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集大乘相二卷

Posted 菩提

篇首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集大乘相二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1299部第105一卷] 第1299部~集大乘相二卷

  吉祥智菩造

  集大乘相卷上  命妙吉祥菩摩诃。我今略大乘相。菩提心出生大悲相。所一切法。即了知一切法我。此所知相。是故今。

  此中何名一切法。所界生波蜜多地空菩提分谛量行色等至解三摩底先行解神通陀尼力所畏解大慈大悲佛不共法果。了知一切相真如相法界等法。是一切法。

  所言者。即五。何等五。色受想行。此中色者五根五境。根眼耳鼻舌身。境色香味。彼眼所依。清眼根。耳所依清耳根。鼻所依清鼻根。舌所依清舌根。身所依清身根。色有二。色形色。青等。形等。有三。受大。不受大。俱大。香有二。好香香。味有六。苦醋甘辛淡。有十一。流燥重滑渴等如是略而。有其三。可意不可意及二中。此如是等由眼等所生。若界趣等分三世。分有分微差行相。知此如是等。略色。受何。受有三。苦受受非苦受。而此三受若依眼等分者。有其六分。彼如是分。受有十八。如下界中明行相。此受者。若界趣等分有分行相。知此如是等。略受。想何。想有六。此之行相。依眼等分彼所取境相。有其六。所取相者即色等。然所依性即不可分。若分若不分。即色受二法。此如是等皆我自所起。此想者。若界趣等分有分行相。知此如是等略想。行何心所有法信等善分。嗔等分。如是心所法。心分位所有行相依眼等。此行者。若界趣等分有分行相。知此如是等略行。何。六身。此者。若依眼等根色等境分及彼相。乃至善不善等。分有分行相。知此如是等略。如前名五。

  所言者。即十二六。眼耳鼻舌身意。外六。色香味法。此中知。眼等五根色等五境十色。彼意者。即所余法。是法。

  所言界者。即十八界六根界六境界六界。此中眼等分有六。即有六。眼乃至意。彼色等有三相。善不善及彼中。此之行相。眼等三受所生因性。即彼三受。眼等所生有六。彼六各各三分。苦非苦。如是受。各有十八。如前受所指。行相亦然。

  次地水火空等相。名六界。所言生者何行相。即十二生。何等十二。所明乃至老死。此中明者。於果谛法中不正行故。由此明起。是故於我中我等。而有所得。明行。行有三。福行罪行不行。福行十善道。罪行十不善道。不行色等至。彼如是行。以其明因行得生。行於是故眼等非果子生。名色。此名色者由故施彼名。名有生。是故受等四名色。即如依名而立。名色六。彼六者。由如是名色眼等六建立六。眼等色等。如前已。受。受有三。亦如前。此中受行相知。受。由明。取。取色等所取所生行。取有。有行相者即如前所行等相。有生。即名色有所生起。由彼明故有生法。即此明自性亦分位。生老死。老衰。死。生法後而其先所得身而悉。然彼明於後中。增一切失。彼等皆由明自等而其因。是故生。此三不。以是回相流。如是知者。於法而起治。了明等自性我。如是等略十二生。所言波蜜多者何行相。其有十。此中施有三。法施妄施慈施。戒有三。律戒善法戒益有情戒。忍辱三。谛察法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精三。被甲精加行精竟成就精。定有三。失定引定事定。慧有三。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方便三。方便拯方便速方便。有三。自行成就解生清佛土。力有三。成事力除力降伏魔怨力。智有三。分智分平等了智生罪智。如是施等波蜜多。以菩提心先。於一切生起慈心。而此波蜜多。於世所行有行相亦所得。於出世等是即我解相。真所如理而。

  所言地者。即彼十地。所喜地修施波蜜多。垢地修戒波蜜多光地修忍辱波蜜多。焰慧地修精波蜜多。地修定波蜜多。前地修慧波蜜多。行地修方便波蜜多。不地修波蜜多。善慧地修力波蜜多。法地修智波蜜多。如是地所得法我理。皆慈心所悉差。而彼所修施等波蜜多。安住清上所得。大力普遍成就。不共一切等故。是波蜜多。於所相而差。若人若法相空故。

