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关于古陶瓷目鉴的美学、心理学的思考

Posted 陶瓷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关于古陶瓷目鉴的美学、心理学的思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古陶瓷目鉴的美学、心理学的思考

  中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泱泱大国,烧制古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商代。在林林种种的古瓷中,陶瓷是大宗项。今天,他们都被称为古玩、文物,被奉为古代艺术品,具有审美、历史、经济价值。仿古瓷是一种历史现象,但盛世收藏热,赝品更加泛滥。它们大致可分为形神皆不像、形像神不像、形神皆像三种情况。所以,鉴定真假成为古陶瓷收藏者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古陶瓷鉴定分为目鉴与仪器鉴定两种方法,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后者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目鉴仍然是目前古陶瓷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古陶瓷目鉴的主要任务是鉴定真伪、判断年代及窑口或产地。本文并无意否定仪器鉴定,相反,笔者认为,使用仪器鉴定与目鉴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古陶瓷是古陶瓷鉴定的正确途径和终极目标。本文仅就目前否定古陶瓷目鉴,认为它不科学,应该退出鉴定行业,完全由仪器鉴定想取而代之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方家讨论。

  一、古陶瓷目鉴的对象

  古陶瓷目鉴的对象一般指1911年以前的古代陶瓷艺术品。它们是古代的人工制品,是历史的产物。它们所具有的特征是历史长河凝定了的,现代人不可能创造或改变它。如,不同的历史时期,青料的发色和质感都不同,这些因素都是有定的。因此,青花瓷的绘画青料是鉴定青花瓷的主要依据之一。

  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有定的三维两层坐标系,鉴定时,根据器物卡在什么方位,即可以判断出它们的时代和窑口。需要强调的是,目鉴知识体系是一个表象世界,它以无形的表象世界的形式存在于目鉴意识中,文字的描述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这个表象世界是有定的,也就是说,古陶瓷所表现来的质感、韵味是以表象形式贮存在目鉴意识中,而六朝青瓷、元青花瓷不过是一个特定的名称而已;再如,宋官窑瓷、汝窑瓷、明代成化朝白釉的玉质感是不可能以文字表达出来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实无言。学习目鉴一定要多看实物,多看真器,要将它们烂熟于心,目的就是要建立这样的表象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目鉴的心理过程是“格式塔”的逆过程,是一种积累,是沉淀的过程。当然,这里存在目鉴敏感,它与艺术敏感有相通之处,但两者又不等同。由于字数所限,这个问题本文不作讨论。

  二、古陶瓷目鉴的心理功能

  人是万物之灵,对人的心理功能的研究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通俗的说,目鉴,就是凭人的感受鉴定文物。古陶瓷目鉴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它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这样一个一般的认识规律。但同时它也有自己特殊的认识规律。目鉴中的感受即不是单纯的感性认识,也不是单纯的理性认识,而是两者的统一。它分为感觉与认知两个阶段,知觉阶段中又包含着联想和判断。

  一、感觉

  目鉴感觉是在目鉴主体的意识与目鉴客体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因此,我们首先要考察目鉴主体是怎样与目鉴客体进行联系的。

  目鉴是由感觉为起点的。在鉴定过程中,目鉴主体通过感官体验目鉴客体的造型、色彩、纹样、质感,感觉到它的韵味与哪个时代的器物相通,然后产生更复杂的心理活动——知觉,其中包括联想和判断——最后判断目鉴定客体的时代和窑口。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知道事物的任何形式。”在人的视、触、听、嗅、味诸感官中,古陶瓷目鉴所依赖的主要是前三种。视,即看器物的造型、色彩、纹饰、工艺,特别要注意口沿、底足等细部。触,鉴定古陶瓷,特别是高仿瓷,关键是要上手掂一下分量并且摩挲手感。听,听听敲击的声音,如,元、明代古瓷的声音较现代的沉闷,日本瓷的声音最清亮,有璺的东西发声沙哑等都是古陶瓷目鉴的参考依据。嗅、味只是辅助手段。

