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海上画派”的中坚人物——陈允升
Posted 画家
篇首语:成功由大量的失误铸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海上画派”的中坚人物——陈允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上画派”的中坚人物——陈允升
(编者按:海上画派是中国画流派别之一。它是鸦片战争后,(具体说是从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辟为商埠后,各地画人流寓于上海,日益成为绘画活动中心,简称之“海派”。其特点是:在传统基础上能破格创新,流派自由,个性鲜明;重品学修养;和民间艺术有联系,能达到雅俗共赏;善于借鉴吸收外来艺术;画会兴起,切磋成风。代表画家有:胡公寿、虚谷、任颐、赵之谦、吴昌硕、黄宾虹。尚有任熊、蒲华、张熊、吴友如、程璋、吴庆云、任薰、钱慧安、沙馥、黄山寿、倪墨耕、赵子云、王一亭、冯超然、郑午昌等。根据《海上墨林》所记多达七百余人。其中任伯年与胡公寿并重,声誉赫然。不过还有一位“骨冷神清气若兰,能与胡公寿相颉颃的陈允升”。并且还有人认为“在当时能与胡公寿相提并论的画不多,陈允升是其一个”。查“宁波词典”人物篇的确有陈允升的名字,称他是“海上画派”的“中坚人物”。陈允升与“海上画派”之间的关系如何呢?现把不曾知晓的有关情况作以介绍,以飨读者。)
陈允升生于(1820——1884)字仲升,号纫斋,壶舟,壶道人,又号金峨山,鄞县邱隘横泾村东河桥西堍人士。横泾村陈姓安字排行。据《鄞县志》载:纫斋工六法,隐居湖滨,足不出户外。善画,创意立体,极变化之妙,称同治光绪间作者。诗亦清新,著《纫斋画剩》。清代赋诗最多、最早评论“红楼梦”的姚梅伯(燮)先生评其画曰:神清而腴,气和而峻……。他还擅善长摹印,近代篆刻家叶叶舟在其《续印人传》中提他:“工八分书,余事作印,亦工有法,先生书法也独一具,尝见多为隶书,近《曹全碑》路,类陈鸿格调,颇有雅趣,篆刻是浙余韵,偶有明人气息,刀笔自然,神态安祥不事造作。其书作品所钤诸印,多出手刻。纫斋的诗、书、画、印俱擅成就。《宁波词典》中记载“陈允升(1820——1884)字仲升,纫斋,号壶洲等。鄞县人。寓居上海以卖画业,为鸦片战争后“海上画派” 中坚人物。画家任颐(伯年)初到上海时,曾得其提携和帮助。善画山水,师法安徽宣城派中梅庚、戴思望,笔墨洒脱而实,敷色独特,有拔俗之趣,又善诗、书、印。诗清新,书善草隶,印工整有法。著有《纫斋画剩》”。“纫斋画剩”是光绪 2 年(1876年)在上海出版,后经日本翻刻,流传到朝鲜、泰国等地。著述中的画、诗、书、印对后人的影响深远,例如近代承德画家白云亭先生“中年曾得到过甬上名家陈允升的《纫斋剩画》原版,朝夕寝馈,反复揣摩,久久大有所悟,画技大进”;王羲之书法研究会副会长高庆荣,年青时“师陈允升老先生书法,苦学不辍”……。《中国美术全史》中清代画家中有著述者仅此一人。
陈允升与《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关系与交往就可以知道陈允升为什么可称为“海上画派”的中坚人物”。为什么周退密先生会誉他为“英雄不怕出身低”的“英雄”。
陈允升祖上明正统六年(1442)随陈本深自吉安入甬。他家兄弟四人,他为长子,少时家境贫寒,但也上过私垫,后拜师学泥工与墙头彩绘。因天资聪慧,很快成为泥、木工高手,而且还成为一个有名的“描画师傅”。清同治年间承揽了宁波迎凤桥陈朵峰家的建筑工程与墙头装饰彩绘。因当时主人陈朵峰科第门望,爱好书、画,富收藏,经常请鄞县五乡汇溪姚梅伯(燮)(1805年生)、定海厉骇谷来府上绘画赋诗,又邀萧山任熊(谓长)及其侄儿任颐(伯年)来他家绘神像及绘制屏夙纱窗、神仙美女等。因陈允升有一定绘画功底,所以常斡旋于他们之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加之他锐志学习,书画水平迅速长进,后终成陈家的坐上客。据周退密先生回忆说,“曾见过设色桃花横披即为当时在陈家的早年之作,技法已十分成熟。成名不是偶然”。正是如此相处与交往,所以陈允升与陈朵峰、姚梅伯、厉骇谷、任谓长、任伯年就建立了较好友情。