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附录一 风水学课程
Posted 风水
篇首语: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附录一 风水学课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附录一 风水学课程
第一课 中国风水学的定义
中国风水学是文化?是科学?是技术?是迷信?
中国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
中国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
中国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目前,对于中国风水学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全盘否定,鄙视洁难,使风水的科学内涵得不到合理的发掘。这种观点割裂人类文明的传承性,必然走上”民族虚无主义“,由此引发两种社会现象:漠视,逆反盲从和迷信;一种是基本肯定,积极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使其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为保护传统城镇风貌、街区景观和古建筑特色等做出了贡献。
中国风水是科学?是技术?是文化?还是迷信?不明其理者会简单地认为是迷信。在国外及国内的学术范围不自觉地正悄然掀起一股风水研究热。国外的学术界给中国风水以很高的评价。为了给中国风水正名,称中国风水学。
中国风水也的确是一门大学问。中国风水中包含着深刻而系统的思维理念,与中国人的行为准则相一致,这就是易理易构;包含着系统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其中”形法“和”理法“集中囊括了五千年来所形成的浩繁庞杂体系;中国古代的风水大师发明了中国独有的风水操作工具--罗盘;在现代中国大地上,从皇宫到民宅,从城市到乡村,尚保留着诸多风水古建筑,这是风水的活化石;乡村里还有可以给你随便聊起自己家乡风水特色的老人。难道这不值得从事建筑的人研究吗?用现代观点分析,尽管其中包含了许多与现代科技相矛盾的方面,但这是因将近一百多年来间断研究所造成的结果。
那么,中国风水学到底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还是属于实用科学技术?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似乎无法从现代单一学科的角度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按中国风水学套用的范围来说,则可将其概括为:中国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
中国风水学在我国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这在我国大量的现存古城镇、古建筑、园林、民居及陵墓中得到印证。
中国风水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具有了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等诸方面的丰富内涵。应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风水学中同时也掺杂着许多非科学的、落后的及人为的因素,这正是开展中国风水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风水学的核心内容是天地人合一。中国风水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恰是中国风水学的人与自然融合,即”天地人合一“的原则,排斥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解决建筑的选址乃至建造,才创造了中国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布局、建筑形式及建筑景观,因地制宜,美不胜收。相比之下,随着国门的开放,西方现代建筑在中国遍地开花,只追求具体的、单一建筑宏伟壮丽、或是追求单一形式美,或是追求功能实用,或是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与地域、自然、历史条件的融合,造就了今天中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城市趋同性,这将是遗害千古的罪过。
1中国风水学的定义
对于中国风水的研究,由于研究者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对中国风水的评价各有差异。现摘录国内外有关中国风水研究的评述如下:
国外学者对风水的评价
国外学者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对中国风水做出了许多中肯的论述,现摘人比较有影响的一些评述,供大家参考。
中国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摘自郭中端等旧)著《中国人街》(l),日本相横书房昭和1955年出版。)。
中国风水是:使生者与死者之所处与宇宙气息中的地气取得和合的艺术(查理Chatley语,摘自《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中国风水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行如下法则:
①自然的法则(ThelawsofNatu。)
②自然的数值比(TheNumericalProportionsofNature)
③自然的气息(TheBreathofNature)
④自然的外形(TheFormsandOutlinesofNature)
l)万物都处在一个天地相应的整体关系中。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太阳,太阴(月亮)、二十八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发现了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把天象当作世界的真实的观念下,试图通过它来打开认识自然之门。这在宋代,被朱熹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制约万物的是“理”,它以一定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运动着,由最初的混沌,产生了阴阳,进而演化出天地及一切自然事物。
2)宇宙天体的存在和显现,时空交替、类型各异,它们能够和谐地共存,是由于处在适当的位置,有着一定的量和轨迹,使各种相互作用达到平衡,它被归结为“数”。地球上的自然事物也反映着数的平衡,考虑到阴阳不停的运动,这种数的平衡也是动态的。
3)遵循着“理”,在一定“数”的平衡中,推动世界形成并作为一切存在物生命过程的能量,而且释放出来相互影响的,被称作“气”。
4)“理”、“数”、“气”都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则以其外在形象,潜在地反应着理、数和气。通过地和天的对应比较,可以发现其“形”,从中把握一定的理和数之下的气的作用。对自然平衡的破坏将受到气的报复(摘自(英)伊特尔EmestJ.Eitel《风水是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1883年出版。)。
所谓“堪舆”(注,即风水)者,实为吾国上古质朴之科学研究,托迹与生死小道之际,穷究其地质之妙,与道家吾岳真形图之旨,皆为别具肺肠,揭示地球物理之心得也(摘自台湾南怀谨著忡国文化泛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风水是这样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企图对一定场所内的气施加影响。它有助于人们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利用阴阳之平衡,来获得吉祥之气,从而促进健康,增强活力。风水是中国闻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现象,风水木乃古建筑理论之精华(摘自新加坡伊长林·李普著,吴吴等编译《风水术》)。
风水是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它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这种独特的选择地点的中国系统,具有科学的成分,也有迷信的成分(摘自尹弘基著《韩国风水研究--文化与自然》)。
此外,英国著名科学史权威李约瑟(JosephNeedHam),也曾高度评价中国古代的风水,称之为准科学,中国古代的景观建筑学。他指出,风水理论”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的成份“。”遍中国的田园,房屋、村镇之美,不可胜收,都可借此得到说明“。英国学者派屈克·阿伯隆比谓:“在乡村问题上,中国的风水名义处理上,已较欧洲任何国家前进甚多”,“在风水下所展现的中国风景,在曾经存在过的任何美妙风景中,可能是构造最为精美的”。美国城市规划权威开文·林奇在其代表作《都市意象》一书中,高度评价了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称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教授们组织起来,予以研究推论”,“专家们正在向这方面谋求发展‘等等。
国内学者对风水的评价
分析风水,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对事象因果关系的歪曲认识或处理,也明显带有巫术的气息。但更多的则是科学的总结,凝聚著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风水理所当然地是传统建筑理论的一部分。(摘自何晓听着《风水探源》)
风水(堪舆)也称相地,主要是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强调用直观的方法来体会、了解环境面貌,寻找具有良好生态和美感的地理环境。《风水辩》中有一段精彩的解释:“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不冲冒四面之风;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屈曲而又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实际上注重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使城市、村落和住宅与自然相配合,相协调。
阳宅相法是古代风水术中有关居住建筑选址、布局处理及确定兴造时间的方法及理论。其中“形法”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宅内方位格局;“日法”用于选择吉日良辰以事兴造;此外还有“符镇法”为补救各法选择不利的措施。
