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大般涅40卷 第二十七卷
Posted 佛性
篇首语:树怕烂根,人怕无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大般涅40卷 第二十七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般涅第二十七卷》(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一 何佛性)
大般涅
第十一品 子吼菩 分目
第一 何佛性〈一〉中道之法名佛性〈二〉一切生悉有佛性 包括一提〈三〉首楞三昧即佛性
第二 佛道〈一〉佛性因果〈二〉菩有退不退
第三 生修道〈一〉中 五〈二〉名色〈三〉八喻〈四〉何修戒 修定 修慧〈五〉不生不名大涅〈六〉祗陀者 者
第四 大涅名子吼〈一〉佛降六〈二〉二月涅
第五 菩修〈一〉止〈二〉菩知 非〈三〉菩如何得相涅〈四〉
第六 善根者 三道〈一〉河有七人〈二〉疾忌 非之咎
大般涅
第十一品 子吼菩
本品主:
1 一切生,佛性同一。
2 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亦一非一、非一非非一,非常非、非非常非非,亦有亦、非有非,亦非、非非非,亦因亦果、非因非果,亦非、非非非,亦字非字、非字非非字。
3 佛性者,非、非外、非去、非在、非未。
4 去、、住,如已去相、相、住相,有始,有界。
5 有智慧,有智慧。
6 菩修定、慧、,知、非。
大般涅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一 何佛性
本主:
1 真正的空,就是不‘空’‘不空’,也就是有什‘空’和‘不空’之分。
大般涅卷第二十七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一 何佛性
佛告一切大:“善男子,汝等若疑,有佛、佛,有法、法,有僧、僧,有苦、苦,有集、集,有、,有道、道,有、,有我、我,有、,有、,有常、常,有乘、乘,有性、性,有生、生,有有、有,有真、真,有因、因,有果、果,有作、作,有、,有、者,今恣汝所吾,汝分解。善男子,我不,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若婆,有我不能答者。”
中有一菩名子吼,即座起,容整服,前佛足,跪叉手,白佛言:“世尊,我欲,如大慈,垂?”
佛告大言:“善男子,汝等今於是菩,深生恭敬、尊重、,以香花伎、璎珞幡、衣服食、具、房殿堂,而供之,迎送去,所以者何?是人已於去佛深善根,福德成就,是故今於我前,欲子吼。
善男子,如子王,自知身力,牙爪芒,四足踞地,安住穴,振尾出,若有能具如是相,知是能子吼。真子王,晨朝出穴,申欠,四向望,震吼,十一事。
何等十一?一欲非子,作子故,二欲自身力故,三欲令住故,四子知所故,五群怖心故,六眠者得寤故,七一切放逸不放逸故,八依附故,九欲大香象故,十教告子息故,十一欲自眷故。
一切禽子吼,水性之深,行之藏伏窟穴,者落,大香象怖走失。
善男子,如彼野干,逐子,至於百年,不能作子吼也。若子子,始三年,能哮吼,如子王。
善男子,如正智慧牙爪、四如意足、六波蜜足之身,十力雄猛,大悲尾,安住四禅清窟宅,生而子吼,摧破魔。示十力,佛行,邪作依所,安生死怖畏之,寤明睡眠生,行法者作悔心。示邪一切生,令知六非子吼故,破富那等慢心故,令二乘生悔心故,教五住菩等生大力心故,令正四部之於彼邪四部徒不生怖畏故;行、梵行、天行窟宅,申而出,欲令彼生等破慢故欠,令生等生善法故四向望,令生得四故四足踞地,令生具足安住波蜜故,故子吼。子吼者,名定,一切生悉有佛性,如常住有易。
善男子,,逐如世尊量百千阿僧劫,而亦不能作子吼。十住菩,若能修行是三行,知是能子吼。善男子,是子吼菩摩诃,今欲如是大子吼。是故汝等,深心供恭敬、尊重。”
〈一〉中道之法名佛性
世尊告子吼菩摩诃言:“善男子,汝若欲,今可意。”
子吼菩摩诃白佛言:“世尊,何佛性?以何故,名佛性?何故名常我?若一切生有佛性者,何故不一切生所有佛性?十住菩住何等法,不了了?佛住何等法,而了了?十住菩以何等眼,不了了?佛以何眼而了了?”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若有人能法咨,具足二,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具足如是二者,知佛性,亦解知名佛性,乃至能知十住菩以何眼,佛世尊以何眼。”
子吼菩言:“世尊,何名智慧?何名福德?”
