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金白(第十三至十八品)

Posted 菩提

篇首语:宁给好汉拉马,不给懒汉作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金白(第十三至十八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名此?我等何奉持?佛告菩提:是名金般若波蜜。以是名字,汝奉持。所以者何?菩提!佛般若波蜜,非般若波蜜。

  菩提!於意何?如有所法不?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所。

  菩提!於意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是多不?菩提言:甚多,世尊!菩提!微,如非微,是名微。如: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菩提!於意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河沙等身命布施。若有人,於此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他人,其福甚多。

  文:

  此,菩提向佛教道:“世尊!如何呼部?我遵照奉行呢?”佛告菩提:“部名金般若波蜜。你依此名字而奉行。原因是什呢?菩提!佛智慧到家了,上不是智慧到家了。”

  “菩提!你怎看?如有佛法可以宣?”菩提回答:“世尊!如有法可以宣。”

  “菩提!你怎看?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其量多不多呢?”菩提

  回答:“甚多,世尊!”“菩提!些微,如根本不是微,只是立名微。如:世界,本上非世界,只是立名世界。”

  “菩提!你怎看?可以根三十二相到如?”“不可以,世尊。什呢?如所的三十二相,透露出本面目,只是立名三十二相。”

  “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河沙粒一多的身性命布施。倘若又有人,部中,受持全部、部分乃至於四句偈等等,他人演,所得福德比身命布施者更多。”

  提示:

  「相」,即是「非相」,是名「相」。的「非相」,如果是佛,是佛在究竟果地上以人的身份向我宣其所得的境界,“非”即作否定,“非相”後面省略了“性”,「非相之性」;如果是如,是世尊以本不的真境界,“非相”即作“本性”。

  奉持:依教奉行,「他人」。

  般若波蜜:佛所智慧到家了,不是真的智慧到家了,而是恢了本面目而已,哪需要累智慧直至,到最後根本不再需要任何智慧了,那就是所的到家了,到家即是不需要了。所以常“般若知,所不知”。

  微:佛所物的基本微粒,非最小微粒。微已是人用眼睛及附助工具能察到的最微者。七倍微一金,七倍金一水。所金、水,能在五金之空隙,或水之空隙中往者,微之可知。七倍水,一兔毛,其等於兔毛之尖,由此可知微之。殊不知此微,仍可析之七微,非肉眼所,惟天眼以上能察。至此已是色相的,不可再分。然而若以慧眼察,更可析之。者其近於空矣。空相於今天所的等於零也。由此可知微也是七微集合而,非物。所以「微,非微」。

  三十二相:又名大丈夫相,又名大人相,亦名百福相。《大智度》第八十八,“此浮提中天竺人所好,三十二相。天竺中人於今故治肩,令厚大上皆有好,如人相中,五好。眼耳鼻舌臂指髀手足相,若若若具若日月。是故佛手足有千、指、鼻高好、舌而薄,如是等皆於先所,故起恭敬心。”佛感此相者,由於百大劫之,一一之相,百之福。

  第十四品 相寂分

  菩提是,深解趣,涕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如是甚深典,我昔所得慧眼,未曾得如是之。世尊!若有人得是,信心清,生相,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相者,是非相,是故如名相。

  世尊!我今得如是典,信解受持,不足。若世,後五百。其有生,得是,信解受持,是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我相、人相、生相、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生相、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一切相,名佛。

  佛告菩提:如是,如是。若有人,得是,不不怖不畏,知是人,甚希有。何以故?菩提!如第一波密,非第一波密,是名第一波密。菩提!忍辱波密,如非忍辱波密。何以故?菩提!如我昔歌利王割截身,我於,我相、人相、生相、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支解,若有我相人相生相者相,生嗔恨。菩提!又念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所世,我相,人相,生相,者相。

  是故菩提!菩一切相,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不住色生心,不住香味法生心,生所住心。若心有住,非住。是故,佛菩心不住色布施。菩提!菩利益一切生,如是布施。如:一切相,即是非相;又:一切生,非生。

  菩提!如是真者,者,如者,不诳者,不者。

  菩提!如所得法。此法。菩提!若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所。若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色。

  菩提!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受持,如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是人,皆得成就量功德。

  文:

  菩提聆了部,深深解悟了它的意和趣味,喜而泣,佛:“希有!世尊!佛其深的典,我自往昔修得慧眼以,未有聆到的。世尊!倘若再有人有到此,完全相信而致心地清,便在心中到般若相,可以知道,人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世尊!相,就是般若的真相,因此如立名相。”

