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明初时期景德镇民窑青花艺术
Posted 云气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明初时期景德镇民窑青花艺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北京出土瓷器看明初时期景德镇民窑青花艺术
有明一代,从洪武到天顺,历时近百年。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从此成为明代政治中心。这百年间,京城的黎民百姓所使用的碗碟,都是些什么花色呢?我们无法回到五百年前的生活中去,民间日用瓷器又难留传,到是埋藏在北京地下的瓷片,从遥远的年代传来了一些信息。出于个人爱好的研究民间瓷绘的需要,历年来在北京收集历代瓷片近四千片。其中有大量明初洪武到景泰年间的民用青花。也只有通过这些"垃圾破烂",使我们对明初北京民用青花瓷的面貌,以及对我国瓷都景德镇当时民窑的青花瓷生产、艺术方面有一些概略的了解。由于政治动乱和灾荒等原因,正统到天顺间的官窑一度禁烧或停产,处于低潮状态。有纪年款的器皿传世不多,因而,出现了瓷器史上"空白期"的说法。当把北京出土的明初民用残破瓷器与景德镇窑址出土的实物标本对照考查,就会发现,这个时期并不"空白",仅以景德镇为证,民窑顽强抗争,瓷绘依然光彩照人。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连同前面的洪武、永乐、宣德一起,共同组成了明初民窑瓷绘的特有风貌。瓷片出土地点有:东四北京市民政局大院工地,崇文门外路东中药门市部工地、原东城根首都饭店工地、灯市东口工地、裱背胡同北京日报工地、东单芝麻胡同工地、建国门内工地、金鱼胡同王府饭店工地、西交民巷工地等。其中尤以民政局工地和首都饭店工地出土明初瓷片最多。下面将部份花色品种介绍如下:草书福字莲花杯北京日报工地出土,似为旧井填土或垃圾坑土。口径9.4cm,高5cm。其大小和造型与著名的永乐压手杯相似。胎体十分厚重,沙足,有小乳丁。全身开片。釉色青灰,青花色泽灰淡,用笔老到,富有水墨效果。从各方面看,它是明代初期的东西,不会晚于洪武、永乐。类似的残杯,还在另外儿处捡到几个。有一个灯市东口出土的杯底,底胎更显厚重,足呈弧状。玻璃化很强。另外一些胎体则较薄,但挖足均不过肩。流动云气碗,也有人叫它结带绣球碗或水涡碗。因是大写意画法,趋向抽象,不易辨认倒底画的是什么。其特点是以龙飞凤舞似的较长线条表现出云气的流动。为了区别于另一种云气碗,在这里姑称之为流动云气碗。这种碗,南京明故宫玉带河有不少出土,为景德镇瑶里等民窑所出。洪武二十六年有规定,凡六品与九品官吏和百姓,除酒壶酒盏可用金属器皿外,其余日用器皿只能用瓷、漆、木器,这种云气碗很可能是规定颁发后而大量生产的。据考证,这种云气碗从洪武一直延续到成弘。早期的胎厚沙足,晚期的胎薄釉足。(1)这种结论,从北京出土的层片中可得到印证。从东四民政局工地得残碗半个,器心涩圈,圈宽达2.4cm。沙足,足端鲫鱼背状。底胎厚1.2cm。釉色灰青,料色不匀,青兰灰中带些褚石色调。云气画法较拙朴。显系明初早期出品。而另一些云气碗,体胎就相当轻薄了。器心不见涩圈,书写"寿""福"等字,显系后期出品。这种碗,北京为数不少,可说多数工地都有出土。看来是当时主要品种之一。这种画法的出现,值得美术史家和美学史家注意,是中国绘画和图案从具象到抽象演变的一个实例。
>密集云气碗,这种画面也象波浪,人们习惯称为云气。但为了区别于上述那种画法,在这里姑称之为密集云气碗。其特点是密密层层的云气,不象上述的那种富有流动感。画法有具象和抽象二种,这个残碗属抽象的一种。出土于崇文门外大街路东工地,即明清时代的课税司或守备营旧址。(3)土层二米,似为未经搔动过的原土层。口径14.7cm,碗高6cm。釉色不同,青灰带黄,全身布满小开片。器心涩圈,沙足,足端鲫鱼背式。估为宣德出品。这种画法的出现,亦如上述云气碗,值得从美术史角度重视。类似画法,在北京出土不少,数量仅次于流动云气碗。福字缠枝莲折腰盘,先后捡到几个,器心均草书福字,但书体不同,一种笔意瘦劲,一种笔意饱满,手头有一残件,口径19cm,白沙足,缠枝莲画法老到,手笔不凡,釉白泛青,画面清新,应为永乐出品。同样器皿曾在景德镇陶瓷馆见过,为瑶里窑所出,不同的是并非沙足。大写意缠枝莲碗。缠枝莲纹饰的碗在北京出土不少。有大小二种。看来是明初北京市民所用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写意画法,也即南京故宫玉带河出土的那种。