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香港大埔碗窑试析
Posted 青花
篇首语: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香港大埔碗窑试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香港大埔碗窑试析
明代在中国陶瓷史上由宋代的百花争艳,经由元代的发展提高,变成了由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当时的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全国的瓷业烧造中心,各地烧造瓷器的名师巨匠先后流向景德镇,而其烧造的先进经验也不断地流传至世界各地,享有“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之美称。当时的景德镇除“御器厂”烧制御用瓷器之外,众多的民营窑场也有飞速的发展,出现了“官民竞市”的欣欣向荣局面。
明代青花瓷器成为景德镇和全国各民窑瓷场之主流产品,景德镇民窑青花遍及全境,境内之湖田和观音阁是明代民窑青花瓷器生产的中心地带。湖田窑从元代起,一直是青花瓷器的主要产区。观音阁延烧至明清时代。
广东沿海的香港大埔碗窑由于宋末元初大批移民和窑工的南迁,以及明初海外贸易的发展,建窑烧造瓷器,盛产青白釉和青花瓷器,被视为“海滨瓷都”,它有极其丰富的原料和燃料资源;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方便的海路交通运输,明清时期瓷业生产繁荣兴盛,笔者试就两次考古调查与发掘资料,以及有关文献方志之记载,谈几点个人管见。
(一)大埔碗窑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朝初年,社会相对稳定,农业、手工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据史书记载,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历南海及印度洋沿岸,凡三十余国,极大地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从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星槎胜览》和马欢《瀛涯胜览》所载情况看,当时中国的青瓷和青花瓷产品在国外很受欢迎。马欢《瀛涯胜览》载称,爪哇“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费信《星槎胜览》记载用瓷器进行贸易的地方有青花白瓷三处:锡兰山、古里、天方;青白花瓷器六处:暹罗、柯枝、忽鲁谟斯、榜葛斯、榜葛刺、大唄喃和阿丹。除此之外,中国瓷器产品还通过民间的海外贸易运抵各地。明中期以后,特别是成化、正德至嘉靖期间,中国民间的海外贸易更加繁盛,瓷器产品输出量大增。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陆与沿海经济文化交流更趋频繁,宋末元初随着北方移民大量南迁,江西民众和窑工名匠亦纷纷南下至福建、广东沿海一带,这对闽、粤和香港大埔碗窑的兴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大埔碗窑瓷业研烧提供了技术和人材的来源。据梁广汉《香港前代古迹述略》记述,大埔碗窑在明代是由文、谢二姓创烧,文姓人是文天祥同辈兄弟文天瑞后裔,原藉江西吉水(今称吉安),元末明初期间,辗转迁徒至今日之新界立村。先居屏山,后迁大埔文家庄(今寺埔泮涌村和碗窑村一带)。文姓族人来自江西陶瓷业发达之地,吉安附近有闻名的“江南地区综合性瓷窑”—吉州永和窑和临江窑,那里有懂得烧制瓷器的名师巨匠南迁至大埔并不会感到意外。沈怀清《窑民行》有“景德产佳瓷,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记载;朱琰《陶说》引吉安太守吴炳游记云:“今景德镇陶工故多永和人”,宋、元时期,吉州窑名师巨匠不断流向景德镇,宋末元初,为逃避战乱,南迁闽、粤沿海,这对景德镇和闽、粤沿海以及香港大埔瓷业烧造技艺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文天祥祖居吉安县永和镇文家村,亦即吉州窑所在地,后迁附近的富田墟。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一月,文天祥奉诏义军二万自吉州开发奋起抗元。《吉安府志》卷三五载称,当年文天祥“使方兴召吉州兵,州豪杰皆响应,有众万人”。吉州万余丁壮中即有窑工参与,这批窑工出身的义军及其后裔,辗转抗元南移广东沿海,之后定居香港。这些资料与香港方志记载多相吻合,说明大埔碗窑的创立者是文、谢二姓人氏乃是可信的。