  在感觉中,各种感觉现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和沟通的,即存在通感现象。比如鉴定明代永乐、宣德两朝典型的青花瓷,由于使用较浓的苏麻离青料以拓法绘画,故烧好的永、宣青花瓷的纹饰有入瓷三分、沁到瓷中的深沉感;用手触摸,纹饰部分是凹下去的;以手敲击一下,发声并不十分清亮。这样,调动视觉、触觉、听觉一起参加鉴定,如果它们所表现的“力”一致,则是真品。

  目鉴的感觉一般有四个特征。

  1、新鲜感。王羲之说:“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新鲜感是目鉴的重要特征。一件从未见过的目鉴客体突然呈现在面前时,第一眼的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最少带有人为因素。每天与同一件器物接触,对佳器会熟视无睹,对仿品也不会感觉它差到哪里去,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2、突然性。目鉴时,经常有这种情况,“心”与物突然相遇的瞬间,答案就出来了。这就是鉴定者们常说的“开门见山”。人的直觉具有这种来去无踪的特点。现代认知心理学家Feldman指出,许多有意义的认知操作可以在一秒钟左右完成。

  在这瞬间内,目鉴意识完成了将目鉴客体“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也就是说,感官将目鉴客体的物理能量输入到目鉴主体的神经和认知系统中,并在此做进一步加工”,而这些过程在一秒钟左右的瞬间,在主体还未意识到过程的瞬间,过程已经完成了。这种现象给目鉴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而现代认识心理学揭开了这神秘的面纱。

  3、专注性。专注性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被称作注意现象,它是认识过程感觉阶段中的重要特征。在目鉴中,目鉴主体只有凝神观照,全身心地扑到目鉴对象上,才能调动起自身的各种感官、心智的积极运动,使目鉴成功。《庄子·达生》中所说的“佝偻者乘蜩”,“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4、选择性。美国著名的完形心理学家阿恩海姆阐述了人的感官“是为生存延续而进化出来的生物性器官”的道理,指出“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举例说,自上世纪初以来,人们就提出了如下有道理的假设:视网膜向大脑‘报告’色彩时,不会把色调中的每一种都用一个特制的信息录制下来,而是仅仅录制少数几种可以由之推衍出其它色彩的色彩或色彩域限。这样一种假设今天已经在实验和解剖中得到证实。这一发现意味着,眼睛的光化学活动中也同样在进行着一种抽象过程。”不同的目鉴主体在目鉴过程中的首位目鉴注意是不同的,有的注意造型,有的注意釉色;另外,某些人为因素也会对目鉴主体产生心理暗示,使其感觉具有侧重性选择。所以,这里就提出了“目鉴主体职业道德意识的高低是影响其目鉴水平的关键之一”这样一个目鉴中的重要问题。

  二、知觉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知觉过程是接纳感觉输入并将之转换为较抽象代码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实验证明,人们视网膜中的视感细胞和视维细胞可以贮存光和颜色产生的电磁福射,知觉作为中介过程,将感觉代码——一种由视感细胞和视维细胞传递的神经信息——转化为抽象代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目鉴的知觉是分为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感觉信息的刺激,另一方面是目鉴主体利用掌握的知识世界精细地加工感觉代码作出推断的过程。推断的过程主要是联想和判断。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只是反映事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把感觉的材料联合为完整的形象。”目鉴的心理过程开始于感觉,感觉到的是分散的、个别的印象,“知觉则把这些印象加以区分和概括,形成完形的整体。”

  关于完形的整体,完形心理学对此有令人信服的解释,“这里所说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的整体。换言之,完形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的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这也就是说通体相关的整体大于局部之物。这种积极组织或建构的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一般的情况下,目鉴的灵感是顿悟。在全身心的专注中,我们所面对的虽然是单一的对象,但它的特征与目鉴意识中诸多超感性的经验中的某一条相撞击的瞬间,就使目鉴者身心俱亮,心中有了不可言喻的智慧之灵。