  “世尊!我在有聆的典,完全相信、、依教奉行,不算困。如果,後五百年中,有生有到此,完全相信、、依教奉行,人便是世第一希有之人。什呢?人已不著我、他、生、存在著的事物了。是什呢?我本身只是幻像而已,他、生、存在著的事物本身也是幻不的。什呢?不再著一切象的人,便佛。”

  佛告菩提:“正是,正是。如果又有人有到此,有感到、惶惑、畏,便可以知道,人其稀有。什呢?菩提!如第一波密,其根本有第一波密,只是立名第一波密。菩提!忍辱波密,如上非忍辱波密。什呢?菩提!就像我去曾被歌利王割截身,我在那候,已不著我的、他的、生的、存在的事物了。什呢?我在往昔被肢解,假如著我的、他的、生的、存在的事物,必定心生不怨恨。菩提!再回想之前曾有五百世作忍辱仙人,那段期,就已不著我的、他的、生的、存在的事物了。

  因此菩提!菩一切象,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不著於物的得失而修清心,不著於音的好、味的香臭、味道的甘苦、感的疏爽、念的不同而修清心,放下任何著而修清心。倘若心中有所著的,都是不著的西。因此,佛菩心中不著於物的得失而修布施。菩提!菩了利益一切生,修布施。如:一切象,都透露著事物的本;又:一切生,本一而非真有多生。

  菩提!如是真的人、的人、言行一致的人、不的人、不家的人。

  菩提!如所得的般若波蜜,本身空空有、照一切而不。菩提!倘若菩心中有任何著而修布施,就像人入黑暗之中,便什也看不到了。如果菩心中任何著而修布施,就像人有眼睛,日光照耀,到事物。”

  “菩提!佛度以後,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接受依教奉行、本,便蒙如加持,以佛的智慧完全知道,完全能察到,些人全都成就了量的功德。”

  提示:

  其,有什「忍辱波密」。世尊所的「忍辱波密」,是有任何著心,任何事情都不了。不是他把忍的功夫修到家了,而是不著、不、有苦的感受了,根本不再需要忍了,你忍什。的境界就叫「忍辱波密」,上他根本有什需要忍的。如果有什苦感受需要忍的,即便你能忍而且不受惑,也不叫「忍辱波密」;只要需要忍,早有你忍不了的候。所以「忍辱波密,非忍辱波密」。

  菩道,六波密:布施、持戒、忍辱、精、禅定、般若,皆同此理。你修成了,不是修成了,而是有了。比如布施,就是。要到可,的概念都掉了,布施波密了。

  所波密,就是不需要它了。到的概念都有了,你就得到了。所以,得所得,得而得。一句,就是得。要想得,唯有。

  不需要,不是有了,它得有,只是心完全不著了。「所住,行於布施」就了。

  深解趣:不止了道理,且已到了「成就」的趣味。

  :仔地聆,要真正懂,解悟,得到真的受用了。一,具足、思、修三慧。

  慧眼:已得人空之理,即我相,之慧眼,阿之地也。

  相:就是般若,是自性面本具足的智慧。自性,即是本性,是我的心之本。

  功德:自利利他,隆佛。破四相、破四、、智慧,是自利,但是所有些利益都是利他那下手的,才真正得到自利。佛菩祖大德把佛法一代一代下,今天我接受了,不但要努力修持得到真的利益,更要把佛法承下去,而且要把它光大。如果,你到了,只有你自己到了,你往生後,佛法在世了,你的功德在哪了?有功德。

  佛:包括十方三世一切究竟佛和法身大士。以能分法身故,初住至究竟佛果共四十二位次,故名佛。像六祖慧能,的便是第一位次,初住位法身大士。世因菩,是第四十位次,等菩。

  :慌恐。怖:惶惑不安。畏:畏不前。

  嗔恨:心中的不怨恨。就是常的、嗔、、慢、疑中的嗔。

  忍辱仙人:指世尊在去行菩道,曾修忍辱五百世。中古人把得法身的菩之仙人,修忍辱行的菩忍辱仙人。

  第十五品 持功德分

  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以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河沙等身布施。如是量百千劫,以身布施。若有人,此典,信心不逆,其福彼。何,受持,人解。

  菩提!以要言之,是有不可思,不可量,功德。如大乘者,最上乘者。若有人能受持,人,如悉知是人,悉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有,不可思功德。如是人等,荷如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若小法者,著我人生者,於此不能受,人解。

