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凤冠霞帔本是贵族妇女礼服

Posted 霞帔

篇首语: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凤冠霞帔本是贵族妇女礼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栏目主持梁巍

  □讲解嘉宾

  曹丽芳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霞帔原是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宋朝以后定为命服,随品级高低而不同,明代在制度上对霞帔作了详细规定,一品至九品,各不相同。 ”

  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每每读到此,便想到古时的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在人生最幸福的那一天可以装扮得如此华丽,一抹浓艳,满身喜庆。霞帔,在古代原是贵族妇女的正式服饰,只有在国家重大典礼以及各种礼仪场合才能穿着,而且还被皇帝规定为“非恩赐不得服”。那么,霞帔是怎样作为民间女子出嫁时的嫁衣呢?本期的半岛讲堂中,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曹丽芳就为读者讲述了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

  历史渊源

  凤冠霞帔本是贵族妇女礼服

  霞帔也叫做“霞披”或“披帛”,它的形状像两条彩练,上面印画图纹,穿着时把它绕过颈部,披挂在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 曹丽芳老师介绍,霞帔大约起源于晋代,据《事林广记・服饰类》记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 ”隋唐以后,妇女们在各种场合,如劳动、娱乐或出行,都喜欢用披帛作为装饰,又因为人们觉得这种服饰美如彩霞,所以称它为“霞帔”。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中就有“虹裳霞帔步摇冠”的描写:“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从传世的壁画、陶俑来看,穿着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穿内衣,不能单独使用。

  到了宋代,霞帔正式作为贵族妇女的服饰,并随其丈夫或儿子品级的高低,式样各不相同,而且还有个硬性规定:非恩赐不得服,不是皇帝恩赐的人,不能穿着霞帔。《宋史・舆服志》所记:“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所谓“常服”并非指日常服装,而是在国家大典之外的各种礼仪场合所应着的正式礼服。明代也沿袭了这一制度,霞帔被用作后妃、命妇们的服饰。 曹丽芳老师介绍,命妇常服、礼服的霞帔,颜色、图案都有具体的规定,从霞帔的纹样上能反映出来她们品级的高低。福建南宋黄升墓中出土有宋代霞帔的实物,其形制是两条绣满花卉纹的细长带,长带尖角一端相连,形成“

>V”字形。穿用的方式,是将两条长带搭在肩头,在颈后以线缝连,而尖角一端垂在身前,下坠一个金或玉的圆形“帔坠”作为装饰。这样的霞帔是宋代内、外命妇常礼服的一部分。

  明代的霞帔狭窄如巾带,清代的霞帔则阔如背心,中间缀以补子,补子的纹样一般都视其丈夫或儿子的品级而定,武官的妻子和母亲不用兽纹而用鸟纹。这些补子的形状,一般都是方形,到光绪中叶,曾出现过圆形补子,但是也仅限于汉族贵妇中间,并且很快又恢复了原状。

  引申作用

  宋代“霞帔”也指后妃级别

  从宋代开始,霞帔成了贵妇礼服的组成部分,也成了女性社会身份的一种标志。由于制度规定霞帔“非恩赐不得服”,不用说民间女子了,就是皇帝后宫中的普通宫女也无权佩戴,不过,在宋代的宫廷中还是有人获得了皇帝的恩宠,被赐以霞帔,于是就衍生出了“红霞帔”和“紫霞帔”的后妃名号。

   曹丽芳老师介绍,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九年,“后宫韩氏为红霞帔”。将韩氏泛称以“后宫”,可见她本来只是一位普通宫女。再如宋人张扩《东窗集》中记有《红霞帔冯十一、张真奴、陈翠奴、刘十娘、王惜奴等并转典字,红霞帔鲍倬儿、紫霞帔王受奴并转掌字制》一则文字,实际上是皇帝所开具的“授任书”,把一批原为“红霞帔”、“紫霞帔”身份的宫人,提升为“典字”、“掌字”。元代学者陶宗仪所编纂的《说郛》中记载说,在宫廷内命妇中,“典字”为正八品,“掌字”为正九品,在后妃、女官的正式编制当中属于最低的两级,而“红霞帔”、“紫霞帔”根本连“品”都算不上。这样说来,当时皇帝如果喜欢上了一位普通宫女,往往先给她一个红霞帔或紫霞帔的名分,让她与一般的宫女有所区别。如果这位宫女能够继续获得皇帝的恩宠,才有可能被封为正式的嫔妃。

