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中国彩瓷的种类和装饰方法

Posted 青花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中国彩瓷的种类和装饰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彩瓷的种类和装饰方法

  彩瓷的基本概念应是带有色彩装饰的瓷器。由于中国彩瓷历史悠久,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广大陶工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地创新,因而彩瓷品种繁多。尤其是明、清两代,景德镇的彩瓷品种可达数十种或上百种。从传统名称来看,有的从工艺方法上定名,有的从所用的彩料定名,有的从器表装饰的彩色定名。这种情况给中国彩瓷的分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下根据中国彩瓷的工艺方法,将其划分为釉下彩、釉上彩、青花加彩、素三彩和色地彩等四大类,如此划分方法既简单又能基本包含陶瓷发展史上的彩瓷品种。(这种划分方法是否妥当,有待今后同行们进一步研究。)

  中国彩瓷的种类

  一、釉下彩

  彩色纹饰呈现在瓷器表面釉的下面为釉下彩。釉下彩的特点是彩色画面不暴露于外界,而处于透明釉的覆盖下,既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和腐蚀,又不致有沾污或污染的危害。

  中国传统的釉下彩最早的是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高温青瓷釉下彩,用黑褐彩绘画神奇人物或排列整齐的彩斑作装饰。此时虽然青釉及彩色的呈色不太精美,但在工艺上是一个创举。其次是唐代长沙窑釉下彩,晚唐、五代越窑的釉下褐彩。长沙窑釉下彩是青黄釉瓷器的表面呈现褐绿色或蓝绿色绘画的山水人物、花卉花鸟纹饰或题写诗句。这一装饰方法对我国古代彩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磁州窑是我国北方民间瓷窑中首先烧制釉下彩的重要瓷窑之一。据考古调查,河北以观台和彭城为中心窑区,以及河南鹤壁窑、禹县扒村窑和登封窑、修武的当阳峪窑,山西介休窑等,都生产釉下黑彩瓷器。器表为白地黑花装饰或釉下黑彩划花、绿釉釉下黑花、白釉釉下酱花等。北方磁州窑系釉下彩的发展为元、明、清景德镇彩绘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明、清时的青花、釉里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突出的釉下彩瓷,也是景德镇的传统名瓷。青花瓷在元代达到成熟阶段,明清两代大量烧制。釉里红在元代为初创阶段;明代釉里红传世品极少;清代釉里红烧制技术已很成熟,产量也有所增加。清代釉下彩中还有康熙时期创制的釉里三色、晚清宣统时期的釉下五彩等。

  二、釉上彩

  彩色纹饰呈现在瓷器表面釉的上面为釉上彩。釉上彩的特点在装饰上由简单到复杂、彩色由一种到多种,不但色彩鲜艳光亮,同时装饰艺术性更强。

  中国传统的釉上彩瓷器,最早是六朝时期的点彩装饰。这种点彩于西晋晚期出现,到东晋时普遍应用。南朝时褐色点彩仍然流行。据考古发现,北朝出现黄釉绿彩、白釉绿彩。这些简单装饰打破了早期青釉瓷器清一色的格调。真正在瓷器的釉面上彩绘图案纹饰,是在宋、金时代北方瓷窑中出现的,如定窑的金彩描花,磁州窑的釉上白地黑花、褐花,山西、河南等地的黑釉铁锈花,金代釉上红绿彩、五彩等。还有南方吉州窑的金彩描花。这些宋、金时期南北方釉上彩绘对后来景德镇彩瓷的大量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元代以后,受金代彩瓷的影响,色彩方面逐渐丰富起来,从一种至多种。元代磁州窑彩瓷、景德镇窑的彩瓷,除红、黄、绿彩外又出现了金彩、孔雀蓝彩。到了明代景德镇釉上彩开始大发展,从釉上单彩到釉上五彩,极为丰富。釉上单彩中,红彩、绿彩和金彩较为突出。清代釉上彩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珐琅彩、粉彩、胭脂彩、墨彩、浅绛彩以及各种颜色釉上加彩等。

