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建窑文化的守望者

Posted 鉴定

篇首语:世间事飘忽不定者多,万事随心,随不了心便随缘,随不了缘便随时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建窑文化的守望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谢道华:建窑文化的守望者

  近年来,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被日本奉为国宝的建窑瓷器跃入人们的眼帘,以其独特的釉色和器型,负载了见证中日文化交流和宋代“斗茶”文化的历史意义,逐渐被人们所追捧,以迅速上涨的市场价格成为收藏界的新星。然而,由于建窑独特的制作材料和鲜明的地域色彩,给造假提供了便利,要想熟练掌握它的鉴定技巧,非下一番苦功不可。谢道华,1983年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建阳县文化馆文物组(博物馆的前身),从事文博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普通职员到博物馆馆长,他守望着这片庞大的建窑窑址,进行着不懈的研究和探索。用他自己的话说:“建盏已经成了我的老朋友,仿品也好,真品也好,都非常熟悉。”

  ■“值得毕生研究的文化遗产”

  1983年,年仅21岁的谢道华从厦门大学毕业分配到建阳。当时考古还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开始研究建窑时,资料极其匮乏。“当时社会上对古陶瓷的收藏和研究也不像现在这么热,对建窑的研究就更显得冷清。”谢道华回忆说,建阳这座小城当时虽是建阳专署所在地,但与大城市相比,还是十分偏僻落后,因此的确想过放弃,甚至要逃避。但是,老师叶文程教授的话影响了他:“建阳地方虽然很小,却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建窑更是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古代名窑,是一个值得毕生研究的文化遗产。” 为此,他坚持了下来,并且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发现自己渐渐喜欢上了建窑,生活中已经无法离开各种各样的建盏。

  1989年12月,谢道华告别了刚刚满月的孩子,毅然打起行装住进建窑所在地水吉镇后井村,参加了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福建省博物馆等联合举办的建窑考古发掘。本次发掘至1992年7月结束,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功,考古队成功地清理了从唐末五代到宋末元初的11座龙窑,基本摸清了建窑发展的历史脉络。在这四年的时光里,谢道华从李德金、曾凡等考古学前辈那里吸取了丰富的陶瓷田野考古和建窑知识。1996年11月,在中国古陶瓷学会及叶文程会长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建阳市人民政府与福建省文化厅等部门和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古陶瓷学会96’建阳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该次会议规模空前,来自八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建阳,建窑的研究出现了高峰期。1999年,长达135.6米的世界最长的古代龙窑保护在建窑大路后门完成一期工程;同年,建窑考古发掘(1989-1992)被评为建国五十年来“福建省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6月,建窑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谢道华为建窑文化遗产付出了大量的努力,2003年,他的著作《中国古陶瓷标本·建窑》一书出版发行,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建窑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建盏的特征及辨伪方法,汇集了黑釉瓷、青瓷、青白瓷器及标本照片一百多幅,图文并茂,为世人了解概况、评赏建窑产品、探讨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而权威性的参考资料。“中国著名窑址的开发或者建设都能够带动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建窑更是如此。”现已担任建阳市旅游局长的谢道华说,“所以我说建盏是建窑的骄傲,建窑是中国的骄傲。”他希望通过自己现在的工作,把弘扬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结合起来,把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争取更多的资金把建窑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景点的开发建设、文物知识的普及,让建窑文化走出去,把更多的专家和游客请进来。

  ■“传播建盏文化是建阳人的责任”

  早在1981年,由于日本人对建窑瓷器的追捧,使一些消息灵通的香港人通过广东来到偏僻的闽北小城建阳,大量收购建盏,再以高价卖到外地,从中谋利。受利益的驱使,当地村民立刻掀起了盗挖窑址的逛潮,这导致了大片窑址被破坏,一部分人被抓判刑后方才有所缓和。法律对盗挖者的严惩,加上窑址内难以挖出整器,到1983年,谢道华到建阳工作的时候,盗挖虽然有所减少,一部分人开始制作赝品。随着经济利益的诱惑越来越大,仿宋兔毫盏、油滴盏不仅大量进入市场,而且作伪手段越来越复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仿建产品一般是在釉面上做简单处理,即用酸性物质去光,再用黄土涂抹。九十年代以后,在此基础上,有作伪者还在仿建产品上粘上“土锈”。此外,常用的作伪手段还有接底、老胎新釉等。仿建产品除碗、盏这类器型之外,还有少量梅瓶、蒜头瓶、小盅及茶壶等。