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堪舆(注,即风水)为天地之学,“堪天道,舆地道”,涉及天文、地理、易经、八卦、天干、地支、诗经、书经、洛书、河图等,苟非博学而一贯,稍失真谛,则讹谬千里,诬世惑民;堪舆是一种文化,需学悟兼行,功德一致。所谓“法无优劣,悟为高”,功道如此,堪舆亦然;堪舆又是一种认识上的“系统工程”,其全义,绝非断章管窥所能理解,其效应亦非一朝一夕所能验证。
风水,作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理论,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自然知识、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实际上,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自然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风水理论的宗旨是,勘查自然,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于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之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在自然环境、自然方位上,风水理论总结了与建筑相关的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自然知识和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把“背山、面水、向阳”看作是最好的自然方位。把适量的“前低后高”看作是最佳的宅院地势,重视住宅建筑中“水口”(包括入水口和出水口)和“气口”(包括门、窗)的自然方位,主张居室空间的高矮大小、室内采光的明暗程度均应适可而止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否则,把住宅建在有自然危害之地,或者把居室建成采光、通风、温度、湿度都很糟的人工环境,任凭多强壮的人,住久了也是要生病的。从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认真地加以研究和借鉴的。在文化环境、文化方位上,风水理论则是以河图、洛书、八卦、五行等易学文化为基础,通过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调整、色彩运用、图案选择等隐喻和象征手段,来实现其对于身心之和的环境追求。然而,这只不过是以心理暗示的方式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从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和行为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里也有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之处。
中国风水者,有曰: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之说。话很抽象,但人体科学实验测量证实气功态人比普通人物理数值高出几十倍。由此证明人的环境气场确实与其心理状态有关。一个有犯罪行为的人,心态必然不好,他的周围气场也相应弱小。进而又证实,有功之人可以避邪的道理,其实不过是因为其气场强,抵制了阴气的缘故。恰似风水学中所说“好气场要以德求之”。中国及世界各宗教流派都强调以德为本。
第二课 中国风水学的称谓
在历史上,地理、阴阳、卜宅、相宅、图宅、形法、青囊、青乌、堪舆等均曾泛指中国风水学。术数为一天文、二历谱、三五行、四蓍电、五杂占、六形法。“术数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汉书·艺文志》
风水学的称谓探源
风水学在中国经数千年历朝历代之沿革,其称谓没有统一,其内涵随历史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没有确切定义。在历史上,地理、阴阳、卜宅、相宅、图宅、形法、青囊、青乌、青鸟、堪舆等,均泛指风水。时至今日,风水称谓广泛流于民间,堪舆称谓在学术界认同,而其它称谓似成别名。
探析堪舆或风水的渊源沿革,正如许多专家学者考证的那样,最早的“卜宅之文”在商周之际或更早即已出现,见载于中国最早文献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尚书》、《诗经》等若干篇章,都是有关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的史实性论述。
分析这些有关堪舆(风水)的史实记载,对照有关理论及其实践,堪舆(风水)虽因历经长期发展沿革而趋于繁复纷杂,但其宗旨即基本追求可归纳如下:
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法天地,象四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至善境界。
阴阳
最早见于《诗经》之《公刘》章,如“于胥斯原”,“陟则在谳,复降在原”,“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觐于京”,“观其流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阳”,其中更有“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句,此句为后世风水称为阴阳,所典。故俗称风水师为阴阳先生。古代用木杆即圭表测日影“景”,以定方向及时令之方法的最早记载。
《诗经》这一美丽的史诗,历历如绘地描述了夏末时公刘率周民族由邰迁豳,勤勉勘察山川形势与水土之宜,辨方正位,规划营宅,使周之先民得以安居生息的种种活动细节。这一记载,是中国风水始行的最早描述。
后世,有关“阴阳”的著述颇为丰富,诸如:《周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刘熙《释名》:“阴者,荫也,气在内而奥阴也;阳者,扬也,气在外而发扬也。”
中国祖先通过大量实践劳动,建立了“阴阳”这一辩证思维的哲学理论体系,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各个领域中,特别是中国中医学和风水学,几乎就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套用。
地理
今天,西方人认为地理是说明:“人与地的关系。”(邹豹君(美)著:《地理难题答客问》)在中国古代,地理泛指今人之风水。
地理家或地师是中国古代最早行风水职能的司员。
王充《论衡·自纪篇》:“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唐代孔颖达疏云:“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地理。”
先秦祖先已悟到:人之行为应遵天道、地道,人应善用天时地利。《周易·系辞上》“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周易·系辞下》“古者庖牺(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风水家认为伏羲为始祖,肇原于此。
在后续的演变过程中,知天文地理、长于地理皆指精通水文地质地理之义。在实践中,使地理术论述更趋完善。诸如《礼记·月令》:“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管子·形势解》:“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无不予时,地不生财。”
中国历朝历代,均有冠称“地理”的风水著作。
风水
风水名称来源,一般公认语出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葬经》简明概括了风水选择标准:“来积上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金代兀钦仄注《青乌先生葬经》,亦有“风水”之称,云:“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又称“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也;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像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明代乔项《风水辨》解释“风水”,有云:“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
明代徐善继、徐善述在《地理人子须知》中综述前人论说,谓:“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者,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而生气何以察之?曰,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日要得水,要藏风。又曰气乃水之母,有气斯有水;又曰噫气惟能散生气;又曰外气横形,内气止生,又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皆言风与水所以察生气之来与止聚云尔。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风水之名。循名思义,风水之法无余蕴矣。”
综上“风水”典出及释义,风水可概括为考察山1;1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小气候及环境景观等,然后择其吉,而营筑城郭室舍及陵墓等,使其达到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实为古代的一门实用技术。
汉晋时期,在“阴阳”,“地理”有关勘察选址,规划建设等论述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初具框架的风水理论体系。第一次将“风水”与“气”联系在一起,“气”即古时的“炁”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现,“气”被视为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细无内,其外无大,充盈天地”“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老子》谓之“气”的“理”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
用现代的观点,“气”是一种力,一种场,一种波,气的存在是不断流动着的。气的本质应该是超微粒子。气是生在“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1987年美国罗丝巴哈小姐著《风水--中国的方位艺术》说道:“气是风水中最重要的因素”“认识气,便懂得风水中的全部”。
风水关于“气”的发现,是否预示著未来将证明的一种宇宙波。场或最小构成物质呢?关于“气”的理论论述,是否是宇宙生成的最原始,最具普遍意义的规律呢?