手头有一件宣德残碗,小沙足,器心涩圈,画艺高明。还有一件较具象的缠枝莲碗,但枝叶比一般疏简,逸笔草草,画意很浓。青料兰灰,夹带褚色。让人注意的是器足较小,足径5cm,沙足粗处,与糙,底胎厚1.3cm。器心的草书福字缩釉三一般常见的缠枝莲碗不同,有永乐特点,也许还更早些。白釉深腹缠枝莲碗,出土于灯市东口工地四米黑淤泥层。它突出特点是少见的白净釉色。口径16.4cm,高7cm。胎体厚重,弧形沙足,有乳丁。器心草书福,笔意肥润饱满,莲枝画法疏朗,有明显的永乐特征。几笔草碗,所谓几笔草,即是用一笔或几笔随意挥就草形纹饰。北京有不少出土,共同特点是胎厚,弧形沙足。有的釉色米黄,都具有明显的明初特征,这种碗以宣德为多。虽简略几笔,但其笔法值得注意。梅枝碗,以梅枝做纹饰为明前期多见,如月影梅,成化采用极多。这里所说不同一般,底胎很厚,弧形沙足,有明显的明初特征。结合外沿残留的纹饰笔法,象是正统出品。从画面看,作者有精湛的笔墨功力,是民族写意画的佳作。瓷片标本出土于米市大街路西工地。还在崇文门内同仁医院工地得月影梅碗心一块,有明显的宣德特征。这种画法出现于明初,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意义。它早于明代写意画代表画家陈道复和徐渭。这幅梅枝图和后面所介绍的小石兰花,再一次表明民窑瓷绘大写意画风是走在文人画家前面了。正统大花碗,薄胎深腹,造型可爱。制作相当精细,是民窑器中的细活,在北京是个少见的品种。口径17cm,碗高7.4cm。釉足,器身内外有自然大开片。外沿一排花草,器心象是折枝牡丹,内沿靠边一圈回纹。釉色青白晶莹,料色鲜亮,幽雅喜人。这个碗出土于旧东城根工地六米深的黑淤土层中。土层中间有直立的木桩数根,所见瓷片皆元代和明初之物,青花一类多厚沙足,显系元末明初文化层。征求景德镇陶瓷馆几位同志的意见,大家认为这个花碗是正统的出品。在这个碗附近还出土一个正统缠枝莲小碟,同样的在景德镇陶瓷馆也见到过。>篱巴花碗,这是在北京少见的品种。所得相类瓷片不过二、三。深腹,酱口,满身自然小开片。釉层稍厚,晶莹明亮,画面清新。足深,里外皆向心倾斜,足内薄釉。器心方福字,外沿一圈篱巴和花枝,用笔流畅自然,成形有景泰特点。这个碗出土于东四民政局工地,夹杂在五米深的牛骨层中,从夹杂瓷片看,均有元代和明初特征。估计为当时屠宰场和市民的用器。出石兰花碗,这个品种只见过两例,底胎十分厚重,足脊平切,足内白釉。釉色不太光泽,有不显的小开片,料色淡兰,有正统特点,也出土于民政局工地牛骨层中。以大写意手法画石兰,与上述梅枝碗一样,值得注意。一枝草斗篮碗,在不同地方得到几个相同残碗。口径10.9cm,器高3.2cm,沙足。器心双圈内仅用细笔画劲草二枝,别有天趣。据考据为景泰所出。一枝梅碗,釉色灰黄,料色灰黑,沙足很深,有乳丁,挖足过肩,内直外向心倾斜。为景泰出品。双圈器心疏疏一枝梅花,梅朵看似横8字。大写意画法,出现在这时期,同样值得注意。人物云气高足杯出土于西单商场工地。杯高10.5cm,口径12.5cm,足高5.3cm,足下径4.7cm。器心写意梅枝,外沿土部为弹簧状卷云环绕,下部是随意挥就的草木。一侧身老者盘腿静坐。从青料色泽及画法看,有明显的景泰、天顺特征。其下限最迟不会晚于成化初期。梅枝云气折腰杯,出土于灯市西口烧酒胡同工地。口径7.5cm,杯高4cm。器心圈内画一枝梅,外沿是云气和梅枝,沙足,小乳丁。釉色和料色有如上述景泰薄胎花碗和篱巴花碗。这种杯景德镇窑址有出土,是景泰到天顺间的出品。其它。在灯市东口四米黑淤泥层中得明初缠枝莲高足杯一个,器内草书寿字。方福字器心碗在北京出土很多,外沿分别绘云气、海浪和缠枝莲。还有一种景泰山景碗,外沿是几个山包,点缀以云气花草。被日本人称之为"云莹手"画法的景泰碗也见到一些,有的沙足,云气间点缀楼阁。有一种器心福字或折枝莲,外沿缠枝莲折腰小碟,口径10.5cm,釉色灰黄,厚沙小足,具有永乐特征。还有一种深腹小酒盅,白沙足,缠枝莲夹杂八宝,似乎也是明初的出品。以上介绍了一些品种,是出土实物看,明初景德镇的青花民用瓷在北京为数不少。其中有人虽是正统,景泰和天顺时期的。象力福字碗几乎凡工地皆可见,显系一种主要民用瓷。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老百姓都得吃饭喝水,既吃喝,就必用碗碟。从正统到天顺长达30年,不生产瓷碗瓷碟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对这些东西可能一时不认识,但不等于它们不存在,绝不会是"空白"的。