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明清时期的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Posted 青花

篇首语: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明清时期的福建安溪青花瓷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清时期的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瓷都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代表称誉于世,名扬四海,而同期的民窑青花却少见经传,鲜为人知,颇值研究。为此,本文试对地方民窑的安溪青花进行探讨,就教于诸位同行。

  一、窑址概况

  安溪地处晋江上游,境内多山,峰峦起伏,西溪、兰溪两条河流贯穿全县,明清窑址多分布在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以东部、中部及西南部最为集中。安溪境内瓷土矿藏量大,分布区广;林木茂盛,燃料充足;交通畅达,便利行销。诸多因素,促进历史上安溪瓷业的繁荣,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时期。建国以来,福建省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安溪县文化馆等单位多次派人员调查安溪历代窑址,其中,有明清时期青花窑址六十余处(见附表《安溪明清青花窑址调查表》),因尚未对窑址进行科学的发掘工作,所以,目前的研究,还局限于地面窑址考察和采集的丰富标本之中。

  安溪青花窑多建筑在临近河流,树木茂盛,开采瓷矿方便的山地上,就近取材,就地烧造。因地制宜,依自然地形设窑,坡势较缓,规模一般不大;少数窑建筑在陡峭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山坡上,如城厢古垵窑、长坑扶地杉仔垵窑等,不利的地理条件限制了烧窑活动的开展,故此类窑规模甚小。由于建房、修路、垦荒等人为原因,六十余处的窑址多已遭破坏,少数完好的窑址均位于交通闭塞的山区,为野树荒草所覆盖。不同窑址,器物有所不同,但它们是互为影响的,有共同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征。地面采集标本数量丰富,品种多样,胎质可分粗、细胎。粗胎器重质杂,色呈灰黄,火候低。烧成质量差;细胎质白而薄,火候高,胎釉烧结好。施釉方法有三种:其一,全器薄釉,足沿刮釉;其二,涩圈削足,为防止搭釉,垫烧时蘸拌以细砂,余满釉;其三,底足露胎,内外壁全釉。釉调有白中泛青、泛黄、泛灰几种,难见纯白色釉,多数青花着釉均匀,亦见施釉厚薄不均者,釉药厚处烧裂开片。青料有的暗淡晦沉,也有的鲜艳明亮。因烧窑温度控制不好,常见有青料烧溶涣散的晕染效果。器型多样,装饰题材丰富,款识复杂。烧法有单件匣钵和层格匣钵单烧,沙足叠烧,涩圈叠烧几种。尚卿银坑发现的窑炉见,青花瓷器是采用阶级窑烧造的。该窑顶部塌陷,不能窥其全貌,残迹可见,窑室不大,约四米见方,有火膛、窑床、火厢、隔墙、通火孔等结构。安溪青花瓷就是在阶级窑中用还原焰烧成的。此外,安溪窑场是否还采用德化等地常见的蛋式窑烧造,也是值得研究的。

  二、器型、装饰及款识

  (一)器型

  安溪青花有碗、盘、盏、杯、瓶、炉、盂、灯座等多种造型。碗最常见,盘次之。各类器物均采用手工拉坯法制作,变化多样,绝无尽同,造型上讲究大方,却不笨重;追求端庄,并无取巧;富于实用又不失审美价值,具有鲜明的民窑特色,常见器物分类如下。