堪舆
堪舆,最早出自汉淮南王刘安主持门客所著《淮南子》,即《淮南鸿烈》第三卷《天文训》中,其云:“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上下文之义,是谓天地运行之道,致月令有阴阳变化;有相冲克之时,也有和合之时,前者凶,后者吉。盖“堪舆”之义,实为“天地之道”。
东汉许慎曾谓:“堪,天道;舆,地道,”则堪舆是谓天地之道。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堪,地突也”,“舆,车舆也。”
司马迁《史记》中,有《日者列传》(第六十七),言及其时卜筮者流有“堪舆家”。东汉初,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始见载堪舆理论专著,有谓“《堪舆金匮》十四卷”,与言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诸书同列“五行家”类,为当时“数术”六种之一。班固评五行家“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又在《数术略》末总论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
堪舆术在汉、唐极盛一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断有专家学士丰富完善,其中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唐)吕才出自《堪舆经》的五姓之说,即五音姓利之说,“言五姓者,宫、商、角、征、羽等,天下万物,悉配属之,行事吉凶,依此为法。”(唐)贾公彦疏引《周礼》和《问占梦注》,可知堪舆。
“建除十二辰”之说,十二辰,即将周天配位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分为十二等份,划分方向则与十二次相反,以北斗星斗柄镟指十二辰,序称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以定日辰吉凶之说。即建除十二辰,简称“建除”。
汉。唐以来,堪舆除师法前人风水的勘察山川地势,阴阳五行,辨方正位之外,又容星象、占家、时辰吉凶诸说。“法天地,象四时”注重天、地、人诸多神秘契合关系。
在汉、唐之际,认识到天、地、人应为一合谐整体,此时中国风水走到“天、地、人合和”的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随着星象学的发展,人已不仅论地,论天成为了一种当时科技的追求。中国风水逐渐融汇当时的最新科技成果。
由此,也可证明中国风水在历史演变中,是随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同步发展的。
至此,中国风水也引来了无数争议,司马迁在《史记》,班固在《汉书·艺文志》第十,王充在《论衡·法术篇》等均有质疑,由此,中国风水逐渐分为“形式派”和“理气派”二大派别。由此又称以“形势为法”的风水师为形家。
但是,正是堪舆家在他们探究宇宙万物内在机理的长期职业活动中,由原始的用于占卜的堪舆拭盘,即司马迁所谓“镟式正綦”者,而直接经由后世堪舆家的探索、完善,引出了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发现和发明,即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这是堪舆家的伟大科学贡献。
青囊
青囊,典出《晋书·郭噗传》,谓郭噗“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璞门人赵载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
在《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中,其序概括了青囊含义“青囊内传,海角秘文,浮黎正统,镇世鳌极,八卦八门,六甲天书。始青之下,囊万象”。
由前所述,《青囊》为堪舆的一本秘传著作,流传影响甚广,故后世将青囊为堪舆或风水代名词。如唐代陈子昂《陈伯王集》中《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诗“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青乌和青鸟
王青鸟为古代专司相冢、相墓的一代著名堪舆家青乌子,以人名隐指风水。历史上有说青乌子为黄帝时人,见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昔黄帝……相地理则书青乌之说。”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载《轩辕本纪》:“黄帝始画野分州,有青乌子,能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也有说青乌子为秦人,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秦有青乌子,著《青乌经》。”亦有说青乌子为商周时人。
唐代,青乌子已颇有名声,刘禹锡《刘梦得集》之《河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三》:“地得青乌相,宾惊白鹤飞。”柳宗元《柳先生集》中《伯祖批赵郡李夫人墓志铭》:“艮之山,兑之水,灵之车,当返此。子孙万代承灵址,谁之言者青乌子。”
青乌子传有经后世整理《四库全书》辑人的《青乌先生葬经》。据史考证,今传精乌先生葬经》已非古本青乌子《相冢书》或《葬书》,古本青乌子书已失传。
由前所述,自青乌子始,堪舆或称风水已逐渐专业分工分成两大分支:即阳宅堪舆家,(专门从事活人择地、择居相宅及规划建设等),阴宅堪舆家(即专门从事死人择地,择墓,相家及规划建设等)。
另外,关于青鸟的说法争议很多,一般认为“青鸟氏”是古代记时的天文历法之官,属于上究天文的一种官。如《左传·昭公十七年》的记载中所言的“少吴之国”,以“百鸟名百官”,其中“青鸟氏,司启也。”上推远古,如《山海经》中青鸟为西王母的使臣。又如汉·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日:’西王母暮必降尊象,上宜洒扫以待之。”‘故后人常将青鸟比作传递信息的使者。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卜宅·相宅·图宅
“卜宅”,最早见利尚书·召诰》。“太保(按,姬爽)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是说周克商后于洛河之阳选址建设洛邑之事。殷墟出土甲骨文记载当时已有卜宅之文,“贞:作大邑于唐土”(金611);“乙卯卜,争贞:王作邑,帝若,我从之唐”(乙570);
“庚午卜,丙贞:王易作邑,在兹,帝若”(丙86)等等。此时之卜,为考察,选择之意,并非单指占卜。卜宅为择地而居,当如汉刘熙《释名》“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之意。后世衍义,又有卜邻、卜居、卜筑、卜宇、卜地等语。
卜邻一语出自《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二三子,先卜邻矣。”意为选择良邻而居,历史上有“孟母三迁”典故。“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杜甫《寄赞上人》诗句)
卜居一语出自《史记·周本纪》载,“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说苑·至公》“昔周成王之卜居成周也”,“周公卜居曲阜”。卜居与卜宅同义。“访字北山阿,卜居西野外。”(《艺术文类聚》载南齐·萧子良《行宅》诗句)
卜筑,如《梁书·刘讦传》“曾与族兄刘歌听讲于钟山诸寺,因共卜筑宋熙寺东洞,有终焉之志”。“伊人卜筑自出深,桂巷杉篱不可寻。”(唐代李商隐诗句)卜筑意同卜居。