  菩提!在在,若有此,一切世天人阿修,所供。知此,是塔。皆恭敬,作,以香而散其。

  文:

  “菩提!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用河沙粒一多的身命布施;中午,又用河沙粒一多的身命布施;下午,用河沙一多的身命布施。在量百千劫的,每天都像用身命布施。如果又有人,此後,完全相信而不再疑,所得福德就以身命布施的人。更何是,接受依教奉行、,他人解部呢。”

  “菩提!扼要地,部有不可思、不可量、的功德。如大菩提心的人所,上菩提心的人所。倘若有人能接受依教奉行、此,能他人演,如完全知道,完全到,人都成就了不可丈量,不可量,有,不可思的功德。像的生,便是承如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法者。什呢?菩提!若是能契入小乘佛法的人,著於我的看法、他的看法、生的看法、化不定的看法,此後不能接受、,人解。”

  “菩提!何何地,若有此,世一切天人、人、阿修,就供地方。知道,此便是佛塔所在之地。都虔恭敬,行,用花和香散在。”

  提示:

  初、中、後日分:古印度一天分六,一在的四小,白天分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三,晚上分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三。相於中的上午、中午、下午,初夜、午夜、後夜。

  劫:佛在上用以算的位。我在在劫,六千多年。大劫,相於我的世界大爆炸始直到所有元素完全消失,到下次大爆炸之前,的。

  大乘:字面意大,乘坐者行快速,比喻大菩提心,即行菩道的人好像坐著大,在成佛路上行快速,可早日成佛。小乘,意此反。

  最上乘:指佛乘。大乘,意行菩道之心;最上乘,意隆佛之心。

  荷:就是挑起如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法的子,把佛法承下去。

  :妄,法。妄所者,即幻相。所以,著是著相之病根。

  供:表示之意,是信的和任。

  恭敬:虔也,即一心皈命之意。

  作:弟子佛,或是到三(即佛、法、僧),以及三存在的地方,都要三拜、行三匝。

  花香:花果之因,散之以表修因得果;香佛之使,散之以表三清,感道交。

  第十六品 能障分

  次,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若人,是人先世罪,道。以今世人故,先世罪消,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菩提!我念去量阿僧劫,於然佛前,得值八百四千那由他佛,悉皆供承事,空者。若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此,所得功德,於我所供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乃至算譬喻所不能及。

  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此,所得功德,我若具者。或有人,心狂,狐疑不信。菩提!知是不可思,果亦不可思。

  文:

  “再次,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接受依教奉行、此,倘若被人、作,人因前世造下的罪而致使世入道之中,由於今世被人、作的故,前世的罪便被消了,必定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菩提!我想起去阿僧劫中,在遇到然佛之前,曾遇到八百四千那由他尊佛,我全都供、事奉,有空的。如果又有人,在以後末法期,能接受依教奉行、此,所得功德,我供佛的功德不及其百分之一,乃至不及其千分、分、分之一,甚至用或比喻都不能表了。”

  “菩提!倘若善男子、善女人,在以後末法期,有人接受依教奉行、此,所得功德,我如果全部出的,或有人後,便心狂意,狐疑不信。菩提!要知道部中的道理不可思,依教修行的果也不可思。”

  提示:

  去世所造的一些,因今生得遇大因:「受持此」,果提前前:「人」,那些便能「消」了。「消」的因果是什呢?有以下三,供考。

  (一)江味居士“「人」是「先世罪」之至的端倪。因其端倪在此露的故,「受持此」便可「先世罪」根消”。此本果之不可思也。

  (二)多古大德,以及空法“是因「受持此」所至重罪”。

  (三)愚以“以上二看起似乎是,然而即有‘因果不空’之,哪有‘因功消罪’或‘因罪消功’之呢。此中因果「是人先世罪」,於今生得遇「受持此」之殊,所以‘果’提前成熟「人」而至「先世罪消」,世不「道」了。在此,愚以「人」所障者,便是「受持此」的一部分功德。因部分「功德」之大不可思,所以是「」之障便相於「道」的果了。”是因,得何果,全在遇不同。

  世尊,佛「悉皆供承事」不及「受持此」之功德。因,以中趣,「受持此」是佛知,示佛知。如果真得能受持,便是悟佛知,入佛知。所以,七布施,身命布施,多生多劫供佛,所不能及者,理在於此。可,佛知,重之。“其供沙,不如勇求正。”

