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中亚或其他非中国地区有没有汉人的后裔
Posted 胡人
篇首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中亚或其他非中国地区有没有汉人的后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蒙古帝国鼎盛的时期就是我国元朝,如果单纯的讲那个时候流落到中亚的汉人,应该是很少的,至于他们的后裔现在还在不在中亚,即便有,也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蒙古统一中国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
1204年,铁木真征服蒙古草原上唯一可以和自己抗衡的乃蛮部首领太阳罕。1206年,统一了西起阿尔泰山,东至兴安岭的整个蒙古草原。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头举行盛大集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建立蒙古国。随后开始建立蒙古汗国的国家制度,铁木真称成吉思汗。
1211年农历二月,成吉思汗率兵南下,开启了对金国的侵略战争,此后16年间连续对金国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战役,双放各有胜负,战争处于拉据的胶着状态。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两年后他的三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随后大举进攻金国,旨在迅速灭掉金国。经过两年的进征伐,金国主力被消灭殆尽。
1233年蒙古与南宋达成协定,协力围困蔡州(今河南汝阳),3个月后城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经过数十年的修整,1258年,窝阔台的侄儿蒙哥即位后,开始对南宋用兵。后来蒙古内部发生叛乱,大将忽必烈暂时和南宋达成和议,忙着回去争夺汗位。南宋得以片刻的喘息。
1271年,忽必烈称帝,改国号为元,也就是元世祖,即位不久便找借口攻打南宋。1278年六月,宋将张世杰与蒙古兵大战崖山,10万大军葬身大海。第二年,元朝统一中国。
从1204年的蒙古崛起到1279年的统一中国,其实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也就是说先征服的西北中亚各地以后,才开始挥师南下的。所以汉人并没有成为蒙古征讨中亚的大军,而汉人后裔流落中亚一说,自然不成立。
二汉人不受蒙古人重用
蒙古人一直以征服者自居,汉人的地位很低。忽必烈把各地的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次等色目人,汉人居第三,四等人为南人也就是我国西南一些少数名族。在政府机构中,高级官员都是蒙古人,宋人和南人没有要职可任。所以能到中亚属地任职的汉人几乎为零。
三蒙古人的幕兵制度与驻军
蒙古自己实行征兵制,对汉人也行半征兵制,兵的数目很大。但是元朝对汉人始终歧视,军机重务不得参与,所以汉人征为元兵的数目至今无从稽考。驻军各地的目的是镇压汉人,为的是永久维护蒙古人的统治地位。所以用汉人镇压汉人,应该是行不通的。
四守边与征战
元朝在统一中国后,为了对所属区域实行有效管控和维护边境安宁。先后在全国设立了1500多个驿站,类同于烽火台的功能。最远的地方到到甘肃西北、今内蒙古西北一带。驻守驿站的兵卒应该有部分汉人,但是没有到达更远的地方。往中亚的区域属于四大汗国的统治,名义上是服从忽必烈的元朝统治,但实际都是各自为政,甚至后来相互攻伐而灭亡。四大汉国相互争战的时侯,忽必烈虽也卷入其中,但是那个时候主要的精力是在完成对南宋的统一战争,所以汉人充当炮灰的可能不大,数量也不多。
元为整个中国初次陷于外族,又是唯一不肯与中国同化且想同化中国的外族,所以中国人对其反抗最为激烈,同时蒙古自身各项制度并不健全,内部矛盾重重。所以在统一中国不足百年的时间就灭亡了。
现在中亚地区生活有一部分被称作“东干人”的中国人,其祖上应该是我国清朝时期,由政府或是战乱迁徙过去的回族人。而真正义上的汉族人,却没有发现有。
一般来说中亚指五国,他们国家的名字后面都有斯坦二个字,用西里尔文字,过纳吾肉孜节。尽管纳吾肉孜节是波斯语,意思是:新的一天,新的开始。但是,中亚五国过去是游牧民族,他们确实以肉食为主食,过3月21日的纳吾肉孜节就是大吃大喝,吃的就是肉食,以牛羊肉主食。中国是农耕民族,过得是春节,春节也是农历新的一天开始,农耕民族在那天也是大吃大喝,吃的是半荤半素的食品,但是以稻谷类为主食,以猪和鱼为副食。
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根基,儒家主张“君权神授”、“三纲五常”、“重农仰商”,所以将我们中华民族束缚在这块土地上,成为了小农经济的庶民,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向外扩张。所以,中亚地区没有汉人的后裔,唯有几百年来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扩散的汉人后裔。
说起汉族,最早的古羌纯汉族应该是西周的周武王祖先的古公亶父,他们是最早的农耕民族。到了战国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就是将以“姬”姓为主体的各个列国都灭掉了,就是秦的“西戎”游牧民族第一次将中国农耕民族灭掉。中国因为以儒家思路为主体,将炎黄子孙延续下来变成了神话,所以历史学家将秦的祖先写成为周成王养马的,作为黄帝后裔的一部分。