卜宇,如《艺文类聚》载南朝梁任肪《齐司空曲江公行状》:“爱乃卜宇金陵,索带林壑”。卜宇意同卜宅。
卜食,如《隋书·高祖纪》“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这里的卜食已非如魏晋作伪的汉孔安国《尚书传》释卜食为“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说卜食用墨画于龟壳,灼烤后,裂纹正好食去墨道,乃为吉利,是占卜之术。前述卜食是说,民以食为天,则择土肥水美之地,以长久居民,使服用相食,乃国家长盛之本。(配图2-2所示)
相宅一语典出,乃《尚书·召浩》:“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又云“惟太保(按,即召公)先周公相宅”。《尚书·洛浩》载述同一事件,云“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由相宅衍义,亦有相地、相土、相墓之说。在《吴越春秋》中记载,周敬王六年,伍子胥为吴王阖闾谋建国都,始“相土尝水”,尔后象法天地,以筑大城,是为阖闾城,即今之苏州。
图宅,是在汉代以后,随着“图谶”,“图纬”的盛行而在风水中渐为引用。所谓图,指河图;谶即预言,纬乃与谶一样,为预言解经隐语。由于谶、纬之术有图、有书,故其名为图谶。图纬或总称图书。
王充《论衡·浩术篇》所引的《图宅术》和盂康《图宅书》,为堪舆家所宗之术。此后,图宅一语,流传为看风水,相宅相墓的别称之一。
第三课 中国风水学的相关现代学科
中国风水学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及其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分析人类居住选址、规划、营造的一门实用技术,俗称“相地术”。那么,随着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是否也有与中国古人相近似的对天地人的认识及其科学技术呢?
以往西方科学研究人的不考虑人以外的环境,而研究客观自然环境的却又忽视了人类自己。然而,随着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纵深发展以及互相渗透,逐渐出现了横跨两个学科之间的所谓边缘学科。由学科分裂,再次走向交叉综合,出现了诸如“人文地理学”,“人生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等等。终于回归到中国风水“天地人合一”的道路上来。这便是今天风水热的由来。风水也就非中国独有了。
人文地理学
所谓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运用人地关系理论,研究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和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学科。人文地理学将人类创造于地表的文化景观称为人文现象。它与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人文地理学采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种现象的因果关系,把自然作为人文的基本原因,认为自然决定人类历史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十九世纪),被称为人文地理学的鼻祖。
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是公认“环境决定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由环境主宰着人的活动、发展和分布。
人生地理学
人生地理学突破人文地理学的“环境决定论”,提出了“人地相关论”。人生地理学认为:自然为人类居住规定了界线并提供了可能性,但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因自身的传统生活方式而有所不同。这颇似中国风水的“天人感应”论。
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瞩十世纪)及其学生白吕纳于1910年出版了《人文地理学》一书。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地理学研究中,自然与人的统一性,在国际学术界再次得到确认,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的观点。这又颇似中国风水的“天地人合一”论。
人生地理学的“人地相关论”认为:人口潜力与重力场有共同性;经济发展曲线与人口增长曲线同数学的生物生长曲线和分布曲线极为相似;人口移动态势可用万有引力加以说明;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具有同型。
经济系统的信息传递与物理学中的热力第二定律相关;人生地理学的人类及其经济发展与自然地理相关的论断,证实了中国风水常把人类健康和发财相提并论,叫做“人财两旺”的合理性。
人生地理学在近年的发展中,又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地理学中的系统空间;发现一切系统都具有共同的抽象特征。英国乔莱·哈格特及哈维;曾先后于1967年、1969年发展运用模式与计量研究地理学的论著《地理学中的模式》和《地理学中的解释》,这些研究说明了数学模式能说明自然规律。
由人生地理学不断扩散,形成了地理学与众多学科的交叉学科。诸如: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等。
行为地理学
行为地理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的新学科。它研究不同阶级、阶层,不同人对各种地理环境所作出的行为和决策。具体地说,它着重研究人的主观因素。诸如心理状态、感觉经验和理性思维影响地理环境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行为地理学认为:所有影响人作出决策和行动的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人在空间中的行为不是没有约束的,而受到个人本身及社会因素的种种影响。
心理场理论
心理场理论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心理学史上,将之归在完形心理学范畴。研究“场”的鼻祖是德国人勒温(Kuriewin890-1947)。
勒温将心理场定义为“心理生活空间”(PaychologicalLifeSpace)即“综合可能事件的全体”。这包括三个因素:
①准物理事实,即人类心目中的自然环境;
②准社会事实,即人类心目中的社会环境;
③准概念事实,即人类思想概念与现实的差异。
这里的“准”即非真正实物,只是主观感受,这就区别了现实和心理两种不同概念。勒温采用数学、物理学以及拓扑几何学的方法描绘了心理场的特征,按拓扑学的概念,心理场为没有大小尺寸。没有固定形状的无限柔软的塑性体,“如此规定的空间名为形势几何学(拓扑几何学)的空间,申言之,即为不用测量而加以规定的数学关系;在形势几何学的空间之内,没有距离的规定,据形势几何学的观点,一滴水完全和地球相等,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体也无可区别。”他用数学中的约旦曲线直观地将心理场表现出来。
与心理场对应的是物理场(环境空间)共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优美的环境空间应该是心理空间的物化体现。这不正是中国风水中所追寻的“气’与”形“的关系吗?