善男子:“慧者,一地乃至十地,是名慧。福德者,檀波蜜乃至般若、非般若波蜜。
次善男子,慧者,所佛菩。福德者,九住菩。
次善男子,福德者,有、有漏、有有、有果、有、非常,是凡夫法。慧者,、漏、、果、、常住。善男子,汝今具足是二,是故能甚深妙。我亦具足是二,能答是。”
子吼菩摩诃言:“世尊,若有菩具足如是二者,不一、二。何世尊言能答一二?所以者何?一切法一、二。一、二者,是凡夫相。”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二,不能知一、二。若有菩具二,能解知一、二。若言法一、二者,是不然,何以故?若一、二,何得一切法一、二?
善男子,若言一、二是凡夫相,是乃名十住菩,非凡夫也。何以故?一者名涅,二者名生死。何故一者名涅?以其常故。何故二者名生死?、明故。常涅者,非凡夫相。生死二者,亦非凡夫相。以是故,具二者能能答。
善男子,汝何佛性者?谛,谛!吾汝分解。
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空,第一空名智慧,所言空者,不空不空。智者空及不空、常常、苦之、我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大涅;乃至我者即是生死,我者大涅。
一切空,不不空,不名中道;乃至一切我,不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佛性。以是故,佛性常、有易,明覆故,令生不能得。、一切空,不不空;乃至一切我,不於我。以是故,不得第一空,不得第一空故,不行中道,中道故,不佛性。
善男子,不中道者,凡有三。一者定行,二者定苦行,三者苦行。定行者,所菩摩诃愍一切生故,在阿鼻地,如三禅。定苦行者,凡夫。苦行者,、,行於苦,作中道想。以是故,有佛性而不能。
如汝所,以何故,名佛性者?善男子,佛性者,即是一切佛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中道子。
次善男子,道有三,下、上、中。下者梵天,常是常。上者生死常是常,三是常常。何故名上?能得最上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故。中者名第一空,常常,常於常。第一空,不名下,何以故?一切凡夫所不得故。不名上,何以故?即是下故。佛菩所修之道,不上、不下,以是故,名中道。
次善男子,生死本,凡有二,一者明,二者有。是二中,有生老病死之苦,是名中道,如是中道能破生死,故名中。以是故,中道之法名佛性,是故佛性常我。以生不能故,常、我,佛性非常、我。
善男子,譬如人,家有藏,是人不,以不故,常、、我、。有善知而之言:‘汝宅中,有金藏,何故如是困苦,常、、我、?’即以方便,令彼得,以得故,是人即得常我。佛性亦,生不,以不故,常、我、。有善知、佛菩,以方便力,教告,令彼得,以得故,生即得常我。
次善男子,生起,凡有二。一者常,二者。如是二不名中道,常乃名中道,常,即是照十二因智,如是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因,亦不得名佛性。佛性常,以生明覆故,不能得。又未能渡十二因河,如兔,何以故?不佛性故。善男子,是十二因智慧,即是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子,以是故,十二因名佛性。善男子,譬如胡瓜名病,何以故?能病作因故。十二因亦如是,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上大般涅。善男子,譬如明因,行果,行因果,以是故,彼明,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佛性亦,善男子,以是故,十二因不出不、不常不、非一非二、不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是因是果如十二因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佛性。非因果故,常,以是故,我中十二因其甚深,知,不可思惟,乃是佛菩境界,非所及。
以何故,甚深甚深?生行,不常不,而得果;念念,而所失;作者,而有作;受者,而有果;受者,果不亡,有知,和合而有。一切生十二因共行,而不知,不知故有始。十住菩惟其,不其始,佛世尊始、。以是故,佛了了得佛性。
善男子,一切生不能於十二因,是故。善男子,如作,自生自死,一切生亦如是,不佛性故,自造,流生死,如拍球。善男子,是故我於中:‘若有人十二者,即是法。法者,即是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佛以此性。’