大埔碗窑位于香港新界之东,大埔墟西南的碗窑乡。其范围包括上碗窑村、下碗窑村、陶子岘村、张屋地村以及碗窑后山之碓寮和打泥洞一带,覆盖面积四至五万平方米。这里有数条分支小河,从碗窑后山蜿蜒流入大海,水路、陆路交通便利,附近蕴藏有丰富的瓷土和充足的烧瓷燃料,大埔碗窑就是在上述诸多的有利条件下建场烧瓷,不断兴盛发展的。
(二)大埔碗窑产品的时代特征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大埔碗窑产品包括青白釉瓷和青花瓷两大类,以青花瓷为大宗,青白瓷釉汁肥厚莹亮。青花瓷装饰题材丰富广泛,画笔流畅,图案工整,色泽浓艳。从各类产品造型、纹饰和烧造工艺特征分析,大埔碗窑约当于明洪武、永乐年间建窑烧造,是其创烧阶段。正统至正德时期是大埔碗窑的发展阶段。嘉靖至崇祯时期是大埔碗窑的兴盛阶段。清顺治至康熙以后是大埔碗窑的终烧阶段。
1.明代各朝瓷器产品的型制,因时代不同而有变化。依据各地明代初期墓葬和南京市出土大量洪武民窑瓷器资料表明,明代早期瓷器制作具有元代遗风,它的造型、底足和胎釉结构也与元瓷近仿。玉壶春瓶、梅瓶、执壶和高足杯等。基本上保留了元代的风格。洪武时期的青花瓶、罐等一类器均节装,内壁由素胎演进到不匀称的施釉,且多有旋坯痕,底足根部平切,边宽,碗心多有涩圈,制作粗糙。近年来,南京中华门外明永乐宋晟墓所出青白瓷多达八、九十件,其中玉壶春瓶、墩式碗等,造型多具元瓷遗风。99WYA2Y2L3各探方出土一批青白釉碗、碟、唇口碟、芒口碟和圆砚等,其中不少采用垫炖明火叠烧,内底露胎或刮一道涩圈,外壁施釉不及底,有的底腹交接处有一道不规则的旋削面,底足内墙离心斜削,足沿呈“鲫鱼背”状。99WYA4T1L3、99WYA2Y2L2青白釉碗,口沿下有一道近似窑变褐色斑,99WYA2Y2窑底残留垫墩上仍粘结不少明火叠烧的青白釉碗、盏。这批器物与洪武青白瓷多相近似。99WYA2T2L1所出青白釉圈足圆砚,砚周沿塑凹槽一道,外沿高出内沿,釉不及底,此类砚型是由隋唐多足圆砚演进而来,具有明初造型特征,烧造工艺、型致与南京中华门宋晟墓器物多相近似。亦与江西景德镇东河流域明代民窑瓷器特征相近似。99WYA2Y2窑床内和99WYA2T9L3出土多件青釉芒口油盏,此乃明初沿袭元代覆烧技法产品。景德镇东河流域瑶里乡之绕南、瑶里、南泊和长朗粟树滩、方家山、窑岭、王家坞和江家下一带发现斜坡式龙窑多处,砌筑简陋、保温性能差,生产低档民间日用粗瓷。窑床附近散存单一圈状覆烧窑具,此类窑具从宋末至元代中期广泛使用,并未见与桶式匣一起使用的多级式覆烧垫钵。这类覆烧芒口瓷堆积层尤以粟树滩最为典型。从其地层堆积看,在生土层之上,是一层厚约170厘米的圈状覆烧窑具及器物,所出全是芒口碗,底足内旋平或有脐状突。该调查报告指出:“此种圈状覆烧窑具在景德镇的使用时间为宋后期至元中期之间。大埔窑所出青白釉芒口小盏,迄今尚未发现景德镇粟树滩那类单一圈状覆烧窑具伴出,它与江西丰城洪州窑南朝青瓷芒口钵烧造特征近似。”据此分析,大埔碗窑青白釉芒口盏的烧造时间晚于粟树滩窑,与伴出的大埔碗窑其他青白釉瓷时代相近,当属明洪武、永乐年间烧造,具有元代芒口瓷之遗风。
洪武时期之青花瓷产品既有元代风格,又开拓有新的型致,显现一种过渡时期的独特风格,渊源关系至为密切,纹饰绘画更带有元代遗风。南京明故宫御带河、北京元、明宫殿遗址、景德镇官、民窑遗址出土大量青花瓷表明,造型敦厚,民窑产品较为笨重。《大明会典》卷二0一记载,洪武二年已有“祭器皆用瓷”之规定,洪武时期青花瓷器生产应是确切无疑。南京明故宫出土洪武青花瓷,胎质与元瓷相同,青料色料早期亦显清淡,中期以后渐趋浓重晕散。青花碗、盘、碟多唇口,盘多折腰、大圈足。在烧造技法上多砂底,常见脐状突起,内墙离心斜削,碗、盘、碟内底多见涩圈或涩胎。在纹样装饰上,采用一笔点划勾塌技法,起笔色深,收笔色浅。布局疏朗有致。民窑青花题材广泛,有兰、菊、莲、水草、碟、鱼、松竹梅、八宝等。辅助图案有点纹、三角纹、水波纹等。玉壶春瓶为江西元墓和窑址常见典型器,南北各窑场均有烧造,沿袭时间较长。玉壶春瓶系由诗句“玉壶春”而得名,其特征是撇口,颈细长,腹下部略丰满,圈足。人们多把它的创烧时代定在北宋。自它问世以来就惹人喜爱,是自宋以后瓷器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器物。明洪武时期的青花玉壶春瓶,短颈硕腹,造型不及元代秀美,是洪武时期罕见之造型。永乐玉壶春瓶型致与洪武器近似。成化玉壶春瓶,撇口,腹部上敛下丰,矮圈足。嘉靖玉壶春瓶,撇口,细颈,长腹下丰,多绘花鸟纹。耿宝昌先生称,洪武“玉壶春及执壶由元代的瘦长器体而演变为粗硕丰圆”。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小口只能插梅而得名,因为瓶体修长,宋代称之为“经瓶”,作盛酒的用具。宋代梅瓶高且偏瘦,肩部下斜溜,足部长而接近直线,底部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以上至口沿下部。明代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浑圆厚实,无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明代早期梅瓶多设有乳头形钮瓶盖,给人以雄健、敦厚,富有“男性”特征感。
