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从沈周的一幅《山水图》轴谈其画辨伪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从沈周的一幅《山水图》轴谈其画辨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沈周的一幅《山水图》轴谈其画辨伪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别号石田,又号白石翁.别署有竹居主人。出生于苏州府常州县(今江苏吴县)相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自幼聪明过人,早年就以其诗文为世人所知。30岁后专攻绘画,开笔之初受到画家杜琼、刘钰等人的指点,对元四家特别是对黄公望和吴镇的山水画领悟尤多。他在学习南宗山水的时候,对当时流行的浙派绘画也并不排斥,临摹过戴进等浙派名家的作品。在40岁之前他多作小幅山水,此后则拓展为大幅。他山水画的风格分为两个时期,40岁之前多为细笔,而后则多为粗笔。后期的粗笔作品用笔老辣浑厚华滋,最能体现他的艺术风貌。在山水画之外,他亦兼长花鸟和走兽。

  在明代的绘画史上,沈周是分水岭。在他之前的画坛是浙派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山水画派一蹶不振。在沈周出现后,吴门画派代替了浙派,成为全国画家们争相效仿的对象。以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绘画,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主流。而他在花鸟画方面所开起的新风,也为后来的陈淳和徐渭开辟了新路。由于他在明代绘画风格演变史上的巨大的影响,被后世尊为吴门画派的始祖。吴门画派的另外两大家唐寅和文征明皆出自他的门下。他所生活的苏州也成为当时全国的绘画中心。

  沈周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画家.他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其卖画收入。因他名气大,画作受欢迎,当时社会上就有许多人靠造他的假画为生。但他为人宽厚,坦然视之,这点从史料上可清楚地看到。和他同时期的祝枝山说“其后赝幅增多,片笺一朝出,年已见副本,有不十日到处有之,凡十余者”。詹景凤在《东图玄览编》书中记载了一个有关文征明等买沈周假画的故事:一次,顾从义在文征明的家中,看到了一张沈周的山水画,非常喜欢,想请文割爱。文征明说这张画是他用八百文钱买到的,价格很便宜不想转让。顾见文不愿意就起身告辞走后,来到专诸巷用七百文买到同样的一幅.再次来到文家。文征明见后很惊讶,问‘顾从义哪里买的,顾答之.文说也是从此人手中买的.事情至此水落石出,大名鼎鼎的文征明居然也买了一件仿自己老师的赝品。连文征明也看走了眼,可见当时仿沈周山水画的水平有多高。经过数百年的自然的淘汰,大部分旧仿的沈周绘画已经灰飞烟散了,但有一部分赝品流传了下来,有的甚至还进了清宫,入了《石渠宝笈》。对此,我们就不得不高度重视了。如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一幅题为沈周的《山水》图轴就是一件非常典型的旧仿。此画最迟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入清宫收藏,有7方清代皇帝的收藏印可以为证。从这件作品所使用的纸张上来看,质地很棉厚.表面光洁,吸水性不强,介于半生与半熟之间,是明代画家们经常使用的宣纸。画面的构图是采用的二段式样,近景为丛树和碎石,远景为丛山二叠;有沈周本人的两次题款.另有陈蒙的题诗一首,钤盖的收藏印有“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宁子孙”和“希之”。

