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大般涅40卷 第二十六卷
Posted 男子
篇首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大般涅40卷 第二十六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般涅第二十六卷》(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六第九、十功德)
大般涅
第十品光明遍照高德王菩第六 第九、十功德
本主:
1 第九功德,成就五事,信、直心、戒、近善友、多。
2 修空三昧故,不生愁。
3 生佛性有住,一提佛性不,如有善巧因,不能自佛性,也就不能逃三道罪。
4 法性,取於因和合。
5 第十功德,入大涅、常我,生分、解大涅,示佛性。
大般涅卷第二十六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六 第九、十功德
〈一〉成就第九功德
“次善男子,何菩摩诃修大涅微妙典。具足成就第九功德?善男子,菩摩诃修大涅微妙典,初五事悉得成就。何等五?一者信、二者直心、三者戒、四者近善友、五者多。
何信?菩摩诃信於三,施有果。信於二谛、一乘之道,更趣,生速得解,佛菩分三。信第一谛,信善方便,是名信。如是信者,若沙、若婆、若天、魔、梵,一切生所不能。因是信故,得人性。修行布施,若多、若少,悉得近於大般涅,不生死。戒、、智慧亦如是。是名信。有是信,而亦不,是菩修大涅成就初事。
何直心?菩摩诃於生作直心。一切生若遇因生谄曲,菩不,何以故?善解法悉因故。菩摩诃生咎,不之,何以故?恐生。若生,趣。如是菩若生有少善事,之。何善?所佛性,佛性故,令生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摩诃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菩摩诃佛性,令量生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是不然,何以故?如初涅,有三:一者若有病人得良及瞻病者,病易差,如其不得不可愈;二者若得、不得,悉不可差;三者若得、不得,悉皆可差。
一切生亦如是,若遇善友、佛菩,妙法,得於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如其不遇,不能,所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呵、辟支佛。
二者遇善友、佛菩,妙法,亦不能,若其不遇,亦不能,一提。
三者若遇、不遇,一切悉能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所菩。若言遇、不遇,悉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者,如今者何言,因佛性,令生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若遇善友、佛菩,妙法,及以不遇,悉不能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知是亦不然,何以故?如是之人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故。一提以佛性故,若、不,悉亦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故。
世尊,如佛所,何等名一提耶?善根。如是之,亦不然,何以故?不佛性故。如是佛性理不可,何佛善根?如佛往昔十二部,善有二,一者常,二者常。常者不,常者。常可,故地。常不可,何故不遮,佛性不非一提?如何以作如是言一提?
世尊,若因佛性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何故如生十二部?世尊,譬如四河,阿那婆踏多池出。若有天、人、佛世尊言,是河不入大海,本源,有是。菩提之心亦如是,有佛性者,若、不,若戒、非戒,若施、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悉皆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世尊,如陀延山,日中出,至於正南。日若念言,我不至西,方者,有是。佛性亦,若不、不戒、不施、不修、不智、不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者,有是。世尊,佛如因果性,非有非。如是之,是亦不然,何以故?如其乳中,酪性者,有酪。尼拘陀子五丈性者,不能生五丈之。若佛性中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者,何能生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以是故,所因果非有非,如是之,何相?”