2.永乐、宣德时期瓷器产品造型繁多。永乐玉壶春瓶型致与洪武器基本一致,产量更大,使用更为普遍。大埔碗窑99WYA2T6L2所出Ⅰ式玉壶春瓶,撇口,颈细长,溜肩,腹下部较丰满,底残。颈部饰青料宽窄弦纹二道,腹部勾绘莲花纹样,造型与纹饰近似洪武、永乐玉壶春瓶。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玉壶春瓶”十分相似。也与故宫博物院藏“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多相近似。
郑和下西洋,瓷器大量输出,带回苏泥渤青料,这为永乐、宣德青花瓷烧造的繁盛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宣德时期的青花瓷产品基本上改变了元代瓷器的面貌。造型敦厚而灵巧。常见的纹饰有团龙、云龙、龙凤、云肩、狮球、竹石、芭蕉、松竹梅、团花、菊瓣、折枝牡丹、莲瓣、荔枝和婴戏等。主要器型有梅瓶、玉壶春瓶、扁腹缓带葫芦瓶、执壶、梨壶和僧帽壶等。
永乐梅瓶造型古朴,肩部丰满圆润,腹下部较元代瓶开阔稳重。青花纹样纤细,有白釉和青花两个品种。1957年,江苏江宁宋琥墓出土一件洪武时期烧造的“釉里红松竹梅纹盖梅瓶”。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青花竹石芭蕉纹盖梅瓶”,均小口短颈,弧肩,深腹,平底,铜铃形盖,宝球状钮。盖饰缠枝西番莲。大埔碗窑99WYA2T9L3出土一件铜铃形梅瓶盖,乳头形钮,盖面弧拱,折沿,子口,内底露胎,盖面采用青料渲染,形似写意画面。器盖及乳头状钮极似宋琥墓所出。而有别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明宣德“宝球形”钮盖梅瓶。1972年江西新干县荷埠乡曾出土一件宣德青花缠枝牡丹纹盖梅瓶,铜铃式盖,钮呈乳头状,其上饰四叶及四朵缠枝花,盖内底中心塑立一管状柱“止口”,与大埔窑乳头形钮铜铃形盖极为相似,但无管状柱“止口”,据此推断,大埔碗窑瓶盖较偏早。
3.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近三十年,正值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低落时期”。此间迄今因尚未发现有确切纪年款官窑瓷器,故又是称之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但据《浮梁县志》卷四载称:“宣德中,以营缮所丞专督工匠,正统初罢,天顺丁丑(元年),仍委中官烧造。”这说明“空白期”间,官窑以及民窑都仍在继续烧瓷,从各地资料看,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正统八年”白釉山形笔架,江西省博物馆“景泰元年”青花瓷匾牌,边框内用青料书“景泰元年六月”皇帝赐罗如墉敕命一道。另一件为故宫博物院藏“大明天顺年制”青花碗,外壁绘青花四鹿衔花纹样。经发掘的纪年墓有正统年墓6座,景泰年墓2座,天顺年墓2座。其中多是民窑产品,以青花、白瓷为多,次为青白瓷,常见纹饰有云气纹、缠枝菊、缠枝莲、山石花卉、牡丹孔雀、仙山楼阁、瑞果杂宝等。官窑器有龙凤、灵芝和十字宝杵等,其中“寿山福海”缠枝花纹较有特色。这批资料为我们解决了“空白期”瓷器的基本概貌,也为大埔窑青花瓷断代提供了依据。
1996年秋,上碗窑96WYA2T5L1先后出土“崇祯拾伍年造”青花碗和一方残缺“天顺戊寅年”(公元1458年)瓷墓志铭,这可确证“空白期”间大埔碗窑正继续烧造瓷器。大埔窑此类“空白期”墓志,与1978年景泰元年“奉天欶命”青花瓷匾牌造型与年代相近。瓷匾牌呈长方形,上下边框绘双龙戏珠,左右边框绘双线回纹。正中用青料楷书“奉天承运……救命,景泰元年六月二十一之宝”。此乃景泰时期景德镇官窑典型作品。用青花书写的瓷墓志江西亦有出土实物佐证。1973年在江西都昌多宝公社出土一方“明万历二十四年”吴昊十圆形瓷墓志,墓主吴昊十是明代景德镇著名制瓷工艺大师昊十九的兄弟辈。墓志记述:“吴公讳邦振,行昊十,号近泉先生,浮之景德人也。……公生于正德戊寅年六月十五日子时。……敬择于万历二十四年十月初八日寅时。”与大埔碗窑方形墓志相近似的还有1972年江西乐平明“天启元年”程永祯夫妇合葬墓出土瓷墓志。直行青料楷书“君讳永祯,号东泉……宋资政学士,封开国侯,赠光禄大夫……”。志文末署“大明天启元年秋八月初三日谷旦”。志高25.2、宽21.2、厚1.3厘米。形制与志文格式均与大埔窑烧造的“天顺”墓志多相近似。这足以说明在明代“空白期”内,大埔碗窑与景德镇官、民窑一样,仍未间断瓷器烧造。
