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五) 红山文化---原野里的红山玉

Posted 原野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五) 红山文化---原野里的红山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 红山文化---原野里的红山玉

  说起红山玉文化,大家都会比较注目博物馆藏品的红山玉文化的遗存形态——博物馆藏品的红山玉文化的遗存形态: 精美的琢磨工艺,大气原始的圆雕造型,漂亮纯厚的光泽,沉静如梦一样的玉质,把人带回了6000年前大部落联盟的红山先祖唯玉而尊的殿堂之上。

  然而,在博物馆藏品之中也有很多的征集品,还有很多的民间的收藏品,其表现形态和特征却与国家正式出土的红山玉器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多样性的差别反映出了红山文化的遗存是有很多形式的,最大的可以分为二类: 一是积石冢塚里的红山玉,一是”原野里的红山玉”。

  在这里所指的”玉”是以”美石皆玉”为标准的,这样比较符合红山文化时期玉石的原始概念和特征。

  就目前来看,国家考古出土的红山玉器大部分都是以积石塚为主的。虽然也分积石,石土,土墓,混合墓种种。积石塚的封闭环境很好,上下都是以石为主。又处于地下1米到几米之间的冻土带,地温和地气相对稳定,而且积石和葬玉本来就是归属石料,同处地下,一封就是6000多年。在这6000多年的北方高寒的时光里,整个的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内部的侵蚀浸腐,包括气体,土壤,石料,以及有机体,都非常的少而慢。加上红山先祖的智慧过人,将积石塚选择在了向阳山坡或山顶上,干而不燥,风而不潮。所以,大部分红山积石塚里出土的玉器,就和红山先祖的遗骨一样,保存完好的多,经过专业清洗,立刻光鲜漂亮。

  可是,在馆藏品里的征集品的形态就不一样了,里外老化的痕迹很明显。特别是在民间收藏品中,要收藏到如积石塚里出来的红山玉器很难。道理大家都清楚。真正在民间流传的是蒙辽一带农民和牧民,在田野里,草原山,沙漠中,河水边捡来的,这些原野品的形态是老态龙钟。因为大部分的都是暴露在天地中几千年,几百年,至少也有几十年。这些原野品为什么会暴露出来的?有的是原来就遗弃在原野里,有的是老墓变迁,有的是地层变化,有的是地貌变化,有的是人为的,有的是综合的。这类红山玉藏品就形成了”原野里的红山玉”。

  辽古所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一书中所刊出的红山玉器彩图,共有48件。其中,就有9件是民间征集品,占1875%。在杨伯达先生的《中国玉器全集》第一卷中,红山文化的玉器有33件,其中26件是没有注目出土记录的馆藏品。当然这个比率是不精确的,只能说明民间藏品的数量不能忽视。辽博的《文明的曙光》展览中有多少是民间征集品,目前还没统计。加上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的县市级的馆藏品中也有很多的征集品。所以,民间征集品的数量是很多的,并且还在增加之中。

  “原野里的红山玉”,当然也包括了原来在大墓里的玉器,后来自然或人为的原因而暴露在地表里。但最主要的还是以红山先祖部落社会里比较低层次的玉器为主。”原野里的红山玉”收藏在大陆民间的和港台海外的所占比率非常大。

  唯玉而葬,唯玉而尊,并且金字塔式的中心大墓为顶的等级分明,就证明了红山玉文化的等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 就象是中心大墓的金字塔的等级结构,大墓里出土的红山玉器和”原野里的红山玉”是相辅相成地融为一体的。大墓里出土的玉器是红山玉文化的顶级经典代表, “原野里的红山玉”则是红山玉文化的广大基础。

  积石墓里的红山玉和”原野里的红山玉”在内外的表现形态上都不一样。一个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度过了几千年,一个是在完全暴露于自然天气的环境里度过了几千年。原野的环境又分碱土,沙土,酸土,湿地,干地,山地,石地,风地,草地,河道,湖边,多层土地,混合地之类。

  “原野里的红山玉”和国家正式出土的大墓里的红山玉有如下的特征区别:

  1、等级上下的分明:

  国家博物馆藏品大部分是围绕着中心大墓出土的,那是红山玉文化中等级最高的玉器所在之处。中心大墓及其附属墓所藏的玉器,都是非常正规和精美。因为红山文化的中心是等级分明的玉文化。这是中华玉文化链里最明亮的宝藏。

