转变为一种“雄健”,既得雅致,又见肃穆,可算是文化上的回归。如明龙首澄泥砚,可冠以“雄健”之代表。其造型写意夸张,龙头威猛方正,目光炯炯,须发四面披散,自然若水。而更为巧妙处在于,龙之大嘴外宽内深,可作一水盂。试想,用毛笔从龙口中取水研墨,多么趣意盎然!

  清代澄泥砚虽在泥质上不及明代坚密,但修泥雕刻工艺却精细至极,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趋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清澄泥砚雕刻之精细程度普遍高于石砚,尤其是对动物毛发纹理的刻画最精。因为修泥工艺是在烧泥之前进行,此时泥质尚软,用竹刀即可划动,所以精修细刻自然便利许多。如清云凤纹澄泥砚,泥质仿端,刀工细腻写实,层云之间恰有一凤凰探出,身姿妩媚,翎毛毕现。另从其卷云纹饰的修泥刀法可以看出,古人修泥常用竹刀,侧锋斜入,行刀连贯,一蹴而就,毫无邂滞之感。因此,观察刀锋痕迹也是鉴定古代澄泥砚的方法之一。

  了解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澄泥砚的工艺特点,回过头再看当今市场上的众多仿品、赝品,其糙制拙劣处即能一目了然。以一方现代仿品卧牛望月澄泥砚为例,粗眼看去,砚面卧牛雕刻细致,毛纹清晰,深陷的墨池恰与浮雕云月纹凹凸呼应,而且其砚体泥质坚硬细滑,密度较大,右侧砚边还制有仿端石皮,用指轻叩,亦有沉闷之声发出。然而平心静气地仔细观察,仿品仍是漏洞百出。从以上三点可以确定:其一,不是澄泥。此砚虽和泥质“鳝鱼黄”极为相似,但实为石粉与化学胶脂混合铸成,即表面坚密光滑,却不见金沙闪现,更不能用来研墨。其二,刻工呆板,卧牛体态僵硬,四肢乏力,眼大无神,身上毛纹虽精琢,却显得杂乱无章。而所雕云纹刀法亦不为侧锋斜入,且描刻痕迹较重。最为不妥之处乃是新月的位置:云月纹饰,无论新月或满月都应深入云间,半隐半现,而此新月完全挂置云前,显然有悖常理,绝非古人所为。其三,印款伪制。在砚背面右下角印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识其字迹,松懈涣散,章法凌乱,较真款相去甚远。

  款:审视款识需谨慎

  说到款识与铭文,向来是文物断代的重要依据,极富史学价值。而落刻于澄泥砚上的款识、铭文同样如此,并且尤以历代名人之款最是珍贵,其价格往往要翻上数倍。因而,仿刻款识铭文亦成为古今制赝者造假的必然。那么,伪款与真款相比都会露出哪些破绽?又当如何进行分辨呢?我们将从以下的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加以辨识。

  澄泥砚上的款识、铭文与石砚有所不同,石砚之文字必为钢刀硬刻,字迹锐利,边缘依稀,而成品泥砚质地坚硬,表面不易刻字,所以其之文字多在烧制之前用竹刀剔刻或钤章,经高温火灼后,字迹边缘柔和,常见泥痕起伏,与钢刀琢石之法大相径庭。

  如一方明仿汉未央官瓦砚就最能说明问题。此砚泥质细腻坚实,叩声清脆,似同击磬,瓦身满刻大篆铭文,气韵古拙,直追秦汉。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曾一度被误认为是由汉代未央宫旧瓦改制而成。然而仔细观察,细微之处就可以发现,瓦面正中砚池边际圆滑,色泽内外一致,并无利刀磨刻之迹,而且瓦身篆文结字也多显有剔泥起伏之痕。经过众多专家的分析推敲,方才得出结论:瓦与字是同时在炉内烧制而成的。而汉时官瓦仅作屋顶实用之物,绝不会满篆铭文,豪华装饰,故经后世论定该瓦砚的烧制时期应在明代。就此客观推断,凡澄泥砚上可信之款识铭文,必刻于烧砚之前;倘若是于烧砚之后再由钢刀硬刻属款,则多半为赝。

  当然仅凭客观辨识刀迹来判断款识真伪还是不够的,对于一些特殊的旧仿名人款澄泥砚,即要根据名家书法风格作出主观判定。如一方清末吴昌硕款澄泥砚,其色橙黄,泥质细密,砚背刻行书:“守此廉隅,方不愧君子儒。石友属昌硕铭,时乙卯夏”。从其工艺质地可知,砚的制作时间是在清末民初,与近代海派书画大家吴昌硕同时,且款识铭文亦为烧制前落刻。然细品砚背行书,虽笔力雄厚、流畅,但与吴昌硕取法石鼓文的书写风格对照相比,缺乏老辣苍劲之感,明显幼嫩、刻意了许多,因此定为民国时期旧仿伪作。