世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世有二人,甚希有,如昙花。一者不行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希有。有二人,一者作恩,二者念恩。有二人,一者咨受新法,二者故不忘。有二人,一者造新,二者修故。有二人,一法,二法。有二人,一善,二善能答。善者,汝身是也。善能答者,如也。
善男子,因是善,即得於上法,能枯十二因大,能度生死大河,能魔王波旬共,能摧波旬所立幢。善男子,如我先,三病人值遇良、瞻病好,及以不遇,病悉得差。是何?若得、不得,定命,所以者何?是人已於量世中修三善,上、中、下,以修如是三善故,得定命。如郁越人,命千年。有遇病者,若得良好瞻病,及以不得,悉皆得差,何以故?得定命故。
善男子,如我所,若有病人得遇良好瞻病,病得除差,若不遇者不得差,是何?善男子,如是之人命不定,命不,有九因,能夭其。何等九?一者知食不安,而反食之;二者多食;三者宿食不消,而更食;四者大小便利,不;五者病不教;六者不瞻病教敕;七者耐不吐;八者夜行,以夜行故,鬼打之;九者房室度。以是故,我病者,若遇,病可差,若不遇者不可愈。
善男子,如我先,若遇、不遇,俱不差者,是何?有人命,若遇、不遇,悉不可差,何以故?以命故。以是故,我病人,若遇及以不遇,悉不得差。生亦,菩提心者,若遇善友、佛、菩,咨受深法,若不遇之,皆悉成,何以故?以其能菩提心故,如郁越人得定命。
如我所,陀洹至辟支佛,若善友、佛、菩所深法,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若不值遇佛菩深法,不能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如不定命,以九因,命中夭。如彼病人,值遇病得差,若不遇者,病不差。是故我,遇佛菩深法能心,若不值遇不能。
如我先,若遇善友、佛、菩深法,若不值遇,俱不能,是何?善男子,一提,若遇善友、佛、菩深法,及以不遇,俱不得一提心,何以故?善法故。一提亦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若能於菩提之心,不名一提也。善男子,以何故,一提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一提,不能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如命者,遇良好瞻病,不能得差,何以故?以命故。
善男子,一名信,提名不具,不具信故,名一提。佛性非信,生非具,以不具故,何可?
一名善方便,提名不具,修善方便不具足故,名一提。佛性非是修善方便,生非具,以不具故,何可?
一名,提名不具,不具故,名一提,佛性非,生非具,以不具故、何可?
一名念,提名不具,念不具故,名一提。佛性非念,生非具,以不具故,何可?
一名定,提名不具,定不具故,名一提。佛性非定,生非具,以不具故,何可?
一名慧,提名不具,慧不具故,名一提。佛性非慧,生非具,以不具故,何可?
一名常、善,提名不具,以常、善不具足故,名一提。佛性是常、非善、非不善,何以故?善法要方便而得。而是佛性,非方便得,是故非善。何故名非不善耶?能得善果故,善果即是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又善法者,生已得故,而是佛性,非生已得,是故非善。以生得善法故,名一提。
善男子,如汝所言,若一提有佛性者,何不遮地之罪?善男子,一提中有佛性。善男子,譬如有王,箜篌音,其清妙,心即耽著,喜念,情,即告大臣:‘如是妙音何出?’大臣答言:‘如是妙音箜篌出。’王言:‘持是。’大臣即持箜篌,置於王前而作是言:‘大王知,此即是。’王箜篌:‘出,出!’而是箜篌亦不出。大王,即其弦,亦不出,取其皮木,悉皆析裂,推求其,了不能得。大王即大臣:‘何乃作如是妄?’大臣白王:‘夫取者,法不如是。以,善巧方便,乃出耳。’生佛性亦如是,有住,以善方便,故得可,以可故,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一提不佛性,何能遮三道罪?善男子,若一提信有佛性,知是人不至三,是亦不名一提也。以不自信有佛性故,即三,三故,名一提。