  特殊含义

  “红霞帔”成后宫斗争标志

  那么,当霞帔指代宫女级别的时候,为什么要用“红霞帔”、“紫霞帔”来称呼,而不用其他颜色呢? 曹丽芳老师介绍说,据历史学家推测,恐怕是因为普通宫女在宫中没有佩戴霞帔的权利,只有有幸受到皇帝恩宠的宫女,才会被破格赐以红霞帔或紫霞帔,标示其特殊身份。“那么对于像上文中提到的陈翠奴、刘十娘这样显然出身于社会下层的女孩子,一袭霞帔,无疑就是一张入场券,让她们得以进入争夺后妃尊位的游戏场。

> ”

  南宋高宗的妃子当中,就有一位刘氏入宫后从“红霞帔”做起,一路升到淑妃。但这条道路也极其危险,一旦争斗失败,迎来的命运就格外悲惨。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哲宗晏驾未久,皇太后便下令废黜一批哲宗身边的妃嫔、宫人,其中有位韩氏女子,竟由正五品的才人直降为“红霞帔”,令她去守陵。“这位不幸的女子被扣上了一个最卑微的妃子名号,罚她去为哲宗守陵,在陵园中埋没一生。 ”在此,“红霞帔”就成了一个暗算的手段,是受辱的标志。

  民间典故

  民女救主 众女子沾光穿霞帔

  凤冠霞帔自宋代以后就被规定为有一定品级的命妇才可以穿着佩戴,但它同时却也是民间女子新婚时的传统礼服。在服饰制度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怎么会允许民间女子在出嫁时可享受穿戴凤冠霞帔的殊荣,让姑娘们在出嫁时打扮得如此高贵,同皇上妃嫔们并起并坐,享受这至高无上的荣誉呢? 曹丽芳老师介绍,这其中有一个感人的传说。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掳走了帝王公孙,宋徽宗的儿子康王赵构仓皇逃出,直奔江南。到了西店境内的前金村时,忽见路边有座破庙,庙前晒场的谷箩上坐着一位姑娘。姑娘见康王逃来,急中生智,叫他藏到谷箩里,自己仍若无其事地坐在谷箩上面。当金兵追到问姑娘是否有人路过这里时,她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说,他们向南边逃去了。金兵信以为真,便向南边猛追而去。结果康王躲过了这场杀身之祸,他千恩万谢,对面前这美丽机智的小女子也十分喜爱,便将身上带着的一方红帕赠给了她,告诉了她自己的身份,并说:“明年的今日定来娶你。到时你只须在岭上挥动红帕,我便可认得你。 ”

  康王到杭州后登基,成了南宋的高宗皇帝后,如约前去迎娶姑娘,不料姑娘留恋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又舍不得抛下父老乡亲,不愿进宫。但是又怕皇命难违,便准备了许多的红帕,叫各方姐妹是日都挥动着红帕,使高宗无法辨认,只得作罢。但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宋高宗还是下了一道圣旨:“浙江女子尽封王! ”这可让随行的礼仪官发了愁,对皇帝说:“这都封王怎么得了? ”高宗想了想道:“这有何难?让她们出嫁时都穿戴上霞帔不就成了! ”从此姑娘们当新娘子时都披霞帔,穿上大红袍,大红裙,同时也没有忘记将康王赠送的红方巾往脸上一遮。这一习俗代代相袭直到如今,老幼知晓。