1851年任谓长住在姚梅伯镇海甘溪家,不到二个月绘成《大梅山民诗意图》一百十二帧画,其中十二幅姚梅伯还题了跋。据周退密先生回忆,“在沪我见过渭长绘神仙画十二幅,系陈氏后人出售,售予钱锦塘。任渭长后离甬去苏州就婚,他在陈家留下了不少仙佛画像”。随着上海开埠,陈允升把宁波的所以相关工程交予三弟陈安富(又称陈阿华)经管,自已弃工从艺到上海发展。他的三个弟弟就在迎凤桥陈家,冷静街林家、采莲桥袁家、东福园,安徽会馆等地承揽活计与修缮工程。由于陈阿华在陈朵峰家做工时,曾为陈家打败过强人窃贼,因此对陈阿华与他们侄儿有一种特殊之情。当陈允升回乡过年或回甬总会去拜访陈朵峰及其他几个朋友。因他居住横泾,所以《鄞县通志》中记“隐居湖滨,足不出户外”是可以理解的。
陈允升在上海卖画、卖字、篆刻接交了各地画坛名家和从艺名人。这些人在上海都施展着他们各自流派的才能,陈允升当然也汲取了许多流派的绘画、书法、金石及其他技艺。因此他的艺技达到更加臻熟水平,最终也成为当时上海滩与胡公寿齐名的画家。是时上海画坛中士大多数出身平民,所以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工商人士和平民阶层的欢迎。陈允升泥工出身,感情上很容易与他们沟通,所以他与他们的关系都比较融洽。尤其与任熊、胡公寿、虚谷等年岁相仿的画家相处得更好。
鸦片战争后上海画坛有名画家有:任伯年、虚谷、胡公寿、任熊、吴之谦、吴昌硕、蒲华等。陈允升不在其列,但他的作用与地位不允抹煞,是一位受人祟扬的“海上画派”的中坚人物。现把陈允升与“海上画派”有名画家之间的交往与相关画卷中得以证实。
“海上画派”中巨擘是任伯年。任伯年,又名任颐 (公元1840——1896年),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号次远,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山阴道人,室号颐颐草堂等。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自任熊1853年去苏州就婚离开宁波后,陈允升随即也到了上海。1854年任伯年(15岁)从绍兴来到上海,当然先找宁波认识的陈允升帮助,之后由陈允升好友胡公寿帮助觅得“古香室笺扇店”安设墨砚,之后任伯年以卖扇面画谋生。陈允升与胡公寿还利用旧的关系为其扇面及画进行喧扬、推荐。任伯年在上海待留不长,后回绍兴。1857年在绍兴参加了太平天国军,军中“掌大旗”,(当时军旗较大,有 “战时麾之,以为前驱”之说),不几月,天京沦陷,太平天国失败,他只得流亡异乡。1858年他重返上海,继而向任薰学画,1861年又回绍兴,1869年再回沪上。由于他刻苦学习,精心钻研,不数年,他的画技与绘画已达较高水平,画名大噪,终成“海上画派”中能与胡公寿并重,声誉赫然画家。他是海派画家中的佼佼者,他的杰出艺术成受到世人瞩目,是近代有重要影响的画坛巨匠。
任伯年是全才型画家。人物、山水、花鸟兼擅,精于肖像,也通雕塑。画风受陈洪绶、任熊的影响较深,但又有创新。他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了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他笔法生动,色调明快,构图新颖,精于写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画家。人物画早年师法萧云从、陈洪绶、费晓楼、任熊。他的工细仕女画近费晓楼,夸张奇伟的人物画师法陈洪绶,装饰性强的街头画则学于任董,晚年吸收了华(岩)笔意,简逸灵活。传神作品如《三友图》、《沙馥小像》、《仲英小像》、《陈允升像》等可谓神形毕露,微妙微肖的境界。
