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百科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Posted 制度
篇首语: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文史百科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第2课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朝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 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③皇位世袭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3)郡县制的推行:
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郡县制的作用:便利于皇帝对地方进行统治,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作用: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了解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度)
(1)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行政长官由朝廷任命;
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 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汉朝---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标准是“孝、廉”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十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做官,不注重才能
隋唐---科举制: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1)把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2)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
(1)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2)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
●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消极: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第二单元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 了解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
(1) 自然环境的影响:
多海岸线和天然良港,形成了以贸易和手工业为代表的工商业文明传统。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雅典公民形成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
(2)城邦制度的影响:
由于海洋和山峦的阻隔,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在希腊形成了众多小国---“城邦”。
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
● 了解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
梭伦改革:
①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初
② 内容:财产等级制度;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入选);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
① 时间:公元前六世纪末
② 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 作用: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 了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表现
时间:公元前五世纪
表现: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他们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
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
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作用: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
(1)《十二铜表法》: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平民利益得到一定保护 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标志
(2)公民法:公元前3世纪之前 仅仅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3)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
●认识罗马法的作用:
①为统治者权力提供法律依据。
②罗马法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
③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④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第三单元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了解1688年“光荣革命”
1688年“光荣革命”,解决了议会和国王斗争的矛盾。
“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它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以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理解《权利法案》
1、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2、内容: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3、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统治)
●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
1、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2、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
首相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并负责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共同对议会负责。
●了解1832年议会改革
议会改革原因:《权利法案》后,权益之争得以和平实现。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议会改革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主要特点:保留国王,但临朝不理政(“统而不治”,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由议会掌权(议会拥有立法权)
(2)18世纪以后内阁权力开始膨胀,议会的黄金时代过去。
(3)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
1、原则:分权与制衡
2、内容:(1)联邦制国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2)国家权力:三权分立
立法权--国会(参议院+众议院);
行政权--总统(元首、军、政首脑)4年一届;
司法权-—联邦法院
3、意义:(1)美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它强调国家全力,由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3)仍有不足,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了解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1、联邦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各州在不违反宪法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治权。
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阅读41页图示)
●理解美国总统共和制特点
①中央集权原则: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第9课)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2、权力分配: 行政权——总统(7年;可连选连任;两院联席议会选出)
立法权-—议会(众议员由普选产生;参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9年);
●了解德国统一 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1、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宰相(内阁首脑,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2、 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
联邦议会(上议院)——帝国最高权力机构,议长由宰相担任。
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力较小,任何法案必须由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生效。
第四单元
(一)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 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战争 时间 侵略国 结果 主要事件
鸦片战争 1840-1842 英国 《 南京条约 》 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法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焚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 《马关条约》 平壤战役、辽东战役、黄海海战、威海战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 辛丑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
●了解条约内容,认识其影响
1、《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1)割让 香港岛 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赔款 2100万 银元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开放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
(4)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破坏关税自主权
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领土和主权进一步损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赔款(2亿两):巨额赔款使清朝丧失财政独立,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新口岸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税收(免内地税):外资在中国办厂,拓展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3、《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赔款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2)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这样的使馆界就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京津到山海关一线的广大地域,就被置于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位居六部之上。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了解黄海海战 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殉国 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1)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不到半年,侵占整个东北。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害人数超过30万;
日本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七三一”部队,用中国活人做实验。
●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
(1)凇沪会战:1937年8-10月。
坚守宝山县城的姚子青营长率500官兵全部牺牲,谢晋元副团长坚守四行仓库
(2)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中共八路军)---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的意义:①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定都田京和北伐、西征
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2、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定都天京:1853年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1853年,林风祥、李开芳率军北伐,攻到天津郊外。
由于孤军深入,最终失败。
但它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清军大量兵力。
5、西征:1853年,赖汉英率军西征,与湘军交战失利。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打败湘军,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理解《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1)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2)土地分配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3)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4)评价: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
●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5、《资政新篇》(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经济、文教三方面(背)。
(3)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
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辛亥革命
●了解兴中会、同盟会成立
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决心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
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创办机关报《民报》
(1)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
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三民主义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
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了解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革命党人占领武汉三镇,建立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定都南京、五色旗、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民国纪元。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2)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3)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胜利
● 了解五四运动的主要史实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认识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的主要史实
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 嘉兴
主要内容(背书):①党的名称 ②党的奋斗目标 ③中心任务 ④领导机构
意义:新型工人阶级政党;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了解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
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具体政策表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了解北伐战争的战果(1926-1927年)
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成果:歼灭孙、吴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迁都武汉。
●了解南昌起义
背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
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
意义: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了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的史实
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土地革命
①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意义:广大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2)理论建设: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3)根据地建设:①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②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
③军事斗争:粉碎了敌人三次“围剿”
● 了解红军长征主要史实(1934—1936)
(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思想。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
(3)结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 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1935年1月):
(1)内容:①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②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2)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了解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解放南京的主要史实
(1)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1948年秋开始-1949年春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3)解放南京: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4月23日南京解放。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五单元
(第18课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了解马克思主义三个理论来源
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欧文、圣西门)
● 理解《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1848年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了解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意义
1、巴黎公社的成立:1871.3.28
2、意义:
(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经验教训成为后来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的革命精神值得后人永远景仰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理解了解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
结果: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②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7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阿芙乐尔” 号、攻打冬宫)
● 理解认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成功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斗争榜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经验。
(4)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
第六单元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诞生:1949年10月1日 开国大典
●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3)性质和历史地位: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创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一届人大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初步确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全体会议。
②正式确立:1954年,全国人大会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③新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④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相关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
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2008年2月14日ChenJinnan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
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2008年2月14日ChenJinnan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2008-11-2520:22:21)标签:文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