大埔碗窑99WYA2Y2L3所出青花梅点纹双如意耳瓶,撇口,长束颈,侧塑对称如意形双耳,另一侧饰青料点彩纹样。仿龙泉豆青色釉。形制与江西南昌出土的景泰至天顺期间景德镇民窑产品青花缠枝莲双耳瓶近似。据此分析,大埔碗窑青花如意耳瓶当属天顺年间产品。
4.成化、弘治和正德时期,青花瓷的演进有明显变化。一般来说,明代中期瓷器的造形由敦厚豪放变得轻巧俊秀。进口“苏麻离青”渐由国产平等青替代,呈色淡雅。绘画风格多以疏朗为主。青花瓷多大件器,型制简单,精巧规整。制作工艺上,胎质白腻,釉亮透明。足内壁与足底渐趋垂直。成化绘画在技法上开始出现了“分水”技法,即以青料先勾勒纹样轮廓,再用含水毛笔蘸浓度不同的青料在轮廓内晕染,使花纹产生多色阶的艺术效果。纹饰较明初繁褥。常见有缠枝灵芝、蕃莲牡丹。卷叶简化成排列有致的点,折枝花的花头常画成螺旋纹。蓝地白花牡丹纹别具特色。民窑青花中画飞龙始见于成化。婴戏、三老对奕极为生动传神。青花缠枝蕃莲牡丹纹等画面,一般是均匀地满填蔓草或卷叶。成化常见图案中之云龙、穿花凤、团凤、狮球、海水游鱼、竹石芭蕉、缠枝菊、排点、婴戏(放风筝)、二方连续边带等都是明代民窑常见图案。缠枝花以花卉枝干或蔓藤作波线式骨架,向左右或上下延伸,形成二方连续。上述纹样大埔碗窑亦可见到。大埔碗窑99WYA2T1L2蓝地白花碗、99WYA2T6L2青花缠枝蕃莲纹碗,主题为缠枝蕃莲,图案丰硕饱满,底足内墙离心斜削,脐状突起。99WYA2T9L1青花菱形杂宝锦带边深腹碗等均多具成化青花特征。青花(草)应龙纹(龙身画成卷草状)在成化官、民窑为常见图案。99WYA2T5L2青花应(草)龙纹碗,外壁勾绘对称应龙二条,空隙处衬饰对称卷草纹样。内外底露胎,内墙离心斜削,画面一笔勾勒。
99WYA2T5L1所出青花应(草)龙纹碟,底心勾绘应龙一条,作卷曲状,画面一笔勾塌,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画面与1980年江西景德镇湖田窑所出青花应龙纹碗、碟十分相似。
其它如99WYA2T5L1青花应龙纹盒盖,99WYA2T6L2青花双凤纹碗等均具成化青花图案特征。
弘治青花与成化青花瓷风格近似,又有创新品种。弘治瓷造型较成化瓷更纤细,画面空间较多。民窑绘画较粗犷。常见纹饰有行龙、云龙、松鹤、松鹿、松竹梅、荷莲、蕉叶、缠枝牡丹、莲瓣、婴戏和吉祥语等。弘治纪年民窑青花瓷资料较多。江西景德镇中华南路落马桥窑址,是弘治时期一处民间青花窑场,曾出土一批民窑青花瓷,其中有“弘治十四年置用”长方框纪年款青花柳树人物碗,青花莲池海螺纹碗、狮子滚球盘、团螭纹盘、鹰纹盘、缠枝牡丹纹盖罐等,这批资料为弘治青花瓷断代提供了确切依据。大埔碗窑99WYA2T9L2青花飞鹰,侈唇,深腹,圈足宽厚,内底一圈涩胎,外壁采用“分水”技法,勾绘展翅飞鹰,空隙处绘火焰形云纹,与景德镇飞鹰图案近似。
99WYA2T9L2青花弦纹灯,斜折沿,灯上端呈杯形,束颈,高圈足。足部镂对称连通圆孔,外壁饰宽平弦纹与叶点纹,形制与景德镇罗家农场“弘治四年”墓镂孔灯近似。99WYA2T1L1青花缠枝卷草纹碟,内底卷草绘成螺旋形云纹,与弘治青花特征相似。
正德瓷器沿袭成化和弘治旧制,下启嘉靖新貌,是明代中晚期交替时期。民窑瓷器造型较笨,胎质不及成化与弘治瓷器。青花色泽既有成化、弘治清雅风格,又有宣德民窑灰暗晕散“钴铁斑”痕迹。正德青花绘画具有笔意浑厚与纤细工丽两种不同风格。绘画手法仍采用勾勒平涂,一笔点划。从正德开始,回教、道教、佛教兴盛,瓷器装饰图案也深受影响。反映道教色彩的八仙、八宝、太极与八卦等画面开始出现。常见纹饰有夔龙、穿花龙、飞龙、穿花凤、花鸟、蟠螭、狮球、卷云、树石栏杆、龟背锦、松竹梅、鱼藻荷莲、排点、婴戏和高士图等。婴戏特征多以庭院为景,群婴嬉戏,婴童后脑偏大,比例不够匀称。江西景德镇东河流域粟树滩表面堆积层所出遗物为景德镇民窑产品所习见。诸如青花法螺、海马、蕉叶、莱菔菜、蛱蝶、草书“福”、“寿”等款识,全是一笔勾榻画面。其它如景德镇湖田窑、乐平市华家、张家桥和匣厂等窑址亦发现此类排点纹、莱菔菜和应龙等多种青花纹样。这批青花瓷纹样与大埔碗窑同类产品的造型、花纹极相近似,为大埔碗窑在明中期的产品断代提供了较准确的实物资料。
大埔碗窑99WYA2T6L2莱菔菜纹碗,折腹,底足露胎,内底有涩胎一圈,器外壁勾绘两组对称莱菔菜纹。99WYA2T5L1莱菔菜纹碗、99WYA2T9L3折枝花叶纹碗、99WYA2T5L2应龙纹碗、99WYA2T2L2连续旋纹盘、99WYA2T5L2排点纹碟、99WYA2T5L1莱菔菜纹碟等一批青花瓷应均属正德期间产品。
5.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开始进入中晚期,陶瓷史上属于明代晚期,嘉靖瓷器产品风格与前期相比有很大差异,大龙缸、大盘等大件器增多,制作较为粗糙。但由于外贸的拓展,瓷器仍是大宗的外销产品,外贸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瓷器品种和花样的不断创新。蓝浦《景德镇陶录》载称,当时的瓷器“制作益考,无物不有”。常见器有大葫芦瓶(福禄)、八方、六方、四方和天圆地方瓶(与道教有关)。嘉靖青花浓艳泛紫。绘画以单线平涂为主,先勾细线,然后填色晕染。绘画风格繁杂,宗教色彩的图案盛行,特别是道教纹饰以嘉靖和隆庆两朝为多,而万历则以佛教图案为多,大量出现吉祥和颂语款。
