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煮豆燃箕什么意思?煮豆燃箕典故出处介绍
Posted 成语
篇首语:更羡慕街边咖啡座里的目光,只一闪,便觉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煮豆燃箕什么意思?煮豆燃箕典故出处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争,最后的胜出者是曹丕,不过这两兄弟之间还差点闹出人命。当时曹丕逼迫曹植要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内容是讲述他们之间的兄弟之情,但又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好在曹植唯一不输曹丕的地方就是作诗,著名的“七步诗”就此诞生。不过从正史上来看,七步诗的作者到底是不是曹植还不能确定。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煮豆燃箕”就跟这首诗有关,一起来看看当时两兄弟的处境究竟是如何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世说新语·文学》,时间是在曹丕称帝之后,相关人物为曹丕和曹植。原文如下: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曹植)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愧色。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诗来,如果作不出就要处以死刑。曹丕话音刚落,曹植便应声作诗一首曰:“煮豆之时烧豆梗,过滤豆豉以出汁。豆梗燃烧在郭下,锅中豆粒在哭泣。双方本是同也一根,此时煎熬多么急?”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故事,便是根据这一记载而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叫做“煮豆燃箕”,意为兄弟之间自相残杀。这句成语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不过,其中还是有一些疑问,本文特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这首著名的“七步诗”是不是曹植所写的呢?后世不少学者都对此提出过疑问。这些学者提出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这首诗并不见于陈寿所著的《三国志》,甚至连南北朝时期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中也没有出现,很可能是后人的伪作。
第二个疑问是便是这首诗虽然是千古绝唱,但故事的背景却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在朝堂之上,贵为天下的曹丕不太可能用这种拙劣的手段来逼迫自己的亲弟弟,即便得逞也会被天下人所耻笑。这个故事的背景更像是个恶作剧。也正是基于这两点理由,岂不是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植,到现在仍是一个疑问。
说到这里,不妨再谈谈另外两个:一是曹丕是否想除掉曹植呢?二是曹植为何能活下来?
曹丕还真有除掉曹植的打算,也曾付诸行动。《三国志·任城陈萧王传》有过一段这样的记载:“初植未到关,自念有过,宜当谢帝。乃留其从官著关东,单将两三人微行,入见清河长公主,欲因主谢。而关吏以闻,帝使人逆之,不得见。太后以为自杀也,对帝泣。会植科头负鈇锧,徒跣诣阙下,帝及太后乃喜。及见之,帝犹严颜色,不与语,又不使冠履。植伏地泣涕,太后为不乐。诏乃听复王服。”
这段记载回答了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首先是曹丕的确对曹植动过杀心,因此对曹植诸多挑剔,准备随时置其于死地。之所以曹植能活下来,完全是因为母亲卞氏的庇护,最终令曹丕打消了除掉曹植的念头。
相关参考
1、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 3、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谢朓 4、万里辞家事鼓鼙,金
1、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2、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韩愈3、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4、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5、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
曹植有名的七步诗是这样写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今天,曹旭老师面了同样大小的两上半圆。又在两个半
1、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2、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好词1、破釜沉舟负荆请罪胸有成竹2、围魏救赵煮豆燃萁将信将疑3、初出茅庐安然无恙三顾茅庐4、背水一战一筹莫展纸上谈兵5、引人注目望梅止渴窃窃私语6、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垂头丧气7、图穷匕见坚定不移惊弓之鸟
好词1、目空一切引人入胜山明水秀 2、心惊胆战负荆请罪想法设法 3、忘乎所以指鹿为马地动山摇 4、目不转睛亲密无间光彩夺目 5、煮豆燃萁图穷匕见孤芳自赏&nbs
一鼓作气、唇亡齿寒、一鸣惊人、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鸡鸣狗盗、狡兔三窟、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图穷匕见、破釜沉舟、暗渡陈仓、约法三章、四面楚歌、投笔从戎、官逼民反、三顾茅庐、煮豆燃萁、鞠躬尽瘁千
一鼓作气、唇亡齿寒、一鸣惊人、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鸡鸣狗盗、狡兔三窟、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图穷匕见、破釜沉舟、暗渡陈仓、约法三章、四面楚歌、投笔从戎、官逼民反、三顾茅庐、煮豆燃萁、鞠躬尽瘁千
一鼓作气、唇亡齿寒、一鸣惊人、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鸡鸣狗盗、狡兔三窟、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图穷匕见、破釜沉舟、暗渡陈仓、约法三章、四面楚歌、投笔从戎、官逼民反、三顾茅庐、煮豆燃萁、鞠躬尽瘁千
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句话常遭到女权主义者的强烈抨击,但就算是在封建社会,那些重衣服,轻手足的兄弟之间也常常发生“煮豆燃萁”的故事,单三国来说,就有袁谭、袁尚,刘琦、刘琮,曹丕、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