善男子,十二智,凡有四。一者下,二者中,三者上,四者上上。下智者不佛性,以不故得道。中智者不佛性,以不故得道。上智者不了了,不了了故住十住地。上上智者了了故,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道。以是故,十二因名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空,第一空名中道,中道者即名佛,佛者名涅。”
〈二〉一切生悉有佛性 包括一提
子吼菩摩诃白佛言:“世尊,若佛佛性差者,一切生何用修道?”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是不然,佛佛性差,然生悉未具足。善男子,譬如有人心害母,害已生悔,三善,是人故名地人也。何以故?是人定地故。是人地界入,故得名地人。善男子,是故我於中:‘若有人修行善者,名天人。修行者,名地。何以故?定受故。’善男子,一切生定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一切生悉有佛性。一切生真未有三十二相、八十好。以是故,我於此而是偈:‘本有今,本今有。三世有法,有是。’
善男子,有者凡有三,一未有,二在有,三去有。一切生未之世,有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是名佛性。一切生在悉有,是故在有三十二相、八十好。一切生去之世有,是故在得佛性。以是故,我常宣一切生悉有佛性,乃至一提等亦有佛性。一提等有善法,佛性亦善,以未有故,一提等悉有佛性。何以故?一提等,定得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故。善男子,譬如有人,家有奶酪,有人言:‘汝有耶?’答言:‘我有酪,非,以巧方便,定得故,故言有。’生亦,悉皆有心,凡有心者,定得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以是故,我常宣一切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竟有二。一者竟,二者究竟竟。一者世竟,二者出世竟。
竟者,六波蜜。究竟竟者,一切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佛性,以是故,我一切生悉有佛性。一切生悉有一乘,以明覆故不能得。善男子,如郁越、三十三天,果覆故,此生不能得。佛性亦,覆故,生不。
〈三〉首楞三昧即佛性,什一切生不能得佛性
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佛之母。以首楞三昧力故,而令佛常我。一切生悉有首楞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善男子,首楞三昧者,有五名。一者首楞三昧,二者般若波蜜,三者金三昧,四者子吼三昧,五者佛性,其所作,得名。
善男子,如一三昧得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名定力,名定,正名正定。八大人名定,首楞定亦如是。
善男子,一切生具足三定,上、中、下。上者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生具足初禅,有因能修,若因不能修。因二,一火,二破欲界,以是故言,一切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定也,以是故言,一切生悉具下定。一切生悉有佛性,覆故不能得,十住菩一乘,不知如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佛性而不明了。
善男子,首楞者,名一切竟,者名,一切竟而得固,名首楞,以是故言,首楞定名佛性。
善男子,我於一,住尼禅河,告阿言:‘我今欲洗,汝可取衣及以澡豆。’我既入水,一切、水、之,悉我,有五百梵志在河,因到我所,各相言:‘何而得金之身?若使瞿昙不,我其受法。’善男子,我於,以他心智,知是梵志心之所念,告梵志言:‘何我於?’彼梵志言:‘瞿昙,先於中,生悉有我。既言我,何而言非耶?若我者,持戒者?破戒者?’佛言:‘我亦不一切生悉有我,我常宣一切生悉有佛性,佛性者非我耶?以是故,我不。一切生不佛性故,常、我、、,如是名也。’梵志,佛性即是我故,即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出家修菩提道。一切、水、之亦上菩提之心,既心已,得身。善男子,是佛性者非我也,生故名我。
善男子,如有因故,我我。真我,作是,有妄。善男子,有因故,我我,而有我。世界故,我,而妄。佛性我,如我,以其常故。如是我,而我,得自在故。”