  三、青花加彩

  青花是我国传统名瓷,为彩瓷中的一个大类,属釉下彩。用青花与其他釉上彩结合的彩瓷极为丰富,如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青花红绿彩、青花五彩、斗彩,青花可与釉上一种到多种色彩相结合装饰瓷器的画面。将这些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彩瓷,综合到一起,划为一大类,即青花加彩。概括说,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构成完整的图案或图画,这类彩瓷称为青花加彩。

  从明清两代大量传世品看,这类彩瓷非常之多,出现这种彩瓷最早的是明永乐时期的青花金彩,以后又有宣德时期的青花红彩、青花五彩,成化时期的斗彩,弘治、正德时期还有青花绿彩、青花红绿彩,隆庆、嘉靖、万历时期青花五彩、青花紫彩、青花红黄彩等。清代各朝除继续制作以上一些品种外,还出现了釉里红五彩。

  四、素三彩和色地彩

  素三彩是指景德镇烧制的一种低温彩釉瓷器。主要特征是器表纹饰不施红彩、显得素净幽雅。我国传统习惯将非红色称为素色,所以“素三彩”是根据我国传统习惯而定名的。一般素三彩瓷器以黄、绿、紫三色多见、有的加施白色、黑色、孔雀蓝色、金色等等。素三彩不一定施三种色彩,在一种器物上凡没有红彩装饰的多色彩瓷都可称素三彩。从传世品看,明代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几朝皆有出品。清代康熙素三彩最著名,此外还有光绪仿康熙素三彩等。

  色地彩是景德镇陶工在制瓷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装饰手法制作的一种彩瓷,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色彩为地,再施一种彩为饰,各种色彩互相交错使用形成“一地一彩”的瓷器,如黄地绿彩、绿地紫彩、绿地黄彩、红地黄彩、紫地绿彩等多种色地彩瓷。色地彩瓷亦属低温彩釉瓷器,有的学者将色地彩列入“素三彩”或称“杂彩”。从传世品看,最早色地彩瓷是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黄地绿彩、绿地紫彩。明正德、嘉靖、万历品种繁多,呈现出多彩多姿的色地彩瓷品种。清代各朝继续烧制。

  中国彩瓷的装饰方法

  一、釉下彩的装饰方法

  一般来说,釉下彩就是用彩料在成型的胎体上绘画纹饰,然后再施一层透明釉,经过1200—125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

  考古学家发现,三国青瓷釉下彩,晚唐、五代的越窑釉下褐彩,北方磁州窑的白地黑彩、黑褐彩,这些釉下彩的装饰方法,不是将彩料直接画在胎体上,而是画在施一层白色化妆土的胎体上再施透明釉。因为早期青瓷胎体呈青灰色,宋、金时北方瓷胎土粗糙有杂质,古代工匠为了提高瓷器的质量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遮盖胎的逊色,以便增加瓷器的美感。釉下褐色和釉下黑彩经科学家测定,主要呈色剂为氧化铁,铁元素在低浓度下还原燃烧出青色,氧化时呈黄色;高于3%的浓度呈褐色、酱色;如果再高,则易呈黑褐色或黑色。

  唐长沙窑的釉下褐色彩斑及褐绿彩绘有的微微带点红色,据科学家研究,这是由于使用彩料中的铜元素在还原性气氛下,其铜的含量在千分之几时,易看成红色,浓度越高越易成绿色,若在氧化性气氛下极易生成绿色或蓝色。

  元、明、清时景德镇烧制的青花、釉里红,为釉下彩名品。青花是以天然的钴矿为色料绘于瓷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后,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瓷器。据考古发现早在唐代的河南巩县、宋代的浙江、元明时代的云南玉溪等地都有青花瓷的出现,元、明、清景德镇成为青花瓷的中心产地。

  釉里红瓷器烧制难度较大,所用的彩料为铜的氧化物,绘于瓷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后,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釉里红瓷器。但铜在高温下极易扩散、挥发,因此氧化铜彩料的配制、研磨技术以及烧成的温度等工艺要求很高,所以对还原焰的掌握必须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功亏一篑。由于铜元素所具有的特性及工艺难度,所以釉里红瓷器初创阶段精美的产品不多,传世品极少,到清代康熙年间,才真正烧制出艳丽的釉里红瓷器。清代康熙时发明的釉里三色,有的称为釉下三彩,在制作时要在胎体上浮雕山石或花朵,然后用含有钴、铜、铁三种元素的彩料,分别绘画纹饰或涂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呈现出青花釉里红、豆青,有的还有粉白色为一体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到乾隆时仍有制作。