  而”原野里的红山玉”,是红山部落民间所做的玉器,或是红山部落首领墓里的,因各种原因而流入原野里。”原野里的红山玉”很多都是不非常正规和精美,常常带有非常的原始性,玉器等级也不非常明确。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几乎每个部落都可以制玉,进而发展到每个家族都可以制玉。只有到了黄帝的儿子颛顼时期, 颛顼将巫权归于神权,神权又归于王权(大部落联盟首长),统一了玉器的制作,禁止了民间制玉,成为神玉向王玉发展的开始。

  2、 原始象形符号的功能:

  大墓及其附属墓里出土的红山玉的功能,在部落图腾,原始信仰——巫,原始宗教——萨满,以及部落首领和巫师的身份符号之外,还有很重要的部落首领和大巫们通天理地治人和部落之间信息交流的原始象形符号, 即象形文字的原始码的功能。例如”中”字的形成就是如此,带有很明显的原始形态的”公”用特征。

  “原野里的红山玉”,部落之间,特别是部落大联盟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原始象形符号的功能就不是很明显。比较明显的功能是,小家族和小部落的初级的原始信仰祈求和图腾的形成,部落民间的装饰美的表现,以及物物交流或物物交流的媒介的功能。带有比较明显的原始”私”用特征。

  3、 工艺和造型的差别:

  根据目前考古的资料,红山文化时期,制玉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分工。在蒙辽一带都有发现红山时期的大规模的制玉场地的遗址。很多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巫师们自己本身就是制玉者或直接参与制玉或直接监督制玉,所以,中心大墓及其附属墓所藏的玉器,都是具有当时最高超的工艺技术, 具有比较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其工艺精美,造型完满,制作精良,精琢细磨,工艺老道湛熟,勘比天工。

  “原野里的红山玉”的工艺造型相对地比较粗略随意,特别在砣工上,走砣错砣生砣的现象很普遍。原始砣工的初始现象非常明显。这就是说,红山先祖们制玉工艺的差别也反映出很明显的等级形态。特别在兴隆洼到红山早期,随形而成的很多。这类部落民间制玉,大部分都是忙里偷闲地制作的。从小玉料中,或是大玉料的下角料中,随形而琢,再钻个孔,就是一件精神享受品了。在造型上和工艺上就不是非常严格和规范。 随形器和各种小动物比较多。到了红山文化中期和晚期,这类部落民间制玉,也逐渐发展而上,工艺和造型的规范也越来越高,几乎可以和部落首长和巫师,甚至部落联盟首领和大巫所用的玉器比美。正因为这样,黄帝的儿子颛顼才统一玉器的制作。

  当然,红山文化长达3500年的发展也造成了工艺造型上的发展和进步。例如,红山早的工艺造型和红山晚的工艺造型的进步差别就非常之大。

  4、 玉质精美的区别:

  中心大墓及其附属墓所藏的玉器,大部分都是用当时最好的玉料。其玉质纯静,精美,滋润,和完整。其质量几乎可以和后来的王玉相比。国家博物馆藏的出土红山玉器大多如此。

  “原野里的红山玉”就很少有如此顶尖的品质。其用玉石的品种和质量非常广泛和多样。

  5、玉表形态的不同:

  由于墓葬出土的红山玉,就象前面讲的质纯工好之外,红山先祖们又是小心保护,使用受损的程度很小。加上入葬后的密封条件好,一封就是几千年,玉器表面的腐蚀程度也是非常小的。

  “原野里的红山玉”,很长时间地处于地表,风吹雨打,再加上几千年里的桑田化和沙漠化的气候变迁,玉表的腐蚀形态也是复杂多样化的。有的腐蚀形态已完全浸入玉里,使整个的玉质侵蚀而成石化。

  这里还涉及到环境风化,生坑原态,熟坑盘玩的自然氧化和腐蚀的现象。

  要特别强调玉器的腐蚀形态的真伪。目前仿红山玉中,有两个主流: 一是仿大墓出土的红山玉。以玉表光光亮亮,略加沁色为主要仿制方法。另一就是仿”原野里的红山”,以玉表毛毛坑坑,疙里疙瘩为主要仿制方法。

  近来很多仿”原野里的红山玉”,都是重器大器复合器,沁色几乎一样,表面的坑坑洼洼也几乎一致,这些都是要小心的。 “原野里的红山玉”都是以小型的随形器和小动物,玉环,玉玦,玉璜,玉璧为主的,表面的形态自然复杂多样,大多原始工艺痕迹明显。

  其实,玉表玉里的腐蚀都是化学作用的结果。自然的玉表玉里的腐蚀是玉表和空气,土壤,或其他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里长时间地接触而形成。自然的腐蚀是一种长时间的,逐步的,渐进的,渗进的,变化的,和多样复杂性的。人工仿的腐蚀是在玉表上加入或将玉浸泡在化学药水里,短时间的,快速的,一体性的腐蚀而成。虽然,人工仿的腐蚀也会采用多次性的,多面性的,多层次的,多阶段的腐蚀方法,但急功近利的短期性是人工仿造的命门。长期自然性的渗蚀是永远仿不出来的。

