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为什幺小事当大事办理称“小题大做”

Posted 科举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为什幺小事当大事办理称“小题大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幺小事当大事办理称“小题大做”?

  我们往往阅报时,会看到有些人因小事起争执,而大打出手或告上法院。人们就会说︰“他们为这点小事打架、对簿公堂,真是小题大做啊!”另古籍中也有记载,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三回》:“他用了多少本钱,费了多少手脚,只骗得七千银子,未免小题大做了。”

  那么,为什么把小事当作大事办理被称为“小题大做”呢?

  其实,“小题大做”原本是古代的科举考试用语,出自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内容。科举制度,是国家选拔人才、任用官吏所采用的制度。开始于隋朝,在唐朝形成,完备于宋朝,后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因在秦朝之前是采取分封制度,故取士用人就按照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分地以封诸侯,治理国家就由天子、诸侯、卿、士等人负责,阶级分明,每个阶层各依伦常血缘世袭。至东周,世袭制度开始瓦解,食客、客卿成为制度外为各国国君选才的另一途径。

  汉朝时,分封制度逐渐被废除,皇帝为举用贤能,于是采用察举制,由各地官府推荐才德兼备的人才。但察举制弊端丛生,评选不客观。到三国时代,魏文帝曹丕定九品中正制举才。此制是在郡邑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小中正按出身、品德等来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等级录用,后上报给大中正,经核实再上报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交给尚书选用。

  九品中正制一直为晋、六朝所沿用。但魏晋时,世族经常以其强大的势力,影响中正官的考核,以致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造成民间人才无法受到重用,让世族独揽朝廷人事的不公平现象。

  到了隋朝,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改设进士科取士。唐承隋制,将科目增加至五十余项,故称为“科举”,而科举考试也因此得以制度化并逐步完善。宋朝时,把唐朝的科举制度改良,采行新措施,制定一套更完备的办法,而其主要目地是要防止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故自宋太祖开宝年间起,凡录取的进士都要经过最后一关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名次也是皇帝钦定。自此,进士都是“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

  宋朝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更进一步完善科举的考试规则,以免考官或考生舞弊。因此,把在唐朝实行的“糊名”基础上加以改良,另行“誊录”,并派专人将试卷用正楷誉录,避免考官认出考生的笔迹,保证阅卷的公正性。糊名,就是用浆糊把试卷上考生的姓名密封,以免考官给分时作弊。如唐朝刘?《隋唐嘉话》:“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

  此外,在考试时封锁考场称为“锁院”,严禁出入,防止内外勾结作弊。如宋朝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帘引讫,伺候择日殿试。前三日,宣押知制诰、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

  元初,蒙古人不重视开科取士,故停办科举。直到元仁宗延佑二年才又诏行科举,基本上还是沿袭宋制,但有两点改变对后世有重要影响。一是不再分科,专以进士科取士;另一是考经义的内容如果涉及四书,就要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主要依据,这两点变动成为明清时期八股文的基础。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大体承宋制,共分四个阶段,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考试内容则与前朝不同,专从四书五经出题,规定考生必须以古人语气来阐述经义,就如“代圣贤立言”,并以八股文为应考文体来作答。

  四书,是宋朝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再加上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作章句集注,又称为“四子书”。五经,则是指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经典,在汉朝时订为“五经”。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凡是考题是从四书中出题,就称为“小题”;若是从五经中出题,就称为“大题”。而用五经文的文章写法来做四书命题的题目,就称为“小题大做”。

  因此,久而久之,后人就引申为用小题目来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办理。其实,也有存心夸大的意思。

相关参考

文章大全 小事糊涂,大事明白

小事糊涂,大事明白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装傻时就装傻,该聪明时聪明。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傻,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中国古代这样的大智若愚者是很多的

文章大全 欲大事者,从小事做起。

欲大事者,从小事做起。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可以直接去做大事;那些不太聪明的人,不妨像阿甘那样把每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到不简单;最没出息的往往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眼高手低,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从小事情上

中国名人 大事明白小事糊涂的郑板桥

郑板桥的一生历经坎坷。他长期生活穷困潦倒,却能够历经三朝,享年73岁,在当时“人过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实在算得上高寿。郑板桥名叫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清代著名的书

文史百科 1777年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大事小事

1777年中国人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存在百余年说起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很多人都会追溯到1776年成立的美国,实际上,就在美国独立的同一时期,华人曾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西部建立了一个兰芳

文史百科 1777年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大事小事

1777年中国人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存在百余年说起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很多人都会追溯到1776年成立的美国,实际上,就在美国独立的同一时期,华人曾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西部建立了一个兰芳

文史百科 1777年中国历史上有什么大事小事

1777年中国人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存在百余年说起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很多人都会追溯到1776年成立的美国,实际上,就在美国独立的同一时期,华人曾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西部建立了一个兰芳

文章大全 安全管理名言

1、事故牵动千万家,安全要靠你我他。2、安全无小事,小事当大事;事事抓落实,确保不出事。3、安全是人类的根本需要,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矗。4、安全法规血写成,违章害己害亲人。5、规章制度是前人用鲜血和生

文章大全 为人处世的经典道理

为人处世的经典道理关于大事和小事——看透大事:超脱;看透小事:豁达。看不透大事:执著;看不透小事:计较。会管人的只管几个人;不会管人的管许多人。会管人的将将;不会管人的将兵。将将,十个足矣;将兵,多多

传统文化 为什么古人称远孙为“耳孙”

为什么古人称远孙为“耳孙”?  当我们阅读古文时,偶尔会看到“耳孙”这一名词。如金朝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又明朝唐寅《世寿堂》诗:“鸡窠小儿是鼻祖,鸠枝老子为耳孙

传统文化 为什么古人称远孙为“耳孙”

为什么古人称远孙为“耳孙”?  当我们阅读古文时,偶尔会看到“耳孙”这一名词。如金朝元好问《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濑乡留耳孙,阙里传鼻祖。”又明朝唐寅《世寿堂》诗:“鸡窠小儿是鼻祖,鸠枝老子为耳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