  清宣统时期湖南醴陵还发明了釉下五彩,即将各种彩料直接绘画在瓷器的胎体上,再施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烧制方法简便,并提高了生产率,是近代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新成就。

  总的来看,中国传统釉下彩瓷是利用钴、铁、铜和锰四种主要元素的着色效果和笔绘技巧装饰而发展的一类名瓷品种。

  二、釉上彩的装饰方法

  釉上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高温釉上彩,一种是低温釉上彩。高温釉上彩是指在用着色彩料彩绘经高温一次烧成的彩瓷。在传世品中,早在西晋后期,青釉瓷器上出现的黑褐色点彩及北方磁州窑的黑褐色彩釉都将彩料绘在生釉上经高温一次烧成的。这类高温釉上彩的色调比较单调,大多是用一种黑色或黑褐色装饰。由于在高温下烧成,高温釉上彩的彩料多数向釉内扩散,比低温釉上彩牢固。磁州窑彩瓷所用的着色彩料主要是含铁的矿石,当地称“斑花石”。含铁的多少直接影响色彩,色料中的含铁量减少时就呈赭褐色甚至浅茶色,用量加大才能形成深黑色。据科学家化学分析,黑色的含铁量是褐彩含铁量的一倍以上。

  低温釉上彩是将备好的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白釉或其他颜色釉瓷器上彩绘纹饰,然后置于炉中低温烤烧(烤花时的温度800—850℃),是经过二次烧烤制成的。常见彩色有红、蓝、绿、紫、黑、白等色,所用彩料多为天然矿物,主要是含铁、钴、铜、锰等呈色元素。这几种基本色料要调配使用,才能满足彩绘时深浅、浓淡的需要。如铁红(矾红),有油红、珊瑚红、枣皮红;金红有胭脂红、胭脂紫;黄色有铁黄(釉)、锑黄(彩);绿色有低温陶胎绿釉,瓷胎釉上绿彩(松绿、葱绿、湖水绿),中温型的孔雀绿。另外还有几种与钴元素调配的,釉上蓝彩,金红与钴蓝配制的茄皮紫,钴与锰配制的“姹紫”,以及铁黑等。烤彩温度要严格掌握,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色调。宋、金时期北方磁窑的彩绘及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各种釉上彩绘瓷器,都是用这种装饰方法。

  彩绘在明代以前多为单线平涂,无论是花卉花鸟或是山水人物,画面线条刚劲有力,古朴雅致。清代各种釉上彩绘色彩艳丽,画面生动活泼,立体感强。

  三、青花加彩的装饰方法

  青花加彩都是先将青花纹饰烧成后,再在带有青花纹饰的瓷器釉面上进行彩饰,然后经二次炉火烤花烧成。釉面上彩完全按瓷画设计的要求进行,由一种到多种。如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五彩,成化斗彩,弘治、正德时期的青花绿彩,或青花红、绿彩以及清代的青花胭脂彩、青花粉彩等都是用这种方法制作。

  成化斗彩是在以青花加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加强了青花纹饰的绘画。综观成化斗彩的装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青花原料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烧成淡描青花瓷器,再在青花双钩线内填以所需色彩,由一种到多种不等,形成釉上彩,而后再入炉烘烧而成。这种装饰方法制作的斗彩画面多为二方连续的图案或多种不同形式的图案。有的书将这种装饰手法称为“填彩”。另一种是用青花原料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题,同时还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罩上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器,再在瓷画上根据纹饰的设色需要,用多种方法施彩,然后再经炉火烘烧而成。施彩方法,除填彩外,还有覆彩(即在青花纹饰的上面覆盖一层彩色)、染彩(即在青花纹饰的边缘渲染一些彩色起到烘托作用)、点彩(即有的画面青花纹饰为主,用釉上彩稍加点缀)等。这类彩瓷的器表纹饰展开后宛如一幅绘制精巧、色彩宜人的工笔画。