子吼菩摩诃白佛言:“世尊,若一切生悉有佛性,如金力士者,以何故?一切生不能得。”
佛言:“善男子,譬如色法,有青赤白之、短像,盲者不。不,亦不得言,青赤白、短像,何以故?盲不,有目故。佛性亦,一切生不能,十住菩少分故,如全。十住菩所佛性,如夜色,如所,如色。善男子,譬如瞎者,色不了,有善良,而治目,以力故,得了了。十住菩亦如是,佛性,不能明了,以首楞三昧力故,能得明了。
善男子,若有人一切法常、我、、,非一切法常、我、、,如是之人不佛性。一切者名生死,非一切者名三。一切法常、我、、;非一切法亦常、我、、;以是故,不佛性。十住菩一切法常、我、、,非一切法分常我,以是故,十分之中得一分。佛世尊一切法,常我,非一切法常我,以是故,於佛性,如掌中阿摩勒果。以是故,首楞定名竟。善男子,譬如初月,不可,不得言。佛性亦,一切凡夫不得,亦不得言佛性也。
善男子,佛性者,所十力、四所畏、大悲、三念。一切生悉有三,破故,然後得一提等,破一提,然後能得十力、四所畏、大悲、三念,以是故,我常宣一切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十二因,一切生等共有之,亦亦外。何等十二?去,名明;去者,名行;在世中,初始受胎,是名;入胎五分,四根未具,名名色;具足四根,未名,是名六入;未苦,是名;染一,是名受;近五欲,是名;外求,是名取;外事,起身、口、意,是名有;在世,名未生;在名、色,六入、、受,名未世老、病死也。是名十二因。
善男子,一切生有如是十二因,或有未具。如歌,死十二。生乃至老死,得具十二。
色界生三受,三、三,有老病,亦得名具足十二。色生,色乃至有老病,亦得名具足十二。以定得故,故名生平等具有十二因。善男子,佛性亦,一切生定得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故,是故我一切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雪山有草名忍辱,牛若食者出醍醐。更有草,牛若食者,醍醐,醍醐,不可言雪山之中忍辱草。佛性亦,雪山者名如,忍辱草者名大涅,草者十二部,生若能受咨大般涅,佛性;十二部中不有,不可言佛性也。
善男子,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亦一非一、非一非非一,非常非、非非常非非,亦有亦、非有非,亦非、非非非,亦因亦果、非因非果,亦非、非非非,亦字非字、非字非非字。
何色?金身故。何非色?十八不共,非色法故。何非色、非非色?色、非色,定相故。
何相?三十二相故。何非相?一切生相不故。何非相、非非相?相、非相,不定故。
何一?一切生悉一乘故。何非一?三乘故。何非一、非非一?法故。
何非常?故。何非?故。何非非常、非非?始故。
何有?一切生悉皆有故。何?善方便而得故。何非有、非?空性故。
何名?得首楞三昧故。何非?以其常故。何非、非非?一切相故。
何因?以了因故。何果?果定故。何非因、非果?以其常故。
何?悉能取故。何非?不可故。何非、非非?竟空故。
何字?有名故。何非字?名名故。何非字、非非字?一切字故。
何非苦非?一切受故。
何非我?未能具得八自在故。何非非我?以其常故。何非我、非非我?不作不受故。
何空?第一空故。何非空?以其常故。何非空、非非空?能善法作子故。
善男子,若有人能思惟、解了大涅如是之,知是人,佛性,佛性者不可思,乃是佛如境界,非所知。
善男子,佛性者非界入、非本今有、非已有。善因,生得。譬如黑,入火赤,出冷黑,而是黑色,非非外,因故有。佛性亦,一切生火,得。
善男子,如已,芽得生,而是芽性,非非外,乃至花果亦如是,故有。
善男子,是大涅微妙典,成就具足量功德。佛性亦,悉是量功德之所成就。”
子吼菩摩诃言:“世尊,菩具足成就法,得佛性而不明了?佛世尊成就法,得了了?”
“善男子,菩具足成就十法,佛性,而不明了。何十?一者少欲、二者知足、三者寂、四者精、五者正念、六者正定、七者正慧、八者解、九者解、十者以大涅教化生。”
子吼菩言:“世尊,少欲、知足有何差?”
“善男子,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之心不悔恨。少欲者,少有所欲。知足者,但法事,心不愁。
善男子,欲者有三。一者欲,二者大欲,三者欲欲。
欲者,若有比丘心生欲:‘欲一切大上首,令一切僧逐我後,令四部悉皆供、恭敬、尊重於我。令我先四法,皆令一切信受我。亦令王、大臣、者,皆恭敬我,令我大得衣服食、具、上妙屋宅。’生死欲,是名欲。
何大欲?若有比丘生於欲心:‘何令四部之,悉皆知我得初住地,乃至十住,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得阿果乃至陀洹果?我得四禅乃至四智?’於利,是名大欲。
欲欲者,若有比丘,欲生梵天、魔天、自在天、王,若利、居士、若婆,皆得自在。利故,是名欲欲。