善男子,如汝所,若乳酪性,不出酪。尼拘陀子五丈性,不有五丈之。愚之人作如是,智者不如是言!何以故?以性故。
善男子,如其乳中有酪性者。不假力也。善男子,如水乳,至一月,不成酪。若以一,求汁,投之於中,即便成酪。若本有酪何故待?生佛性亦如是,假故便可,假故得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若待然後成者即是性,以性故能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以是故。菩摩诃常人善,不彼缺,名直心。
次善男子,何菩直心也?菩摩诃常不犯,有失忏悔,於同不覆藏,愧自,不敢作,於罪中,生重想,若人诘,答言犯,是罪好不好?答言不好。是罪善不善?答言不善。是罪是善果耶不善果耶?答言是罪,非善果。又是罪之所造?非佛、法、僧所作?答言非佛、法、僧,我所作也,乃是之所集。以直心故,信有佛性。信佛性故,不得名一提也。以直心故,名佛弟子,若受生衣服食、具、各千,不足多,是名菩直心也。
何菩修治於戒?菩摩诃受持禁戒,不生天,不恐怖,乃至不受狗戒、戒、牛戒、雉戒,不作破戒、不作缺戒、不作瑕戒、不作戒、不作戒,受持菩摩诃戒、波蜜戒、得具足戒,不生慢,是名菩修大涅具足第三戒。
何菩近善友?菩摩诃常生於善道,不道,於道非善果。善男子,我身即是一切生真善知,是故能富伽婆所有邪。善男子,若有生近我者,有生於地因,即得生天。如那多等地,以我故,即得除地因,生於色天。有利弗、目犍等,不名生真善知,何以故?生一提心因故。善男子,我昔住於波奈,利弗教二弟子,一白骨,一令息,多年各不得定,以是因即生邪,言涅、漏之法,其有者,我得之,何以故?我能善持所受戒故。我於,是比丘生此邪心,利弗而呵之,汝不善教,何乃是二弟子倒法?汝二弟子其性各,一主浣衣,一是金。金之子教息,浣衣之人教骨。以汝教,令是二人生於邪。我於是二人,如法,二人已得阿果。是故我一切生真善知,非利弗、目犍等。若使生有重,得遇我者,我以方便即之。如我弟陀,有重欲,我以善巧方便而除。掘魔有重恚,以我故,恚即息。阿世王有重愚,以我故,心即。如婆熙伽者於量劫,修成就重,以我故,即便。有弊厮下之人近於我,作弟子者,以是因,一切人、天恭敬念。利多邪盛,因我故,邪即。因我故,地因,作生天,如旃陀。命垂,因我故,得命,如迦。狂心,因我故,得本心,如瘦瞿昙。屠家之子,常修,以我故,即便,如提比丘。因我故,身命,不禁戒,如草系比丘。以是故,阿比丘半梵行名善知,我言不,具足梵行乃名善知。是名菩修大涅,具足第四善知。
何菩具足多?菩摩诃大涅、十二部,、分解,是名菩具足多。除十一部,惟佛略【方】,受持、解,亦名菩具足多。除十二部,若能受持是大涅微妙典,、分解,是名菩具足多。除是典具足全,若能受持一四句偈;除是偈,若能受持如常住、性易,是名菩具足多。除是事,若知如常不法,亦名菩具足多。何以故?法性故。如一切法,常所,是名菩修大涅,成就第五具足多。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大涅具足成就如是五事,作能作、忍能忍、施能施。何菩作能作?若有人食一胡麻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者,信是故,乃至量阿僧劫常食一麻。若入火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者,於量劫在阿鼻地入火聚,是名菩作能作。何菩忍能忍?若受苦、手杖刀石斫打因,得大涅,即於量阿僧劫,身具受之,不以苦,是名菩忍能忍。何菩施能施?若能以城、妻、子、目、髓,惠施於人,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者,即於量阿僧劫,以其所有,城、妻、子、目髓,惠施於人,是名菩施能施。