  碗,有浅腹和深腹敞口碗。

  浅腹敞口碗,可分三式。

  Ⅰ式:圆唇敞口,口沿外折,沿下收敛,浅腹,腹壁弧度不大,涩圈,矮圈足,挖足极浅。有大小之分,足沿无釉。目仔漱窑,口18.6、足8、高6厘米。

  Ⅱ式:尖唇,敞口,浅腹,腹壁斜直,高圈足,满釉沙足。银坑窑,口17、足6.6、高6.4厘米。

  Ⅲ式:圆唇敞口,浅腹折腰,足沿刮釉。福昌内窑,口17、足6.2、高6厘米。

  深腹敞口碗。可分三式。

  Ⅰ式:圆唇,直壁,深腹,担肩,高圈足,足沿露胎。葫芦崙窑,口17、足8.8、高8厘米。

  Ⅱ式:圆唇,口沿微侈外折,深腹,足沿刮釉。月眉窑,口15.2、足7、高7厘米。

   Ⅲ式:尖唇,直壁,深腹,碗底甚薄,高圈足,底足深过肩,足沿无釉。葫芦崙窑,口17、足8、高7.8厘米。

   盘,可分四式。

  Ⅰ式:大型盘。圆唇,器浅,底平,圈足规整,涩圈,足沿刮釉。银坑窑,口26.2、足12.4、高5.4厘米。

  Ⅱ式:中型盘。圆唇外翻,比Ⅰ式腹略深,足沿刮釉,底足深过肩,制作精巧。窑尾窑,口19.2、足10.2、高3.6厘米。

  Ⅲ式:小型盘。尖唇,造型矮浅,口沿无釉。沙坑窑。口12、足6.8、高1.9厘米。

   Ⅳ式:高足盘。圆唇,弧腹,高圈足。满釉,沙足。古垵、口18.5、足8、高6.8厘米。

  盏,尖唇,浅腹,圈足较高,底足露胎。油茶崙窑,口11、足6、高6.8厘米。

  杯,瘦高端巧,尖唇,直壁深腹,矮圈足。沙坑窑,口5.3、足2、高4厘米。

  瓶,可分二式。

  Ⅰ式:圆圈,敞口,直颈,鼓腹,圈足,器型瘦高,足内无釉。银坑窑,口14.2、足11.8、高26厘米。

  Ⅱ式:圆唇,敞口,丰肩,鼓腹,矮圈足,器型瘦高。银坑窑,口8.4、足6.5、高21.7厘米。

  炉,可分二式。

  Ⅰ式:宽平沿外折,短颈,扁圆腹,圈足较深,足沿刮釉。翰苑窑,口16.6、足10、高7.9厘米。

  Ⅱ式:圆唇,直壁,深腹,圈足,足沿无釉。银坑窑,口19.5、足10.8、高11.8厘米。

  盂,圆唇敛口,扁圆腹,圈足内收,足沿刮釉。翰苑窑,口10.9、足9.4、高10厘米。

  灯座,柱式,分底座,柱身,柱盘。柱身略丰,柱盘上三个乳钉突起,全器满釉,底露胎。翰苑窑,口6.7、足11.8、通高23.1厘米。

  (二)装饰

  题材广泛,形式多变,因器施绘,技法巧妙是安溪青花装饰艺术上的突出特点。勤劳智慧的陶瓷匠工们善于根据不同的造型特点而决定纹样构图并赋于源自自然和现实生活中最典型、最能反应对象特点与本质的丰富多彩的装饰内容,达到造型与装饰的完美统一,符合实用且美观的要求。在图案组织上,有适合纹样及连续纹样二大类。适合纹样是安溪青花装饰的最基本形式,应用十分广泛,绝大多数碗盘运用适合纹样装饰,把一个或数个表达形象恰当地配置为严整的内容形式;连续纹样也较习见,它以一个基本的单位纹样向左右连接,构成谐调的图案整体。图案形式变化多样,主题突出,陪衬得当,相互呼应,浑然一体。装饰手法有绘花和贴花,前者为主,大胆采用勾点描染绘制技巧,较之工整而板滞的官窑产品显得笔触放纵,概括简练,生活气息浓厚,体现民窑产品的朴实风格。装饰内容随心所欲,取材甚广,有牵牛花、菊花、卷草、兰草、芭蕾、松、梅、竹、缠枝牡丹、缠枝番莲、双喜缠枝花、蝴蝶卷藤花、蝙蝠、石榴、树石、山水、舟楫、楼阁、童叟、仕女、蟠螭、狮鹿、云龙、“福”、“禄”、“寿”文字及题诗,不胜枚举,常是几种内容题材并见一器。概括起来有植物、山水、人物、动物、文字五种,其中植物纹应用最广,山水次之,人物、动物、文字较少。现就比较常见的几种主要装饰图案分别述其特征如下。

  1、卷草

  多用作边饰或绘在里外腹壁及内底,有缠枝、折枝、串枝之分。画面有简有繁,绘花花朵饱满,叶片飘逸。贴花图案规整繁缛,线条生硬不畅。碗类饰外壁及碗底较多,盘类则饰在盘内底及内壁。