  红山文化内涵的广泛性,多样性,及其神秘复杂性,也导致了红山仿品的千千万万,千奇百怪,以至世界山河一片红的假红山现象。

  总之,红山文化的3500年长时期的和四分之一中国的大范围的复杂多样性,有内部各部落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和外来部落的融合,特别是和中原各部落,以及北方和东方和南方的各部落的广泛融合,因而,红山玉文化也就具有非常广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忽视了这种复杂多样性,就会导致,以偏盖全,划地为牢,固步自封,顾此失彼,少见多怪,非我既否的狭隘的世界观。而在红山文化的民间收藏中,这种长时期的大范围的复杂多样性,就非常明显地集中表现出”原野里的红山”。

  说明:

  1、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为原创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名及本网名称,未经本网和原创作者许可,不得翻印、集结出版,否则,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文文责作者自负,如发现侵犯他人著作权或者其他权利,本网概不承担连带责任。

  3、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的观点。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魂牵梦绕红山玉——记古玉收藏家林敬超

魂牵梦绕红山玉——记古玉收藏家林敬超  林敬超先生爱玉,这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古玉收藏界人士公认的。  林先生1943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省,祖籍河北石家庄。1972年,林先生赴美国留学、经商,与资深古玉收藏

传统文化 魂牵梦绕红山玉——记古玉收藏家林敬超

魂牵梦绕红山玉——记古玉收藏家林敬超  林敬超先生爱玉,这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古玉收藏界人士公认的。  林先生1943年出生在我国台湾省,祖籍河北石家庄。1972年,林先生赴美国留学、经商,与资深古玉收藏

传统文化 (二)红山玉文化---象形文字的原始码

(二)红山玉文化---象形文字的原始码  中华文明核心之一的象形文字从哪里来的?虽然发现了很多远古岩画,但还是找不到象形文字的原始码的影子。从原始社会晚期到奴隶社会,文字拥有和使用是部落首领和奴隶主及

传统文化 (二)红山玉文化---象形文字的原始码

(二)红山玉文化---象形文字的原始码  中华文明核心之一的象形文字从哪里来的?虽然发现了很多远古岩画,但还是找不到象形文字的原始码的影子。从原始社会晚期到奴隶社会,文字拥有和使用是部落首领和奴隶主及

传统文化 红山玉器的真真假假

红山玉器的真真假假  编者按:近几年,古玩市场上5000多年前的红山古玉比比皆是,北京的古玩摊上"批发红山"大牌赫然醒目,花几十万几百万买现代红山的大有人在。以至很多古玉收藏者谈"红"色变。  一本收

传统文化 红山玉器的真真假假

红山玉器的真真假假  编者按:近几年,古玩市场上5000多年前的红山古玉比比皆是,北京的古玩摊上"批发红山"大牌赫然醒目,花几十万几百万买现代红山的大有人在。以至很多古玉收藏者谈"红"色变。  一本收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红山文化 黄玉人面佩

[专家点评]红山文化黄玉人面佩  红山文化玉人面,长4.8厘米,宽3.3厘米。该器物用岫岩黄玉精磨而成。整体呈椭圆形,头顶寄一小孔,长眉,圆眼,大嘴,额头与下颌部有三道平行的凹弦纹。造型生动,为红山玉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红山文化 黄玉人面佩

[专家点评]红山文化黄玉人面佩  红山文化玉人面,长4.8厘米,宽3.3厘米。该器物用岫岩黄玉精磨而成。整体呈椭圆形,头顶寄一小孔,长眉,圆眼,大嘴,额头与下颌部有三道平行的凹弦纹。造型生动,为红山玉

传统文化 红山玉器花簇状古沁的特征

红山玉器花簇状古沁的特征  近期,市场上出现很多玉表布满黑色自然花簇纹的高仿红山玉品,黑点似花瓣,密集为团簇状,花点大多沿着沁纹扩展,簇拥在深色条纹的两侧,颇似串状花枝。自然,美观,赏家喜爱,易误为真

传统文化 红山玉器花簇状古沁的特征

红山玉器花簇状古沁的特征  近期,市场上出现很多玉表布满黑色自然花簇纹的高仿红山玉品,黑点似花瓣,密集为团簇状,花点大多沿着沁纹扩展,簇拥在深色条纹的两侧,颇似串状花枝。自然,美观,赏家喜爱,易误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