嘉靖皇帝对道教的推崇,景德镇御窑厂生的道教纹饰迅速被民窑仿制,并大批量生产。据有关史书记载,具有道家特征的明代民窑青花艺术须从“婴戏图”的内涵说起,“婴”是一种道家哲学及其“法自然”等论理支配的标准。“道”是指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物质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从“道”约束着社会观看无为所显示的最高道德和行为的标准,也是“德”与“道”的作用混一为各物的属性。因此,“婴”的无知无欲体现着“混”的最高标准。以“婴”的天真保全精神,清除杂念,是所谓内在精神之准则。明景德镇的婴戏玩筝图寓意自然恬淡,少私寡欲,清净虚明,无思无虑的天趣境界。此后,“婴”视为代表人类的自然法则,而“士”代表社会生命的法则,艺术视觉把两种精神准则结合社会“文化秩序”,并同福、禄、寿以及描绘婴孩头戴乌纱做游戏,又有下层人民不自觉地创造神的思想意识行为。嘉靖朝的瓷器纹样装饰,突出地表现为封建王朝“吉祥祈福”之内容,如灵芝、福寿康宁、寿山福、团寿、太极八卦,加官进爵等。瓷器上也反映道教思想的画面,如八仙、八宝、八卦、太极、如意、卍、云鹤、灵芝捧寿等。常见纹饰有云龙、团龙、凤凰、狮子、蟠螭、云鹤、鲤鱼、鱼藻、缠枝莲、蕉叶、八宝、八卦、婴戏、松竹梅、松鹿、卍云以及福、寿款等。经与各地资料分析对比,嘉靖期间大埔碗窑产品种类繁多,青花纹样丰富。如99WYA2T6L2所出Ⅱ式青花玉壶春瓶,撇口,颈粗短,弧肩,长腹下丰,外壁饰花叶纹样。99WYA2T1L1青花婴戏纹碗,采用“分水”技法,勾绘两对称杆栏庭院和婴戏图案,童婴手舞足蹈,天真活泼,表现出民间艺人高超的绘画技艺,从画面分析,婴童衣衫为长水袖,其时代较正德以前短水袖婴戏碗偏晚,属嘉靖期产品。
99WYA2T8L2青花八卦太极纹碗,足沿露胎粘砂粒和稻谷壳,内墙离心斜削,外壁绘四对称太极与八卦图案,内底书“珍”字款。画面规整匀称,线条纤细清晰,是嘉靖期典型产品。其它如99WYA2T1L1青花太极纹杯、99WYA2T9L1青花几何形锦地边纹碟、99WYA4T1L2青花斜线锦带纹“寿”字碟、99WYA4T1L2青花斜线锦带边纹碟,内底书“元”字款、99WYA2T9L3青花梅鹊纹碗空隙处勾绘“山”形云,采用“分水”技法,底书双圈“福”字款、99WYA2T9L1几何锦带纹碗、99WYA2T1L1斜线锦带“寿”字碟、99WYA2T2L2青花团鹤“壬”字云纹碗、99WYA2T5L2青花“卍”云纹碗等均属嘉靖期间产品。
隆庆、万历青花瓷制作技艺更趋精细,犹如“鹤立鸡群”,光彩夺目。《景德镇陶录》载称,当时有“崔公窑”(崔国樊)、“周窑”(周丹泉)、“壶公窑”(昊十九)等民窑和制瓷名师,瓷器产品与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由于“官搭民烧”制度的实施,促使官窑与民窑具有更多的一致性。江西景德镇“万历四年”墓、新干“万历二十一年”墓、南城“万历三十一年”墓、河南郑州万历晚期古荥窖藏青花瓷等一批民窑青花瓷资料对隆庆和万历民窑青花的断代提供了实物依据。隆庆万历常见的青花纹饰有八仙、天官麋鹿、婴戏、松竹梅、湖石牡丹、缠枝灵芝、莱菔菜、垂枝花鸟、鱼藻、狮子穿牡丹、狮球、团龙、玉兔等。青花绝大多数为双勾分水,中锋线条,细而流畅,“分水”由浓淡二色阶发展到两个以上的色阶,浓淡分明清晰,款铭较嘉靖以前更丰富。
隆庆、万历期间大埔碗窑青花瓷产品亦十分丰富,如99EYA2T9L2青花山水奔鹿纹碗,画面采用一笔勾勒技法,鹿耳与鹿嘴呈半圆形,棱角不太分明。它叠压在弘治、正德堆积层之上,较早期耳、嘴棱角分明之奔鹿时代偏晚。99WYA2T6L1青花天官赐福纹碗,采用“分水”技法勾绘。天官身着长袍,执笏拱手,头戴展脚幞头,以绘画特征分析,与江西临江窑和南京市所出极为相近。此类图案可延续到明代晚期。福建漳浦湖西山后村“明皇崇祯壬午(公元1642)几季冬谷旦显祖考德化司训复斋许公……”墓所出青花天官图碗,与太埔碗窑青花天官赐福碗亦颇相近似。99WYA2T5L1青花“寿山福海”纹碗,外壁用“分水”技法,勾勒山水,树草和小舟,一人站立于小舟之上,拱手眺望,寓意于“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此类纹饰为隆庆景德镇民窑常见产品,与吉州临江窑所出极为相似。从"寿山福海"画面内容分析,它属于寓意画,展现大埔碗窑民间艺人既能继承、发展传统装饰形式,又善于从生活中吸取新的创作素材。所绘人物、山水各具特色,各尽其趣。勾拓、分水,均挥笔而就,充满着“笔情墨趣”,对自然界一切美的形象和事物,具有敏锐的审美感和表现才能。99WYA2T2L2,青花团鹤壬字云纹碗,外壁勾绘三对称团鹤纹,空隙间绘日、月云气纹。99WYA2T2L2青花莱菔菜纹盅,内底与蓝地白花碗叠烧,此类纹样江西南城明万历益主墓、江苏南京和景德镇均有出土。其它如99WYA2T6L2青花莲池双鸭戏水纹碗,鸭之左上角绘一展翅飞鸟与吉州临江窑,所出青花“夏莲游鸭”纹盘相近似。99WYA2T2L1青花狮球纹碗,外壁采用“分水”勾绘双狮滚绣球,形象生动逼真。此类隆庆、万历期间纹饰,江西南昌佑民寺窖藏Ⅱ式青花双狮戏球碗,酱釉边口,外壁绘双狮戏彩球,内底心绘飘带裹球。1977年,江西新干出土万历青花三狮炉,外壁绘飘带纹样,画面与大埔双狮滚绣球碗相近似。依据资料分析,此类狮球纹样从万历始烧一直延续到崇祯或清初。