>

  相关阅读

  真正的凤冠只有四件

  穿着霞帔,就要配上凤冠,无论是作为贵族妇女的礼服,还是作为民间女子出阁的嫁衣,这两者缺一不可。凤冠,本来是以凤作为主要装饰物的皇后礼冠。 曹丽芳老师介绍,据文献记载,妇女首饰上有凤凰装饰始见于汉代。当时,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簪上已有凤凰爵这种装饰。到唐朝的时候,皇后见宾客时穿的礼服上出现了后世凤冠上的大小花和博鬓等装饰物。宋朝,凤冠已经在贵族妇女中比较多地出现了。宋朝的凤冠一般以银为质,外饰龙凤珠花,并镶嵌着各种宝石。据《宋史・舆服志》记载,皇后的朝冠为特大的龙凤花钗冠,上面缀满珠宝,并用金银丝盘成龙凤及大小花二十四株。皇太子妃的花钗冠,有大小花十八株,无龙凤。命妇的凤冠则按不同的品级有不同的形制。明代建国以后,随即规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凤冠成为贵族妇女参加大典礼时必须要戴的。清代贵族妇女也戴凤冠,这种凤冠的形制相当复杂,在装饰题材上已不限于龙凤。

   曹丽芳老师介绍:“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真正的凤冠只有四件,都是明代定陵的遗物。定陵为明十三陵之一,是明代著名的万历皇帝的陵墓,里面安葬着他和他的两位皇后。在定陵出土的凤冠共有四顶,它们分别属于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 ”

  趣味阅读

  文学作品常写凤冠霞帔

  霞帔和凤冠“搭档”在一起,不仅是古代女子的心头之爱,更是文学家们乐于描写的美好事物。 曹丽芳老师介绍,除了上文提到的白居易《霓裳羽衣歌》中有对凤冠霞帔的描写之外,元代杨显之创作的杂剧《潇湘雨》中也写到了凤冠霞帔:“《潇湘雨》是元代比较著名的杂剧,写的是秀才崔甸士中举做官后弃妻再娶,原配张翠鸾寻夫反被诬陷,受尽苦楚,最终夫妇和好的故事。这出杂剧共有四折,在第四折里提到过凤冠霞帔:‘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 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明末冯梦龙编纂的《醒世恒言》中有一篇《张廷秀逃生救父》,里面写到“花烛之下,乌纱绛袍,凤冠霞帔,好不气象”。从这里可以看出是一个结婚的场景,新娘的凤冠霞帔和新郎的乌纱绛袍相得益彰,十分气派。

>

  而读者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红楼梦》了。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李纨的那首“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可谓家喻户晓,画着的那盆茂兰,以及旁边那位美人更是让读者印象深刻。画面中的美人穿着的正是“凤冠霞帔”。

  慈禧以凤冠霞帔取乐

  清朝入关后,本着讲究实用的原则对前朝服饰做了许多革新,原来装饰繁琐的贵族妇女所穿戴的凤冠霞帔也尽量作了简化,明朝以前的那种完整的凤冠霞帔渐渐从北方人的着装习俗中消失了,仅在南方女子婚庆时才穿戴,以至于连以奢华著称的慈禧太后都没有见过全套齐备的凤冠霞帔。

   曹丽芳老师介绍说,据梁溪坐观老人的《清代野记》所载,光绪中期,四川有个官员的家属缪氏因为精于书法绘画而得到慈禧的青睐,被“置之左右,朝夕不离”,成了慈禧的座上宾。慈禧六十大寿的前几天,突然心血来潮,对缪氏说:“满洲女人的盛装打扮,你已经见过了,可是我还没见过汉人的盛装打扮是怎样的。 ”缪氏答道:“汉人女子的盛装,不过就是凤冠霞帔罢了。 ”慈禧说:“那到我生日那天,你也要穿这样的衣服来陪我见客人。 ”缪氏只得应承下来。到了慈禧生日的当天,缪氏果然身穿凤冠霞帔来见慈禧。见了缪氏的打扮,慈禧一时乐不可支,认为她像极了戏剧中的人物。在接受文武百官女眷的庆贺时,慈禧把缪氏也带在身边,而熟谙民间习俗的众官员女眷,见缪氏竟然身着只有在舞台上才可以见到的凤冠霞帔迎客,无不大笑失声,气氛也由此而变得非常喜庆。慈禧这一天的心情也是大好,赏赐无数。只不过,被当作笑料的缪氏就苦了,站在一旁陪客,即使遭人嘲笑也要强作欢颜。但事情传开之后,许多朝官的母亲和妻子,都非常羡慕缪氏,认为这是慈禧眷爱优隆、天恩高厚的体现。