  罪:生於去世所造作的,在今生、世得遇因就相的。

  得:定得到。是世尊受持、本的生受:些生在未世都成佛。

  阿僧:佛在上表示量之多所用的量。算蒙:1阿僧=10104。

  那由他:佛在上表示量之多所用的量。算蒙:1那由他=10112。

  末世:末法期。世尊度後,法:正法,1000年;像法,1000年;末法,10000年。

  果:指受持、此所得功德,即上文荷如及得菩提之。

  第十七品 究竟我分

  ,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何住?何降伏其心?佛告菩提:善男子、善女人,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者,生如是心,我度一切生,度一切生已,而有一生度者。何以故?若菩有我相人相生相者相,非菩。所以者何?菩提!有法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者。

  菩提!於意何?如於然佛所,有法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佛於然佛所,有法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菩提!有法如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菩提!若有法如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然佛不我授:汝於世,得作佛,迦牟尼。以有法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是故然佛我授,作是言:汝於世,得作佛,迦牟尼。何以故?如者,即法如。

  若有人言,如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菩提!有法,佛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菩提!如所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於是中。是故如一切法皆是佛法。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菩提!譬如人身大。菩提言:世尊!如,人身大,非大身,是名大身。

  菩提!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度量生,不名菩。何以故?菩提!有法名菩。是故佛一切法我人生者。菩提!若菩作是言:我佛土,是不名菩。何以故?如:佛土者,即非,是名。菩提!若菩通我法者,如名真是菩。

  文:

  此,菩提向佛教道:“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什守住份心?如何降伏自己的妄心呢?”佛告菩提:“善男子、善女人,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者,生的心,我度一切生,度了一切生,而上有任何生被度。什呢?倘若菩著哪些是我的、哪些是他的、哪些是生的、此又能存在多久的,便不是菩。是什呢?菩提!上有什方法可令人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

  “菩提!你怎看?如在然佛那,有什方法可以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有,世尊!按照我佛所道理的,佛在然佛那,有任何方法以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佛道:“正是,正是。菩提!上根本有任何方法可令如入阿耨多三藐三菩提的境界。菩提!倘若如有方法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然佛便不我授:你在世,必定作佛,迦牟尼。正因根本有法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所以然佛才我授,而:你在世,必定作佛,迦牟尼。什呢?如意思,就是本如是。”

  “倘若有人,如得了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菩提!上在不著一切象,佛便得了阿耨多三藐三菩。菩提!如所得的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在得的程中已知道非真有菩提,所之菩提赅一切象而不。所以如一切象皆是佛法。菩提!此地所的一切象,就是指象的本,因此之一切象。菩提!就好比某人的形象很高大。”菩提道:“世尊!如,人的形象高大,不是指肉身而是他的耀,只是假名高大的形象。”

  “菩提!菩也是。倘若,我度量生,便不能菩。什呢?菩提!上有果位菩。因此佛在一切象中都不能分哪是我的、哪是他的、哪是生的、能存在多久。菩提!倘若菩:我美化佛,便不能菩。什呢?如:美化佛的人,上有去行美化,是以假名美化。菩提!倘若菩到一切象中都不能分哪是我的一真相,如就之真正的菩。”

  提示:

  前文「所住,行於布施」,又「一切相」菩提心。如果心,便住相了,什唯此心住呢?倘若不住而降伏,不是不要心了?然而又如何降伏其心呢?此意是我法二已於菩提心,同俱生矣。降非心,住我法。此正向一毫端上入去,指示修行人向起心念用功。老大慈大悲,所以代一切生重示根本方便法。

  本品文所大意,「菩提心」、住菩提心的人,降伏妄心便是「菩提心」了,不再令妄心升起,便是住菩提心了。所和住,都要降伏用功。但求息妄,莫更真。

  所的一切法,只是就世俗事相而言,就空寂的本性的而言,一切事物,都不是真的,以此所出的事物象,而立假名。

  授:佛心之生授必作佛之也。

  大:身如,故曰大。

  我法:分心。不著我相,四相都有了,即我相、人相、生相、者相。

  第十八品 一同分

  菩提!於意何?如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有肉眼。菩提!於意何?如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有天眼。菩提!於意何?如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有慧眼。菩提!於意何?如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有法眼。菩提!於意何?如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有佛眼。

  菩提!於意何?河中所有沙,佛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是沙。菩提!於意何?如一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河,是河所有沙佛世界如是,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菩提:所土中,所有生,若干心,如悉知。何以故?如心皆非心,是名心。所以者何?菩提!去心不可得,在心不可得,未心不可得。

  文:

  “菩提!你怎看?如有肉眼?”“是的,世尊!如有肉眼。”“菩提!你怎看?如有天眼?”“是的,世尊!如有天眼。”“菩提!你怎看?如有慧眼?”“是的,世尊!如有慧眼。”“菩提!你怎看?如有法眼?”“是的,世尊!如有法眼。” “菩提!你怎看?如有佛眼?”“是的,世尊!如有佛眼。”

  “菩提!你怎看?河中所有的沙粒,佛是沙?”“是的,世尊!如是沙。”“菩提!你怎看?正如一河中所有的沙粒,有像些沙粒一多河,佛度就像所有些河中的沙粒一,算不算多呢?”“甚多,世尊!”

