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佩饰艺术
Posted 佩饰
篇首语: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中国民间佩饰艺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民间佩饰艺术
过去的人们若要出席正式场合的活动,无论男女总是要在身上佩戴点儿什么方可出门,这“什么”的雅称便是“佩饰”,属装饰艺术。
事实证明,佩饰的起源很早,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几乎是同类的,其最初的原型,大约是古代的人们图方便,为将许多的物品随身携带而系于腰带上。这其中,有的是具有避邪的功能的,有的则是作为财富的象征,还有的是一些日常使用的器具和工具。而后,佩戴于身上的物品有了变化,在商周时期的文献中,便有了相关的记载。《诗·卫风·芄兰》中有“芄兰之叶,童子佩韘”句,韘是射箭时戴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多以象骨、玉石制成,亦称“玦”,俗称“扳指”,为古代成人所佩之物,“佩韘”即表示已经成年。在《诗·郑凤·女曰鸡鸣》中,妻曰“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名为“杂佩”的佩饰成为传达感情的媒介。
佩囊又叫“荷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物件的小型佩袋,一些必须随身携带的印章、钥匙、手巾等,多半贮放在佩囊内,外出时则将其佩于腰间。其中贮珠玉、香料等细碎,可用来避邪、驱臭。佩囊被正式纳入服饰制度是在南北时朝时期,到宋时,“荷包”一词正式取代了佩囊、荷囊、旁囊以及鞶囊之名而流传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佩物”演化成为“佩饰”,作为“礼”的一部分,是有着象征的意义和具体的对象的,“古之君子必佩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要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作为佩饰的玉佩具备了“德佩”的意义,成为礼的规范。
有着规范意义的佩饰,到后来已不再局限于玉件。《韩非子·观行》中有故事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皮性柔韧,性急者佩之以自警;弓弦常紧绷,性缓者佩之以自戒。唐代诗人卢纶的“佩韦宗懒慢,偷橘爱芳香”(《送丹阳赵少府》和白居易的“然能佩弦以自尊,带星以自勤”(《何土又可河南县令制》)以及明代何景明的“孰佩弦以自刚兮,焉佩韦以自柔”)《进丹赋》)等句,所取的典故都来自于此。可见,文士用佩饰来自律,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春秋战国时期,佩饰样式已基本固定,多是珠宝、容刀、等之类,一般说来,“子事父母,左右佩用:左佩刀、砺、金燧;右佩玦、捍、管等。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左佩刀、金燧等;右佩箴、管、线、纩、木燧等。衿缨綦履,以适父母舅姑之故。”)《礼记·内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153页)所佩之物均有着实用的意义,“纷”以拭器,“刀”、“砺”用以磨刀割物,“金燧”,阴天则用“木燧”,如此等等一应俱全,甚是方便。
汉代的佩饰,因制作的材料较过去更加丰富,共样式虽多承自此前,但其工艺和形制却更为精巧,造型、质料、色彩上的差别亦愈加明显。在贵族之间,男子多随身佩戴蔽膝、印章、鞶囊刀剑等物,并且大都佩挂于腰部的革带上,而由多种材质的造型构成的组绶串饰亦开始流行。
唐时的“革带,以白皮为之,以属佩、绶、印章”。(《新唐书》卷24,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4页),另外,唐代初年还曾流行过一种“胡式”的蹀躞带。据《旧唐书·舆服志》记:“上元元年八月又制:‘一品以下带手巾、算袋,仍佩刀子、砺石,武官俗欲带者听之。’”“景云中又制,令依上元故事,一品以下带手巾、算袋,其刀子、砺石等许不佩。七谓佩刀、刀子、针筒、火石袋等也。”《旧唐书》卷45,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52页)至开元年间,朝廷对官员服饰实行新制,不再佩挂蹀躞带,而在民间却广为流行,只是带上不见了“七事”。
宋代的佩饰,其制承自前朝,佩饰的质料“有玉、有金、有银、有犀,其下铜、铁、角、石、黑玉之类,各有等差。”宋皇室沿用隋唐“佩鱼”之制,赐予着紫、绯色公服的官吏以鱼袋“系于带而垂于后,以明贵贱。”(《宋史·舆服志》)在当时,“穿紫佩鱼”是一种很高的荣誉。鱼袋“虽沿唐制,但存形模,全无所用,附鱼形其上者,特其饰耳。”(宋程大昌《演繁露》)还有一种“顺袋”也是经常佩用之物,由于其外形被裁制成弧形,状如茄子,故又被称为“茄袋”。茄袋到明代依然是主要的佩用饰物,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记:“凡遇外出游幸……各穿窄袖,束玉带,佩茄袋等。”(《明宫吏》,北京出版社1963年版,第69页),另外,由于各种“小匠作”的发达,在宋代民间流行的佩饰则是五花八门,品类繁多,共中的多数已是装饰的意义大于实用的功能了。辽、金、元朝的佩饰基本上与宋相近,其区别仅在于装饰纹样而已。
