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赏瓷一得
Posted 瓷器
篇首语:夏天就不会生长,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赏瓷一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赏瓷一得
看到一件中国古陶瓷,许多人会先问一句:真的假的?这真假之论即是鉴定了。搞收藏离不开鉴定,因为鉴定是收藏的保证,我涉猎中国陶瓷有年,前后过目海内外公私庋藏数以千计。前辈师长约去教诲,把玩者有之,友人同好寒斋论鉴者就更多。
总有人问我学习鉴赏文物的心得,我认为首先是要建立信心。不能看到一件瓷器,心里先"打鼓",没了谱,自乱阵脚。要有板有眼,不急不火,这也算是文物研究的一个决窍儿。对于收藏而言,我想送给同好的朋友两句打油诗:文物本无价,黄金亦非钱,妙手偶得之,贵在平常心!真假放两边,学问摆中间,应是收藏和鉴定的一柄双刃剑。
其次,鉴定要得法,有的人遇到一件瓷器,别的不管,先翻过来看底部有无款识,这就很外行,在我的感觉,书画丹青看意境。陶瓷就要观气韵。鉴定陶瓷要看造型、纹饰;看烧制的精粗、制作的风格,还要看胎釉、试手头(份量)等等。如图所示的这件元景德镇青花玉壶春瓶,所绘各式花草枝叶流畅欲活,老笔肆意,颇有韵致,透视出豪迈率真的时代个性。这种天然大气的超脱品位是后世所不及,而胎骨精实柔滑,好似腻玉嫩肌般温润可人,正是饶玉佳器的印证,从中亦可体察到元代青花的独有神韵,展示了有元一代超前逸后的制瓷成就。
许多瓷器的器型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正所谓两晋有青瓷羊,六朝有莲花樽,隋唐有龙柄壶,五代有雨过天青,皆时代精英,国之瑰宝。更有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物华天宝,千年奇观。如看到一件凤头龙柄贴花执壶,即知是受波斯文化影响的大唐产物;看到这只青白瓷执壶便可看出其明显的宋代格调。从瓷器的胎釉和烧造情况,能了解其官、民窑身份等。陶瓷的底部确很重要,但不仅在款识的有无。鉴定专家审视陶瓷底部,主要是查看其支烧方法、修胎情况以及露胎处还原的成色等,款识只是其中一个参数而已。没有哪位专家会以“款”断代的。欲话说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古陶瓷鉴定专家有时不需动手,一望便知此物真伪。一件宋钧窑或元酱釉精品,看其釉色、光泽,体察其精美的烧造,纯粹高雅的气质,一过眼令外行也怦然心动。
事实上,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只有少数陶瓷和部分瓷器才带有这样、那样类型的款识。它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出现的。中国瓷器的年款简单地讲,是在明代才正式运用并逐渐流行于部分官窑瓷器上。此前,虽然在个别瓷器上曾出现过年款的雏形,例如宋代有白瓷底部无釉处墨书“太平兴国某年”字样;元代有“至正”型青花云龙象耳瓶等特例,但未能形成规矩年款。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年款广泛运用,从官窑直至民窑、私窑多有沿用。这就是说,中国瓷器的规矩年款是在清代才最终形成的,出现了刻款、雕款、暗款、料款、彩款等等。蔚然大观。由于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瓷器多为明清两代作品,特别是带有年款的清代瓷器精品为数甚多,所以许多人以为中国瓷有年款的才是真品,才保险。这其实是一种错觉。现有一些初涉陶瓷收藏的朋友,在拍卖会等艺术品交易市场上见到带有“某某年制”字样的“古”瓷器,先就被大名头震蒙了,又觉得瓷器带款,真伪似乎就有了保证。再看那件东西便好象金块似的那么有魔力,因此鬼使神差般的一掷千金,作了它的牺牲品。这就是文物鉴赏认知上走入了误区。事实上,任何文物的作伪都有其规律性可寻。如同字画一样,陶瓷仿造的也是名头,所谓树大招风,越是带名款且名气大的瓷器被冒名的机率越大,赝品数量也越多。款识给了造假者有的放矢的机会!换句话说,他们早已摸准了买家的脉,投其所好,百试百灵。
也许有人会问,无款瓷器如宋代名瓷珍品;元代青花、釉里红名器,明代不少官窑精品,以及清康熙郎红等大名鼎鼎者不在少数,就没有赝品吗?客观讲,仿造无款名瓷,因为少了款识这个事半功倍的造假手段,若要达到乱真程度,就必须追摹名瓷的精髓,追求名瓷特有的气韵。并且,要求仿造的水平至少等同,甚至需超过名瓷的烧造水平,而这是很难实现的。原因是,古代名瓷,尤其是御用瓷器的烧制不惜工本,工艺极为讲究,从选料到淘洗拉胚成形等等,往往要几十道工序,御窑有成百上千个名匠为皇室烧瓷,有时一窑只选几件最精的进贡,其余全部砸碎掩埋,不得流入民间。以中国古代有第一名瓷美誉的北宋御用汝瓷为例,其烧制时断时续,前后历时仅十余年,又经战乱人祸,传入今日公认的真品只有寥数十件,件件是镇国之宝,可以见到的大多陈列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为汝瓷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和空前绝后的烧制水平,即使后世御窑也知难而退,因而很少仿烧。清乾隆一朝,中国制瓷业达到极盛,仿制历代名瓷多能神似,而对于宋汝窑仍是例外。其它如南宋官窑、龙泉窑及景德镇影青瓷之精品亦终难逼肖。“高处不胜寒”嘛!八十年代,河南汝瓷研究所通过详细观摩国内仅存宋汝瓷真品,在专家指导下,反复论证研究,按宋汝窑烧造方法,同样用玛瑙宝石末入釉,经多年艰苦攻关,终于仿烧一件汝瓷三足炉精品,遗憾的是,仿品与真正宋汝瓷那深穆凝重、丰润沉静的气韵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无款名瓷极品烧制水平已登峰造极,传世又寥若星辰,仿造起来难度很大,得不偿失。特别是单色釉精品,入手方法更少,加上原工艺久已失传,因此也就没有真正可以乱真的仿品,况且,即便象南宋官窑一档以下的珍品,在当今藏界也称得上是珍若拱璧的稀贵宝物,一旦出现,各方注目,任何疑点终难逃法眼。环顾全球售卖行情,古陶瓷总是因其卓著的声誉、烧制的精美独领风骚,成为各方竞相争购的焦点,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奇迹。八十年代末,一件中国南宋官窑青瓷笔洗在香港创造出2200万港币的成交佳绩。在英国伦敦,一匹40余厘米高精美的唐代三彩马更卖到USD600万的惊人价位,创造了中国文物的世界售卖纪录。再回首目前国内的文物市场,北京一家有文物经营权的拍卖公司,在短短两年间,就相继拍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交纪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件南宋官窑青釉瓶(有伤)和一件明早期青花轮花纹扁腹绶带葫芦瓶,均分别拍卖到了千万元人民币的价位。而有意思的是,以上这一件件屡创中国文物市场卖价新高的古陶瓷精品,都是无款陶瓷!
