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盐与中国礼仪文化

Posted 祭祀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盐与中国礼仪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对疗病也有某种辅助作用,农业上有卤水选种,渔业上用于腌制,工业上更是重要的原料,这都是我们所知道的。但在中国古代,盐与礼仪文化还有密切的关系,这却不是人所共知的了。

  中国最早发现的盐出在解州盐池(在今山西运城西南)。解州的池盐,早年当是池中卤水自然结晶而成。后期条件改变,需要引水种盐。《天工开物・作咸・池盐》说:“土人种盐者池旁耕地为畦垄,引清水入所耕畦中。忌浊水,参入即淤淀盐脉。”然而有时还有自然结晶的情况,宋代就出现过。《宋史・五行志一下》说:(大中祥符)三年八月,解州盐池紫泉场水次二十里许不种自生,其味特嘉,命屯田员外郎何敏中往祭池庙。八月,东池水自成盐,仅半池。洁白成块,晶莹异常。”这种自然结晶的盐,含量高,颗粒大。所以它除了叫解盐、池盐之外,还叫

>(盐池名,通作苦)盐、颗盐,大盐。时至今日,解州盐池面积仍有130平方公里。这种天然形成的盐,古代叫做“卤”。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徵》卷五“免盘”释“卤”云“指河东安邑之盐”。安邑,就在解州旁。说安邑之盐,等于说解州之盐。

  天然形成的盐,还有一种出于岩穴之间的,叫岩盐。这种盐,古代中原不产,出自戎地凉州,又叫做戎盐。其中的上品,盐有甜味,又叫饴盐。这是很名贵的,在周代,是供天子专用的。

  天然形成的盐满足不了需要,于是人们学会了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来煮开蒸发以提取盐。这种盐,最常见的是海盐。在中国西南,则有井盐。这类盐,因为不成块状,所以也叫做散盐、末盐。

  这些不同的盐,在中国古代的等级社会中,是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也就是说,怎样用盐,与礼仪文化有关。

>

  《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用同供,下同)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这段记载,明确揭示用什么样的盐是随着等级不同而不同的。苦盐,就是解盐;散盐,主要的就是海盐。这是当时中国两种主要的盐,用于祭祀,以报神灵之恩,必须用形盐的形态才行的。对于宾客供应什么盐,也还要看对方的身份和场合,只有烹大牢礼待大宾客(来朝觐天子的诸侯)的飨礼才用形盐,平日以饮酒为主或以吃饭为主的燕食就只用散盐了,小宾客(诸侯的卿大夫受命聘问天子的

>)当然只用散盐(据孙诒让《周礼正义》说)。至于天子、王后、世子食用的美味,使用的就必须是带着甜味的岩盐了,是岩盐中的上品。不同的等级,用不同的盐;不同的场合,用盐也有不同。

  那么,什么是形盐呢?郑司农说:“筑盐以为虎形,谓之形盐。故《春秋传》曰:盐虎形。”郑玄说:“形盐,盐之似虎者。”盐作虎形,象徵威武。两郑说法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虎形是人工筑成的,后者则仅仅强调虎形而不言其形成。实际上,形盐的形成虎形,有天然和人工两种情况。

>

  天然形成的,是出自盐池卤水的自然凝结。我们看解州盐池自然凝结的盐块,有很像兽状的。唐代阎伯兴《盐池赋》:“其出形盐也,状雄虎之蹲于长野,攫兮布。”正是描写解州盐池自然凝结的像虎形的形盐威武之状。宋代叶时《礼经会元》卷二上说:“有积其卤而结者,其形似虎,而非人筑成,谓之形盐。”煮盐而自然凝结成兽形的,也时有所见,清代桂馥《札朴》卷十“盐狮”条说:“云龙煮盐,其形作狮子者,品最上。州牧王君(凤文)见惠数十枚,余谓即《左传》之形盐也。”《左传》例见后,那里说的形盐是似虎形,但狮虎形近,这数十枚盐说成像虎也无不可。这样看来,上古的形盐,或许也有煮盐而自然凝结的。但不管如何,盐池自然凝结而成的虎形盐,自然是祭祀的珍品。

  用于祭祀的苦盐,出自解州盐池,自然可以挑选凝结成虎形的。用于祭祀的散盐,在煮盐过程中自然凝结成虎形的,恐怕不多,这就需要用人工来筑成了。如何筑成,文献中没有详细的记载。我们就不好揣度了。明李之藻《宫礼乐疏》卷三“形盐”条下说