在明清时期的佩饰中,各式能够满足多种用途的囊、包、袋占了很大的比重,余者便是用金、银、铜以及象牙、兽骨等多种材料精工制成的什器,有勺、锥、刀、镊、夹、锉、签、挖、戟、枪等,一般以数件系于环或牌上,与挂链或绶带等构成佩饰。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在一条链子上挂什器最多的竟有十数件。这些有实用功能的质料上第六、造型小巧的饰物,曾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受到朝野人士的欢迎。清代中期之后,官宦以及大户人家的男女以在全身佩戴各种物件为时髦,徐珂在其《清稗类钞·服饰》中记曰:“某尚书丰仪绝美,妆饰亦趋时,每出,同腰带必缀以槟榔荷包、镜扇、四喜,平金诸袋,一扣必缀以时表练条、红绿坠、剔牙签诸件,胸藏雪茄烟盒及墨水、铅铁各笔、象皮图书、帐簿、手套、金刚钻戒指、羊脂扳指、汉玉风藤等镯。统计一身所佩,不下二十余种之多。”(《清稗类钞》第13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226页)而普通民众身上所佩戴的,或是为了避邪,或是图个方便,只几件足矣。民间流传的佩饰其质料虽较为一般,但其造型式样却丰富多彩,以别致有趣者为多。
近代以来在中国民间流行的佩饰,虽然也是如此称谓,其实是林林总总,并非统一的,与古时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其用途亦以装饰为主。就人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若是依质地来分,便有布、丝、绸、缎、木、竹、象牙、玉、石、银、铜、铁、锡等类,若是从制作工艺上来分,又有刺绣、拼嵌、缝缀、雕刻、绘漆、包银、铸造、琢磨、錾刻、铆焊、烤珐琅之别;若是按功能来分,亦可举出仪容、符信、熏香、贮物、装饰等数种。而在本文中则依据佩饰的图案内容来进行区分,列出吉祥、人物、动物、用物及其他几类。于每一类中选择纹样典型者若干,亦兼顾到不同的质地和造型,务求使其具有代表性,从而使读者能够开卷有益,或是受到启示,进行新的创造,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
相关参考
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丽江木刻、桦皮工艺、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
中国民间工艺品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丽江木刻、桦皮工艺、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
泥人艺术是中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一种,泥人属于雕塑的一种,是使用泥土(天津西郊区古河道地下一米红色黏土为佳)为原料来雕塑并表现人物外形、个性、形态的一种技术。中国民间著名的泥人是北方泥人的代表:天津
泥人艺术是中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一种,泥人属于雕塑的一种,是使用泥土(天津西郊区古河道地下一米红色黏土为佳)为原料来雕塑并表现人物外形、个性、形态的一种技术。中国民间著名的泥人是北方泥人的代表:天津
泥人艺术是中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一种,泥人属于雕塑的一种,是使用泥土(天津西郊区古河道地下一米红色黏土为佳)为原料来雕塑并表现人物外形、个性、形态的一种技术。中国民间著名的泥人是北方泥人的代表:天津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阅读欣赏外国名著,小说,散文,而渐渐忘记了属于咱们中国自己的语言艺术,民族艺术,为了再次感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精选》这本书。一开始,我并不了解民间故事。这本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阅读欣赏外国名著,小说,散文,而渐渐忘记了属于咱们中国自己的语言艺术,民族艺术,为了再次感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精选》这本书。一开始,我并不了解民间故事。这本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阅读欣赏外国名著,小说,散文,而渐渐忘记了属于咱们中国自己的语言艺术,民族艺术,为了再次感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精选》这本书。一开始,我并不了解民间故事。这本
论任伯年的绘画特色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摘要:海派绘画在中国美术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民间、借鉴西方”是其重要特征。任伯年作为海上画派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将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完美结合达到雅
论任伯年的绘画特色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摘要:海派绘画在中国美术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民间、借鉴西方”是其重要特征。任伯年作为海上画派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将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完美结合达到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