  而观另一方清金农铭澄泥砚,乃是别番滋味。此砚形状如瓜,手感轻便,淘取上等扬州沙泥制成,外敷绿彩,且于砚背嵌入各色美玉,映出金石之韵,并题刻铬文:“不修一二,有墨君独。金农”。字迹看似稚趣散漫,实则大巧生拙,深得秦汉隶篆之淳朴、自然,独具“漆书”格调。故经主、客观统一论证,此砚可定为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金农亲制澄泥砚真品。

  通过以上三点,已经基本可队鉴别一方澄泥古砚的真伪,然而仅仅限于纸上谈兵、泛泛而谈,尚不足以掌握鉴别的技巧,一定要身临其境,勇于实践才可以完全掌握。辨识澄泥古砚的根本还在于见多识广,才可去伪存真。想收藏一类艺术品首先是要对这门艺术富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怀着一颗充满求知欲的心去审视藏品,我们才会记住藏品的细节;找到个体的不同;总结门类的特点;提出大胆的疑问。而后,废寝忘食,饱览书籍;惜得时间,多见真品;合尽粪土,上手实践。再历经屡败屡战,再败再战,锲而不舍,金石为开之后,方可卓然自立,笑傲江湖,终而“抱得美砚归”。这便是收藏的乐趣。

  以上有关澄泥砚的鉴别、断代等诸多方法,虽只是以偏概全,但足可抛砖引玉,为研究、收藏澄泥砚的朋友们提供一份帮助。

  来源:《艺术市场》 2009年第04期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古砚

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古砚  汉代刘熙的《释名》中曰:“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说文》将砚解释为“石滑也”。砚台与笔、墨、纸构成了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

传统文化 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古砚

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古砚  汉代刘熙的《释名》中曰:“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说文》将砚解释为“石滑也”。砚台与笔、墨、纸构成了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

传统文化 陕州马寨村澄泥砚

陕州马寨村澄泥砚  近读史良先生发表在某收藏类期刊上的《如石如玉呵可生津——品评一方唐代澄泥砚》一文,根据所刊澄泥砚砚照及印款图片,可断其为一方清末至民国年间的物件。因此草小文,对陕州人马寨村澄泥砚略

传统文化 陕州马寨村澄泥砚

陕州马寨村澄泥砚  近读史良先生发表在某收藏类期刊上的《如石如玉呵可生津——品评一方唐代澄泥砚》一文,根据所刊澄泥砚砚照及印款图片,可断其为一方清末至民国年间的物件。因此草小文,对陕州人马寨村澄泥砚略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澄泥仿古石渠砚

[专家点评]清乾隆澄泥仿古石渠砚  清乾隆澄泥仿古石渠砚,清宫旧藏长7.9厘米,宽8厘米,高4.8厘米。  砚澄泥制成,近于正方形,澄泥色紫红,仿古铜色。砚面周环水渠,边沿饰勾云纹。砚四侧面浮雕环耳兽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澄泥仿古石渠砚

[专家点评]清乾隆澄泥仿古石渠砚  清乾隆澄泥仿古石渠砚,清宫旧藏长7.9厘米,宽8厘米,高4.8厘米。  砚澄泥制成,近于正方形,澄泥色紫红,仿古铜色。砚面周环水渠,边沿饰勾云纹。砚四侧面浮雕环耳兽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明 鳝鱼黄澄泥砚

[专家点评]明鳝鱼黄澄泥砚明 鳝鱼黄澄泥砚(底足)  这方鳝鱼黄澄泥砚长20厘米,宽14.5厘米,厚2厘米,重1.1千克。此砚身呈椭圆形,鳝鱼黄色,质地坚而不燥,细而不滑,蓄水不涸,寒不结冰。发墨快,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明 鳝鱼黄澄泥砚

[专家点评]明鳝鱼黄澄泥砚明 鳝鱼黄澄泥砚(底足)  这方鳝鱼黄澄泥砚长20厘米,宽14.5厘米,厚2厘米,重1.1千克。此砚身呈椭圆形,鳝鱼黄色,质地坚而不燥,细而不滑,蓄水不涸,寒不结冰。发墨快,

传统文化 清代赵国麟铭石渠澄泥砚

清代赵国麟铭石渠澄泥砚  澄泥砚拓片澄泥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用绢袋淘澄汾水河泥,放入适当的添加剂,干固以后,入窑中烧成砚材,然后雕琢成砚。其质地坚细,耐磨,与石无异,加之取材方便

传统文化 清代赵国麟铭石渠澄泥砚

清代赵国麟铭石渠澄泥砚  澄泥砚拓片澄泥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其制作工艺独特,用绢袋淘澄汾水河泥,放入适当的添加剂,干固以后,入窑中烧成砚材,然后雕琢成砚。其质地坚细,耐磨,与石无异,加之取材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