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再谈古瓷火石红
Posted 瓷器
篇首语: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胜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再谈古瓷火石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再谈古瓷火石红
笔者认为火石红一词过于笼统,故根据生成原因、分布表现和色彩特征将其分为胎红、窑红、刷红和假红4种类型。在《收藏》2002年第4期发表《古瓷“火石红”》后,又发现两件有关火石红现象的新的实物资料,特再介绍出来,供古瓷爱好者研究。
胎内火石红
2002年6月,在西安古玩堆上见到一只周边残缺严重且已断裂为3片的明早期青花麒麟望月纹大盘残片(图1)。因摊主索价偏高本拟放弃,但突然看到断裂处胎内的许多火石红斑,是我们在研究古瓷火石红中所没有见过的(图2),遂二话不说买了下来。
这只瓷片上火石红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不但表现于瓷器表面胎釉结合线露胎一侧,形成胎红“散场效应”,而且存在于胎内,形成“胎内火石红”。进一步观察,发现它的分布有两个规律性特点:一是它在瓷器胎内虽然在不同地方呈片状或条带状出现,但在每片或每条火石红范围内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小孔贯穿其中,有的孔径大至毫米,有的孔径小如针尖(如图2箭头所指A点与B点)。二是凡有胎内火石红的地方,瓷器施釉薄的一面(盘之背面)釉表下也会泛出釉下胎红的颜色。越是釉薄处,釉下胎红越显著,有的呈片状(如图3C点所示),有的呈条带状(如图3D点所示),且每片、每条的釉面也必然有大小不等的鬃眼通向胎内火石红层,并和其中的横向孔隙对应相通(如图3箭头所指A点和B点)。
同时,对比了大量有胎红、窑红和釉下胎红的古瓷片标本后,我们还发现这种胎内火石红只存在于这种胎质粗松、烧成温度偏低、瓷胎玻化程度较差的器物上。而在所对比观察的其他胎质坚细、烧成温度高、玻化成度好的瓷器标本上,虽然器物表面有鬃眼,胎内有空洞,但却没有胎内火石红。
笔者认为,这种胎内火石红是瓷器胎红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理由如下:
第一,从烧成机理上讲,这种胎内火石红是瓷器出窑前二次氧化的结果,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它不是窑红,因为瓷器上的窑红是窑炉内氧化亚铁离子在器成降温阶段与进入窑内的空气发生二次氧化,然后附着于瓷器露胎处的火石红。如果这种胎内火石红属于窑红,那么它应该是窑内氧化亚铁离子在二次氧化阶段,通过器表鬃眼以及和它相连的胎内孔隙进入胎内,并附着于孔隙周围。但此盘的圈足露胎处,除胎釉结合部露胎一侧有呈“散场效应”的胎红表现外,其他露胎地方并没有窑红出现。而如果要出现窑红附着,首先应在器外露胎处而不是鬃眼内部。
第二,它也不是釉下胎红。尽管笔者对瓷器釉薄处为什么能发生氧化亚铁的二次氧化而形成釉下胎红,从陶瓷化学原理上还弄不明白,正求教于相关专家,但釉下胎红现象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釉下胎红现象不但在宋元以前的“老窑瓷”和明清瓷上都有出现,而且在明清官、民窑瓷器上也都有出现。笔者收藏的一只明代弘治官窑娇黄釉碗残片标本,它的圈足内沿釉下和内足墙根部,就有明显的釉下胎红现象(图4)。然而这种典型的釉下胎红中并没有鬃眼通向瓷釉表面,说明胎内火石红同釉下胎红在生成机理上是不同的。
第三,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出推论:胎内火石红是胎红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的形成机理是:正常的陶瓷在烧成过程中要发生脱水、分解、熔解、化合、氧化、还原、二次氧化、析晶、晶形转变、液相分离、最后烧结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使胎釉配方中的天然矿物经过高温作用,最后形成玻璃、气泡、结晶及物料残骸(参看张福康著《中国古陶瓷的科学》)。如果瓷器胎土较粗松,烧成温度较低,在胎质玻璃化程度较低且结晶不充分的情况下,胎内空洞和孔隙及与外界相通的鬃眼不易排气消失,就会在胎内氧化亚铁离子聚集于空洞、孔隙与鬃眼周围,在未能完全逸出时被二次氧化而成胎内火石红。与呈“散场效应”的胎红不同的是,胎内火石红可以出现在器物的任何部位(图3),而常见的“散场效应”式胎红只见于器物胎釉结合线之露胎一侧。
假火石红又一种