  2、树石花草楼阁

  此类装饰见自质量较佳的碗、盘、瓶。图案精描细绘,饰于碗、瓶外壁和盘的内底。树石花草楼阁在有限的空间里组织得自然贴切。瓶器表现内容多样,分层绘制,几组图案相互联系,既可单独表意,亦可构为广阔的田园野景;为取得上下呼应效果,盘类器常有在立石花草上方空白处随意描绘一只飞翔的蝙蝠,使画面勃发生机。绘制过程注重运笔的轻重缓急,视树木花草楼阁的不同部位施行细勾重点轻描淡染处理。勾点描染,各臻其妙,取得深浅明暗层次的丰富变化。

  3、山水舟楫

  仅饰碗内底。远山近水行舟自如地适合于圆形碗底中。巧妙的构图加之青花色料的有意浓淡渲染,使沉静的群山、漪涟的流水、飘荡的扁舟产生一种动与静、远与近的深邃辽阔的空间感。

  4、人物

  有顽童扑蝶、孩童读书、仕女端座、老叟隐居、农夫耕作等题材,饰于碗外壁,盘内底。顽童扑蝶图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寥寥数笔,描绘出顽童戏耍的天真活泼形象,整个画面轻松愉快,情景交触。多数人物作品是不很成功的,形象呆板,未尽传神,生动似嫌不足。

  5、云龙

  饰于炉外壁,碗盘内外壁。装饰手法有严谨规整,有豪放自如,也有拘束板滞。银坑窑双龙抢火珠青花炉,绘工精细,主题突出,穿插自如,疏密得当。这种成功之作势必在落笔前对主题纹饰的位置、大小、姿态作周密的考虑,才能作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自然灵妙;双溪窑云龙纹碗盘,云龙纹不只装饰在器内,而且延伸到器外壁。构图上既考虑到物体造型,又不为造型所束缚限制。这种作法,是云龙纹碗盘装饰的突出特点,在安溪青花中也是仅见的。沙坑窑的团龙盘,画面拘谨,笔触凝滞,较之前者,略嫌逊色。

  6、动物

  动物装饰不多,见于盘底及碗壁。银坑窑青花盘,用淡淡的青料率意点染出微风轻拂的柳丝,搔首趵蹄的驴子,俨然是野趣横溢的村间小景。

  7、花鸟鱼藻

  有飞凤牡丹、栖枝花鸟、飞鹤散花及鱼藻等装饰。栖枝鸟细语叮咛,形象逼真,配衬有摇曳的草叶和曼舞的花朵;鱼藻纹共施一器,鱼纹游姿栩栩如生,水藻纹根细叶粗,排列井然有序。

  8、吉祥纹

  盘中饰吉祥纹,周边为数层重迭的短直道半寿字纹,绘工纯熟,料色鲜艳。

  9、文字装饰

  有单字和题诗二种。单字多书于碗心,有“福”、“禄”、“寿”、“玉”、“秋”、“元”、“章”、“香”、“花”、“正”、“仝”、“仁”等等。题诗多见于盘底碗壁,内容广泛。科名窑青花盘题:“水土造为美器,丕后木火通明,非□□由端役,锻炼五行为成”。从阴阳五行角度解释烧瓷原理;沙坑窑青花人物盘题诗:“要知今古事,须读五车书”,为奋发读书的警句;宫寨窑青花碗有:“道外□可称花之君子”之题铭,乃是对某种名花的誉美之词。安溪城厢谢启生家传杉仔垵窑仿成化青花碗题:“画栋朝飞南浦云,朱簾卷西山雨,瑞玉”,为唐王勃《腾王阁序》中的名句。由于画工疏忽,在“簾”、“卷”二字间漏却一个“暮”字。“瑞玉”应为堂号。底款“成化年制”(碗底“信贞”二字乃后世铭刻其上,收藏者名字)。

  10、款识

  款识多种,铭于碗,盘足底。有纪年款“成化年制”、“×德×制”;堂名商号款“协盛”、“扶珍”、“元正”、“泉玉”、“盛玉”、“胜玉”、“正玉”、“尚玉”、“瑞玉”、“茂玉”、“沙坑金玉”、“声玉”、“瑞宝”、“合源”;干支款“岁在壬午年”;吉颂款“万古长青”、“玉堂佳器”等等,以堂名商号款最为习见。

