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国考与古代科举有什么区别
Posted 科举
篇首语: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顶风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国考与古代科举有什么区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又到一年国考时,2015年泱泱一百多万的考试大军已吹响号角。此时此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即“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到清光绪(1904年)举行的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历时一千三百多年。那么古代的科举和当代的国考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科举和当代的国考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
首先;都是为国家行政机构选拨人才。无论是科举还是国考,都是读书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必经之路。> 其次,考试内容相似。现在的国考的“申论”就是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论”演变而来的,其论述的内容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治国理政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再次,两种考试都是全国性的。最后,从考试难度而言,也是旗鼓相当。当然,这个难度主要是指录取的比例,也仅只能拿科举中的会试和国考做比较,两个考试的录取的比例都十分低,均不足十分之一。> 严格来讲,国考的难度还是无法和和科举考试比较的,科举不是一次考试,而是层层选拨。清朝268年的统治,仅产生了6000多个进士,而昨天刚刚结束的国考就要录取1.9万考生,即便剔除现在人口基数较大的因素,曾经科举的实际录取比例也能和国考最热门的岗位匹敌。
不同点:
首先,科举考试录取的是“官”,而国考录取的是“吏”。在古代,中了进士就是上等人了,头名授个翰林院修撰(六品),其他也能捞个翰林院编修,都是堂堂的正七品官员了,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或者调研员了,虽然不一定马上有实职,但也入选了国家的人才库。而现在的国考,被录用了,充其量也就一个主任科员,在古代只能被称作“吏”,其实还未“入流”,和“官”还有一定距离。
古代科举制度是如何发展的?
·隋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第一届科举考试举行。当时主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的办法当时虽没有形成正式的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方式,在中国的人才选拔历史中开创了新的篇章。
·唐
唐承袭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每年分期举行)和制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两类。常科科目有五十多种,其中,明经、进士两科为主要科目。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唐代还产生了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由兵部主考。
·宋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常科的科目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后分三甲放榜。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元
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明
明时科举制进入了鼎盛时期。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正统年间的商辂一人而已。
·清
清代的科举制度,民族歧视色彩严重,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享有特殊的优特。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首先是科举的初步考试,包括童试、岁试、科试。童生合格就可以当“秀才”。秀才一年考一次,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科试”。接下来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包括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会试考中了,称为“进士”。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相关参考
如何正确处理国考与孩子长远发展的关系国考越来越近,我想家长们也正需要在这个时候认真地考虑一下,1.孩子在过去都做了哪些“长功”,或能力培养?做过长功的部分在现在冲刺中如何对待?2.看看那些没有长功支撑
全城国考经典台词1、求学不是求分数,读书不是读死书。2、现代的国考和古代的科举有很大的不同。但金榜题名和名落孙山的心情应该是古今相通的吧?他回不回来关我屁事,上厕所才关我屁的事。3、首先你没有理由打断
考场如战争,而古代科举考试更是激励,并不是每个历史名人都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也有那么几位历史名人。那么他们到底有谁,下面中国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 韩愈:接连应考霉运多 被苏轼评为
考场如战争,而古代科举考试更是激励,并不是每个历史名人都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也有那么几位历史名人。那么他们到底有谁,下面中国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下。 韩愈:接连应考霉运多 被苏轼评为
电视剧《女驸马》中,女主人公孟丽君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状元。这让人们考虑一个问题,真实的历史上,1300年科举考试为什么没有女性参加?科举考试对性别有要求吗? 纵观历代科
电视剧《女驸马》中,女主人公孟丽君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状元。这让人们考虑一个问题,真实的历史上,1300年科举考试为什么没有女性参加?科举考试对性别有要求吗? 纵观历代科
电视剧《女驸马》中,女主人公孟丽君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状元。这让人们考虑一个问题,真实的历史上,1300年科举考试为什么没有女性参加?科举考试对性别有要求吗? 纵观历代科
自打隋朝大业四年(607年),隋炀帝以“试策”取士以来,直到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演变趋势,应了一句老话:“把复杂的东西搞简单,那是能耐。”复杂的科举,考法越变越简单,就是为了
自打隋朝大业四年(607年),隋炀帝以“试策”取士以来,直到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演变趋势,应了一句老话:“把复杂的东西搞简单,那是能耐。”复杂的科举,考法越变越简单,就是为了
我国古代科举准则的影响: 科举准则在我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今后我国的社会构造、政治准则、教学、人文思维,发作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正本意图是为政府从民间选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表象,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