图5是一只现代景德镇仿乾隆六字篆书款白釉浅腹碗的底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碗的圈足底露胎处有明显的“火石红”痕迹。这种“火石红”痕比起作假的刷红更自然,更容易使人当真。其实这并不是真火石红,也不是制瓷者有意所为的假火石红,而是现代仿古瓷垫烧工艺造成的现象。在景德镇已普通使用气窑烧瓷,不用匣钵,也不用过去传统的支具。每当“满窑”(即装窑)时,使用大小不同的垫板来放坯体,调整窑位,以便充分利用空间并保证受热均衡。在使用垫板时,要用纯瓷土(高岭土)泥浆均匀刷涂板面,待泥浆很快变干后放置坯体入窑烧瓷。这样做是为防止烧成后的瓷器同垫板粘结。器成出窑后取下瓷器,其底部就会留下浓淡不等的柠檬色痕迹,深者黑褐,浅者淡黄,与真正火石红色似是而非,我们姑且称之为“瓷土遗痕”。虽然经过高温,这种瓷土遗痕也成结晶状与瓷胎熔为一体,但它同成“散场效应”的胎红的最大区别是:1、“散场效应”的胎红是从胎内逸出的,因此它的根基在胎釉结合线;而瓷土遗痕是外附于器底露胎处的,它的边界同胎釉结合线并不相连。2、胎红是纯氧化亚铁的二次氧化物,呈美丽的橘红色或橙黄色;而瓷土遗痕是瓷土内所有复杂组成矿物质烧结而成,并且往往因直接夹在器物与垫板中间,造成局部温度偏低而未完成化学变化,使其呈色与胎红有本质区别。3、这种区别还表现在胎红一经烧成,虽经数百年而美色不变,而瓷土遗痕出窑后可能继续进行化学变化,往往还会颜色加深。
以上两种有关古瓷火石红的新情况,新现象和新认识,提供给爱好收藏者与研究古瓷的读者,一来仍旧是抛砖引玉,求教讨论;二来希望初学藏友勿把伪“古瓷”上的瓷土遗痕当成真火石红而致判断失误。
明早期青花麒麟望月纹盘
胎内火石红及其中的孔隙
釉薄处釉下火石红
明弘治官窑黄釉碗底上的釉下胎红
黄斑痕假火石红
相关参考
火石红已不能作为古瓷辨伪的制胜法宝 《收藏》杂志2004年第4期和第12期马广彦分别发表了《古瓷火石红辨》和《再谈古瓷火石红》两篇文章,对古瓷火石红的成因、类型以及在古瓷辨伪中的运用等作了深入浅出的
火石红已不能作为古瓷辨伪的制胜法宝 《收藏》杂志2004年第4期和第12期马广彦分别发表了《古瓷火石红辨》和《再谈古瓷火石红》两篇文章,对古瓷火石红的成因、类型以及在古瓷辨伪中的运用等作了深入浅出的
古瓷火石红探微 老一辈的古瓷鉴定专家为中国古陶瓷的鉴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局限,传统的理论和观点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有关火石红的论述多停留在表面的感性层面上。因而对火红石科学研究
古瓷火石红探微 老一辈的古瓷鉴定专家为中国古陶瓷的鉴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局限,传统的理论和观点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有关火石红的论述多停留在表面的感性层面上。因而对火红石科学研究
关于火石红问题的讨论 本网聚友堂留言板上,近日有数位古陶瓷鉴赏与收藏爱好者,围绕着明清瓷器上的火石红形成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不同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会员网友的参与。本期百家争鸣栏目摘编了部分讨论文
关于火石红问题的讨论 本网聚友堂留言板上,近日有数位古陶瓷鉴赏与收藏爱好者,围绕着明清瓷器上的火石红形成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不同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会员网友的参与。本期百家争鸣栏目摘编了部分讨论文
33岁,再谈励志早上,一个人在办公室整理文件,无意间看到一份公务员招考通告,里面第一点要求是:年龄35周岁以下。天啦!我今年不是33岁了吗?还是普通公司的普通职员,工作不算稳定,地位几乎谈不上,离35
再谈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既没有后母戊鼎那么巨大(高133N—米)、厚重(960克),又没有毛公鼎铭文的鸿篇巨章(共刻497个字),更不似许多古代青铜器上饰有精湛、奇丽的纹饰,但它却是文史界无人不知的国
再谈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既没有后母戊鼎那么巨大(高133N—米)、厚重(960克),又没有毛公鼎铭文的鸿篇巨章(共刻497个字),更不似许多古代青铜器上饰有精湛、奇丽的纹饰,但它却是文史界无人不知的国
再谈历代状元知多少 本文对发表于2001年的《历代状元知多少》一文所提供的历代状元统计数进行了补充修正,历代应有状元总数原为886人,现为914人;历代可考知姓名的状元原为674人,现为682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