任伯年艺术造诣中花鸟画的本领比较高,若以当时画坛中的画家画人物画的不多,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这样的造诣,自然可以推至榜首。他的花鸟画更富有创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笔见长,“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钩骨,赋色肥厚,近老莲派。后吸取恽寿平的没骨法以及陈淳、徐渭、朱耷的写意法,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这种画法开辟了花鸟画的新天地,对近、现代画技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任伯年的山水画创作不多,早年师法石涛,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鹏 、蓝瑛、并上追元代吴镇、王蒙、以纵肆、劲真的笔法见长。19世纪80年代是任伯年创作的鼎盛时期,创作题材上范围扩大,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用隐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数量更多,但从作品的思想性来看似乎没有超出80年代,但艺术手法上则更加熟练,大胆、概括,尤其是花鸟画,达到“炉火纯青”佳境。现流传的任伯年作品有:
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绘画创作,留下了数以千计的遗作,是历史上少见的多产作家。最早的作品是同治四年作的,最晚的作品为光绪乙未年冬十月,去世的前一个月作的。重要作品如同治七年(1868)仿《陈小蓬斗梅图》,现藏故宫博物院,光绪三年(1877)作《五十六岁仲英写像》、《雀屏图》。光绪七年(1881)作《牡丹双鸡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渔归图》,收入《陆氏藏画集》;仿《宣和芭蕉图》,收入《南画大成》。次年作《人物册》,收入《南画大成》。十一年(1885)作《壮心不已图》、《墨笔人物山水册》、《陈允升像》、《以诚兄像》、《外祖赵德昌夫妇写像》。
任伯年感到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认识陈允升是一生之幸运。初名“任润”是乎与陈允升家里的陈润升名字相吻。初次其画上署“小楼”系指宁波陈朵峰家绘画处的“小楼”,也可见他与陈朵峰的感情。任伯年若来宁波,必然拜访陈朵峰及其他几位朋友。《东津话别图》是1866年来宁波时在甬江口告别陈朵峰、陈允升、厉骇谷等画面(姚燮已于1864年病故)。1877年任伯年来甬时,在流经鄞县五乡汇溪的绘的“小浃江告别图”画就是与陈允升等告别的情景。画中表有“鄞政世侄余文蔚”字样说明了这一点。任伯年对陈允的感情真挚1880年夏季为陈允升画像《陈允升的画像》(市场上出版的署名为《佚名》);又为陈允升在冬天怀抱暖壶的神态画了《以诚兄像》(此像就是陈允升)。在任伯年的早期作品的《三友图》所指的三友显然是任熊陈允升、胡公寿。
“海上画派”中画家是胡公寿(1823——1886), 名远,号小憔、瘦鹤、横云山民,以字行,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寓上海。工画山水、兰竹花卉,尤喜画梅。集古今诸家之妙,自成一格。喜用湿笔,浑沦雅秀,得淋淳浓郁之致。传世作品有《桂树图》、《香满蒲塘图》等。陈允升与他年令相仿,艺术水平相当。胡公寿在“海上画派”中算是领袖人物,但他的书法与画上陈允升却可在其上题跋,足见陈允升在胡公寿心目中的为人、地位和艺术造诣,或者说他对陈允升的祟敬与信任之情。他受陈允升相托帮助与提携任伯年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陈允升为胡公寿画过像并上纫斋题跋。同样任伯年也为胡公寿和他的夫人画像并在画中题跋。
“海上画派”有名人物虚谷,是“海上画派”创始人之一。他本姓朱,名怀仁,安徽新安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卒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家居江都,客居扬州,他原为清军参将(武官),因同情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不愿奉命去攻打太平军,出家做了和尚,但他不愿恪守佛道清规。因此改名虚白,字虚谷,号紫阳山民,倦鹤,读书作画处常题为“三十七峰草堂”、“一粟庵”,“觉非庵”等,他的书斋取名“觉非”,正是他痛感往日之“非”,彻底与之决裂之意,后来在上海他曾暗地帮助过太平天国。