  三、安溪青花年代、地方特色及与它窑的关系

  1、年代

  安溪青花瓷器的始烧年代,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也未发现可靠的纪年器物,以往的考古工作也只限于地面窑址的调查,缺少可资断代的地层关系。因之,只能依据调查所得之青花器型、胎质、釉调、料色、装饰特点并参考有关文献记载,对其烧造时代进行推断,上限为明初,下限延续到民国。

  安溪葫芦崙窑址,虽经垦荒破坏,残存面积仍不下150×100平方米。从断层看,堆积层较厚,遗物丰富,造型硕大,形体厚重,底足粗涩斜收露胎,旋挖痕迹明显。釉调发黄开片,料色暗淡晦沉,保留元代遗风,然装饰奇石草竹束莲,构图突兀,笔触简练,却一反元代装饰多花纹的特点,具有明初的特征;花心画是永乐时期装饰上的一大特点,是元代装饰手法的延续。花心画装饰见于月眉、中透等窑,数量不多,胎粗质劣,釉调发黄,釉层不均,甚至收缩呈桔皮状。青料呈色有一种苍郁沉滞的感觉,稍微接近染料中土靛的颜色,虽然已经控制了青料的性能,但限于技术和经验,制造得不甚完美,这也是明初民窑青花特点。明人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谈到,永乐时期瓷器中心画的内容可分为三等:“中心画双狮滚毡,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安溪的花心装饰青花即属于第三等民间产品。沙足叠烧,是安溪窑工烧制早期青花使用的方法,它可缩小码窑间,增加装烧量,但采用沙足叠烧法烧成的器物。底足经常粘有一圈沙粒,很不光洁,是明代一种较落后的装烧方法。清初康熙朝起器底款识极为普遍,且终清一世而不衰。从安溪青花看,款识器都不见沙足,由此可见,款识器出现的时期,沙足方法已被淘汰了。沙足出现何时?或许较早。《博物要览》记述了永乐年间生产的“沙足滑底”压手杯,可知,明初已有沙足器存在。安溪青花下限,可延续到民国。笔者在安溪银坑调查时,于农民黄金杏家发现一青花瓶,饰绘山水,图案规整,青料浓艳,瓶壁款铭“民戊子盏秋”。

  2、民窑特色

  《古铜瓷器考》曰:“官窑器纯,民窑器杂”。安溪明清青花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事实。迄今发现的六十多处青花瓷窑,规模大少,质量优劣是相去甚远的。早期青花质量较差,胎质、施釉、青料、作工都远不官窑。许多碗底足常见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这在官窑产品中极为少见。明末清初,尤其是款识款出现后,青花质量普遍提高,各窑间产品竞争激烈,品种复杂多样,装饰内容随意抒发,不稍拘束,画风简率朴实,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现实生活。表现手法既自然奔放,又不失之粗疏简陋,一洗官窑拘谨作风,少数作品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在官窑器中很难寻见,比之繁琐板滞的官窑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应当看到,民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制品存在着变形、裂纹、缺釉、桔皮釉、吃烟、落渣、粘疤、釉色不正等缺陷,质量是不高的。

  仿烧官窑,是安溪民窑青花的又一特点。有些仿品制作得惟妙惟肖,几可乱真。但多数仿品是失败的,如沙坑窑的团龙盘,杉仔垵窑“成化年制”款楼阁纹碗等,就仿制得很成功。虽然形似,却是画面拘谨,线条生硬,笔触凝滞,虚饰矫揉,欠传神之笔。因为值得仿作的一般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仿作者势必谨慎地模仿,惟恐有不似之处。既然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之局促,笔法也不容易自然生动,这种现象在民窑产品中是很常见的。总之,安溪青花是“良莠并存,瑕瑜互见”的,具有浓厚的民窑特色。