关于中国风水中的”气“,即”精“、”元“,论述颇为丰富。《张子正蒙注·太和》说:“物各为一物,而神气之往来于虚者,原通于氤氲之气,故施者不各施,受者乐其受,所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琥珀拾芥,磁石引铁,不知其所以然而感”。老子称气为“其细无内,其外无大,充盈天地”;《庄子·外篇》:“气变则有形,形变而有生”等等。
在西方,判定中国风水中“气”的自然科学含义的工作最早是由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1676-1716年)开始,他提出了‘气“即以太的见解。”气,在我们这里可以称之为’以太‘,因为物质最初完全是流动的,毫无硬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所想像的最稀薄的物体。“(摘自《致雷蒙德的信:论中国哲学》)
李约瑟引证《吕氏春秋·精道》后,在他的著作《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4Sect》中说: “在古代中国关于物理世界的构思中,连续性波和循环是占优势地位的。在这里,’精‘有时差不多可以翻译成为辐射能。”
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何祚庥对“气”作出了更趋科学的评述:“自然科学里的’以太‘,只能作为传递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一种假想的介质而存在,’以太‘和实物仿佛是隔绝的,但张载和王夫之认为’气‘和’形‘是相互转化的。因而他们所提出的’气‘与其说接近以太,不如说更接近现代科学所说的场。”(摘自何祚庥《唯物主义的“元气”学说》)
灌耕编译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提到:在中国哲学中,气“明确表达了场的思想”。
至此,西方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这方面是如此地领先于西方人,以致我们差不多可以冒险地猜测;如果社会条件有利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国人可能首先通过磁学和电学的研究,先期转到场物理,而不必经过撞球式的阶段了。”(摘自李约瑟,《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
医学地理学
医学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医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之间的新兴边缘科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具有地区特征的“公害病”的研究。
医学地理学最早是由于对某些具有地区性特征的疾病调查研究而开展起来的。例如,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等疾病都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病区分布很有规律,病区中环境化学元素异常。找到了病因,然后才有可能控制病源,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当前,医学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已大大拓宽,主要包括:疾病地理学、健康地理学、环境医学、医学地理制图等几个分支研究领域。
l)疾病地理学。疾病地理学是医学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包括:
①与环境生物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血吸虫地理、疟疾地理、丝虫病地理、黑热病地理等。
②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都属于“碘缺乏症”;而当饮水中含氟量超过1毫克/升时,会引起地方性氟中毒。
③与环境物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医疗气象地理、高原疾病地理、海洋疾病地理、热带疾病地理等。
④病因复杂的疾病地理,如恶性肿瘤的人群分布和地区分布呈现鲜明的地理区域性特征,中国每年因胃癌而死亡者有十六万人,高死亡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和沿海各省,并有聚集性发病现象。调查认为,食物中的亚硝胺类、霉菌污染、家族史等都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各胃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并不相同,更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健康地理学。健康地理学是医学地理学领域中一个新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生命现象或过程的空间模式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它包括长寿地理、保健地理、营养地理、疗养地理等。根据研究,在山区疗养地,有利于高血压、胃溃疡、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等慢性病的疗养;而在海边的疗养地,有利于肺病、贫血、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1986年,国际自然医学会就确定四个人类长寿区:巴基斯坦的洪萨、前苏联的乔治亚、南美的厄瓜多和中国的新疆。由于人类的居住区记忆体在着对人类最适宜到最不利的各种环境条件,如何为人类最优控制和综合改进环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正是医学地理学评价的目的。
3)环境医学。环境医学主要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由于人类活动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已造成无数公害。正因为如此,环境污染当然也成了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4)医学地理制图。反映医学地理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医学地理制图。一幅好的医学地理图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整体性、精确性等特点,可以直观地表达疾病流行和健康状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构成医学地理的主要内容,从而有助于对疾病进行时空变化的逻辑思考和动态研究。如今,医学地理学研究方兴未艾,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研究内容不仅涉及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规律,疾病发生、流行和健康状况变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且还涉及具有地理学特色的医疗保健机构的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医学地理区划。这一新兴的学科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和套用前景。
除上之外,在医学界,如环境医学、医疗气象学等,也注意到学科交叉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天文、气象及地质、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据科学统计证明,一个人出生时的天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于此人一生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至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于住居及住者的命运有何作用和如何作用的,现代科学也不能作出明确的解释。(参见夏廉博著《人类生物气象学》)
在八十年代末期,美国又兴起宇宙气场养生学,其主要思想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气场是否相符合会影响人的健康、情绪,进而影响到事业的兴衰。这是钢筋混凝土为代表的现代建筑,解决了人类居住问题的同时,忽略了人与自然因素造成的反思。
与宇宙气场养生学类似的“生态气场优选学”,“环境气场优选学”等相继在国外出现。由此提出了“生态建筑”、“生物住宅”。“文明建筑”等等。
综上所述,广义上的中国风水学已非中国独有。与中国风水学理论相近似的各类学科相继崛起,正在探索天地人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风水虽经千百年的经验及实践积累,在定性上悟出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关系,但其奥秘尚未全部揭开,还有待科学的最后考验和定论。