虚谷出家后携笔带砚,云游四方,足迹遍涉大江南北的江、浙,皖三省,尤多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以卖画为生。正如虚谷诗云:“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他与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任伯年、胡公寿、高邕之、顾鹤逸、吴昌硕、倪墨耕等都有往来。尤与任伯年交往密切,任伯年对虚谷的人品,画艺、十分钦佩、敬慕,他曾为虚谷画过肖像,为虚谷画扇题字,虚谷对任伯年出众的艺术才华同样十分钦佩。1896年任伯年病世,虚谷闻讣、失声痛哭。作挽联云:“笔无常法,别出新机,君艺称极也!天夺斯人,谁能继起,吾道其衰乎?”就在任伯年去世的同年,七十四岁的虚谷也在上海城西关庙与世长逝。陈允升与他的交往也很深厚,陈允升后期及他的儿子从事佛像雕塑艺术可能是从虚谷处得到的灵感。他的绘画题材多样,擅画山水,花卉,蔬果,禽鱼,亦工肖像,虚谷的绘画和书法富有强烈的个性,艺术才华出众,自成风格,画面追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境界,笔墨简约,意味无穷,偏锋运笔,笔迹躁利爽劲,设色鲜丽而不艳,笔墨色浑然一体,冷峻峭奇,别具匠心。著有《虚谷和尚诗录》。他的艺术特色,善画花卉,蔬果、禽鱼、山水、人物肖像,尤精花鸟动物,所绘金鱼、松鼠、仙鹤、花果、活泼清新,富于动感,形态简练夸张,情趣动人。虚谷用笔很有特色,善用“战笔”、“断笔”,中锋、侧锋、逆锋互用,线条断续顿挫,笔断而气连,苍劲而楹秀,形成和中“清虚”的笔墨韵味。他的构图实实相生,善于处理空间,敷色清淡,又间用生色点醒,这些都使他的作品清虚冷隽而又富于变化,形成一种质朴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格调。在海派画家中独树一帜。他的山水画独具一格,绝无“四王”末流的陈腐气息、多写真山实景,以独创的“战笔”与浓淡墨相结合。吴昌硕曾题虚谷《佛手画轴》云:“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来今!辣阑华药谈风格,旧梦黄炉感不禁。”因此被誉为 清代著名和尚诗人、画家、为晚清画苑第一家。虚谷师古而不尼古,坚持独创,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崇高声誉,成为晚清“海派”画坛杰出画家之一。
“海上画派”中还有一位名画家任熊,字谓长,号湘浦,他与陈允升关系自宁波以来一直很好,1853年去苏州就婚离开后到苏州、南京等地活动。拜其为师的侄儿任伯年也就离开宁波后分开,后来上海虽然还有碰面,但毕竟机会不像寓居在上海的画家多了。不过任谓长来沪必定会与陈允升来见面,以畅谈分别之情与切磋技艺的。可惜的是任谓长于1857年与世长逝。他在宁波留下了大量的神像、画像、仕女等装饰画,其中最为珍贵的《麻姑献桃图》是他的代表作。许多是1852年他与侄儿任伯年为宁波迎凤桥陈朵峰家绘制的。其中《大梅山民诗意图》是住在姚梅伯甘溪家绘制,只化了不到二月就绘成一百二十幅。后人编辑的《姚燮诗意图册》就是以此为摹本。他是任伯年师傅,即使离开后还是关心着任伯年的艺术长进费尽操劳,并叫其弟继续教他学画。
“海上画派”中没有其名,但在画坛中也有其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学、藏书家的姚燮(字梅伯)(1805-1865)。陈允升与姚梅伯关系是在宁波陈朵峰家建立的。陈允升的文学涵养与素质是从这位兄长中汲取的。他们俩情意可从字号中得到证明:1854年姚燮从甘溪搬到五乡汇溪村居住,与陈允升家距较近(五乡汇溪与横泾东河桥既有水路相通,又有多条陆路相连),两人喜好相同,他俩互赠字画也是常有的事,其中姚梅伯赠予陈允升的隶书字幅在1988年还有。以后陈允升从艺,他参照姚梅伯字号把横溪山系两大名山大梅山与金峨山作为字号,姚梅伯为“大梅山民”,陈允升字为“金峨山樵”。他们为何把这两座山作为自已的字号呢?这里不仿介绍一下大梅山与金峨山的有关情况。