  所言空者。即十八空。眼等空是名空。色等空是名外空。眼等色等智平等名外空。方等分器世相。各各察一一皆空。是名大空。於分取性。名空。此空空。是名空空。於谛不可得。名空。於施等行有法皆悉平等。名有空。法悟相。名空。於空法中有少法而可。散而集。是名散空。彼一切法有。名空。一切法中竟余一法不空。名竟空。等法自性如是。所生起自取相。名自相空彼一切法空差。名一切法空。於我中取不可得。名不可得空。此不可得。色等相不可得故。但有性。是名相空。若人若法彼自性空。是名自性空。於性中取性。名性空。彼性者等性故。若等自性起空分者。是相即名性自性空。若彼如是分。即能解色等系。分有分。等取。是即一相。而彼一相性有二。彼如是故即於波蜜多安住一境。自性空理相。是即我真所。

  所言菩提分者。即三十七菩提分。四念乃至八正道。四念者身受心法。此中身念者身有集而所著。取相等。是名身念。彼受念心念法念亦如是。又即此法念中。若於外中而分者有三。精定正念此。三相即能察菩最菩提心及施等善行。於一切法中得我相。此念最。如是略名四念。所余法亦如是知。

  四正者。是所治非菩提分。即已生令未生令不生。此名勤二不善非所治。是菩提分未生令生已生令增。此名勤修二善。如是略名四正。

  四神足者。欲精三摩地慧。如是相行增上所得果。以其所得而欲等所。四三摩地。而彼身心所依住想。依止寂所作行。如是略名四神足。

  五根五力者。即了知一切相果。信精念定慧等增上相根力。如是略名五根五力。

  次此中如是等所修即二了分。暖位。暖位修四念。位修四正。又有二了分忍世第一法。忍位修四神足。世第一位修五根五力。彼如是等所作行。最上真。信等根力道行相。知彼道所修七支。

  七支者即念支乃至支。此中念支者。利生菩提。前正念忘失相。法支者。於我法自性相。喜支者。自所修道得漏因生喜故安支者。如其所真法性。非菩提分子而故。身心得安故。定支者。四量及菩提。入真如智一境相。精支者。寂上功德而不味著。修行懈息。支者。念利生如伏。其所行。波蜜多等功德法。平等分去。住平等故。如是略名七支。即如是等七支行名正智分。彼能治障及所知障行相。知修道所修即八正道。

  八正道者。正乃至正定。此中正者。了一切法我相。住於平等苦等倒。彼之二分是微妙相慧所。正思惟者。起思惟不所作因如而果。正者。言妄分如而。正者。所作而倒。不害生救拔生等。妄而修。正命者。於命邪妄。自行所修自行而。正勤者。至最上地而亦增。身疲倦心生勇悍。正念者。念等如而。慈心自方便。於一切法所忘失。正定者。身等而常依止最功德。安住分智。即相平等相。如是等略名三十七菩提分法。行相略故。

  集大乘相卷下  次所言谛者。即四谛。苦集道。此中苦谛者。等倒相背法性。集谛者。如所苦。由此明行等集。生等苦而因性。谛者。於一切法如分生相性。世暗治如所。道谛者。趣向菩提慈心等法及法念。略故此谛於一切法平等所。如是略名四谛。

  所言者。即四。生喜名初。定生喜名第二。喜妙名第三。念清名第四。如是等四皆寂止相。欲界等心不流。是名。然菩亦不味著。竟不生。菩道法。成就量行。如是略名四。

  所言量行者。即四量行。慈悲喜。此四皆量生境界故。此中慈量行者。一切生竟利。所修行而悉相。倒菩道。悲量行者。不令生而有一苦。此悲能治害不起性。喜量行者。一切法我平等。所有施等善住菩提心。利一切生。方便所行如所生喜喜受相。量行者。於三有分平等起大行拯救生。於自所得三摩地而不味著。此能治放逸失心住相。如伏世一切相等心已能安住。於色想治法。於量法得法平等。住法我如理而。所一切平等法。是名自在最所得。如是略名四量行。

  所言色等至者。此有其四。空乃至非想非非想。此中空等至者。色想。空而相。有相心住一境。次等至。所有等至。非想非非想等至。此如是等皆寂行如初相。相而所。余察著。如最上相出生。如是略名四色等至。

