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火石红已不能作为古瓷辨伪的制胜法宝

Posted 现象

篇首语: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火石红已不能作为古瓷辨伪的制胜法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火石红已不能作为古瓷辨伪的制胜法宝

  《收藏》杂志2004年第4期和第12期马广彦分别发表了《古瓷火石红辨》和《再谈古瓷火石红》两篇文章,对古瓷火石红的成因、类型以及在古瓷辨伪中的运用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我是一个收藏爱好者,从事陶瓷收藏十余年,在收藏实践中非常注重古今陶瓷的火石红现象,并收集到了不少古今瓷器的火石红实物。我认为火石红不能作为古瓷辨伪的重要依据,理由如下:

  一、火石红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民国至今,用传统的方法烧造瓷器一直在延续,今天的景德镇仍有用木柴烧造陶瓷的,其中的把庄师傅烧造技术与先人一脉相承,只要胎土的含铁量适合,窑内的温度和气氛适合,火石红的形成并不是很难,更何况先进的科技现在已参与了制瓷的每一个环节,科技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已使得火石红这一现象古今没有本质的区别。本质是因,现象是果,古今火石红的成因本质是胎土的铁含量、工艺、燃料、温度、气氛等等,只要这个本质类同,其产生的诸多现象也不会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二、从现仿的瓷器实物看,古今火石红亦没有什么差别。马老师在文章中指出:“火石红象中的胎红窑红两种特征目前仍可作为古瓷辨伪的重要参考”,并说在火石红的四种不同表现形式中,胎红和窑红不易仿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成功的仿制,并特别指出,其中的“散场效应”至今仍令仿古高手一筹莫展,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和观点运用在了具体的实物鉴定中,见《收藏》杂志2003年第4期94页《雍正御制款金边大盘》一文。而事实上,现代仿古瓷器底足胎釉结合处早就已经出现了由浓至淡分布的一线橘红色火石红。我有一高30.7厘米,全仿图录中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菊纹玉壶春瓶。乃余几年前在一地摊上花80元购得,当时就是冲着那一线胎红。该仿品器形走样,纹饰软弱,发色不对,火光贼亮,属仿古瓷的大路货,不入高仿之列,但其底足胎釉结合处的胎红却极其自然,“散场效应”十分明显,在放大镜下观察,其橘红色火石红以结晶态融附于胎釉结合处,属典型的二次氧化结晶层。既然最难仿的一线胎红仿制者早已经“克隆”了出来,其他难度稍低的火石红现象的仿制就更不在话下了。可见,火石红现象目前已不能作为古瓷辨伪的重要参考。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再谈古瓷火石红

再谈古瓷火石红  笔者认为火石红一词过于笼统,故根据生成原因、分布表现和色彩特征将其分为胎红、窑红、刷红和假红4种类型。在《收藏》2002年第4期发表《古瓷“火石红”》后,又发现两件有关火石红现象的新

传统文化 再谈古瓷火石红

再谈古瓷火石红  笔者认为火石红一词过于笼统,故根据生成原因、分布表现和色彩特征将其分为胎红、窑红、刷红和假红4种类型。在《收藏》2002年第4期发表《古瓷“火石红”》后,又发现两件有关火石红现象的新

传统文化 古瓷火石红探微

古瓷火石红探微  老一辈的古瓷鉴定专家为中国古陶瓷的鉴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局限,传统的理论和观点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有关火石红的论述多停留在表面的感性层面上。因而对火红石科学研究

传统文化 古瓷火石红探微

古瓷火石红探微  老一辈的古瓷鉴定专家为中国古陶瓷的鉴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局限,传统的理论和观点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有关火石红的论述多停留在表面的感性层面上。因而对火红石科学研究

传统文化 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初涉收藏重在看真器,见实物。伤残古瓷是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最好实物向导。并且也能保值、升值。  收藏,作为一种特别爱好与雅趣,藏者对藏品完美之追求,乃人心之所向,也是许

传统文化 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古瓷收藏莫见残就废  初涉收藏重在看真器,见实物。伤残古瓷是初入道者廉价的学习资料和入门的最好实物向导。并且也能保值、升值。  收藏,作为一种特别爱好与雅趣,藏者对藏品完美之追求,乃人心之所向,也是许

传统文化 “珠山八友”瓷画的辨伪与识真

“珠山八友”瓷画的辨伪与识真  瓷器造假,自古有之,民国尤盛。不仅前朝瓷器皆在仿造之列,同时期“珠山八友”等名家亦不能幸免,因此八友存世作品精粗并存,真假混杂。就赝品而言,有民国时期的老仿瓷和现代的新

传统文化 “珠山八友”瓷画的辨伪与识真

“珠山八友”瓷画的辨伪与识真  瓷器造假,自古有之,民国尤盛。不仅前朝瓷器皆在仿造之列,同时期“珠山八友”等名家亦不能幸免,因此八友存世作品精粗并存,真假混杂。就赝品而言,有民国时期的老仿瓷和现代的新

传统文化 《地理辨正》平砂玉尺辨伪

平砂玉尺辨伪辨伪总论地理多伪书,平尺者,伪之尤者也,或曰是书也,以目视之俨然经也,子独辨其伪何居曰,惟世皆以为经也,余用是不能无辨,今之术家守之为金科玉律,如萧何之定汉法,苟出乎此,不得为地理之正道,

传统文化 《地理辨正》平砂玉尺辨伪

平砂玉尺辨伪辨伪总论地理多伪书,平尺者,伪之尤者也,或曰是书也,以目视之俨然经也,子独辨其伪何居曰,惟世皆以为经也,余用是不能无辨,今之术家守之为金科玉律,如萧何之定汉法,苟出乎此,不得为地理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