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浅谈德化碗坪仑窑的黑釉器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对于攀登者来说,失掉往昔的足迹并不可惜,迷失了继续前时的危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浅谈德化碗坪仑窑的黑釉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浅谈德化碗坪仑窑的黑釉器

              (作者)陈建中

  德化是一座山城,丰富的森林、水、瓷土矿等资源造就了“德化千年炉火不断”的壮观景象,使这泥与火的艺术文化在历史变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在德化境内已发现古窑址238处,其中唐代——五代1处,宋元时代42处,明代30处,清代177处,民国时期55处。本文就碗坪仑窑的黑釉器作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一、碗坪仑窑概况

  碗坪仑窑在德化县盖德乡盖德村。据当地老人介绍,以前该窑址的左、右后三面皆是丛林环绕;前面有一碗窑溪自西向东穿过山谷盆地,曲折奔流而下,以前水量充足,不远处有盖德乡著名的芹竹坑瓷土矿。这些自然环境给古代的碗坪仑窑的组建与发展在硬件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1966年2月的考古调查中,在碗坪仑窑四周不远的地方均发现有同一时期的古瓷窑址,如公田仑窑、后坑垅窑、后垅窑等。这说明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盖德在宋代窑火已非常旺,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的窑场。

  二、碗坪仑窑的黑釉器

  1976年夏的发掘揭露面积约80平方米,发现该窑址有两个不同时的堆积层,经分析确定下层为北宋晚期,上层为南宋时期。上层出土的是青釉、酱褐釉瓷,出土物的颜色一部分出现青灰、青黄、灰白、褐黄、褐黑等现象。其因是烧窑时窑工火候控制不当造成窑内气氛不稳定所至。上层出土标本以青灰釉瓷为主,影青釉瓷次之,其余包含有酱褐釉瓷、黑釉瓷等。器形有各式大小碗、盘、碟、瓶、罐、壶、军持等。其中酱褐釉碗有两类计116件,酱褐釉瓶一类4件。

  1995年对我馆馆藏各窑址的标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理,在碗坪仑窑址出土的器物中发现了一批仿建窑黑釉器的酱褐釉器物,其中有的是新发现的造型,现将各类器物作个简要的介绍。

  1、碗分二类四式,共63件。多数残缺,有20多件较完整,轮制。第一类,38件。釉为酱釉色,但差别较大,有褐黄、浅黄、褐绿、乌黑等,这种差异现象主要是由于烧成温度及窑内气氛差别大而产生釉走动不均匀,致釉的厚薄不同呈现出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有些釉面变化已成免毫相。碗外施半釉,釉线呈不规则变化,腹下聚釉处呈漆黑色。胎白、灰白或灰色,质坚。可分为两式:

  Ⅰ式 16件。敞口,折沿,圈足,其足抹角。仿建窑免毫盏的形式制作,与《德化窑》上层碗十二类Ⅰ型同。通高4~5.8、口径9~12厘米。

  Ⅱ式 22件。大口,凹沿,实足。足底有轮制转动纹,有的平或微内凹。通高4~5、口径9.5~11.6厘米。

  第二类,25件。残件占较大部分。釉呈酱褐色,由于烧成温度和窑内气氛致釉面呈色不均匀,出现多种色调的现象。器外施半釉,釉线不规整。胎内灰色或灰白色,可分两式。

  Ⅰ式 11件。敞口,圈足,其足抹角。通高4.3~5.2、口径9.8~11.6厘米。

  Ⅱ式 14件。敞口,实足,足底有轮制转动纹或平或微内凹。通高4.8~5.2、口径10~12.1厘米。

  以上两类四式是供外销用的仿建窑黑釉茶碗。

  2、壶  3件,均残。

   敞口高颈。釉呈酱褐色,口沿着釉较薄。胎灰白色,质坚。口沿分为两式,Ⅰ式口沿外翻,呈折沿。Ⅱ式口沿外翻抹角,颈高5~5.8、颈壁厚0.5~0.7厘米。颈外有弦纹,颈内有明显的手拉坯弦纹。