  “一个在建阳的文博工作者,连建盏都不能鉴定,那怎么行!”在谢道华看来,这些赝品的流通,不仅扰乱了古玩市场,更是对建窑文化的一种破坏。而外地的许多专家和收藏爱好者由于对建窑和新出现的赝品并不十分了解,时常出现“走眼”现象,使建窑的研究更加陷于混乱。于是,谢道华下决心要利用在建阳本地从事文博工作的优势,研究建窑的鉴定方法,还原建窑本来面貌。

  “如果没有仿品,建窑的东西是很容易鉴定的,因为它的器型、釉色、胎土等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地域色彩。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当地制作的仿品所用的材料与古代完全一样,经过作旧处理后,就很难鉴别。”谢道华感慨说,当时的一些高仿品自己也鉴别不出,虽然在博物馆工作,见过大量的实物标本,但面对高仿的赝品,却不知道假在何处?这使他产生了自己学习烧制仿古瓷,以实践加深研究的想法。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到各家仿古作坊进行跟踪学习,了解最新的仿古技法和市场动态。随着技术的提高,他对仿古作坊的“接底”、“老胎新釉”等较难鉴别作伪瓷器也越来越了解,逐渐找到了它们与真品的不同特点,掌握了鉴定技巧。这使他对于再高明的仿品也能一眼看出。

  “仿得出来,就应该认得出来。”他笑着说,现在仿古建盏和古建盏瓷器都成了他的老朋友。在建阳从事文物工作二十多年,其中担任博物馆领导职务长达十五年,虽然由于工作需要,现在已经离开了文博工作岗位,但由于确立了建阳本土对建盏的鉴定地位,他感到问心无愧了。他说:“建阳应该是建盏的权威鉴定之处,保护建窑和传播建盏文化,是建阳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弘扬建窑文化从收藏界入手”

  对于到仿古作坊研究赝品的鉴定方法,有的人不以为然,认为收藏家自己不该去学习仿古,而谢道华却认为:“不去了解仿古技术,你就难以了解一些鉴定的细节,学习鉴定需要真赝对比。”他表示,自己到仿古作坊去研究建盏烧制流程,是为了总结出鉴定方法,并将鉴定知识向广大藏友普及。他将建窑的瓷器分为真品、全新品、一般仿品、老胎新釉、接底等5种,自己花钱买仿品和博物馆里较为典型的真品作为代表,总结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再向每一个向他求教的人讲解。他说:“我拿真品和赝品对比教人辨伪,不仅能让人们更快地学到我多年积累的经验,还能告诉大家一个学习鉴定的方法,即在研究真品的同时,也不妨适当研究些仿品。”

  谢道华对市场上的仿品烧造工艺、作旧方法都十分了解。为了让更多的收藏爱好者了解和掌握建窑瓷器的鉴定方法,推动市场有序发展,将建窑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他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发表于全国各大媒体,引起了许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有的朋友不远千里到建窑窑址探访,他总是热情接待,并且将自己的藏品拿出来一一对比向人们介绍其中的鉴定方法,不厌其烦。建窑窑址近几年来每年的游客数以千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要找他请教鉴定方法,帮忙“掌眼”,而他总是热心帮忙。

  “作为旅游局长,又是收藏家协会会长,将建窑文化发扬光大、做大旅游产业、推动市场良性发展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谢道华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总认为是分内的事。多年来,他利用到文物培训班讲课等机会,积极宣传、推广建窑文化,使更多的人关注建窑窑址的保护和开发。他认为,弘扬建窑文化要从收藏界入手。因此他常向初入收藏界的朋友们讲述自己学习鉴定的心得,强调要想学会鉴别真假,不仅要有真品的标本,高仿品的标本也不能少。当地收藏界的藏友对记者说:“他在鉴藏知识方面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建阳的建盏在收藏界享有如此之高的地位,也与谢老师著书立说搞宣传分不开。”