环境心理学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一门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主要研究环境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从人文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的立场研究环境对人的行为、性格、感觉、情绪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其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改造环境的主动状态以及环境对改造的接受状态;二是对环境的“认识型”和行动进行改造……
行为型的分析。
一种观点,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认为只有环境影响才对身心发展起作用。心理学家卢因把行为和影响因素归纳为一个公式:即行为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微观行为是由环境的各个因素引起的;而巨观行为则是由环境整体引起的”。
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行动,首先就要了解环境,于是提出了“环境知觉问题”。而环境知觉是否充分,取决于感觉能力。这颇似中国风水中所说的:人对气场的感知,即“气感”。
环境心理学将环境划分为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象征环境。
物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构筑环境。对于自然环境,主要考虑人的行为空间、气象、风土等自然环境条件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分析人的性格差异。对于构筑环境,即人工环境,主要考虑与人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住房建筑问题。这便是中国风水千百年来的一再论证的“环境气场”。
社会环境,是指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象征环境,是从美学立场出发,考察环境中所包含的一切自然事物和人为事物作为一种象征,如何对人类起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对环境起作用的过程。中国风水中的“寻龙”象征传统建筑中的图腾取象及室内屏风、中堂等装饰证明了这种象征环境的实际意义。
第四课 风水学的方术探源
术数的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或称本土文化)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是以儒家为代表,诸子为附庸的主流派;二是以道家为代表,揉和方技术数为知识体系的非主流文化,或称实用文化。考古和地下发现证明,古代真正流行的书籍主要是后者。直接可追溯到早期文明和史前时代,似是人类共同的原始思维。目前,出现了--“萨满类型”文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绝大多数地区更具普遍性的世界文化论点。
中国方技术数,简称方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曰术数,是研究宇宙天地为主的知识体系;术数,亦称数术。二曰方技,是研究人体为主的知识体系。术数又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策略、权术,如《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群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以御之也。”二、是指法制、治国之术,即指用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等数理,来推测社会与人事的变化和发展趋向。这里的术,就是方法、技术;数指宇宙及人事的生灭规则,也可以理解为世事的气数和命运。
术数,作为学科的一个类目,始于西汉。汉成帝颁诏书,重整先秦散失书籍,按学科分类。如《汉书·艺文志》:“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问子侍中奉车都尉欲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上述史称刘歆《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图书按学科分类。
《汉书·艺文志》将术数分为六种:一天文,二历谱,三五行,四蓍龟,五杂占,六形法。并界定了术数的学科范围:“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至清朝乾隆年间,修订《四库全书》时,术数包括: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七类。天文和历法已成为独立学科。从中国学术史上看,“术数”始终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是客观存在的。中国风水学,即堪舆是术数中的一种,是不争的事实。
术数文字记载
“术数”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的甲骨”。据考古学家的考证,殷代出土的甲骨,大多记载了中国文明初期的占卜资料。由此,可推断中国古代的占卜活动,应起始于远古时期蒙昧的原始社会。另一种说法,术数源自于在原始社会伏羲时代出现的河图和洛书。河图和洛书记载了中国古老的术数学的“数”,即规则。商代和西周的甲骨证明,术数在商周时期至少存有两种形式,一是卜,一是筮。中国文化史上的珍宝《周易》就产生于这个时期。后来卜筮成了一个合成词,成为一切占卜活动的代表。卜高于筮。卜是用龟甲或兽骨做卜骨,经过钻,凿等加工处理,然后放在火上灼,根据灼后的龟甲或兽骨裂出的兆象,推测判定事物的吉凶。在甲与骨两种卜具中,龟甲高于牛骨、龟卜一般都是王或部族首领采用方法。“卜’字表示的是龟甲灼裂的形态。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说:“三五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后来,宋代编辑的《太平御览》在卜法篇中记载有蚕卜。虎卜、鸡卜、鸟卜、樗蒲卜、十二棋卜、竹卜。牛蹄卜等多种杂卜西汉司马迁《龟策列传》为龟卜研究专著。
清初胡熙在雍正年间出版《卜法详考》四卷。
在西汉成书的《灵棋经》二卷为记载杂卜的专著。灵棋,即是《太平御览》中着录的十二棋卜。
由此,卜筮所用工具,带有“灵气”的自然物,如:龟甲、蓍草。竹枝等,让位于人造“灵气”物。蓍是生长在我国北部地区的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它一本多茎,有的茎可达六七十根以上。蓍草的茎和叶含有芳香油,能够散发一种香味,全草皆可入药,因此古人把它奉为灵草,神草。蓍草与龟甲、兽骨均具有长寿、神灵的象征。南方没有蓍草,占筮则多用竹枝、竹棍。
在我国影响最大的筮法是《周易》中记述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简称“易卦”,基本符号为“- -”和“一“),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火珠林卦法,俗称”六爻卦“、”文王课“。在《周易》之前有两种筮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商出土的数字卦多由一四五六七八组成,周出土的数字卦则多一个九字;商周数字卦中没有二、三、四这三个数字,是为避免一、二、三、四相互混淆而采用当时已经公认的归并方法,这种由经过归并之后记下的数字卦可称为”归藏“。与”归藏“相反,采用一二三这三个最小数字写成”- - -“画卦即被称为”连山“(山与三同音)。后世,把《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总称为《三易》。《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周易》是周文王时代的易。《连山易》由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
在商朝武丁到帝辛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一“字。据古文字学家的考证,”一“即古代的筮字。现在经考古出土文物可知《周易》之前筮有两种。一是由”一“”- - -“组成的画卦:如图2-3所示为刻在商末周初的铜甗和铜罍上的画卦。二是张政娘先生考证出来的卦字卦,如图2-4所示。
术数的发展
筮,也可以叫数卜,是以记数组成卦的方法来进行推测的一种术数方法。如用蓍草或其他可数物为工具,按照一定规则,得出一组数字成为卦,来推测判定事物吉凶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术数随着八卦与周易、阴阳五行、星象学、天干地支等的发展,逐步出现星占、筵箪、相阴阳、占梦、占寝兆、攘择等多种形式。其中产生了术数中著名的三式太乙、六壬和遁甲。并由此,创造了六壬式盘和太一九宫盘(西汉出土文物)。这是中国风水罗盘的早期模式。