  3、瓶 3件,分三类,均属残片,只作简要说明。

  第一类 同《德化窑》上层,瓷瓶的三类。1件,残,鼓腹。釉褐黑色,质坚,釉面厚薄不均匀。腹径15厘米、颈部直径7.2厘米。

  第二类 同《德化窑》上层,瓷瓶的二类。1件,残,鼓腹圈足。腹部饰云涡纹。釉褐黑,薄处呈褐黄。胎褐红而坚。腹径15.5,足径8.2厘米。

  第三类 同《德化窑》上层,瓷瓶的五类。1件,残,广口瘦腹,假圈足。釉酱褐色。胎灰色,质坚。外釉不及底,厚薄不均匀,有腊泪痕。底径8.4厘米。

  4、罐 1件,完整,罐口变形。

  矮颈,鼓腹,圈足。釉呈酱釉色,外施釉不及底,有腊泪痕。红灰色胎,质坚。通高16.9、口径8.4厘米。

  另有一块残片,外施酱褐釉,呈褐黑色,内施青白釉。从整体上分析,该残片应为钵类器物。胎灰白而质坚。壁厚1.5厘,壁表面可见手拉坯纹。

  从《德化窑》所公布的发掘资料和我馆藏的标本资料上看,可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碗坪仑窑占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加上拥有传统的制瓷工艺,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在南宋时期就已成功地生产出了黑釉瓷。或是开发试制或是仿制或是其它某些因素,使得釉色出现酱褐色、褐黑色、褐黄色等不稳定的色调。从发现的仿黑釉器造型上看,北宋堆积层的器物造型大部分出现在南宋层。可见仿制阶段是在原有器型的基础上,选出适应市场的器型开始进行的,在成熟后曾定型大批生产过(如仿建窑黑釉茶盏)。胎骨有灰色、褐红、灰白色,质坚,取材方便,具有生产的必备条件。

  二、从出土的器物上看,着色色调差别大,为适应市场向周边窑场学习制作工艺进行仿制的可能性较大。在14世纪中期,福建境内制瓷业兴盛,据考古出土的资料上看,福清、连江、闽清、闽侯、建阳、光泽等均发现有生产黑釉器的窑址。德化在占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为迎合国际市场需要,向周边窑场学习了制作黑釉器的工艺,但由于原材料及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出现的釉色差异的现象。

  三、从普查及发掘的资料上看,在南宋层出土的黑釉器占有一定的数量,可见当时黑釉器的产量并不小。德化陶瓷博物馆馆藏有明墓出土的酱褐釉瓷狮一对及用酱褐釉作着色料书写铭文的墓志铭一块。德化离当时的泉州和福州近,且均有交通线路,又有白瓷外销的历史。由此可见,碗坪仑窑址堆积上层的黑釉器除部分内销自用外,有相当一部分是与白瓷一起销往外地,乃至国外。至于销往何地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德化白瓷的历史演变

曾在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

文史百科 德化白瓷的历史演变

曾在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

文史百科 德化白瓷的历史演变

曾在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

传统文化 明代德化窑

明代德化窑  笔者偶然之机会,收藏有一件明代德化窑双龙夺珠笔架。此品釉面光洁纯净,釉色乳白凝脂,微泛肉红色,两条蛟龙在浪海中夺珠,工艺细腻传神。今借此栏目,愿将自己对德化窑的认识及鉴赏体会与大家共同探

传统文化 明代德化窑

明代德化窑  笔者偶然之机会,收藏有一件明代德化窑双龙夺珠笔架。此品釉面光洁纯净,釉色乳白凝脂,微泛肉红色,两条蛟龙在浪海中夺珠,工艺细腻传神。今借此栏目,愿将自己对德化窑的认识及鉴赏体会与大家共同探

传统文化 德化窑“中国白”明代窑址考古发掘重大发现

德化窑“中国白”明代窑址考古发掘重大发现  为配合德化县陶瓷生产建设用地的文物清理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博物馆、德化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联合组织对德化窑的甲杯山窑址进行了科

传统文化 德化窑“中国白”明代窑址考古发掘重大发现

德化窑“中国白”明代窑址考古发掘重大发现  为配合德化县陶瓷生产建设用地的文物清理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省博物馆、德化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德化县陶瓷博物馆联合组织对德化窑的甲杯山窑址进行了科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宋磁州窑黑釉铁锈花鼓腹梅瓶

[专家点评]宋磁州窑黑釉铁锈花鼓腹梅瓶  直口、短颈、圆肩、微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器颈部塑一周圆凸棱,腹部绘潇洒写意的铁锈卉纹。全器遍施莹亮平滑的黑釉,足面露胎。该器装饰简洁明快,造型饱满浑厚,朴实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宋磁州窑黑釉铁锈花鼓腹梅瓶

[专家点评]宋磁州窑黑釉铁锈花鼓腹梅瓶  直口、短颈、圆肩、微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器颈部塑一周圆凸棱,腹部绘潇洒写意的铁锈卉纹。全器遍施莹亮平滑的黑釉,足面露胎。该器装饰简洁明快,造型饱满浑厚,朴实

传统文化 纽约大都会馆藏宋瓷珍品赏析

纽约大都会馆藏宋瓷珍品赏析吉州窑的树叶纹茶碗和黑釉剔花梅瓶,都称得上是该类型中突出的作品。尤其是树叶纹茶碗,在现存的吉州窑瓷器中不多见。大都会博物馆这件茶碗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黑釉树叶纹茶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