  目前,他正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建窑的第二本更为全面、系统的专著即将问世。这是他为了帮助广大收藏爱好者充分了解、认识建窑和掌握鉴定技巧而编写的一本书,我们期待着他的成功。

  作者:钱国亮

  来源:收藏快报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北宋 建窑油滴盏

[专家点评]北宋建窑油滴盏北宋 建窑釉滴盏(另面)北宋 建窑釉滴盏(另面)北宋 建窑釉滴盏(另面)北宋 建窑釉滴盏(里内)北宋 建窑釉滴盏(底部)北宋 建窑釉滴盏(足)北宋 建窑釉滴盏(细部)  此件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北宋 建窑油滴盏

[专家点评]北宋建窑油滴盏北宋 建窑釉滴盏(另面)北宋 建窑釉滴盏(另面)北宋 建窑釉滴盏(另面)北宋 建窑釉滴盏(里内)北宋 建窑釉滴盏(底部)北宋 建窑釉滴盏(足)北宋 建窑釉滴盏(细部)  此件

传统文化 建窑考古发掘的新发现

建窑考古发掘的新发现  建窑,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开始为中外学者所注目。早在一九三五年六月间,美国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JamesMarshallPLumres,一八九九—一九六0年)利用他在我国

传统文化 建窑考古发掘的新发现

建窑考古发掘的新发现  建窑,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开始为中外学者所注目。早在一九三五年六月间,美国詹姆士·马歇尔·普拉玛(JamesMarshallPLumres,一八九九—一九六0年)利用他在我国

传统文化 宋代建窑绿釉盏(蓼冷汁天目)

宋代建窑绿釉盏(蓼冷汁天目)蓼冷汁天目(绿釉)京都国立博物馆藏高6.9cm口径13.1cm《天目》(德川&根津美术馆)一书将该盏认为是建窑系窑口所产。然而从器型或胎土上判断,该盏应为建窑正窑口

传统文化 宋代建窑绿釉盏(蓼冷汁天目)

宋代建窑绿釉盏(蓼冷汁天目)蓼冷汁天目(绿釉)京都国立博物馆藏高6.9cm口径13.1cm《天目》(德川&根津美术馆)一书将该盏认为是建窑系窑口所产。然而从器型或胎土上判断,该盏应为建窑正窑口

传统文化 八闽遗珍—李崇品先生藏宋磁特展

八闽遗珍—李崇品先生藏宋磁特展5#北宋龙泉三莲盏粉盒4#宋水吉建窑柿红兔毫盏3#宋建窑乌金釉描银束口盏2#宋水吉建窑兔毫盏11#北宋湖田乳钉瓜楞执壶10#南宋湖田窑盖钵9#南宋湖田窑镂空盏托8#南宋湖

传统文化 八闽遗珍—李崇品先生藏宋磁特展

八闽遗珍—李崇品先生藏宋磁特展5#北宋龙泉三莲盏粉盒4#宋水吉建窑柿红兔毫盏3#宋建窑乌金釉描银束口盏2#宋水吉建窑兔毫盏11#北宋湖田乳钉瓜楞执壶10#南宋湖田窑盖钵9#南宋湖田窑镂空盏托8#南宋湖

传统文化 细说日本古代的“建盏”与“天目”之别

细说日本古代的“建盏”与“天目”之别  建窑瓷器在宋元时期随留学僧侣或港口贸易输入日本后,在日本较早的文献记录中,一般都被称为“建盏”。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窑及其窑系的许多作品,由于寺院、茶道文化的

传统文化 细说日本古代的“建盏”与“天目”之别

细说日本古代的“建盏”与“天目”之别  建窑瓷器在宋元时期随留学僧侣或港口贸易输入日本后,在日本较早的文献记录中,一般都被称为“建盏”。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窑及其窑系的许多作品,由于寺院、茶道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