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铭文揭示隐秘历史

Posted 王朝

篇首语:我走在逃离命运的路上,却与命运不期而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铭文揭示隐秘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铭文揭示隐秘历史

  在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宝鸡市考古队在一个仅一米见方的窖藏罕见的连续挖出了24件西周青铜器,数量之多,实属罕见。特别是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揭示了西周末年周历王时期的一段极为隐秘的历史。

  罕见青铜器上的神秘铭文

  2年前,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仿佛过节一样,人声鼎沸,这是由于前一天晚上宝鸡市考古队在一个仅一米见方的窖藏罕见的连续挖出了20多件西周青铜器。特别是其中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还记录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铭文为什么如此重要?今天中国最重要的历史记录来自《史记》,可是也许由于缺乏资料,司马迁对夏商周三朝最语焉不详。

  周是三朝中距今最近、也最让人捉摸不透的王朝。所有人都知道,周达到中国上古文明的顶峰,孔子甚至遵从周制创立儒家文化。但对今人来说,对周王朝的印象不过武王伐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典故,它既没有庞大的二里头遗址,也没有殷墟商代王陵,它留下最多的只有青铜器窖藏。宝鸡作为周的发祥地,是有名的青铜器之乡,而青铜器物上经过研读可以逐渐识别的铭文,几乎成为追寻周王朝仅有的途径。

  此次五郡发现中最为重要的器物是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尊,它们刻有完全相同、长达113字的长篇铭文。这些铭文会提供这个王朝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是否有助于人们对周王朝更清晰的认识?学者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解读。

  作为负责此次考古工作的宝鸡市考古队副队长,辛怡华有幸成为第一批解读者。凭着多年的古文基础,他很顺利地确认了一些文字。然而在这些文字中,有两个让他大吃一惊。这两个字与西周王朝的一位重要人物召公有关。

  召公西周初年辅佐周王,被封于歧山之南。他虽然位高权重,但常常巡行乡邑、为民解忧,因此三千年里海棠树和碑刻一直用来纪念这位爱民如子的官员。

  辛怡华在铭文中确认的那两个字,其中一个正是召公的“召”字。而另一个字则指向同一个人——琱。

  就在辛怡华努力寻找铭文的真相时,考古队队长刘军社也注意到五郡发现的异常。

  宝鸡市考古队队长刘军社回忆道:首先奇怪的一个就是它这个里面怎么有兵器,特别是那个矛,矛一般本来就少见,如果说这是个窖藏的话,那出土在窖藏中间那就更少见,窖藏一般放这个礼器,就是青铜礼器,很少放兵器的,这应该说是第一次在窖藏中间发生这个有兵器的。

  除此之外,刘军社还发现,所埋之地只有一米见方,十分狭小,所有器物被拥挤凌乱地堆放在窖底,给人感觉埋藏极为仓促。

  刘军社介绍:杨家村窖藏比这个就大一点儿,它这个窖藏实际上就特别的小。它是东西套东西这样在里面放着,编钟里面又放了东西,鼎里面再放东西,这样就是很节省空间。窖藏是怎么形成的,就是西周末期等于是逃荒,人要跑,随便挖一个坑,把重要的东西一埋,然后就跑了。

  难道在窖藏掩埋的时候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难道这个让奴隶主贵族如此惊慌的事件中还有兵戎相见?

  五郡窖藏普遍认为是在周厉王时期。周厉王就是历史上那位以杀人止谤出名的暴君。

  厉王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名声不太好的人,在司马迁的笔下,一直在司马迁之前给我们留下的这个资料里边,厉王比较暴虐。窖藏和铭文同时出现异常是否与周厉王的暴政有关呢?

  一件与土地买卖有关的案件

  原来,铭文中多次提到的名为“召”的人,便是召公的后人——召伯虎,也就是《召公谏厉王止谤》中的召穆公。召伯虎平定淮夷,还救过周宣王的性命,因此在朝中位高权重。然而,辛怡华却发现召伯虎和铭文中名叫王周生的人存在秘密交易。使召伯虎能牵扯进去的事一定非同小可,这是一件与土地买卖有关的事务。

  公元前1046年,当周武王横扫朝歌,立志要建立一个比殷商更强大的王朝时,他却发现面对的局面异常复杂。

  在刚占领的殷商故土上,殷商遗民的数量远在周人之上;在王朝的东方,强悍的夷人部族遍布今天的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随时威胁新生王朝的安全;而在王朝本土镐京的背后,鬼方和犬戎也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此时甚至连一张全国地图都没有的统治者周武王,该如何统治这个巨大的国家呢?他建立了土地分封制度。

  宝鸡市考古队副队长辛怡华介绍:所谓的分封制就是将姬姓的王室贵族,还有异姓贵族以及投降的异族首领,分封到全国各地去,他们那些人去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家臣武装以及俘虏,在指定的地方建立诸侯国,然后就是在周王朝的周围建立了许多政治、军事据点来拱卫王室,所以历史上也叫封藩建卫,也叫封建,中国封建社会最早一词也就出自于那个封藩建卫,它是保护王室的这种分封制。