秦汉时期,术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汉武帝时,(公元前141一公元前87)术数名家者有”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丛辰家”、“历家”、“天人家”、“太乙家”(《史记·日者列传》)。此时,中国风水已成熟并广为套用。
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术数走上了易卦的道路。汉朝先后出现了《焦式易林》、《京房易》和《太玄经》三大术数派别。《焦式易林》是根据一年二十四节气,把八八六十四卦分派到全年,以卦直日,创立了新的筮法。同时,它又把每一卦都能变为六十四卦,并给所有的卦都记载了繇辞(有部分卦的繇辞重复),使繇辞数量达到四千条之多,成为后世“签书”之祖。扬雄的《太玄经》则依周易的办法,对周易八卦前的古筮法进行探索,创造了以“一”“- -”“- - -”三种基本符号组成的四爻卦。京房接受了《焦式易林》的以卦直日法,并融汇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学说,发展和创立了纳甲、飞伏、世应等一整套专门术语。成为后来以钱代蓍的火珠林法的源头。以钱代蓍,简单方便,广播民间。火珠林卦法,以钱代蓍,故又称“钱代蓍法”。其法三步骤:画卦、装卦、断卦。在后世颇为盛行。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谶书、杯珓和灵棋经等多种术数形式。
目前,仍在世上流传的术数典籍:《卜筮正宗》、《增删卜易》。《断易大全》(筮法);《六壬金口诀》(六壬);《渊海子平》、《命理探源》(八字批命);《麻衣神相》、《柳应相法》(相术);《推背图》(谶书)等。
术数,无疑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异的意识形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部分。术数与我国先民对自然与社会运动的认识等密不可分,渗透在中国古代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也有大量的民俗民风的史料。
中国术数典籍浩如烟海,术数学包容量极其博大,涉及面及其广泛。在历史上,中国术数为天文学、气象学、数学、规划和建筑学、哲学、军事学、医学和历法等都曾发生过启示性和开拓性的作用。有的术数典籍本身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数学、规划和建筑学或哲学的名著。
术数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它们的本质、终极目的,就是预测。那么,人需不需要预知自己的未来?人能不能够预知自己的未来?人怎样才能正确地预知自己的未来?在批判和剔除术数中的迷信和神秘成分后,今人能不能在现代科学和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创立一门崭新的、现代的、先进的、科学的人类预测学?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预知未来,即是作为个体生命的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和欲望,又是人类社会向科学提出的合理要求。
中国的术数学,惟其称为“术数”,原理依据是:人为自然界天与地作用的产物,人在天地间生存、运动;宇宙万物都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人、天、地及宇宙万物的运动无一不受着一种“数”的制约。那么,“数”是否是一种客观存在?
“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是点?是线?是力?是波?是场?是联系?是规律?这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个课题,也是揭示中国术数,乃至中国风水奥妙的中心问题。我们相信,通过认真研究和探索,终有一天,会揭开其中的奥秘,获得科学的发现和认识。
第五课 阴阳五行说
综述
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毛泽东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易经》,中国文化又称为河洛文化。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先民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建立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想观念。它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论,并具有辩证法的初步思想因素。“一阴一阳谓之道”是阴阳学说的精髓。阴阳五行,是我国人民所独创的一种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风水学的各个方面均遵循这一原则。阴阳与五行是两个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
阴阳概念起源于夏朝,其依据是成书于夏朝的《连山》一书。《连山冲中已出现阴爻“- -”和阳交“一“。《山海经》称:“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说《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烈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
阴阳学说将宇宙世间万物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全在于阴阳两气的运动与转换。阴阳概念,最早时,来自阳光的向背,物体向阳的一面叫阳,背阴的一面叫阴。继而不断引申,进一步广泛解释自然界与社会界的所有现象。阴阳概念成为阴阳学说是周朝以后,特别是《易经》对阴阳进行了全面概括,成为系统、完整的阴阳学说。
l)阴阳属性
世间任何事物均可以分为相反的两个方面,即阴与阳。阴阳现象无所不在。阴阳的划分规律是:凡类似: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热的、动的、快的、雄性的、刚强的以及单数的属阳;凡类似:黑暗的、下面的、里面的、寒的、静的、慢的、雌性的、柔弱的以及双数的都属阴。
2)阴阳规律
阴阳互根,即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对立著的两个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特点,处在一个统一体内。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没有阴,阳不能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素间阴阳应象大论》日:“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对立,即是指自然的万物万象,其内部同时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存在着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诸如:电有正负极,磁场有阴阳极(南北极),原子由“正”电子核和“负”电子构成,建筑物有阴面,阳面,山南为阳,水南为阴等等。阴阳转化,即是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两种属性,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此消彼长,彼进此退,且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易经·系辞》曰:“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月焉。”俗称“风水轮流转”即是阴阳转化运动中的结果。
中国古人对阴阳依存。对立、转化的论述,具有了现代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与认识论。阴阳始终处在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变化出现反常,即是阴阳消长的异常反应。《易经·系辞》曰“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中国风水学就是人类在居住选址、规划、建筑活动中,寻求阴阳平衡的具体科学技术。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的产生,学术界至今处于争议之中。
史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是孟子。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等近乎五行推运的说法。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五行学说,成为阴阳五行家。”①哲学界认为:“五行的明文见于《尚书·洪范》(相传为西周初年文字,据考证可能是战国时代所作)。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墙。”易学界认为:“五形学说是与阴阳学说同步产生的。”