相关参考

传统文化 你不知道中式婚礼有多美

渐渐地,身穿凤冠霞帔的中式婚礼,成了现代人的新"时尚",追寻文化根源、重视传统民俗。而中式婚礼的主调大红,由内而外地喜庆。现场布置新娘礼服新娘发式中国风请柬其他那些头戴凤冠身披霞帔的出阁女子,在人生最

传统文化 古代男女结婚之时为什么都要喝交杯酒 交杯酒的来历

  中式婚礼穿凤衣戴凤冠,凤衣凤冠是绣有凤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为古代贵族所独有,后不分贵贱,行于一般女子,继而又传袭于婚礼,但因家庭贫富而有所增减。古代婚礼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交杯喜酒

传统文化 古代男女结婚之时为什么都要喝交杯酒 交杯酒的来历

  中式婚礼穿凤衣戴凤冠,凤衣凤冠是绣有凤龙图案和彩饰的衣冠,象征吉祥富贵,为古代贵族所独有,后不分贵贱,行于一般女子,继而又传袭于婚礼,但因家庭贫富而有所增减。古代婚礼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交杯喜酒

幽默故事 完美的礼服

 詹妮弗的婚期很快就要到来了。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她的兴奋之情。即使她的父母去年才离婚,她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仍是那么强烈。  为了出席女儿的婚礼,詹妮弗的母亲已经订购了一套完美的礼服,这套礼服将会使她成为

文史百科 蕾丝的起源和发展

蕾丝是一种舶来品。网眼组织,最早由钩针手工编织。欧美人在女装特别是晚礼服和婚纱上用得很多。18世纪,欧洲宫廷和贵族男性在袖口、领襟和袜沿也曾大量使用。19世纪初的帝政风格女装也好,随之流行的浪漫主义时

文史百科 蕾丝的起源和发展

蕾丝是一种舶来品。网眼组织,最早由钩针手工编织。欧美人在女装特别是晚礼服和婚纱上用得很多。18世纪,欧洲宫廷和贵族男性在袖口、领襟和袜沿也曾大量使用。19世纪初的帝政风格女装也好,随之流行的浪漫主义时

文史百科 蕾丝的起源和发展

蕾丝是一种舶来品。网眼组织,最早由钩针手工编织。欧美人在女装特别是晚礼服和婚纱上用得很多。18世纪,欧洲宫廷和贵族男性在袖口、领襟和袜沿也曾大量使用。19世纪初的帝政风格女装也好,随之流行的浪漫主义时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辽 青玉孔雀簪

[专家点评]辽青玉孔雀簪  青玉孔雀簪:辽,长6cm,高3.3cm。  古代妇女青丝髻发,必戴钗簪,玉簪是贵族妇女的首选。这件青玉孔雀簪,琢形侧重考虑便于佩带和拆卸,将孔雀作大面积变体造型,头喙、冠羽

传统文化 [专家点评] 辽 青玉孔雀簪

[专家点评]辽青玉孔雀簪  青玉孔雀簪:辽,长6cm,高3.3cm。  古代妇女青丝髻发,必戴钗簪,玉簪是贵族妇女的首选。这件青玉孔雀簪,琢形侧重考虑便于佩带和拆卸,将孔雀作大面积变体造型,头喙、冠羽

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各朝服饰的特点与发展

1、西周最大的贡献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礼服制度的完善。西周时期的礼服制度也是上衣下裳款式,只不过头要戴冠,衣裳要有等级,要有章纹,出现敝膝,组玉等相关礼服配件,这样完善的礼服系统一直延续到明。2、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