大梅山与金峨山,属括苍山脉系,位于鄞县横溪镇南部,水形胜,风景秀丽,紧依东钱湖,毗邻奉化,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那里青山环绕,群峰峥嵘,多沟谷盆地,怪石奇岩。唐宋以前,横溪镇是通往浙南的主干道,历史上曾经繁华一时。梅福的大梅山仙禅,法常的大梅禅风以及怀海的百丈清规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寻仙访禅者神游此地。宋代王安石任县令时,曾游历大梅山,宿于保福寺。南宋吏部尚书楼钥在《游大梅山》中写道诗句:
为忆西京梅子真,人言羽化非沈伦;
海滨古墓已无迹,山外高峰宁有神。
据史料记载,中国著名方士梅福因僻王莽之乱,弃家求仙,曾隐居大梅山,自称“吴门市翠”,现遗迹隐约可考。此后又因禅宗第九代传人百丈怀海和大梅法常相继在金峨山、大梅山创立了金峨寺和保福寺、护禅寺使之本区域成为禅宗嫡传系统的发祥地之一。 金峨山山势挺拔,峰峦叠翠,多奇岩怪石,溪涧跌水。大梅山五峰耸立,形如迎风怒放的五叶莲花。金峨山孤峰插云,状似展翅飞翔的天鹅,登临峰顶可远眺宁波城的繁荣景象,又可俯观象山港的海天一色。景区生态环境良好,植被完整,碧山幽谷,茂林修竹,青松翠柏,尽现自然山水之美。横溪穿流其中,清灵静溢的横溪湖;山花遍野,鸟语花香,犹如世外桃源。风景区景色随四季而显现惍无穷的变幻,给人以自然造化的美妙享受。
姚燮(梅伯)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学者和藏书家,我国文学艺术史和藏书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号野桥、又号复庄,别署甚多,常见的有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大梅山民、复翁、复道人等,浙江镇海人。清嘉庆十年(1805)七月二十日生,当时家住镇海城内上字湖畔,故年轻时曾自署上湖生。他祖上从浙江诸暨姚公埠迁入,父名成,字惟青,是县学生。
姚燮自幼聪明,五岁能作灯花诗。徐时栋在《姚梅伯传》中说:“梅伯以绝人之资读书恒十行下,自经 传子史,至传奇小说,以旁逮乎道藏空门者言,靡不览观。道光十三年(1833)他二十九岁时,第一部作品集《疏影楼词》五卷便刻印问世,版心下署“上湖草堂”,成为甬上名秀才。次年八月,赴杭州应乡试,考中了举人。可是,此后道光十五年至二十四年间,先后五应奏官试,均名落孙山。他在诗中写道:“掷其腰剑向沟渎,飘缨振策还长途。拟留三日作痛饮,片鸿已渺风难呼。”从此绝意仕途。
“既失志,归遭兵乱,膺危疾,濒死者再,复以贫累,驰东吴走西浙,卖文自食者又十季”道光二十五年(1845)暮春,姚燮迁家郡城甘溪。咸丰三年(1853)自甘溪迁至鄞县五乡小浃江北浒汇溪村。此后,他曾去上海,寓居较久。在上海与陈允升相同从事绘画与书法工作,他们间的交来自然很多。咸丰九年(1859)他曾居象山县,十一年(1861)复归鄞县五乡汇溪。同治三年(1864)重游上海,不幸遘疾,归鄞后,于四月二十五日逝世,终年六十岁。(关于姚梅伯有关史资在另篇中叙述)。现在我们可以从姚梅伯与傅濂、厉志合作的《五君图》就可以说明他在上海从事过绘画工作。
回甬后把自已的手艺全身性传授给二儿子陈有兴以弥补愧对大儿子之心.,后终成宁波一带彩绘墙头与塑菩萨佛像的高超艺人。
随着时间流逝,陈允升逐渐厌倦在上海的卖艺生涯。早期在上海卖艺耽误了对儿子的培养,因此自已感到愧疚,虽然他仍在上海卖画、卖字、篆刻,但回家总是把自已手艺全身性地传授给二儿子陈有兴。1876年把剩下的画定名为“纫斋剩画”在上海出版,以作卖艺生涯终结,后与儿子陈有兴从事墙头彩绘与雕塑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儿子陈有兴及孙子陈馀丰继承了他的绘画与泥塑艺术,他们的绘画摹本都是陈允升留下的画册与字幅。如现在还可以看到隐约可见东河桥邵家门内陈家堂祀东西墙上的“四才子”(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与“四武举(郭子仪、程咬金、尉迟恭、秦琼),以及1946年横泾村陈家祠堂中正门门神;前庭院子围墙上“三国志连环画”;1954年邱隘杨树桥庙菩萨与各种彩绘和陈家门前麒麟、凤凰等。《中国美术全史》中把陈允升1876年出版的《纫斋剩画》出于“大梅山馆”可能是其后人收藏所为,并非是陈允升赠给姚燮。那时姚梅伯已谢世(1864年)。1877年以后任伯年来宁波必然拜访陈允升,并赠予国外“钟表”和精美“瓷盒”,还绘了“陈允升像”和“以诚兄像”。