  另外,青花粉彩,亦是清代雍正与乾隆时期值得称道的釉下彩与釉上彩争奇斗妍的产品。

  四、素三彩和色地彩的装饰方法

  素三彩的烧制从传世品看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低温彩釉陶器,一类为低温彩釉瓷器。唐三彩、辽三彩、金三彩为低温彩釉陶器,是由东汉低温釉陶发展而来的。三彩釉陶的烧制方法是用粘土做胎成型干燥后,入窑素烧,温度为1000℃一l100℃;然后在胎上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彩釉料,入窑釉烧温度约850℃—900℃。主要色彩为黄、绿、白、蓝等,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产品。

  真正意义上的素三彩是低温彩釉瓷器,明代由景德镇烧制成功。在制作时,先将设计好的图案花纹,在用瓷土做的坯胎上进行刻划,干燥后置于窑内经1280℃—1320℃高温素烧成瓷胎,然后再根据纹饰设色的要求,在瓷胎上施低温彩釉,将各种彩釉分别用笔填涂于所设计的花纹图案中,也有的将一种彩釉一次浇满全器,再剔去一部分,剔去的部分是需填涂其他色彩的地方。最后入窑釉烧,温度为850℃—900℃。也有在先烧好的白瓷器上,绘低温彩釉纹饰的,多为清代制品。

  总之,素三彩是我国在制瓷工艺上高温素烧胎与低温釉烧相结合的一种制瓷技法。

  色地彩瓷的装饰方法与素三彩相同,也属低温彩釉瓷器。从外观上看,以一种彩釉为地,再施一种低温彩釉为饰的器物。如黄地绿、黄地紫、绿地紫等。

  来源:《艺术与投资》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中国各省出产 玉、石种类介绍

中国各省出产玉、石种类介绍  中国幅员辽阔,石种众多,除去建筑用石种类外,本文主要就宝石、玉石、观赏奇石等种类,列举了全国部分省市的石头种类,供收藏与爱好者分享。虽然我国装饰、观赏、奇石种类很多,有些

传统文化 中国各省出产 玉、石种类介绍

中国各省出产玉、石种类介绍  中国幅员辽阔,石种众多,除去建筑用石种类外,本文主要就宝石、玉石、观赏奇石等种类,列举了全国部分省市的石头种类,供收藏与爱好者分享。虽然我国装饰、观赏、奇石种类很多,有些

文史百科 中国粮食的种类和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粮食的代称也叫谷、五谷、八谷、九谷、百谷,但以五谷为最多。在原始社会,中国的粮食品种主要有:粟、黍、稻、菽(大豆)、大麦、小麦、薏苡等。北方以种植粟、黍粮食品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夏、商

文史百科 中国粮食的种类和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粮食的代称也叫谷、五谷、八谷、九谷、百谷,但以五谷为最多。在原始社会,中国的粮食品种主要有:粟、黍、稻、菽(大豆)、大麦、小麦、薏苡等。北方以种植粟、黍粮食品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夏、商

文史百科 中国粮食的种类和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粮食的代称也叫谷、五谷、八谷、九谷、百谷,但以五谷为最多。在原始社会,中国的粮食品种主要有:粟、黍、稻、菽(大豆)、大麦、小麦、薏苡等。北方以种植粟、黍粮食品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夏、商

传统文化 也说“粉彩”

也说“粉彩”  粉彩瓷,系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装饰,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吸收珐琅彩制作工艺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品种,又称“软彩”。它始于清康熙时期,初创时的粉彩瓷比较粗糙,仅在红色的花朵上运用

传统文化 也说“粉彩”

也说“粉彩”  粉彩瓷,系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装饰,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吸收珐琅彩制作工艺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品种,又称“软彩”。它始于清康熙时期,初创时的粉彩瓷比较粗糙,仅在红色的花朵上运用

文史百科 戏曲常见的种类和代表作

1、京剧,代表作:《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

文史百科 戏曲常见的种类和代表作

1、京剧,代表作:《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

文史百科 戏曲常见的种类和代表作

1、京剧,代表作:《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