  在对一幅古代绘画进行鉴定的时侯,老辈有一字二画三印章之说,可见题款字迹的鉴定对一幅画作的真伪判定是多么的重要。这件作品有数百字的题款,可谓多矣。沈周书法在明代的画家中堪称大家,和只能写上一行名款的画家如仇英是不一样的。他在画中往往长题,有的甚至用画面的三分之二来题诗跋文。他的书法早年学淞江沈度、沈粲。二沈的书风在当时非常流行,并且得到永乐皇帝的大力提倡,这一时期沈周的书法用笔端正秀美,和台阁体是有些相近的。到40岁左右,他的这种书法风格依旧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更加地圆润,老到而已。他书风的变化是在50岁的时候,这一时期他对宋代黄山谷的行书发生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的书法便是以黄山谷为归依的。其行书和黄山谷相比,用笔更加瘦硬挺拔,减少了黄氏在行笔过程中一波三折的抖动感,但保持了黄字中宫紧收、笔划伸展的特点。直到他80余岁去世为止,这种书风都未改变。此画题款虽无明确纪年,但从书法风格上来判断,应该是他50岁之前所书。如果用其50岁之前的名作《庐山高》上的款识字迹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两者间明显的区别:《庐山高》上的款字点划精到,结体平中见奇,通篇布局疏密有致,和画面上远山之间有自然的呼应关系。而这件作品上的款字虽然竭力模仿沈周的书法风格,但因为工夫不济,点划之间没有呼应,赢弱不堪,结字也忽紧忽松,气韵全无。在墨法上,沈周传世绘画上的题款都是以浓墨为主,墨色变化过度自然。而这件作品上的款字用墨时浓时枯,笔意造作,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再从通篇的行气来看,字字独立,没有上下之间的关联,反映出写字者在书写时侯,非常地小心谨慎,字字刻意求似,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弄巧成拙,露出作伪的马脚来。还有陈蒙的题字就让人更加生疑了。这位“陈蒙”的字虽然和沈周的款字略有不同,细细对比这二人的字,点划虽较粗壮,却似同出一人之手,但是字的基本形态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比沈周的字在行气上要流畅圆润。所以,我认为这三段题字是同出于一人之手。从题字和画面的的关系上看,这三段题字自右到左,将画面的上半段塞得密不透风。表面上看,三段题字随着山峰的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但仔细研究后感觉,这件作品题款中有数个字写到了山峰之上与远树之间,毫无章法可言,也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性。这表明作伪者的书法修养不高,在处理画面和题款的关系上经验不足,知识欠缺。

  从题诗、行文的水平来看,也是很失水准的。清代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中说,沈周“少学于陈五经之子孟贤,得前辈经学指授,年十五,游金陵,作百韵上地官崔侍郎,面试《凤凰台赋》,援笔而就,咸以为不减王子安”。由此可见,沈周在少年时期的诗文水平就已很高。但这张画上的行文言语多不精且词不达意,如“贺盛楼此题,可谓吾之小传”等。在陈蒙的跋语中,只提到了沈周山水画是如何的妙合自然,根本没有道及他的生平,何来小传之说。“沈周”的款文中还说,廷美喜欢我的画,就是在夜晚灯下也要我作画,这件作品是在酒后画的,很不好,廷美却强要过去了。做伪者在这里暗示看画的人,此画是石田先生酒后画的,有失水准,请多包涵。综上分析,此画的题款无论是字、文、诗,皆与沈周风格不符,应是面壁臆造的。

  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沈周早期山水画主要是学习元四家中的王蒙和黄公望,又吸收了浙派一些风格特点,在笔法上形成了刚中有柔的特点,行笔的过程中时时可见锐利的笔锋。在皴法上多用元代王蒙的牛毛皴法,干笔多次皴擦,产生出一种毛绒绒的感觉。沈周喜用这种皴法和他长期生活在江南地区有关。江南地区的山体多有茂密的植被覆盖其上,远远望去,就有毛绒绒的感觉。他这一时期画的树,多用富有装饰性的双钩法,对树叶、树枝的密度和穿插交代得非常仔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现在藏于南京博物院的《东庄图册》等。而他晚年山水画的风格,则是以富有顿错有力的线条,用硬度很高的秃笔,画出山石的外轮廓;皴法也化繁为简,只用几笔疏朗分明的虚线画出,强调的是书写性而不是自然山石的再现性。树的画法也变为粗枝大叶,不斤斤计较于细部的真实,强调的是整体的气势。而这张画上近景中的树法凄漓稠密,主干和侧枝的出笔都很迟疑,用淡墨勾描后又用浓墨再次勾勒,缺乏沈周画风中惯有的爽俊作风。特别是最右边的柳树出枝软弱无力,笔法拖遢,这在沈周的各个时期的画作中从未有过。石头的勾勒更是骨法全无,无论是大石还是小石,都勾得绵软无力,毫无棱角。皴法上拖泥带水,既不似王蒙的牛毛皴,也不是他晚年的减笔皴,尤其是皴擦较多的石头下部,又脏又腻且有一股黑气,毫无这一时期沈周作品精道细密的特点,显得很空疏单调。点景的小船和船上的人物也画得不合情理,首先是人和船之间的比例失调,其次是对船身和人物的线条勾画弱而零乱。