  所言解者。即八解。有色外色解乃至受想解。此中初解者。有色想外色。是名有色外色解。次如其行相色想外色。是名色外色解。次於色等清住行。是名解。次空解。解。所有解。非想非非想解。如是四色解。皆如其行相住如。次受想解行相。知如是略名八解。

  所言三摩底先行者。欲住彼空等三摩底。先如行相。住法自性平等寂後安住三摩底。此名先行。又知。此四色等至及等至而菩於冒哩喏多位入子游三摩地。前而。不非三摩多心之所。亦不初等之所。此等至是相。此中三摩底。何故次第如是。成熟生如所次第如是。又知。此即最上。是者了我。我故自心寂。所修神通波蜜多等。皆慧所如出生。此即略一切法相。

  所言解者。即三解。空相。此中空解者。若人若法等事分相。而彼等若染若。於分相中竟性。於空法中取相。而染智如治。相解者。於等竟相。由相故取不可得。彼染智如治不著相。解者。於一切清解界等及波蜜多行最上一切相皆如知。如出生前平等。所取心故。如是略名三解。

  所言神通者。有其六。天眼通乃至漏通。此中天眼通者。於色相正最清。天耳通者。於一切音能清。他心通者。於他心一切行相能如知。宿住通者。自他去差事悉能念。神境通者。此有三。自在。世界身。於空中往。所作如身。如其所不身相作神通事。漏通者。明等。此名漏。智余。名漏。如是等最六通。安住菩提心智。是菩上所修。不共一切道等。相悟性。是波蜜多平等道行。一切白所修法一切力一切相故。勇猛精而先。安住最上清心一境性。初等。如名如差。行相略故。三摩陀耶所住持故。如是略名六通。

  所言陀尼者。即彼一切相及一切法。一切法性。名句文相。所有量念才及三摩地。彼相智悉能入。治有相有心故。是即上菩提最所得陀尼。而彼一切三摩地陀尼等。金喻定前入。即一切相普遍平等。入相智真而。一切皆悉。智平等大悲相。固所作於法性如解。前平等安住。大智如出生。一切力皆悉。如是略名陀尼。

  所言力者。即佛十力。非智力乃至漏智力。此中非智力者。於一切因果定不定智如知。若佛若梵王若王。彼彼所得定。名之。彼非者。因果不定行相知。智力者。生。作善。生善趣趣。此等智如知界智力者。生界趣差智如知。解智力者。等於法中起解。染法趣寂相。此如是等智如知。了根智力者。生信等根差智如知。定智力者。初等三摩地三摩底。如名如行相智如知。至道智力者。道有二。非道。即明等。可道。寂等。而彼者及菩所差智如知。生智力者。生生智如知。宿住念智力者。於去事如念。漏智力者。佛世尊大智自性察。障染分平等。如是非等力如游神通所。此力具足故。即一切法增上所。如是略名十力。

  所言畏者。即四所畏。一切智畏。漏畏。障道畏。出苦道畏。此如是等若若非。有所言悉所得畏自在。此四皆以平等性智而。如如意生意普遍平等。此法亦然。我相清有著。如是略四所畏。

  所言解者。法才等。此中解者。於一切生我相。以微妙智平等而。法解者。相了知法智平等。解者。所能所不自性。才解者。於法分通相。此如是等一切法增上相。皆彼愚者令悉伏安住法相平等故。此四皆以妙察智而。如是略四解。

  所言大慈大悲者。此中慈生。住寂心悟相。大最相平等。悲拔苦。伏不生有相。此二皆成所作智而。如是略大慈大悲。

  所言佛不共法者。即十八不共法。如身失乃至在知著。此中初者如身失。有疲倦身。如失者。非。如意失者。有失念意。如是三令愚者生信故。想心者。於一切生住平等心。不定心者。令愚生除散相。不知心者。生事有不知而者。此等六法。是彼增上戒所出生故。住涅而因故。信者。於住涅中不信故。欲者。於住涅不著故。精者。於利於命於行悉住故。慧者。竟於世生不通故。解者。不取等涅相故。解知者。利生智破相。令生各各平等得上涅。此等六法是彼增上定所出生故。住涅而故。身智慧行者。於一切若若止行等相。常智慧而共相。是故智慧而先。智慧行者。一切言妄分。常智慧而共相。是故智慧而先。意智慧行者。於生住平等心。所利益有差。常智慧而共相。是故智慧而先。去知著者。有性名著。外名。於去一切法。平等悉知破相。未知著者。於未一切法。平等悉知破相。在知著者。於在一切法。平等悉知破相。此等六法。是彼增上慧所出生故。此等法唯佛如成就上智。利生生。不共一切有故。法界清智所出生。如是略名十八不共法。