6.泰昌、天启、崇祯时期青花瓷器所见多是民窑产品。泰昌帝立号仅三十天病故,瞬即改元,该期间产品难以划定。天启朝在位亦仅七年,且正处多事之秋,景德镇官窑产量下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故天启官窑瓷极为少见。所见青花纹草率急就,色泽浓褐色晕散,产品风格沿袭万历风格,又开启明末清初新貌。明末清初,由于文人画和版画插图流行,促使民窑青花瓷受其影响,借鉴或模仿其中优秀作品。大埔碗窑青花瓷产品中以简胜繁,意境清新之山水渔舟、亭园小景纹样,笔简意繁,生气勃勃。大埔碗窑双凤飞翔,双鸭戏水均选择两种以上题材组合在一器之上;寓意喜庆、幸福,形成“图必有意,意在吉祥”之意境。
在造型上,既有粗重厚笨大件器,也有胎薄体轻的小件器。小杯多绘青花松竹梅纹样。常见纹饰有云龙、团龙、鹿、牧牛图、芦雁、花鸟、松竹梅、缠枝莲、团花、婴戏和山水人物等。
崇祯末年,景德镇官窑停废,但民窑仍随意烧造,瓷器生产工艺明显低下。青花纹饰多用粗线条,有的采用淡描画法,也有像泼墨般涂抹。纹饰以写生图案为主,人物粗细皆有,具有晚明豪放生动风格。在纹饰上,反映道教意识的题材明显减少,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图案增多。构图形式上也更为多样。生气盎然的“鹿鹤同春”,秀丽多姿的湖石花卉,独立于山石之上的雄鹰飞翔于花枝劲草间的春鸟、彩蝶等,还有如神态天真的婴戏图,细腿多姿的麋鹿,青花山水多画有寺庙、砖桥、草亭、扬帆小舟和策杖老人等。文字装饰方面,堂斋款始于崇祯,如“博古庙”、“白玉斋”、“雨秀斋”等。在书法上,成化以前是勾、拓、涂染画法,成化起开始出现 “分水”勾线技法,分水有浓淡两色,由渲染不匀到清晰,到多色阶。
大埔碗窑99WYA2T2L1青花山水行舟杯(碗)一类器,是晚明青花瓷画面最为常见的题材。一座残桥、几笔青山、一片孤帆渔舟,虽平淡无奇,但通过画师的精心构思,把远山近岭,水面天空,砖桥渔舟和花草树木等画在瓷器上,使平凡的景物,产生不平凡的艺术效果,令人神往,别具情趣。
99WYA2T9L1—L3 所出福禄、加官进爵、山水画并附题诗句,此类图案始于明天启之后。99WYA2T6L2青花缠枝莲花纹碗、99WYA2T6L2青花柳树纹碗、99WYA2T6L2青花石榴花鸟纹碗,内底书青料双线圈“魁”字款、99WYA2T5L2青花柳树梅花牡丹纹碗,内底书青料双线圈“福”字款,底足内书青料“白玉斋”堂铭款、99WYA2T2L2青花山水花草纹碗、99WYA2T6L1青花“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99WYA2T5L2青花“孝弟忠信”文字款碗、碟等,还有99WYA2T1L1青花山水垂柳纹杯内底书“玉”字款、99WYA2T2L1青花山水泛舟杯,外壁绘山水渔舟图、99WYA2T2L2青花牡丹菊花纹杯,内底书双线图“珍”字款等,纹样装饰与江西景德镇窑址和各地墓葬所出近似。1965年江西南城出土“天启四年”青花松鹤鹿纹瓶,腹部所绘鹤鹿是盛行于晚明有绝对纪年可考的图案,近似明晚期大埔鹿纹形态。大埔碗窑青花山水杯,着笔寥寥,气势雄伟,意境深远,画面中之柳岸与春水,青山与碧空,叶舟与船夫贯通一气,独到匠心。崇祯景德镇青花山水杯与大埔碗窑同类器纹样近似。其它如1994年西安秦王府典膳所废积场出土一批明代青花瓷片中,有“辛酉年造”青花八卦太极图碗,卍形纹、团龙等亦多与大埔碗窑同类器近似,这批青花瓷属明天启七年(公元1621年)产品。
7.清顺治至雍正时期,乃清政府刚建立的初期,由于战乱,景德镇瓷业烧造,清初一度停滞,百废待兴。经过顺治朝十八年的整治,景德镇御窑施行明末“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和“官搭民烧”的办法,先后委派江西巡抚郎廷佐等督理窑务,经过窑工名师的努力,青花绘画技巧有了新的突破,一改明代笔法粗犷,运笔勾、染、皴、拓并用,层次清晰分明,开始显现清代风格新貌。常见纹样有云龙、团鹤、山石芭蕉、秋叶、蕉叶、莲瓣、缠枝牡丹、进爵图、仕女婴戏等。民窑青花盘碟多绘树叶山石。盘碟内多见只画一片树叶,侧附题句等。题句多见“一叶佳式”、“鸽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春花有意,落叶无声”和“太平年兴”等。在与内地频繁的经贸文化交流影响下,大埔碗窑青花瓷产品风格多与景德镇民窑产品雷同。青花秋叶纹图案大埔碗窑和其它民窑亦多有烧造,且沿用至康熙期间,福建德化和广东饶平等窑场此类产品亦与大埔碗窑产品的时代和风格甚为近似。