若不是三欲之所害者,是名少欲。欲者名二十五,有如是二十五,是名少欲。不求未所欲之事,是名少欲。得而不著,是名知足。不求恭敬,是名少欲。得不聚,是名知足。
善男子,亦有少欲不名知足,有知足不名少欲,有亦少欲亦知足,有不知足不少欲。少欲者,陀洹。知足者,辟支佛。少欲知足者,阿。不少欲不知足者,所菩。
善男子,少欲知足有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不善者所凡夫,善者人菩。一切人得道果,不自,不故,心不恨,是名知足。
善男子,菩摩诃修大乘大涅,欲佛性,是故修少欲知足。
何寂?寂有二。一者心,二者身。身寂者,不造作身三。心寂者,亦不造作意三,是名身心寂。身寂者,不近四,不四所有事。心寂者,不修欲、恚、愚,是名身心寂。或有比丘,身寂,心不寂。有心寂,身不寂。有身心寂。又有身心俱不寂。身寂心不寂者,或有比丘坐禅,四,心常集欲、,是名身寂心不寂。心寂身不寂者,或有比丘近四、王大臣,恚,是名心寂身不寂。身心寂者,佛菩。身心不寂者,凡夫,何以故?凡夫之人,身心,不能深常、、我、,以是故,凡夫之人不能寂身口意。一提、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如是之人,亦不得名身心寂。
何精?若有比丘欲令身口意清,一切不善,修一切善者,是名精。
是勤精者,系念六,所佛、法、僧、戒、施、天,是名正念。具正念者,所得三昧,是名正定。具正定者,法,如空,是名正慧。具正慧者,一切,是名解。得解者,生美解。言是解常不,是名解。解即是上大般涅,涅者即是火。
又涅者,名室宅,何以故?能遮雨故。
又涅者,名依,何以故?能一切怖畏故。
又涅者,名洲渚,何以故?四大暴河不能漂故。何等四?一者欲暴、二者有暴、三者暴、四者明暴,是故涅名洲渚。
又涅者,名竟,何以故?能得一切竟故。若有菩摩诃成就具足如是十法,佛性而不明了。
次善男子,出家之人有四病,是故不得四沙果。何等四病?四欲,一衣欲、二食欲、三具欲、四有欲,是名四欲。是出家病,有四良能是病,衣能治比丘衣欲,乞食能破食欲,下能破具欲,身心寂能破比丘有欲。以是四除是四病,是名行。如是行,得名少欲知足。
寂者有四,何等四?一者出家,二寂,三永,四竟。得是四,名寂;具四精,故名精;具四念,故名正念;具四禅故,故名正定;四故,故名正慧;永一切故,故名解;呵一切故,故名解。善男子,菩摩诃安住具足如是十法,佛性而不明了。
次善男子,菩摩诃是已,近修,一切世之事,是名少欲。既出家已,不生悔心,是名知足。既知足已,近空,愦,是名寂。不知足者不空,夫知足者常空寂,於空寂常作是念:‘一切世悉,我得沙道果,然我今者未能得,我今何诳惑於人?’作是念已,精勤修沙道果,是名精。
近修大涅者,是名正念。天行,是名正定。安住是定、正、正知,是名正慧。正知者,能得,是名解。十住菩生故,美涅,是名解。善男子,菩摩诃安住具足如是十法,佛性而不明了。
次善男子,夫少欲者,若有比丘住空寂,端坐不,或住下,或在冢,或在露,有草地,而坐其上,乞食而食,得足;或一坐食,不一食;惟畜三衣、衣、毳衣;是名少欲。既行是事,心不生悔,是名知足。修空三昧,是名寂。得四果已,於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不休息,是名精。系心思惟,如常,有易,是名正念。修八解,是名正定。得四,是名正慧。七漏,是名解。美涅,有十相,名解。十相者,生老病死、色香味、常。十相者,名大涅。善男子,是名菩摩诃安住具足如是十法,佛性而不明了。
次善男子,多欲故,近王、大臣、者、利、婆、、首陀,自我得陀洹果乃至阿果;利故,行住坐乃至大小便利;若檀越,行恭敬接引言。
破欲者,名少欲。未能,而能同於如行,是名知足。善男子,如是二法,乃是念定近因也,常宗同所。我亦常於中,美如是二法。若能具足是二法者,得近於大涅及五,是名寂。持戒者,名精。有愧者,名正念。不心相,名正定。不求法性相因,是名正慧。有相故,,是名解。美如是大涅,名解。善男子,是名菩摩诃安住十法,佛性而不明了。
善男子,如汝所言,十住菩以何眼故,佛性而不了了?佛世尊以何眼故,於佛性而得了了?
善男子,慧眼故,不得明了。佛眼故,故得明了。菩提行故,不了了;若行故,得了了。住十住故,不了;住不住故,得了了。菩摩诃智慧因故,不了了;佛世尊,因果故,了了。
一切者名佛性,十住菩不得名一切故,是故而不明了。善男子,有二,一者眼,二者。佛世尊眼佛性,如於掌中阿摩勒果。十住菩佛性,故不了了,十住菩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有眼,佛如、十住菩眼佛性。
有,一切生乃至九地佛性。
菩若一切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如,修十二部,受持、解。”
子吼菩摩诃言:“世尊,一切生不能得知如心相,何,而得知耶?”