值得欣喜的是,经过景德镇专家们的努力,明初各时期的民窑瓷正在逐渐被还貌。>大量实物资料已表明,明初民窑瓷绘有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点。它不同于后来的成弘,更不同于更晚的嘉万。如果说民窑瓷绘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写意画风;那么,明初瓷绘在这一点上就更鲜明,说是大写意更恰当一些。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溶传统书法意味于绘画,明初民窑瓷绘做得比古代纸绢绘画要更彻底;二是明初民窑瓷绘中的大写意画法和抽象画法,在民窑瓷绘开启中国写意画风之先河的贡献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相关参考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 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 青花,中国陶瓷王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 一、官民窑的关系及康熙青花的分期 青花,中国陶瓷王国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它不仅与玲珑、色釉、粉彩一道并称景德镇“四大名瓷”,而且还享有“国瓷”美誉。明清时期官民窑皆大量生产。
明清时期的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瓷都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代表称誉于世,名扬四海,而同期的民窑青花却少见经传,鲜为人知,颇值研究。为
明清时期的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瓷都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代表称誉于世,名扬四海,而同期的民窑青花却少见经传,鲜为人知,颇值研究。为
是谁描绘了元青花? 若论陶瓷的装饰艺术,在元代以景德镇最为有特点,尤其是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基本奠定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方向与基础。因此,尽管元代的景德镇窑瓷器种类较多,但对后世影响最大
是谁描绘了元青花? 若论陶瓷的装饰艺术,在元代以景德镇最为有特点,尤其是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基本奠定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方向与基础。因此,尽管元代的景德镇窑瓷器种类较多,但对后世影响最大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瓷都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代表称誉于世,名扬四海,而同期的民窑青花却少见经传,鲜为人知,颇值研究。为此,本文试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瓷都景德镇明清官窑、青花作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代表称誉于世,名扬四海,而同期的民窑青花却少见经传,鲜为人知,颇值研究。为此,本文试
明洪武青花瓷器的鉴定 洪武青花瓷概念的产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和1984年北京四中基建工地原皇宫库房遗址出土了明初瓷器残片,才引起了一些
明洪武青花瓷器的鉴定 洪武青花瓷概念的产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和1984年北京四中基建工地原皇宫库房遗址出土了明初瓷器残片,才引起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