  主景中的山和远峰,从表面上看是取法黄公望,但仔细分析却是典型的董其昌风格,其线条的勾皴也存在着和近景同样的毛病:弱而无力,气脉不畅。石和树丛的搭配过于密集,章法混乱,没有疏密的对比感。远峰的几根主线因为没有皴擦掩盖,显得尤其空洞勉强,复笔的地方生硬。沈周作山水画时对点苔是非常重视的。他的画室中堆积了很多未点苔的山水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打点完成这些画作。他答:要等我精神好的时侯才能落笔打点。这张画中近景部分没有打点,主景的山顶上倒是加了许多点,但这些墨点下笔的力度不够,没有沈周山水画中墨点的老辣感、毛涩感,排布也过于细碎。

  我认为这幅沈周的《山水画》是件很不高明的臆造本。做伪者对沈周绘画发展的过程很不熟悉,题款是中年的风格,而画风接近于老年的风格。这张画的作伪时间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该画的风格和当时以沈周为代表的吴门派不同,更接近于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淞江派。从款字的虚弱无力和用墨的淡而乏味来看,都是学董其昌的书画而未能得其精神的结果。董是明末人,他的画风流行是在明末到清初这段时间。根据这张画在清代乾隆时期已经流入宫廷的史实,我认为此伪作的制造的年代:上限最早不会超过明代的崇祯年间,最晚也应该在康熙年间。在传世的沈周作品中,这件东西的艺术性并不高,破绽也很明显,却被收进了《石渠宝笈》,又多次出版,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摘自:《艺术市场》2005.03)

  编辑:之君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绘画与沈周的社会世界

绘画与沈周的社会世界  五、文人求画的文化向度  文人绘制赠礼画以满足社交应酬之需,往往沦为苦差事。因为,当求画关系并非赞助关系时,对于毋须卖画维生的文人画家而言,酬答求画即难免成为畏途——此所以积极

传统文化 绘画与沈周的社会世界

绘画与沈周的社会世界  五、文人求画的文化向度  文人绘制赠礼画以满足社交应酬之需,往往沦为苦差事。因为,当求画关系并非赞助关系时,对于毋须卖画维生的文人画家而言,酬答求画即难免成为畏途——此所以积极

传统文化 清初金陵八家的艺术浅析(下)

清初金陵八家的艺术浅析(下)  高岑字蔚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绘画初学七处和尚。他的山水也有两路画风,一路是粗笔,有沈周的风范,例如《千里江山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山水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传统文化 清初金陵八家的艺术浅析(下)

清初金陵八家的艺术浅析(下)  高岑字蔚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绘画初学七处和尚。他的山水也有两路画风,一路是粗笔,有沈周的风范,例如《千里江山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山水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潘和山水图

[专家点评]潘和山水图山水图(题跋)山水图(细部)  潘和(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致中,号抱残,博览群书,家有藏书处名万卷楼。善画山水,其画从宋、元入手,傅彩设色,独臻精妙。中年以后学石涛笔法,气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潘和山水图

[专家点评]潘和山水图山水图(题跋)山水图(细部)  潘和(一八七三--一九二九),字致中,号抱残,博览群书,家有藏书处名万卷楼。善画山水,其画从宋、元入手,傅彩设色,独臻精妙。中年以后学石涛笔法,气

传统文化 [网上展馆] 中国山水绘画

[网上展馆]中国山水绘画元吴镇渔父图纵84.7厘米横29.7厘米明沈周苏台纪胜图册宋米友仁远岫晴云图明戴进夏木垂阴明董其昌江山秋霁图(卷)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纵28.4厘米横93.2厘米宋马远雪滩双鹭图

传统文化 [网上展馆] 中国山水绘画

[网上展馆]中国山水绘画元吴镇渔父图纵84.7厘米横29.7厘米明沈周苏台纪胜图册宋米友仁远岫晴云图明戴进夏木垂阴明董其昌江山秋霁图(卷)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纵28.4厘米横93.2厘米宋马远雪滩双鹭图

传统文化 蒲华《山水》赏析,摇曳生姿,自题其画,更见协调

  这件山水纯以水墨写成,笔墨松秀,给人一种轻松闲适的感觉,淡墨的大量运用与水分的丰足,使得画面笼罩着蒙陇的气氛,给人丝丝凉意。。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眼前雨雾迷蒙的景象,正与诗意相合。蒲华的

传统文化 蒲华《山水》赏析,摇曳生姿,自题其画,更见协调

  这件山水纯以水墨写成,笔墨松秀,给人一种轻松闲适的感觉,淡墨的大量运用与水分的丰足,使得画面笼罩着蒙陇的气氛,给人丝丝凉意。。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眼前雨雾迷蒙的景象,正与诗意相合。蒲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