  分封制下土地只属于天子一人。在三千多年前,分封制规定,土地只有天子可以分封赐予,它是绝对不允许转让和买卖的。

  与此同时,在铭文中,辛怡华解读出了至关重要、与土地相关的一句话:仆庸土田多刺,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说琱生由于多占土地仆役被“多刺”。

  辛怡华介绍:刺在诗经里面也有,就是天何以刺。刺实际就是指责或者争议,是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一件事才会多刺或者指责、争议。

  因此,辛怡华认为,这句铭文所描述的就是琱生因买卖土地而多次受人非议,且由于占地数量过大被人控告,官司甚至打到了当时的土地管理部门。

  可是为什么西周的土地不允许变换所有者呢?这与当时的另一项基本国策——宗法制有关。

  宝鸡市文物局局长任周方介绍,宗法制度它就是把整个社会分成了好多大宗、小宗。什么意思呢?比方一个大的家族,这个家族集群了很多,它就形成了一个嫡长者这种制度,就是不管怎样,只有长者才能继承王位。分封制对于一个国家的体制来说,它是对于土地的一种分配,而这种分配的基础就是宗法制度,那么给谁来分,怎么去继承它是由宗法制度来维系的。所以它是西周政权能够存在而且是能够维系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宗法制度下的西周是一个等级分明的奴隶制阶级社会。周礼是孔子一生遵从的价值观,而它就是根据君臣、父子、兄弟、尊卑、亲疏、贵贱等关系详细规定出符合某人身份地位的社会活动法则。因此,土地只有上一阶层的人赐予才能拥有,能享用青铜礼器的也只有奴隶主贵族,享受华丽“雅乐”的上流社会和通俗“土乐”的一般民众绝不应该混同。

  西周王朝固守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确立的牢固社会基础,在祥和稳定的状态中创造了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今天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存有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一万五千余件,与前代殷商王朝的器物相比,它们一扫前代神秘、繁缛、乖张的气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开始萌芽,西周王朝的两大支柱——分封制和宗法制反而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农业民族最关注的就是土地,底层的人更不会天生满足于等级制度,要改变命运,获得土地成为唯一的希望。

  1975年,宝鸡歧山县出土了37件青铜器,其中国宝裘卫四器上的铭文,生动记载了周王朝建立七十余年后,土地制度的变迁。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段德新介绍说,这就是有名的裘卫四器,是1975年出土于歧山县,董家窖藏里面的四件国宝。第一件叫卫簋(guǐ),这个人名字叫卫,裘是他的官职,在西周的朝廷里面有种官,专门管王室的裘皮的这种官,叫司裘。还有一件卫盉(音hé)记载的是在周共王三年的时候,有一天周王在丰这个地方举行盛大的接待诸侯的仪式,周王室的一个大臣叫矩伯,他为了参加这个仪式,去的时候要给周王带些礼品,他身边没有,他就在裘卫跟前去借了几件东西,这几件东西价值折合十朋 ,就是十田。

  公元前900年,西周中期的这件卫盉无疑是中国第一部土地交易的地契,也许当时在场的官员、甚至矩伯都没太在意其中的含义,但以裘卫为代表的庶人贵族显然露出了笑意。

  五年卫鼎讲的是周共王五年的时候,有一天裘卫把一个叫邦君厉的大臣,给他说的话告诉了几个执政大臣,说邦君厉跟他说,我最近正在参与周王第一次敬畏,两个大河神的事需要跟你租五百亩地让你去挣。另外一件九年卫鼎记载的是,大臣矩伯要参加一次典礼活动,他去的时候向裘卫要了一辆比较好的马车和马车上的装饰品,但矩伯得把自己的一片山林,在临湖的一片地方给裘卫作为交换。

  短短七年,裘卫就换来了一千七百亩土地,成为显赫的大贵族,这说明周初制定的王权土地所有制逐渐崩溃,周王无法阻挡土地兼并对西周王朝的蚕食,这个社会也就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礼乐之邦,而已经变得危机四伏。

  读懂铭文 历史真相彻底揭开

  通过一番努力,五郡青铜器上的铭文解读告一段落,根据铭文记载,故事的开端应该是这样的:召伯虎的母亲对召伯虎说,王周生由于土田仆役的事多次受到司法机关的侦察,如果超额三份,你就给说成两份吧。原来王周生是求召伯虎帮他摆平官司的。

  琱生有求于召伯虎除了召伯虎位高权重外,还因为他们是同一宗族的亲戚。在铭文结尾通常颂扬祖先的地方,琱生多次表达作此器是为了祭祀烈祖召公,以求子孙永享厚禄,可见琱生与召伯虎同宗。

  但尽管他们是亲戚,琱生属小宗,且眼前的官司太大,因此琱生只好请求召伯虎的母亲帮他在召伯虎面前说情,并多次送来玉璋、玉璜、丝织品等贵重礼品。

  召伯虎于是向主管大臣传达命令,要求重新处理此案,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事后琱生又送玉圭等物作为答谢,并铸造了两口尊宣扬召伯虎一家的功德。