  所言果者。即四果。陀洹乃至阿。此中陀洹者。苦欣。除所有。七返生死苦等谛。悟人我趣向涅。斯陀含者。苦欣。除所有。一此界苦等谛。悟人我趣向涅。阿那含者苦欣。余欲界可。不欲界於色色界。解苦等谛。悟人我趣向涅。阿者。悉三界所有。苦悟我理。解趣涅。如是略四果。

  所言了知一切相者。佛如於一切相如了知前平等。一切相者。即一切法。佛如利世。一切所向方便。得妄失法。住固相。

  此中知。三身亦名一切相。法身自性我智相。差故。身最相。即一切相智所依性故。化身所作事相。於一切如化而施故。又一切相者。所了知而分。利生所作。是相寂自性一切平等。所有等一切相亦。若在三界若出三界。如了知相不可得。如是名了知一切相。

  所言真如者。即一切法自性取。若智若愚若色若心。住平等性妄分。是即名真如。

  所言者。即菩提性一切如量如分。此中知。如佛所於我等性竟所得。於他量而不可言。如是名。

  所言相者。即彼真如名相。而真如者。但以名字假分故。於名字中性不可得。知我等性即法自性。是故此中若人若法。悉相而同一相。此一相者。即一切法相。分。於第一自性。是名相。

  所言法界者。即十力等果法及因法。乃至一切法自性所依。是即法界。此法界中一切妄倒分相等。明慧前如照了。是名法界。

  次知。此中真如等大智等。即一切法所作。彼真如所作。即法自相。

  次知。此中真如及彼十力。皆以大智而。彼所及四所畏皆以平等性智而。彼相微妙清及四解性。皆以妙察智而。彼法界一切法真所所依性及大慈大悲。皆以成所作智而。所有一切增上所法。皆悉安住法界清智。

  如是等一切法。知皆悉如量正菩提心相。大慈一切生。是一切法平等同一所。相相最上法。波蜜多等一切法故。其所行如量相。此相故。是名一切法我。智者知。佛所法解如出生。

  佛智慧有上  所因性亦

  於彼如知  一切相而表示

  相性  宜方便而出生

  大慧所作悉成  我利故

 

相关参考

佛教 相二卷

  [第1273部第102二卷]第1273部~相二卷  德慧法造  相卷上  中解十六谛  十六谛。物有十六。名有十六耶。答毗(防夷反)(判何反)沙(翻解)解。物有十六故。立十六名。有其故物。波提(翻

佛教 相二卷

  [第1273部第102二卷]第1273部~相二卷  德慧法造  相卷上  中解十六谛  十六谛。物有十六。名有十六耶。答毗(防夷反)(判何反)沙(翻解)解。物有十六故。立十六名。有其故物。波提(翻

佛教 色蕴相二种什么意思

色蕴相二种如色蕴相中说。

佛教 性相二空什么意思

天台宗于进行「一空」之观法时,由其破执之行相差异来分别,可将所观之空法分为性空、相空两种,合称性相二空。(参阅「性空相空」3230)p3232

佛教 性相二空什么意思

天台宗于进行「一空」之观法时,由其破执之行相差异来分别,可将所观之空法分为性空、相空两种,合称性相二空。(参阅「性空相空」3230)p3232

佛教 性相二空什么意思

天台宗于进行「一空」之观法时,由其破执之行相差异来分别,可将所观之空法分为性空、相空两种,合称性相二空。(参阅「性空相空」3230)p3232

佛教 性相二空什么意思

天台宗于进行「一空」之观法时,由其破执之行相差异来分别,可将所观之空法分为性空、相空两种,合称性相二空。(参阅「性空相空」3230)p3232

佛教 心厌患相二十种什么意思

心厌患相二十种如瑜伽二十卷十六页至十八页广说。

佛教 心厌患相二十种什么意思

心厌患相二十种如瑜伽二十卷十六页至十八页广说。

佛教 心安住相二十种什么意思

心安住相二十种如瑜伽二十卷十八页至二十一页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