大埔碗窑99WYA2T8L2,青花玉叶纹碟、99WYA2T8L2青花“梧”(秋)叶碟,“梧叶”似为“梧桐叶落,天下皆秋”缩写。此类产品与南昌佑民寺窖藏秋叶纹碟十分相似。据南昌佑民寺窖藏瓷器纪年款资料推断,大埔碗窑青花秋叶碟烧造时间当在清顺治至康熙末年无疑。福建德化、广东饶平民窑亦烧造此类纹样产品,所绘秋叶图案呈色蓝中泛褐,用笔圆硕,釉汁肥腴,具有明末瓷器风韵,但有的盘心常见有“兴”字款,“兴”字难以辨认。福建、广东民窑秋叶碟有不少还书有青料“太平年”款,是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铭记。此类秋叶碟广东汕头博物馆、安徽博物馆、江西博物馆和景德镇赛宝坦等地均有收藏或出土。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以后,朝廷徐廷弼、臧应选、郎廷极等督理景德镇窑务,从此官窑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窑的先例,如“臧窑”、“郎窑”等。康熙瓷器造型多样,品种丰富,图案纹饰上体现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青花瓷绘画工细精丽,典雅优美,图案装饰留有顺治朝绘画遗风,豪放粗犷与精细工丽并存。多以山水、缠枝莲、梅、兰、竹、菊为主。民窑多见麒麟、芭蕉和人物图景等。各地民窑还常有山水渔乐、花鸟、灵竹、松鹤、仕女、婴戏、寿桃等图案。
大埔碗窑99WYA2T8L2青花玉叶碟,99WYA2T8L2青花婴戏纹杯,内底书青花双圈“大清年记”款,与晚明、清初婴童图案特征相同,推断当属康熙期间烧造。景德镇赛宝坦和北京琉璃厂出土民窑青花瓷片中,多书“丙午”、“丁末”(康熙六年)款,其型致与纹样特征极似大埔碗窑产品。大埔碗窑99WYA2T2L2青花题诗花枝纹碗、题诗菊花纹碗、花鸟纹碗、垂柳小舟纹碗、缠枝菊花纹碗、兰草纹碗、折枝飞碟纹杯、菊花纹盘等均具康熙或雍正期间产品特征。
香港大埔碗窑村《马氏族谱》记载:“十二世纪端彩公在长乐县迁来广州府新安县,承批旧有窑场在前,康熙拾叁年统眷来新安,与太坑文嘉猷为首,邓廖两姓发出永远批契,然后创造确定窑开基立业而光前裕后,瓜瓞绵绵。”这说明马姓在清康熙年间从文、邓两姓之手,接烧碗窑。族谱记载与出土资料多相吻合。碗窑创立业主是南宋以后从江西吉安而来的江西吉安文、邓氏族,其接烧者是从瑞金近邻的福建长江一带南徒之马姓氏族,因此看来,清康熙以后至雍正期间,当是大埔碗窑的后期烧造阶段。
(三)大埔碗窑窑床型致与特征
大埔碗窑99WYA2Y2窑床是1995发现,1999年10月间开始发掘的。该窑床与南方邻近诸省区一样,仍采取依山而建,为斜坡式“龙窑”类型,发展改进为分室“龙窑”,因每段窑室前端均砌设有隔墙,故可归属“阶级窑”一类型。从揭示遗迹看,该窑残长21.87米,前端窑头及火膛情况不明。从南至北现存七段,第一段至第六段斜坡式窑室,第七段尾端为半椭圆形烟道底部。每一段窑室之前端砌设有隔墙,其下设有烟门14—18个不等。每段窑室之东西两侧设有窑门两个,这对装坯和瓷器成品取出十分科学和便捷,是窑炉装烧工序的一大进步。它比装坯瓷器成品取出均由每段只设一个窑门进出要便捷得多。
福建德化屈斗宫窑亦依山而建,窑床呈斜坡式“龙窑”类型。但它近似大埔窑床结构,整个窑床设有“间室、分窑门、火膛、窑床、火道、烟孔、窑壁、隔墙和设墙等”窑门均设在各窑室前端。其东侧设十一个,而其西侧仅砌有三个。从其结构分析,装坯与瓷器成品出窑多从一个门出入。大埔碗窑较此窑结构更科学便捷。
屈斗宫窑床之底部与大埔碗窑近似,铺有细砂,从头至尾共十七间,每间都有隔火墙,墙体用砖砌成。有的窑床上留有托座、垫钵和匣钵等,排列整齐。匣钵一般排列在前、中部,大小相同,托座(垫炖一类)则排列在窑室后部,托座上放置的坏件都是不装匣钵的粗货,应是粗细瓷同窑并烧。而大埔碗窑第二号阶级窑未见匣钵,全是垫炖明火炽烧的日用粗瓷。
与大埔碗窑结构相近似的江西安远县半天塘“碗窑下”、“笔架山”明代青花窑址,位于镇岗乡境内,地处赣南,东邻会昌,寻乌,南界定南与广东。附近发现多座斜坡式阶级窑:窑头在山坡下,窑尾在山坡上部,窑头有道横墙,墙中有火眼。火膛后是一节一节的窑仓,每节之间有档火间隔墙,墙基下端留有壁厚17厘米、宽10厘米、高16厘米的烟孔七个。杨梅溪一处窑床遗迹还留有“楔砖券拱顶,窑的底部一节比一节高,平底无台阶”。与大埔碗窑结构多相似。
安远半天塘“碗窑下”和“笔架山”青花瓷纹饰有水草、菊花瓣或连枝菊花、梅花、螺旋云、鱼纹等,其中太极与八卦各两组对称。“福”、“寿”等吉祥语款也多见。与大埔碗窑青花装饰十分相似。
广东饶平九村青花窑位于大埔县高陂镇,第一期为元至明嘉靖前后。第二期为嘉靖至明末。第三期为清初至道光年间。第四期为道光以后至近代。第一期主要生产青釉器,后三期全生产青花瓷器。与大埔碗窑相比,产品风格雷同。终烧时间较大埔碗窑长。