l)五行属性 汉董仲舒在《尚书·洪畴》中将五行抽象为五种物质属性,不仅仅是五种物质。五行学说归纳客观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元”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和变化都是这五种“元”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互对立、依存和转化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这个观念是朴素而又唯物的,与近代科学“元素周期表”和“物质不灭”规律极其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行特性:木一具有生发、发达的特性;
火一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
土一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
金一具有清净、收杀的特性;
水一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五行归类
2)五行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规律。
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生的关系中,具有它生、生它,即顺生、逆生两个方面的关系。逆生,又叫亢乘,即五行亢乘。
相克:含有互相制约、克制、抑制的意思。同样,相克的关系中,也具有克它、它克,即顺克、逆克两个方面的关系。逆克,又叫反悔,即五行反悔。依其排列,规律为“顺次相生,隔一相克”。古称“比相生,间相胜。”顺时针为顺生、顺克;逆时针为逆生、逆克。即:水木火土金五者,相近的依次生成,水生木,木生火……依此类推;五者又间隔一个相克,如水克火,木克土,直至金克木……周而复始。这种生克关系是固定的,“逆之则乱,顺之则治。”
为什么五行会“顺次相生”呢?古人认为冰能滋润树木;木能燃烧产生火;火能使燃烧后的东西变成灰土;土里面能找到金属、矿物;寒冷的金属表面润泽,能产生露水,而且五形中唯有金属遇热溶化后变成液体状态--这样形成一个促进性的循环。
为什么五行会“隔一相克”呢?古人认为:水能够灭火;火能够熔化金属;金属制品能够砍伐树木;树木的根能够穿透土壤;土能够吸收水份使之消失--这样形成一个抑制性的循环。
五行相生相克,构成一个循环链,周而复始。现代科学发现的元素周期规律证实了中国古代五行周期变化的合理性。五行与阴阳结合,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风水学,乃至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如:中医、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等学科的总原则。有了阴阳五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推动和维持一切事物的正常生长、发展。变化与消亡。
五行相生相克图
第六课 干支生肖
干 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记录年、月、日、时的符号,源于古历法,而后被中国古代科学文化采用,做为时空参照。中国风水学广泛采用干支,用来辨方正位,寻求天地人的时空相顺,而避免相克。
干支,又称“干技”,古人将它们比为树干与树枝,干强枝弱,以乾为主,枝为辅之。故名: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记日,地支记月、时,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年。
用干支配合来纪年月日时,是我国特有的方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低公倍数是六十,将它们依次从头到尾互相排列组合起来,便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来源于土水木三星的天文相会现象。木星绕太阳一周约十二年,土星绕太阳一周约三十年,水星绕太阳一周约0.25年,它们之间的最低公倍数是六十年。也就是说大约六十年土、水、木三星相会。十二月建制来源于太阴,即月亮在地球绕太阳一周期内,月亮环绕地球约十二周,即十二个月。
由三个六十甲子推得一百八十年,叫三元。第一个甲子年为上元,第二个为中元,第三个为下元,这就是风水学的三元运气说。现代天文学证实,三元(一百八十年)是“九大行星”的会合周期。中国风水学称“九星连珠”。中国采用的第一个甲子年是从黄帝开始计算的。
现代沿用的阴历,是夏历。《史记·历书》说:“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即: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中国风水学使用的年月日时,是采用夏历,实际是阴阳合历,俗称农历,以含立春之月为正首。这便是中国古天文学的“斗建”或称“十二月建”。斗建的意义是《史记·历书》集解所说的“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公元前4000~前1000年间,北斗七星比现在更接近北天极,处于恒显圈内,每天晚上都可见到。在中国古代,发现不同季节的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节的标准。《鹃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指当时不同季节里黄昏时看到的天象。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使斗柄指示的方向与月份更密切配合,人们将地面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正北为子原北为丑、寅,正东为卯等等。夏正十一月黄昏时斗柄指
相关参考
附录二住宅建筑的风水规划区住宅建筑布置的风水规划,应该遵循几个风水观念:一、太极泛存观中国风水学、中国医药学等传统艺文、术数都密切联系著中国的《易经》原理。《易经》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源头。无论你是否
附录二住宅建筑的风水规划区住宅建筑布置的风水规划,应该遵循几个风水观念:一、太极泛存观中国风水学、中国医药学等传统艺文、术数都密切联系著中国的《易经》原理。《易经》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源头。无论你是否
附录二住宅建筑的风水规划区住宅建筑布置的风水规划,应该遵循几个风水观念:一、太极泛存观中国风水学、中国医药学等传统艺文、术数都密切联系著中国的《易经》原理。《易经》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源头。无论你是否
附录三建筑风水与城市规划一、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
附录三建筑风水与城市规划一、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基本思想众多考古资料证明,重视人的居住环境,这是中国本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仰韶文
素描: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素描的正确概念、掌握素描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必须的基本功的正确概念。学习结构素描、全因素描、设计素描等色彩:了解色彩规律、掌握色彩工具(以水粉为主)的性能、使
我国风水学何时传入朝鲜?因为朝鲜半岛与我国在地理位置上较为接近,所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很早就受到中国文化的薰陶。大约7世纪时,风水学和儒学、道学一起传入朝鲜半岛。一开始,风水知识只是在朝鲜上流
我国风水学何时传入朝鲜?因为朝鲜半岛与我国在地理位置上较为接近,所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很早就受到中国文化的薰陶。大约7世纪时,风水学和儒学、道学一起传入朝鲜半岛。一开始,风水知识只是在朝鲜上流
我国风水学何时传入欧洲?大约在16世纪时,西方传教士就开始不断把中华文化向西方传输。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写过一本书《利玛窦中国札记》,其中就有对风水的描述:“中国人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由金、木、水、火
我国风水学何时传入欧洲?大约在16世纪时,西方传教士就开始不断把中华文化向西方传输。义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写过一本书《利玛窦中国札记》,其中就有对风水的描述:“中国人认为,整个物质世界是由金、木、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