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为什么竹马又称为“跑竹马”

Posted 传统文化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为什么竹马又称为“跑竹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成语“青梅竹马”就是由此诗而来,其中“竹马”指的是一种童玩,多以竹竿制成,小孩夹在胯下充作马骑。

  不过,后来又逐渐融入一些传统戏曲、民谣小调、服饰、舞蹈等表演艺术,“竹马”又发展成另一种民间歌舞,就是在民俗文艺活动或节庆游行中常见的一种表演节目。那么,为什么又把竹马称为“跑竹马”呢?

  “竹马”是用竹篾和布扎成马(或驴)型骨架,分马头马尾两截,中间是空的,表演的舞者套进竹马中作骑马状,再与搭档演出的舞者,穿插各式技艺表演,随着乐器伴奏,表演者边歌边舞,洋溢着热闹欢乐的气氛。竹马又有“跑马灯”、“马灯调”、“竹马灯”等俗称。

  “竹马”流传久远,演出生动活泼有趣,更融合了各地方的风俗民情,是极具地方乡土特色的民俗文艺活动。据载唐代皇宫就有竹马舞的娱乐表演,如唐杜牧《杜秋娘》诗︰“渐抛竹马剧,稍出舞鸡奇。”宋《东京梦华录》则记载了元宵佳节的“社火”活动中,也有竹马儿、小儿竹马、踏跷竹马等节目演出。元代杂剧《追韩信》中也穿插了竹马,到了明代“竹马”就更盛行了,《双金榜》剧本里就安排了跑竹马的演出。至清代,《平和县志》上载:“岁时元日,诸少年装束狮猊、八仙、竹马等戏,踵门呼舞,呜金击鼓,喧闹异常。”

  “竹马”的特点是,舞者上半身要表演骑马者在马上的各种姿态表情,下半身要模仿马的各种神态动作,要舞出人、马完全不同的旋律、特点及性格。马上的人作催马驰骋姿态,而跑马姿势有前踢、后蹬、失蹄和蹲步,时而急驰,时而缓行,细腻的舞姿,唯妙唯肖,变化无穷。其内容大都以历史故事或地方戏曲为主,常见的剧目有《昭君出塞》、《状元游街》、《三打祝家庄》等。“竹马”的表演讲究趣味,人数可多可少,还有各种不同的阵法,如“十字阵”、“文武葫芦”、“长蛇阵”、“龙摆尾”等。

  整个“竹马”多采多姿的演出,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跑”马,所以才又称为“跑竹马”。

相关参考

文章大全 青梅竹马的唯美句子

1、后来,他与青梅竹马的旧友朋江宫泽里惠重逢。2、我们从青梅竹马时期认识到现在,够久了吧!3、钱慧冰陈宝珠饰刁蛮任性,与管家之子傅世杰吕奇饰虽青梅竹马,却屡屡对他大呼小喝。4、我回忆起小时候,大家青梅

星座 对青梅竹马念念不忘的星座

每个人的现在都是由各种过往堆叠起来的。或许你刚刚脱离校园,正在异性的追逐中享受自己的青春;或许你曾惹得一身情伤,此时对于感情既不愿提,也无奢求;或许你是别人眼中的情场老手,游戏花丛,却从不轻言承诺;或

中国名人 周海婴:和那青梅竹马的人走完一生

我与马新云从相识、相恋到结为夫妻,其过程实在很平凡,像是两股不同方向流来的山泉,很自然地汇合在一起了。 ——周海婴 2011年4月7日清晨5点36分,享年8

传统文化 为什么出发又称为“发轫”

为什么出发又称为“发轫”?  明朝徐霖《绣襦记。结伴毗陵》上载︰“已发轫,亲友皆无赆。”意思是说,已经要动身出发了,亲友都没有带财物来送行赠别。原文中发轫是出发之意。  那么,为什么出发又称为“发轫”

传统文化 为什么出发又称为“发轫”

为什么出发又称为“发轫”?  明朝徐霖《绣襦记。结伴毗陵》上载︰“已发轫,亲友皆无赆。”意思是说,已经要动身出发了,亲友都没有带财物来送行赠别。原文中发轫是出发之意。  那么,为什么出发又称为“发轫”

传统文化 为什么从事买卖的人又称为“商人”

为什么从事买卖的人又称为“商人”?  唐朝白居易〈琵琶行〉诗︰“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意思是说,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做茶叶生意了。  那么,为什么从事买卖的人又称为

传统文化 为什么从事买卖的人又称为“商人”

为什么从事买卖的人又称为“商人”?  唐朝白居易〈琵琶行〉诗︰“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意思是说,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做茶叶生意了。  那么,为什么从事买卖的人又称为

传统文化 为什么岳父又称为“泰山”

为什么岳父又称为“泰山”?  古代的人对于自己妻子的父亲有许多种称呼。如敬称有冰翁、令岳…等;通称有岳丈、泰山、丈人、岳公、岳翁、外舅…等;各地方言俗称有丈老、岳老子、丈人佬…等等。但这么多称呼中,泰

传统文化 为什么岳父又称为“泰山”

为什么岳父又称为“泰山”?  古代的人对于自己妻子的父亲有许多种称呼。如敬称有冰翁、令岳…等;通称有岳丈、泰山、丈人、岳公、岳翁、外舅…等;各地方言俗称有丈老、岳老子、丈人佬…等等。但这么多称呼中,泰

传统文化 为什么国家又称为“社稷”

为什么国家又称为“社稷”?  在古书典籍中常可见到“社稷”又代指国家,如《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及《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那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