  在目鉴主体的知识世界中,已建立了知识框架。目鉴主体将感觉到的目鉴客体的各种信息与自己知识世界中的信息相沟通排队,这就是联想;然后将目鉴客体安放在坐标中,这就是判断。这时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

  1、在目鉴实践中,联想——判断的程序又分为第一(眼)完形与仔细观察两种不同的情况。目鉴形神皆不像的赝品时,在第一完形后即可得出结论。例如,目鉴一件肩部有“大元至正年制”款的青花梅瓶,立刻就可以识别出这是一件仿品。因为一方面迄今为止没有一件这样的元代青花,而且根据元青花的规律以后也不大会有这样的器物出土;另一方面,做出这样的出格的仿古瓷的人是不懂古瓷的,所以在器物的造型、纹饰、工艺方面一般也较粗糙,目鉴形像神不像的赝品,有时在第一完形后亦即可得出结论,而有时第一完形与仔细观察两种情况同时出现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目前,由于古瓷图录的大量出版和电脑的广泛使用,更重要的是文化人的参与使得仿古瓷在造型、纹饰等方面比较容易接近真器。但是,古器的“老样”是时间老人的杰作,古瓷的韵味与制瓷工艺有关,它们就是所谓的“神”,这并不是容易仿制的。如,有的仿古瓷造型准确、纹饰逼真、工艺也较接近古瓷,但浮光太重,一眼即可看出;而有的仿古瓷为了做得更逼真一些,用化学药品浸泡、擦试器物表面,但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釉面气泡被擦破的现象。目鉴形神皆像的高仿瓷时,一定不能仅凭第一印象,必须反复仔细观察、认真揣摩,甚至以真器相对照有时需几天乃至一段时间的过程才能得出结论。

  2、知觉阶段中联想和判断的程序是目鉴过程中一个单循环,它在鉴定过程中会重复多次,越是目鉴高仿瓷,重复的次数越多。

  三、古陶瓷目鉴作为审美意识的特殊性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为“美感”。古陶瓷的美感是它所处于的时代赋予它的,现代仿品是现代人的制作,由于现代人没有生活在特定的当时的历史时代中,从全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分析,现代人也就不可能天衣无缝的表达当时的历史时代的美感。

  审美意识即具有客观的社会标准,又具有丰富的个性差异;古陶瓷目鉴作为审美意识的社会标准就是前面谈到的文物的有定性。这只是事物的一方面,它的另一方面是,审美意识受历史、民族、社会、个人等因素的制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目鉴作为审美意识,它的特殊性之一是它要求鉴定者在鉴定时排除个人的意识,以客观的有定性作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目鉴的科学性。

  鉴定与赏析、欣赏合称为鉴赏,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古陶瓷鉴定的要求是“判真假、断时代、辨窑口、论价值”,答案有时虽然短时间内找不到,但它应该是唯一的;而赏析是人的欣赏活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情感在其中处于重要甚至是核心的地位,不存在统一答案一说。

  古陶瓷鉴定的答案虽然应该是唯一的,但古陶瓷是工艺品,从某一方面说,它的神韵就象朦胧诗,能意会,难言传。古陶瓷目鉴所含有的艺术因素在于它是一个表象系统,是人的心理存在,这是学习古陶瓷鉴定要有“悟性”,才能把握住各时代真品的不同韵味的原因之所在。目鉴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审美意识凭着眼睛或经验鉴别目鉴客体的过程,但实际上并不如此简单。它是包括美学、心理学、历史学、伦理学乃至光学、流体力学在内的,围绕着真与假这对矛盾运行的一门边缘科学。