>:“净白盐印作虎形。”则是用印模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用大块的盐巴刻镂而成的。见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之五》“食盐”条集解。这里使用的盐,估计还是用解盐的盐块居多。能否用凉州的戎盐来镂刻?戎盐状如石,完全可以镂刻。清代的惠士奇《礼说》卷二谈凉州戎盐说:“又土人镂为虎形,大小如意,明《盐人》形盐亦用戎盐也。”但是,考虑到《笾人》的形盐是用于祭祀的,其来源只是《盐人》中提到的苦盐和散盐,并没有戎盐,所以这种戎盐镂刻的虎形盐,恐怕上古的祭祀不能用。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之五》“食盐”条集解又说形盐可以是印盐。印盐也出自解州盐池。《水经注》卷六描述解州盐池说:“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这应该是印盐得名之由。《说文系传》“卤”字下说:“又河东解县盐池有印盐,方如印齿文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常满盐花盐》“造花盐印盐法”中还记载了印盐的人工仿制法,即五、六月中旱之时,投盐入水,融成饱和溶液,过滤去杂质,泻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等到天气炎热无风尘时,曝晒成盐,漂浮在上面的就是花盐,如不捞出来,时间长了,就成了印盐沉入底部,印盐“大如豆,正四方,千百相似”。但是,上古所说的形盐,强调的是虎形,象征的是威武,这个礼仪文化恐怕不是印盐所能表示的。

>

  历代祭祀,都用形盐,到清代还是如此,《清会典》卷三十六说:“笾实以形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清史稿・礼志一》说同)在笾实中,形盐列第一,看来其重要性更高了。

  我们的弟兄民族,也有用盐祭祀的,只是没有像我们的先人那样讲究罢了。如纳西族在除夕日,就有用“盐米筐”祭天地的习俗。

  文学作品中,对形盐也有描述。宋代范浚《张生夜载酒相过》诗云:“玉碗鹅儿酒,花磁虎子盐。张公鸡黍旧,欢笑了无嫌。”这里用

>

  “虎子盐”来形容盐之好,不见得是当时的士人可以随便使用形盐。据宋代罗浚《宝庆四明志》卷十记载,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贾黯%中,御试题目中还有《形盐象武》诗,刘敞当时是应试者,所作诗见《公是集》卷二十六,诗开头就说:“备物崇宾飨,斯盐肖虎形。”描写的还是大宴时招待贵宾的形盐。据诗中所说,形盐有“熬波烦巧匠”而得的,有“炳文随镂刻”而成的,有属于“天产参多品”的,说的是形盐的三个来源。《宋史》本传说他本来是“廷试第一”,但因为避嫌屈居第二,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别(此据文渊阁库本,中华点校本作列,似误),乃以为第二。”这就将贾黯列为第一了。

>

  由于形盐和礼仪文化有深刻的关系,如果我们不对这种文化作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形盐的解释就不容易准确。《汉语大词典》立有“形盐”条,其释义说:“特制成虎形的盐。供祭祀用。”书证除了《周礼・天官・笾人》外,还有《左传・僖公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白、黑、形盐。”《左传》例是说周天子派周公阅来聘问鲁公,鲁公用太牢来招待,进献菖蒲菹、炒米、炒黑黍、形盐。周公阅是周天子的三公,鲁公按照礼节以国君之礼待之,显然,这是很尊重的礼节了。周公阅辞让,说:“国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则有备物之飨,以象其德;荐五味,羞嘉谷,盐虎形,以献其功。吾何以堪之?”意思是:“就算是国君,也只有做到文德足以彰显,武功足以威慑,方能接受这种五味具和(指昌)、嘉谷并进

>(指白、黑),还有虎形盐的大宴,以象征其功业和德治。我自己怎么能承担?”从这个例子来看,释义只言“供祭祀用”就不全面了。就形盐的来源看,自然凝结而成的是上品,释义只说“特制成虎形”也不全面。似理解为“自然凝结或特制而成的虎形盐,用于祭祀和宴请贵宾”较全面准确些。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礼仪知多少

中国传统礼仪知多少?现代人自愧不如!  中国古代是〝礼仪之邦〞,〝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但在现今中国大陆,大多数人已不懂传统

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襄樊民俗 人生礼仪习俗

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樊旧时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订亲首先,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

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襄樊民俗 人生礼仪习俗

婚嫁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樊旧时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订亲首先,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

传统文化 快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赶快告诉孩子吧

快失传的中华礼仪用语赶快告诉孩子吧!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

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西藏礼仪

1、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

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西藏礼仪

1、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

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满族:礼仪与禁忌

“满族有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的美德。在待人接物方面,满族也有严格的礼节要求。满族还有一些禁忌,至今仍保留着。如满族至今有放犬的习俗,家家养狗,但不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在满族老百姓家里的院子

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满族:礼仪与禁忌

“满族有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的美德。在待人接物方面,满族也有严格的礼节要求。满族还有一些禁忌,至今仍保留着。如满族至今有放犬的习俗,家家养狗,但不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在满族老百姓家里的院子

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水族:礼仪及禁忌

水族以鱼为吉祥物,崇拜巨石、大树。到水族地区,禁止触摸、攀爬或砍伐他们所崇拜的巨石、大树。春节前或者平时村寨中发生不好的征兆时,水族都要举行扫寨活动。届时村民用树枝封寨门,在寨门上打草标,以示禁止外人

传统文化 中国风俗:水族:礼仪及禁忌

水族以鱼为吉祥物,崇拜巨石、大树。到水族地区,禁止触摸、攀爬或砍伐他们所崇拜的巨石、大树。春节前或者平时村寨中发生不好的征兆时,水族都要举行扫寨活动。届时村民用树枝封寨门,在寨门上打草标,以示禁止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