1880年前后,陈允升的三弟陈安富在因在宁波承揽泥工活计顺畅,加之其儿陈有兴从事彩绘与佛像雕塑已成为宁波地区的彩绘与雕塑著名人士,所以把横泾东河桥西侧沿河两排房子之间,北面建了陈家堂祀,南面建起平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子,并把大门开在他家房子下面,定此院子为邵家墙门。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得出陈允升与“海上画派”著名画家任熊、任伯年、胡公寿、虚谷之间的交往与深厚感情,尤其与任伯年、胡公寿更为亲密,并可以看出陈允升的艺术造诣在“海上画派”中的地位与影响。陈允升的艺术生涯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一生。他一生高洁,为人豁达,平易近人,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格是后人祟敬与敬慕的。
相关参考
蒲作英性情友善,但不善与人交往,在人前总是沉默不语。可一旦铺纸研墨,临席握笔,却敏捷逾常。 一次,有日本友人在私家花园开书画会,诚邀蒲作英作画。院内没有大的桌子,遂用日式的两只茶几拼连。友人让蒲
论任伯年的绘画特色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摘要:海派绘画在中国美术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民间、借鉴西方”是其重要特征。任伯年作为海上画派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将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完美结合达到雅
论任伯年的绘画特色与民间艺术的关系 摘要:海派绘画在中国美术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民间、借鉴西方”是其重要特征。任伯年作为海上画派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将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完美结合达到雅
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他16岁从事艺术雕刻,师承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拥有复旦大学EMBA硕士学位。作为现当代东阳木雕界的中坚力量——他集前辈的经验与
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他16岁从事艺术雕刻,师承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拥有复旦大学EMBA硕士学位。作为现当代东阳木雕界的中坚力量——他集前辈的经验与
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他16岁从事艺术雕刻,师承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拥有复旦大学EMBA硕士学位。作为现当代东阳木雕界的中坚力量——他集前辈的经验与
梅景书屋梅花安在 ——画家、收藏家、鉴定家、词人吴湖帆 吴湖帆以画名于世。诸如“北张(大千)南吴(湖帆)”,把他和张大千相提并论,是中国画界的南半壁江山;还有海上画派“三吴一冯”,即吴湖帆、
梅景书屋梅花安在 ——画家、收藏家、鉴定家、词人吴湖帆 吴湖帆以画名于世。诸如“北张(大千)南吴(湖帆)”,把他和张大千相提并论,是中国画界的南半壁江山;还有海上画派“三吴一冯”,即吴湖帆、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