九村窑青花瓷纹饰采用先勾线,后平涂晕染。画面线条流畅,风格简朴。其中有“福”字款,外壁书“逢莱松柏枝枝秀,方丈芙蓉朵朵鲜,寿山不老年年茂,福海无穷岁岁坚”等诗文碗,近似大埔碗窑风格。其它如青花“天官赐福”纹碗、青花双狮滚球碗、结带螺旋纹碗、菊瓣纹碗、团花、卍符号等与大埔碗窑产品如同出一辙。青花灵芝牵牛花(六出)纹碗也与大埔碗极为相似。
根据福建德化窑资料分析,南方“龙窑”在宋代为“单体”龙窑,至元代演进为“分室”龙窑,到明代才改进提高到“阶级”窑。这是为适应烧瓷业的发展需求而出现的。华南工学院刘振群教授指出:“釉的高温粘度增加了,为了使釉面光滑均匀,要控制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快烧快冷不易保温的龙窑逐渐感到不适应了。……古人就把龙窑和馒头窑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了阶级窑。……阶级窑的最初形式为分室龙窑,在龙窑内砌分隔墙,隔墙到顶,而下部留有一排通火孔。福建德化屈斗宫元代分室龙窑,广东潮安宋代分室龙窑,浙江龙泉明代分室龙窑等都属于这种形式。后来逐渐演变,到明代已是一个个窑室单独砌筑”。大埔碗窑也属于“明代分室龙窑”类型的“阶级窑”。
香港大埔碗窑濒临海滨,水陆交通便捷,有丰富的原料与燃料,创办窑业得天独厚。从两次发掘材料证实,大埔碗窑地层堆积丰富,产量大,青花纹样繁多,图案工整,画笔流畅,造型与图案,与大陆江西景德镇以至福建、广东沿海诸多明代青花窑场产品多相近似。是沿海一处颇具代表性的民间窑场。根据产品造型、烧造工艺和纹饰分析,大埔碗窑创烧于明代初期,至清康熙、雍正期间终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明洪武或永乐至正统期间为初期创烧;成化至天启为发展兴盛阶段;崇祯至清康熙、雍正期间为终烧阶段。
相关参考
那个,我是香港人,的确80年代香港不是很发达,注:不是很发达和不发达是两码事。追问如果考虑到新界的因素,当时香港大多数地方与第三世界并无区别。维多利亚港两岸毕竟范围太小了。我就看了80年代大埔,屯门等
那个,我是香港人,的确80年代香港不是很发达,注:不是很发达和不发达是两码事。追问如果考虑到新界的因素,当时香港大多数地方与第三世界并无区别。维多利亚港两岸毕竟范围太小了。我就看了80年代大埔,屯门等
驾车路线:全程约123.6公里起点:潮州市1.潮州市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沿枫春路行驶10米,调头进入枫春路2)沿枫春路行驶400米,直行进入新桥路3)沿新桥路行驶340米,左转进入新东
1试析《荷马史诗》教育意义 [摘要]《荷马史诗》所蕴含的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人文主义等方面的品质,被古希腊教育家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和谐教育理念。和
试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q
试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q
试析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 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包含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其中"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占据着中心的统治地位,而"礼"&q
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了反复与曲折,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确立是各种矛盾、冲突共同作用的结果。英国王权自诺曼征服得以确立
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了反复与曲折,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确立是各种矛盾、冲突共同作用的结果。英国王权自诺曼征服得以确立
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了反复与曲折,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确立是各种矛盾、冲突共同作用的结果。英国王权自诺曼征服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