“善男子,一切生不能知如心相,若欲察而得知者,有二因。一者眼,二者。
若如所有身,知是如也,是名眼。若如所有口,知是如也,是名。
若色貌,一切生等者,知是如也,是名眼。若音微妙最,不同生所有音,知是如也,是名。
若如所作神通,生,利?若生,不利,知是如也,是名眼。
若如以他心智生,利,生?若生,不利,知是如也,是名。
何如而受是身?何故受身?受身?是名眼。若如何法?何故法?法?是名。
以身,加之不,知是如也,是名眼。以口,加之不恚,知是如也,是名。
若菩初生之,於十方面,各行七步,摩尼跋陀、富那跋陀鬼神大,持幡,震量世界,金光晃曜,空,陀王及跋陀以神通力浴菩身,天形像承迎拜,阿私陀仙合掌恭敬;盛年欲,如涕唾,不世之所迷惑,出家修道於寂,破邪六年苦行,於生平等二;心常在定,初散,相好,其身,所游之丘墟皆平,衣服身四寸不,行直不左右,所食之物,物完,坐起之,草不;生,故往法,心慢;是名眼。
若菩行七步已,唱如是言:‘我今此身,最是後。’阿私陀仙合掌而言:‘大王知,悉太子,定得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不在家作王。何以故,相明了故。王相不明了,悉太子身相炳著,是故必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老病死作是言:‘一切生甚可愍,常如是生老病死共相逐,而不能,常行於苦,我之。’
阿五通仙人【佛出家始就第一人】受想定,既成就已,後其非。郁陀伽仙【佛出家始就仙人】受非有想、非想定,既成就已,非涅,是生死法。
六年苦行所克,即作是言:‘修是苦行,空所得,若是者,我得之,以妄故,我所得,是名邪,非正道也。’
既成道已,梵天:‘惟如生,甘露,上法。’佛言:‘梵王,一切生常之所障覆,不能受我正法之言。’梵王言:‘世尊,一切生凡有三,所利根、中根、根。利根能受,惟。’佛言:‘梵王,谛,谛!我今一切生甘露。’即於波奈正法,宣中道:‘一切生不破,非不能破,非破、非不破,故名中道。不度生,非不能度,是名中道。非一切成,亦非不成,是名中道。凡有所,不自言,不言弟子,是名中道。不利,非不得果,是名中道。’正、、、真,言不,微妙第一。如是等法,是名。“
“善男子,如心相不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如,依是二因。”
中佛典 大正藏
第 12 No. 0374 大般涅
北天竺三藏昙谶
李鑫森注
迎播 迎指正
2017-02-05修改
相关参考
《大般涅第十七卷》(第八品 梵行 第三 四)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 第三 四 本主: 1 菩知法而不著。 2 所得和菩四智不同,如河和大海都有量之水,但其真水量大不同。 3 所
《大般涅第十七卷》(第八品 梵行 第三 四)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 第三 四 本主: 1 菩知法而不著。 2 所得和菩四智不同,如河和大海都有量之水,但其真水量大不同。 3 所
《大般涅第三十七卷》(第十二品 迦菩 第五 佛性 空) 大般涅 第十二品 迦菩 第五 佛性 空 本主: 1 情之物,是名佛性。 2 一切世,非是空空。 3 空之性,非去、非未、
《大般涅第三十七卷》(第十二品 迦菩 第五 佛性 空) 大般涅 第十二品 迦菩 第五 佛性 空 本主: 1 情之物,是名佛性。 2 一切世,非是空空。 3 空之性,非去、非未、
《大般涅第二十八卷》(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大般涅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本主: 1 菩生共住久。 大般涅卷第二十八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
《大般涅第二十八卷》(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大般涅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本主: 1 菩生共住久。 大般涅卷第二十八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
《大般涅第二十卷》(第八品 梵行 第六 阿世王佛罪 大般涅第九品 行)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第六 阿世王佛罪 本主: 1 一切事情悉定相。 2 阿世王受佛法,作罪根本原因在於不知常
《大般涅第二十卷》(第八品 梵行 第六 阿世王佛罪 大般涅第九品 行)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第六 阿世王佛罪 本主: 1 一切事情悉定相。 2 阿世王受佛法,作罪根本原因在於不知常
《大般涅第第二十四卷》(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四 第二、三、四、五、六功德) 大般涅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四 第二、三、四、五、六功德 本主: 1 第二功德就是能得到
《大般涅第第二十四卷》(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四 第二、三、四、五、六功德) 大般涅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四 第二、三、四、五、六功德 本主: 1 第二功德就是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