  3、安溪青花与邻近地区青花的关系

  青花瓷系源自景德镇是众所周知的。景德镇青花工艺高超,质量优越,深得人们喜爱,影响各地民窑青花的生产,出现(景德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局面,“饶磁”或“饶器”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代名词。安溪青花仿自景德镇,但质量不如。《格古要论》卷七谈到景德镇官窑青花,“古饶器出今江西浮梁县。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好色白而莹,最高。” 官窑只求出品精良,不讲工本高低,产品器胎细腻,釉比凝脂,这些条件是民窑作坊难以企及的。故嘉靖《安溪县志》云:(安溪)“近则制花(青花),又更清,次于饶磁”。以饶瓷作为衡量瓷器质量高低的标准。近年来的调查发现,安溪青花在胎、釉、青釉、装饰内容及装烧工艺等方面都与江西景德镇湖田青花窑、江西乐平青花窑、江西赣县上碗棚青花窑的产品相若,关系密切。如湖田窑的束莲、卷草、云气、楼阁纹装饰;乐平窑的碗心画花及书写“福”、“寿”文字;上碗棚窑的Ⅱ式青花炉等等,都是安溪青花器中习见的。虽然某些图案组织及表现手法有所差异,但其构思立意是一致的。

  安溪青花既受到官窑影响,也受到邻近地区民窑的影响,而且后种影响更为直接、密切和广泛。青花碗盘常见的牵牛花、菊花、牡丹花、缠枝花、蝴蝶卷藤花、双喜缠枝花、圆圈点纹、吉祥纹、云龙纹、楼阁纹、寿字纹等装饰图案均见于德化的桐岭、岭兜、后井、东头、石排格、手所、宏祠、布伏山、垵园、窑垄、石僻子、竹林子、苏田等窑,两地产品从造型到装饰,作法与风格都相似甚至完全相同。

  官、民窑间的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形成了明清青花的鲜明时代特点。这种特点,可以从官民窑中追寻其变衍嬗递的痕迹。花卉、山水、人物入画,是明一代常见的;而康熙时期,却极流行在瓷器上书写诗词文章,如《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赤壁赋》、《出师表》等内容,这种文字瓷器后世极少仿作;终清一代,以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是常见的,以牡丹象征富贵,石榴表示多子,松鹤寓意长寿,鹊鸟隐喻喜庆,鹿、蝙蝠、游鱼谐音禄位、福运、富足有余。上述特点,与官窑一样,安溪民窑青花中亦非鲜见。

  四、明清瓷业的繁荣与青花外销

  安溪烧瓷历史悠久,明清两代达到全盛时期。青花窑址分布甚广,产量丰富,产品不单满足了当地人民的需要,并且大量用于外销。

  在宋元陶瓷生产的基础上,安溪明清青花瓷器生产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瓷业生产的勃兴,是外销的物质前提。安溪民窑生产,范围广,窑点多,品种丰富多样,竞争十分激烈。青花器底大量出现的“生利”、“恒源”、“合源”、“协盛”、“扶珍”、“胜玉”、“盖玉”、“茂玉”等堂名或商号款识,不是偶然的,它表明了窑主某种欲望和企求的膨胀,唯利是图原则决定了他们必须提高产量和质量,扩大销路来达到营利的目的,不仅是满足国内市场,而且发展必须行销国际市场。

  瓷器上具有坚致美观,耐酸碱且又便于洗涤等优良品质,在国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国瓷器的输出,对国外社会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直接改善、丰富和美化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普遍更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用具,甚至成为估量个人财富和社会地位、声望的一个标准。中国瓷器受到海外的欢迎赞赏,自然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进口商品之一了。由于海外对中国瓷器的偏爱和需求,使中国瓷器得以畅销,有精品,也不乏劣废品。高斯先生考察过菲律宾出土的中国陶瓷后说:“身材扭曲者有之,不均匀者有之,未涂釉者有之……”。量多则不精,自在理中之事,但它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瓷器在国外普及的情况。