  佛告菩提:“在那多佛中,所有的生,都具有各不同的念想,如都知道。什呢?如此想法都是妄念,只是之念。是什呢?菩提!去的念想有得到,在的念法到,未的想法也不。”

  提示:

  佛心念,故而有的他心通,能知一切生心中所想。凡是想法,都是妄念,所以只要有想便能他人所知。什有念便是妄心呢?心念有三,之流。就好像河的水,流的,所後浪推前浪;前念了,後念就生,是生心。因其心念,那不停,故有去、在、未。去的已去,在的又停不下,未的尚未到,故都不能真正得到。

  肉眼:即血肉之所具之眼,所者有限,所障故。

  天眼:有由力得者,如欲天以福得之;有由定力得者,色天、色天、皆是定力。因其想所成,故能障外之事。必要一定生天,即在人,得此定力,便能有天眼。

  慧眼:以根本智,照真空之理。智即是慧,故名慧眼。得此天眼亦得,而超於天眼,能天眼所不能之事。

  法眼:以後得智,照差之事。得此智者,不但真空理,通一切佛法,通世俗一切法,及通一切生因因果果,起心念等差事相,故名法眼。

  佛眼:智不,照不。惟佛有之,故名佛眼。古德有:天眼通非,肉眼非通,法眼能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同。照同者,但照之殊,名佛眼。

  佛世界:即佛度、佛土,指一尊佛的教域,通常一大千世界或大千世界。阿陀佛的教域包括了一切世界,所住持的世界能接引一切世界的所有生

 

相关参考

佛教 金白(第五至十二品)

  第五品如理分  菩提!於意何?可以身相如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如。何以故?如所身相,即非身相。佛告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若相非相,如。  文:  “菩提!你怎看?可以循著身相貌到如?”“不

佛教 金白(第五至十二品)

  第五品如理分  菩提!於意何?可以身相如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如。何以故?如所身相,即非身相。佛告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若相非相,如。  文:  “菩提!你怎看?可以循著身相貌到如?”“不

佛教 金白(第十九至二十四品)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菩提!於意何?若有人三千大千世界七,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得福甚多。菩提!若福德有,如不得福德多。以福德故,如得福德多。  文:  “菩提!

佛教 金白(第十九至二十四品)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菩提!於意何?若有人三千大千世界七,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得福甚多。菩提!若福德有,如不得福德多。以福德故,如得福德多。  文:  “菩提!

佛教 大般涅40卷 第十八卷

  《大般涅第十八卷》(第八品梵行 第四 大涅悉是一切佛秘藏)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  第四 大涅悉是一切佛秘藏  本主:  大涅甚奇、甚特、不可思。佛、法、僧不可思。菩菩提大般涅亦不可思。 

佛教 大般涅40卷 第十八卷

  《大般涅第十八卷》(第八品梵行 第四 大涅悉是一切佛秘藏)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  第四 大涅悉是一切佛秘藏  本主:  大涅甚奇、甚特、不可思。佛、法、僧不可思。菩菩提大般涅亦不可思。 

佛教 大般涅40卷 第十八卷

  《大般涅第十八卷》(第八品梵行 第四 大涅悉是一切佛秘藏)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  第四 大涅悉是一切佛秘藏  本主:  大涅甚奇、甚特、不可思。佛、法、僧不可思。菩菩提大般涅亦不可思。 

佛教 二十八品什么意思

 (名数)法华经一部有二十八品。经论之篇章谓之品。

佛教 二十八品什么意思

 (名数)法华经一部有二十八品。经论之篇章谓之品。

佛教 四诤十八品什么意思

亦名:诤分十八品,子题:言诤中事诤、觅诤中事诤、犯诤分事诤,戒本疏‧七灭诤法:「明分品。用七药治四诤;诤中十八,则离于药,亦有十八也。何者是耶?言、觅、犯诤各分三品,则上、中、下故分九种也。事诤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