  审鉴作为审美意识的特殊性之二在于鉴定者的职业道德在目鉴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属于伦理学范畴,亦由于篇幅有限,故本文不作讨论。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首先古陶瓷目鉴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它即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同时它也是自己特殊的认识规律,如鉴定意识中的表象世界、目鉴过程中的格式塔现象等。其次,实事求是的古陶瓷目鉴有美学、认识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方面的理论支撑。但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其一,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人的视线具有选择性。目鉴主体的目鉴习惯、目鉴注意与目鉴期待不同,得到的目鉴的第一印象也不同。如果武断的、带有个人目的的下结论,就易导致错误判断。这种现象在目鉴实践中是存在的,但它并不能否定实事求是的目鉴的科学性、可行性。其二,在目前高科技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高仿瓷制作的情况下,鉴定高仿瓷,也应尽量采用目鉴与仪器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因为按照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文物蕴藏着社会历史信息。古陶瓷是文物系统中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的文物,它所含有的历史信息也最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古陶瓷目鉴是经验性的认识活动,所以,历史知识、社会经验越丰富,文化知识、掌握的古陶瓷信息越多,对古陶瓷的领悟力、鉴赏力、目鉴水平就越高。但不能绝对化,否则,易走上经验主义的道理,这是实事求是的古陶瓷目鉴所不取的。

  本题目的写作得到南京博物院张浦生先生的启发,文章的修改得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石家宜先生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忱谢!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关于古陶瓷辨伪

关于古陶瓷辨伪  古陶瓷辨伪的现状  目前我国古陶瓷辨伪分为传统鉴定法和科技鉴定法两大路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眼、手、耳,通过看、摸、听,对被鉴定瓷器的器形、纹饰、重量、声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

传统文化 关于古陶瓷辨伪

关于古陶瓷辨伪  古陶瓷辨伪的现状  目前我国古陶瓷辨伪分为传统鉴定法和科技鉴定法两大路径。传统鉴定法主要是利用眼、手、耳,通过看、摸、听,对被鉴定瓷器的器形、纹饰、重量、声音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

传统文化 关于我国古外销陶瓷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我国古外销陶瓷研究的几个问题  我国陶瓷的发明及其对外传播和输出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远古祖先在长期劳动生产实践中就发明了陶器,并且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陶器的发明不但是人类社会进步

传统文化 关于我国古外销陶瓷研究的几个问题

关于我国古外销陶瓷研究的几个问题  我国陶瓷的发明及其对外传播和输出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远古祖先在长期劳动生产实践中就发明了陶器,并且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陶器的发明不但是人类社会进步

文史百科 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关于美学的教学课件

一、美学是一门年轻有古老的学科1、美学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程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有审美意识,后产生美学思想,到了近代美学才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起来。审美意识指的是人通过实践活动

文史百科 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关于美学的教学课件

一、美学是一门年轻有古老的学科1、美学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程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有审美意识,后产生美学思想,到了近代美学才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起来。审美意识指的是人通过实践活动

文史百科 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关于美学的教学课件

一、美学是一门年轻有古老的学科1、美学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程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有审美意识,后产生美学思想,到了近代美学才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起来。审美意识指的是人通过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 古陶瓷鉴定须借助放大镜

古陶瓷鉴定须借助放大镜  许多收藏爱好者收藏古陶瓷时主要依赖眼力,但常常会看走眼。笔者认为,在收藏、鉴定古陶瓷时,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眼力,只看其表,不懂其里。而要充分借助手中的工具——放大镜,对陶瓷的

传统文化 古陶瓷鉴定须借助放大镜

古陶瓷鉴定须借助放大镜  许多收藏爱好者收藏古陶瓷时主要依赖眼力,但常常会看走眼。笔者认为,在收藏、鉴定古陶瓷时,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眼力,只看其表,不懂其里。而要充分借助手中的工具——放大镜,对陶瓷的

传统文化 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

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  近来,有些朋友或古陶瓷学习班学员们,向我提出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在这里谈点我个人的体会。  我初学古陶瓷时是上个世纪60年代前,读的用的都是几百年或几十年前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