  安溪青花,近年来在国外大量发现,精品、膺品共见,表明民窑产品同样深受海外人们的喜爱。安溪福昌内窑圈点纹青花碗,器内饰一至两道弦纹,外壁口沿下饰两道弦纹,在两道弦纹之间,连续饰一大圆圈和两大圆点,腹底饰花草纹,这种碗在东非坦桑尼亚和坦噶尼喀等地均有发现;银坑窑吉祥纹青花盘,盘内中部书写有吉祥纹,周边由数层短直道半寿字纹组成,此形式青花盘曾发现于埃及福斯塔特古城遗址;一九七四年,广东省博物馆对海外交通要道上的西沙群岛进行文物普查,发现大批文物,其中青花寿字纹、云龙纹、楼阁纹、牵牛花纹碗盘,数量甚多,质量优劣均有。这几种外销瓷,见于德化青花窑,也见于安溪的翰苑、福昌、扶地、银坑等窑;一九八一年日本三上次男先生率领的日中贸易史访华团参观泉州海外史博物馆,在学术交流会上指出:“明代安溪出产的题诗青花瓷盘在冲绳岛也有出土”。题诗青花盘是翰苑、禄昌、珠塔、科名等窑的常见产品。韩槐准先生《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瓷》一书中说:“明代之沙底足器,笔者目见不少,从瓷釉、胎土、色彩及技术来辨别,其窑似有多所,依理应属与泉(州)古商港联系之福建各窑出品”。韩先生南洋所见之“沙底足”器,在安溪明代青花窑中,数量是很可观的。

  应当指出,以往国外学者把“沙足”的明代粗瓷统称为“汕头瓷”,把福建各窑口生产的青花都归为“德化窑”,实属臆测,是欠妥。“汕头瓷”是国外对沙足器的笼统称呼,只因明代福建、广东很多地区生产的外销瓷由潮州出口,故而得名。它并不能代表沙足器的具体窑口。目前考古发现,可确认安溪窑烧过沙足器,却未见汕头地区有这方面的报道。所谓德化窑青花,并非只限自德化烧造。明清时期德化及邻近各县瓷业都很发达。为外销需要,常有几个县同烧一种主要特征大致相同的外销瓷。由于德化窑址发现最多,其余窑口尚欠明确,故堑时视为德化窑产品,具体窑口有待今后深入的工作加以严格区分。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瓷都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代表称誉于世,名扬四海,而同期的民窑青花却少见经传,鲜为人知,颇值研究。为此,本文试

传统文化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瓷都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代表称誉于世,名扬四海,而同期的民窑青花却少见经传,鲜为人知,颇值研究。为此,本文试

传统文化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闽南地区在宋,元时期,由于北方文化的南移和以泉州港为代表的海上贸易的兴起,陶瓷业讯速地发展起来,沿海地区水运发达的县份大都有以烧制外销瓷为主的窑场。明中期开始,以粤港为代

传统文化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福建漳浦明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闽南地区在宋,元时期,由于北方文化的南移和以泉州港为代表的海上贸易的兴起,陶瓷业讯速地发展起来,沿海地区水运发达的县份大都有以烧制外销瓷为主的窑场。明中期开始,以粤港为代

传统文化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  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  青花,中国陶瓷王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 

传统文化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  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  青花,中国陶瓷王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 

传统文化 [网上展馆] 明清出口青花瓷器特展(之二)

[网上展馆]明清出口青花瓷器特展(之二)明晚期平和窑青花丹凤朝阳图盘口径37cm明晚期平和窑青花锦地开光花卉纹盆口径32cm高10cm明晚期平和窑青花花卉纹盘口径25.5cm明晚期平和窑青花鸭穿莲纹盘

传统文化 [网上展馆] 明清出口青花瓷器特展(之二)

[网上展馆]明清出口青花瓷器特展(之二)明晚期平和窑青花丹凤朝阳图盘口径37cm明晚期平和窑青花锦地开光花卉纹盆口径32cm高10cm明晚期平和窑青花花卉纹盘口径25.5cm明晚期平和窑青花鸭穿莲纹盘

传统文化 七招巧辨出元、洪武青花牡丹纹瓷器

七招巧辨出元、洪武青花牡丹纹瓷器  元、洪武时期很多陶瓷品种,特别是青花瓷,窑口、胎土、釉料等都是相同的。因而从器型、胎釉、色调等方面分清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都没

传统文化 七招巧辨出元、洪武青花牡丹纹瓷器

七招巧辨出元、洪武青花牡丹纹瓷器  元、洪武时期很多陶瓷品种,特别是青花瓷,窑口、胎土、釉料等都是相同的。因而从器型、胎釉、色调等方面分清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是有一定难度的,再加上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