菩作能作,不念言是我所作。施能施,亦如是。善男子,譬如父母,惟有一子,之甚重,以好衣裳、上妙甘膳,,令所乏。其子若於是父母所,生慢心,口辱。父母故,不生恨,亦不念言,我是衣服食。菩摩诃,亦如是,生如一子,若子遇病,父母亦病,求,勤而之;病既差已,不生念,我是治病苦。菩亦,生遇病,生念心而法,以法故,已不念言,我生。若生此念,不得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惟作是念,一生,我法令。
菩摩诃於生不不喜,何以故?善能修空三昧故。菩若修空三昧者,於所,生、生喜?善男子,譬如山林,猛火所焚,若人斫伐或水漂,而是林木於所,生生喜?菩摩诃亦如是,於生喜,何以故?修空三昧故。”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摩诃白佛言:“世尊,一切法,性自空耶?空空故空。若性自空者,不修空,然後空。何如言以修空而空也?若性自不空,修空,不能令空。”
“善男子,一切法,性本自空,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得故。
善男子,色性不可得,何色性?色性者,非地、水、火、,不地、水、火、,非青赤白,不青赤白,非有非,何言色有自性?以性不可得,故空。一切法亦如是,以相似相故,凡夫已,言法性不空寂,菩摩诃具足五事,是故法,性本空寂。善男子,若有沙及婆,一切法性不空者,知是人,非是沙,非婆,不得修般若波蜜,不得入於大般涅,不得佛菩,是魔眷。
善男子,一切法,性本自空,亦因菩修空故,法空。善男子,如一切法性常故,能之。若非常,不能。
有之法,有生相故,生能生之,有相故,能之。一切法,有苦相故,苦能令苦。善男子,如性,能物;石蜜性甘,能甘物;苦酒性酢,能酢物;姜本性辛,能辛物;诃梨勒苦,能苦物;庵果,能物;毒性能害,令物害;甘露之性令人不死,若合物亦能不死。菩修空亦如是,以修空故,一切法,性皆空寂。”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作是言:“世尊,若能令非作,修空三昧若如是者,知是定非善、非妙,其性倒。若空三昧,惟空者,定是法,何所?”
“善男子,是空三昧,不空法,能令空寂,然非倒。如非作,是空三昧亦如是,不空作空。善男子,是有性,非是空性。若是空,生不以是因於地,若地,何性是空耶?善男子,色性是有,何等色性?所倒。以倒故,生生。若是色性非倒者,何能令生生?以生故,知色性非不是有,以是故,修空三昧非倒也。
善男子,一切凡夫,若女人,即生女相。菩不,女人,不生女相,以不生相,不生,不生故,非倒也。以世人,有女相故,菩言有女人。若男,言是女,是倒。是故我提言:‘汝婆,若以夜,是即倒。以夜是亦倒。’相,夜夜相,何倒?善男子,一切菩住九地者,法有性,以是故,不佛性。若佛性,不一切法性。以修如是空三昧故,不法性,以不故,佛性。
佛菩有二,一者有性,二者性。生故,有法性;,法性。不空者法空故,修空三昧令得空;法性者亦修空,故空。以是故,修空空。
善男子,汝言空,空是法,何所者?善男子,如是,如是。菩摩诃所。所者,即所有,所有者即一切法。菩摩诃修大涅,於一切法悉所。若有者,不佛性,不能修般若波蜜,不得入於大般涅,是故菩一切法,性所有。
善男子,菩不但因三昧而空也,般若波蜜亦空、禅波蜜亦空、梨耶波蜜亦空、羼提波蜜亦空、波蜜亦空、檀波蜜亦空,色亦空、眼亦空、亦空,如亦空、大般涅亦空,是故菩一切法皆悉是空。
是故我在迦城告阿言:‘汝莫愁、悲泣、啼哭。’阿即言:‘如世尊,我今眷,悉皆死,何得不愁啼耶?如我俱生此城,俱同,戚眷,何如不愁,光更?’善男子,我告言:‘阿,汝迦真而有,我空寂,悉所有。汝,悉是戚,我修空故,悉所。以是因汝生愁苦,我身容益更光。’佛菩修如是空三昧故,不生愁,是名菩修大涅微妙典,成就具足第九功德。”
〈二〉最後第十功德
“善男子,何菩修大涅微妙典,具足最後第十功德?善男子,菩修三十七品,入大涅、常、、我、,生分解大涅,示佛性。若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辟支佛、菩,信是者,悉得入於大般涅。若不信者,回生死。”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白佛言:“世尊,何等生,於是中不生恭敬?”