中国古代顶尖水平的陶瓷至精之器,传于今日能基本完好者极其珍罕,且大多被各国博物馆所收藏。真正流散于民间可供市场流通的国宝级绝品,宛如沧海之珠,旦凡在艺术品市场偶一亮相,各路巨贾豪商、名鉴大藏们无不倾囊一搏,全力收买。因此,一件具代表性的世界级中国古陶瓷有着数百万美元的身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总之,搞文物收藏,牵涉面很广,可谓深不可测。不过,一旦具备了丰富的阅历和天赐的机缘,再加上深厚的鉴定功力,经过一生的追求,是有可能集藏到一、二件足以傲人的珍宝的。当然,雄厚的财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鉴定水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眼力"。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真本事。我相信,只要大家有恒心,通过不断摸索揣摩,积累经验,就一定会取得进展。
藏品在于精而不在多。收藏不是规模效益,尤其是珍贵文物,名人字画的收藏,更要有精品意识,如果一出一大堆,经常能见到,成了半熟脸儿,那还叫珍贵吗?现在,有些艺术品拍卖会"宋钧""元青花"不绝于耳,岂非怪哉!我相信中介经纪体制必将应运而生,以保障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抵御赝品和不实交易的侵害也使藏家必须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
元酱色釉梨形壶
元青花玉壶春瓶
宋青白釉执壶
宋钧瓷双耳炉
相关参考
生平闵一得(1758-1836年)为清代著名内丹家。字小艮,道名一得,自号懒云子。浙江吴兴(今潮州市)人。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世为望族,生而体弱,九岁犹艰于行,后拜龙门派第十代高东篱(名清显,字东篱)
禅林用语。谓有得(利益)必有失(损失)。即肯定一方时,则相对地否定他方。义同「拈得鼻孔失却口」。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法眼文益章(大五一‧三九九下):「因僧斋前上参,师(法眼)以手指帘,时有二僧同去卷帘。
禅林用语。谓有得(利益)必有失(损失)。即肯定一方时,则相对地否定他方。义同「拈得鼻孔失却口」。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四法眼文益章(大五一‧三九九下):「因僧斋前上参,师(法眼)以手指帘,时有二僧同去卷帘。
>佛法:法未,食先。布施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佛在不少典中我述了布施食的功德:>>《佛首迦者差》的上奉施食得十功德:得命、得色、得力、得安,得所畏、得懈怠、敬仰,得,得大福、得速涅磐!>>有布施食物可得
>佛法:法未,食先。布施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佛在不少典中我述了布施食的功德:>>《佛首迦者差》的上奉施食得十功德:得命、得色、得力、得安,得所畏、得懈怠、敬仰,得,得大福、得速涅磐!>>有布施食物可得
《道藏续编》,道教内炼典籍丛书,清代闵一得辑,内收明清内炼著作二三十种,包括闵一得自撰之书。内容包括:清‧闵一得:《道藏续编》,民国上海医学书局印本。
金盖心灯,清代著名内丹家闵一得著作。闵一得乃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字小艮,道名一得,自号懒云子,二十岁左右拜全真龙门派第十代高东篱为师。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高东篱仙逝,闵氏又拜高东篱弟子沈一炳
(譬喻)以喻菩萨,声闻,阐提之三种。涅槃经三十三曰:「善男子!如三种田:渠流便易,无诸砂塷瓦石棘刺,种一得百。二者虽无沙塷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三者渠流险难,多诸沙塷瓦石棘刺,种一得一,为藳
(譬喻)以喻菩萨,声闻,阐提之三种。涅槃经三十三曰:「善男子!如三种田:渠流便易,无诸砂塷瓦石棘刺,种一得百。二者虽无沙塷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三者渠流险难,多诸沙塷瓦石棘刺,种一得一,为藳
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遇者千虑,必有一得。Awisemanmusthavealossifhecaresaboutanything,andalostmanmusthaveagainifheca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