  众多专家认为,琱生由于触犯了西周严禁买卖土地的法律,受到国家查办。事件从五年正月,也就是公元前872年开始,召伯虎第一次接受了琱生的礼物,然而由于案件颇为严重,到了九月还没解决,因此琱生不得不再次送上重礼,官司在第二年的四月才最终办成,前后持续达一年零三个月。之后召伯虎将多占的土田仆役一一造册,并将副本送给琱生。铭文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隐秘故事的不同阶段。

  土地兼并盛行,世族大权在握,西周社会逐渐失去了它建立时稳固的政权基础。《国语周礼》中有一个名词为厉始革典,周厉王竟然是中国历史上改革的第一人!这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外。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介绍,其实现在金文里出现的他的谥号,不是我们现在从文献上看到的厉,厉害的厉,而是烈,烈和厉是音通的,那个烈是好字眼,不是这么坏的字眼,他的后人给他盖棺定论的评价是个好字眼。

  今天人们知道,宪法规定,矿藏、水流、森林等自然资源均属国家所有,个人和组织必须依法取得使用权,但在三千多年前,按照原始社会的习俗,山林川泽是留作公共所有的,并不归王室,而到了西周晚期,分封的诸侯国实力越来越强,周王室实际控制的土地却逐渐减少,对外患连年的作战又愈发加重中央财政的匮竭。此时曾经处于奴隶制顶峰的周王朝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因此,周厉王开始将林麓川泽收归国有,并征收了类似如今的国土资源税,并雄心勃勃地计划整顿国家财政。周厉王把当时的一些贵族的利益侵犯了,后来又激起了一些老百姓的不满。

  公元前841年,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平民暴动,积怨已久的人们冲向王宫。

  周厉王仓皇出逃,奔往山西霍县;召伯虎用自己的儿子替换太子,保住太子的性命,潜出京城;琱生虽然早已预感到国事飘摇,并在家中存下大量兵器,以备不测,却终究无力自保。他不得不放弃多年积累的巨大财富,匆忙埋藏了带不走的青铜礼器,随宗主逃往他乡,荣华岁月从此落下帷幕。

  今天,宝鸡五郡西村的青铜器已经成为揭密西周王朝的一个重要物证。虽然现有的发现还不足以呈现三千年前的历史原貌,但无疑使我们更能真切地触摸到这个中国最发达的奴隶制社会的轮廓。

  来源:辽沈晚报

  编辑:因因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识破别人身上的隐秘痣

识破别人身上的隐秘痣常常听到人们传说:某日去找某大师看相,刚一见面,大师就果断地说你生殖器上有颗痣,或说你乳房上有颗痣!登时就把那人惊的目瞪口呆!隔着衣服,居然就能看到人身体上隐秘之处的东西,如此准确

传统文化 识破别人身上的隐秘痣

识破别人身上的隐秘痣常常听到人们传说:某日去找某大师看相,刚一见面,大师就果断地说你生殖器上有颗痣,或说你乳房上有颗痣!登时就把那人惊的目瞪口呆!隔着衣服,居然就能看到人身体上隐秘之处的东西,如此准确

传统文化 识破别人身上的隐秘痣

识破别人身上的隐秘痣常常听到人们传说:某日去找某大师看相,刚一见面,大师就果断地说你生殖器上有颗痣,或说你乳房上有颗痣!登时就把那人惊的目瞪口呆!隔着衣服,居然就能看到人身体上隐秘之处的东西,如此准确

传统文化 揭示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十大皇帝

皇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所以皇帝的位置也不知道让多少人心生向往。但是皇帝的举止行为都是好的吗?其实不然,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下面十位皇帝的离奇经历吧。1、史上以“皇子”身份上位的女婴

传统文化 揭示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十大皇帝

皇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所以皇帝的位置也不知道让多少人心生向往。但是皇帝的举止行为都是好的吗?其实不然,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下面十位皇帝的离奇经历吧。1、史上以“皇子”身份上位的女婴

佛教 铭文什么意思

 (杂语)铭于金石或图像之文也。

佛教 铭文什么意思

 (杂语)铭于金石或图像之文也。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清嘉庆 竹雕“孟姜匜”铭文臂搁

[专家点评]清嘉庆竹雕“孟姜匜”铭文臂搁  清嘉庆竹雕“孟姜匜”铭文臂搁,长25.9厘米,宽9.8厘米。  臂搁长方形,覆瓦式,较宽大厚重,四角有四矮足。正面开椭圆形空间,内去地浮雕金文34字为饰。背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清嘉庆 竹雕“孟姜匜”铭文臂搁

[专家点评]清嘉庆竹雕“孟姜匜”铭文臂搁  清嘉庆竹雕“孟姜匜”铭文臂搁,长25.9厘米,宽9.8厘米。  臂搁长方形,覆瓦式,较宽大厚重,四角有四矮足。正面开椭圆形空间,内去地浮雕金文34字为饰。背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清 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

[专家点评]清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  清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长方形,长18.7厘米、宽13.8厘米、厚3.5厘米。砚石为清初开采端石上品,石质细腻润泽,石色偏紫,上有青花、火捺,通体无人工雕饰,只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