秦人有四大陵园,三座在陕西,那就是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始皇陵园。1993年,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上发现陵园,考古人员进行挖掘,证明是秦人皇家先祖墓地,被称为“西垂陵园”,这也证明了秦人第一陵园,也就是秦族、秦文化的根基,被称为“西犬丘”,也就是说秦人早期是甘肃的西戎。在秦孝公商鞅变法时,商鞅也提出秦国要改变戎狄风气。
西戎有高加索人种的特征,三国志(不是三国演义)就记载着:孙权是碧眼、紫髯,曹操的儿子曹彰是黄须,关羽、太史慈、程昱等人,都是美须髯(就是大胡子),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当时的汉人都明显是体毛很重,毛色较浅。到了西晋八王之乱,接下来五胡乱华,中原的汉人被大屠杀以后,大量的胡人进入中原,到了北魏时,中原地区应该是鲜卑通古斯的人种;到了蒙古灭金国以后,中原地区应该形成了蒙古通古斯人种。原因很简单,金灭了辽和北宋,蒙古灭了西夏和金,当时的契丹、党项、女真、沙陀、柔然、突厥、回纥等几百个游牧民族都汉化了。元朝建立以后,蒙古人将这些胡人汉化的人,称为汉人,将南宋的汉人称为南人。到了满清灭明,彻底改变了汉族的血缘关系,古公亶父留下的汉族成为名符其实的通古斯蒙古人种,惟一能够骄傲的是,我们汉字、汉文化、儒家思想没有被打断。
有人说,胡人能够汉化,是因为汉人多胡人少,所以会汉化,实际上他们的思路是用群体的概念代替了族体的概念。不妨说三国时已经有大量得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他们是匈奴、羯、羌、氐、鲜卑、柔然等,他们以后十六国时建立的小朝代也是用汉名,譬如: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等等,尽管他们是游牧民族,茹毛饮血,但是在意识上就开始汉化了,到了北魏孝文帝时全部汉化,用汉字、汉语、汉文化。
总的来说,由于是汉民族的农耕文明,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中国的祖祖辈辈被束缚在这块土地上,没有能力去征服其他游牧民族,也从来没有到达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的土地上,更不会到达中亚地区!
相关参考
...实打下的更多;如果是明代,恐怕出了长城就是国外了。中亚当时有部分地区是在清朝的版图内的。中亚又称中亚细亚,即亚洲中部地区,狭义上的中亚gj包括五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实打下的更多;如果是明代,恐怕出了长城就是国外了。中亚当时有部分地区是在清朝的版图内的。中亚又称中亚细亚,即亚洲中部地区,狭义上的中亚gj包括五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实打下的更多;如果是明代,恐怕出了长城就是国外了。中亚当时有部分地区是在清朝的版图内的。中亚又称中亚细亚,即亚洲中部地区,狭义上的中亚gj包括五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土家族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为巴人后裔;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甚至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还有人认为是汉人戍边将士和土著女子的后代。根据复旦大学
土家族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为巴人后裔;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甚至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还有人认为是汉人戍边将士和土著女子的后代。根据复旦大学
土家族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为巴人后裔;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甚至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还有人认为是汉人戍边将士和土著女子的后代。根据复旦大学
早在16世纪末,就有一些俄罗斯人来到中亚北部,但其大规模移民是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的。当时,帝俄军队刚刚征服中亚不久,就有大批俄内地农民要求迁居中亚。他们隐约觉得,国家会为自己报销路费或给某种优惠。俄
早在16世纪末,就有一些俄罗斯人来到中亚北部,但其大规模移民是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的。当时,帝俄军队刚刚征服中亚不久,就有大批俄内地农民要求迁居中亚。他们隐约觉得,国家会为自己报销路费或给某种优惠。俄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当然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么,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而清朝之前的一个朝代是明朝,关于
狮子虽然没有被列入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之中,但是它一直被国人视为吉祥物,出现在许多庙宇道观、银行机关、园林陵墓之前。 其实,狮子并非原产于中国,其原生地在中亚、非洲一带。中国的狮子是从中亚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