“善男子,我涅後,有弟子,愚破戒,喜生斗诤,十二部,外道典籍、文、手,受畜一切不之物,言是佛。如是之人,以好檀易凡木,以金易石,易白,易褐,以甘露味易於毒。
何檀易凡木?如我弟子供故,向白衣演法,白衣情逸,不喜,白衣高,比丘在下,兼以肴膳、食而供之,不肯,是名檀易凡木。
何以金易石?石喻色、、香、味、,金喻於戒。我弟子以色因,破所受戒,是名以金易石。
何以易於白,喻十善,喻十。我弟子放十善,行十法,是名以易白。
何以易褐?褐喻於、愧,喻愧。我弟子放愧,愧,是名以易褐。
何甘露易毒?毒喻於利,甘露喻於漏法。我弟子利故,向白衣,若自,言得漏,是名甘露易毒。
以如是等比丘故,是大涅微妙典,行流布於浮提。是也,有弟子,受持、是,流布,如是比丘之所害。比丘共相聚集,立峻制:‘若有受持大涅,、分者,一切不得共住、共坐,言,何以故?涅者非佛所,邪所造,邪之人即是六。六典非佛典,所以者何?一切佛悉法常、我、、,若言法常、、我,,何是佛所?佛菩比丘畜物,六所不弟子畜一切物。如是之,何是佛之所?佛菩不制弟子牛五味及以食肉,六不食五五牛味及以脂血,若是者,何是佛之正典?佛菩於三乘,而是中一乘,大涅,如此之言何是佛之正典?佛竟入於涅,是言佛常我,不入涅,是不在十二部,即是魔,非是佛。’善男子,如是之人我弟子,不能信是涅。善男子,之,若有生,信此典乃至半句,知是人,真我弟子。因如是信,即佛性,入於涅。”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今日善能示大涅。世尊,我因是事,即得悟解大涅一句半句,以解一句至半句故,少佛性。如佛所,我亦得入大涅。”
“是名菩修大涅微妙典,具足成就第十功德。”
中佛典 大正藏
第 12 No. 0374 大般涅
北天竺三藏昙谶
李鑫森注
迎播 迎指正
2017-02-03修改
相关参考
《大般涅第十六卷》(第八品 梵行 第二慈生神通)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 第二 慈生神通 本主: 1 菩一提於地,亦俱,生地中。 2 所得空空三昧,不同於菩於空空。所空空,乃是辟支
《大般涅第十六卷》(第八品 梵行 第二慈生神通)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 第二 慈生神通 本主: 1 菩一提於地,亦俱,生地中。 2 所得空空三昧,不同於菩於空空。所空空,乃是辟支
《大般涅第十六卷》(第八品 梵行 第二慈生神通)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 第二 慈生神通 本主: 1 菩一提於地,亦俱,生地中。 2 所得空空三昧,不同於菩於空空。所空空,乃是辟支
《大般涅第三十六卷》(第十二品 迦菩 第四 七生) 大般涅 第十二品 迦菩 第四 七生 本主: 1 阿那含涅七,中般涅、受身般涅、行般涅、行般涅、上流般涅、在般涅、色界般涅。 2
《大般涅第三十六卷》(第十二品 迦菩 第四 七生) 大般涅 第十二品 迦菩 第四 七生 本主: 1 阿那含涅七,中般涅、受身般涅、行般涅、行般涅、上流般涅、在般涅、色界般涅。 2
《大般涅第二十八卷》(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大般涅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本主: 1 菩生共住久。 大般涅卷第二十八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
《大般涅第二十八卷》(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大般涅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本主: 1 菩生共住久。 大般涅卷第二十八 第十一品 子吼菩 第二 佛道 〈
《大般涅第二十卷》(第八品 梵行 第六 阿世王佛罪 大般涅第九品 行)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第六 阿世王佛罪 本主: 1 一切事情悉定相。 2 阿世王受佛法,作罪根本原因在於不知常
《大般涅第二十卷》(第八品 梵行 第六 阿世王佛罪 大般涅第九品 行) 大般涅 第八品 梵行第六 阿世王佛罪 本主: 1 一切事情悉定相。 2 阿世王受佛法,作罪根本原因在於不知常
《大般涅第第二十四卷》(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四 第二、三、四、五、六功德) 大般涅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四 第二、三、四、五、六功德 本主: 1 第二功德就是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