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文殊利菩提一卷

Posted 文殊

篇首语:运气就是机会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文殊利菩提一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234部第38一卷] 第0234部~文殊利菩提一卷

  姚秦三藏法鸠摩什

  文殊利菩提

  如是我:一,佛初得道在摩伽陀伽耶山祠,大比丘千人俱。其先悉是仙人,皆阿,所作已,心得自在逮得己利,有正智解。菩人,皆十方世界集,有大威德,皆得忍、陀尼、深三昧具神通。文殊利菩、世音菩、大至菩、香象菩、勇施菩、智行菩,以上首。如是等菩大,百千其量,天、、夜叉、乾闼婆、阿修、迦、那、摩伽、人非人等大。

  ,世尊入佛甚深三昧,如谛法性相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除重度三有道,明得真明,拔邪箭渴,成法船、法鼓、吹法蠡、建法幢,生死示涅性,塞邪道於正路,示於福田。我今,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以身得?以心得?若以身得,身知作如草木瓦石,四大所造父母生,以衣服、食、具、澡浴而得存立,必常磨。而是菩提但有名字世俗故,形色定相向入道,言出於三界,知,亦所得亦,示有文字言道。若以心得,心生,生故空如幻,相性亦所有。於是中得菩提者,所用法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是法皆空但有名字,以世俗故而有言。是皆想分所有,有根本亦相,受著染,一相所相。是故於此法中有得者,所用法亦菩提。如是通,是名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文殊利法王子,在大中立佛右面,大以覆佛上。,文殊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何心?”

  佛告文殊利:“善男子、善女人,菩提相而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何?”

  佛告文殊利:“菩提相者,出於三界世俗法,言道,,是菩提。文殊利,是故菩菩提心,是菩提。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分不身心,是菩提。不著法不增不不不一,是菩提。如中像、如焰、如影、如、如水中月,如是菩提心。”

  ,中有天子名月光德,得阿惟越致,文殊利法王子言:“菩何事故行菩道?”

  文殊利言:“汝可以此於世尊。”

  佛即告文殊利:“汝答月光德天子所行法。”

  文殊利天子言:“汝可善,我今。天子知菩道,以大悲本於生。”

  天子言:“菩大悲以何本?”

  文殊利言:“以直心本。”

  又:“直心以何本?”

  答言:“於一切生等心本。”

  又:“等心以何本?”

  答言:“行本。”

  又:“行以何本?”

  答言:“以深心本。”

  又:“深心以何本?”

  答言:“以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本。”

  又:“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以何本?”

  答言:“以六波蜜本。”

  又:“六波蜜以何本?”

  答言:“方便慧本。”

  又:“方便慧以何本?”

  答言:“不放逸本。”

  又:“不放逸以何本?”

  答言:“三善行本。”

  又:“三善行以何本?”

  答言:“以十善道本。”

  又:“十善道以何本?”

  答言:“以六根本。”

  又:“六根以何本?”

  答言:“以正念本。”

  又:“正念以何本?”

  答言:“以正本。”

  又:“正以何本?”

  答言:“以念不忘本。”

  天子言:“文殊利,菩有心能因、能果?”

  文殊利言:“天子,菩有四心能因、能果。何等四?一者、初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心,四者、一生心。初心行道心作因,行道心不退心作因,不退心一生心作因。

  “次,天子,知初心如谷田中,行道心如谷子增,不退心如果始成,心如花果有用。又初心如匠集材,行道心如治材木,不退心如安施材木,一生心如成致。又初心如月新生,行道心如月五日,不退心如月十日,一生心如月十四日,如智慧如月十五日。又初心能地,行道心能辟支佛地,不退心能不定地,一生心安住定地。又初心如初章,行道心如第二章,不退心如能以章用,一生心如通深。又初心因生,行道心智生,不退心生,心果生。又初心因力,行道心智力,不退心力,心果力。又初心如病者求,行道心如分,不退心如病服,心如病得差。又初心法王家生,行道心法王法,不退心能具足法王法,心法王法能得自在。”

  ,大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於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定光明主天子文殊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菩摩诃略道,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文殊利言:“天子,菩摩诃略道有二,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何等二?一者、方便,二者、慧。善法名方便,分散法名慧。又方便名生行,慧名不一切法相。方便名待生心,慧名不待一切法。方便名和合法,慧名法。方便名起因,慧名因。方便名知分法,慧名不分法性。方便名佛土,慧名佛土所分。方便名知生根利,慧名不得生。方便名能至道,慧名能得一切佛法。

  “天子,知菩摩诃有二道,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何等二?一者、助道,二者、道。助道者五波蜜,道者般若波蜜。有二道。何等二?一者、有系道,二者、系道。有系道者五波蜜,系道者般若波蜜。有二道:一者、有量道,二者、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量道者不取相分。有二道:一者、智道,二者、道。智道者初地至七地,道者八地至十地。”

  ,中有菩名智勇行,文殊利法王子言:“何菩?何菩智?”

  文殊利言:“善男子,名用,智名有用。何名用?是,法於法用非用。又者非染相非相,是於法用非用。又不增不,於法用非用。天子,何智?智是忍道,是心所用非用,是故智名有用非用。智功於,是故智名有用非用。智名善知五、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是非,是故智名有用非用。

  “次,天子,菩有十智。何等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智,七者、波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成就生智,十者、不著一切法智。

  “次,天子,菩有十。何等十?一者、身,欲令生身清故;二者、口,欲令生口清故;三者、意,欲令生意清故;四者、,一切物不著故;五者、外,欲令生住正行故;六者、智。具足佛智故;七者、慈,念一切功德故;八者、生成熟,守智慧故;九者、有智,具足定聚故;十者、智,心不著三界故。

  “次,天子,菩有十行。何等十?一者、波蜜行,二者、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智法行,八者、心清行,九者、谛行,十者、一切所著行。

  “次,天子,菩有十思惟。何等十?一者、思惟事,二者、思惟受,三者、思惟法,四者、思惟,五者、思惟,六者、思惟邪,七者、思惟,八者、思惟不著,九者、思惟使,十者、思惟著道行。

  “次,天子,菩有十治法。何等十?一者、治悭心雨布施雨故,二者、治破戒心三法清故,三者、治嗔恚心修行慈忍故,四者、治懈怠心求佛法故,五者、治不善心得禅定解自在故,六者、治愚心生助定般若波蜜法故,七者、治心生助道法故,八者、治倒道心修助四谛法故,九者、治心非自在行故,十者、治我我法故。

  “次,天子,菩有十善地。何等十?一者、身善身三故,二者、口善口四故,三者、意善心三故,四者、善不著身故,五者、外善不著一切法故,六者、不著助智善不助道法故,七者、不自高善思惟道性故,八者、除身善修集般若波蜜故,九者、倒善不诳一切生故,十者、不惜身命善以大悲化生故。

  “次,天子,菩法行者能得菩提,非不法行。法行者,如能行。不法行者,但有言,不能如所行。

  “次,天子,菩有二法行。何等二?一者、行道,二者、行。有二法行。何等二?一者、身自修行善,二者、教化生。有二法行。何等二?一者、行智行,二者、不行智行。有二法行。何等二?一者、善分地,二者、不分地非地。有二法行。何等二?一者、知地而能,二者、善知具足一地至一地。有二法行。何等二?一者、善知、辟支佛道,二者、善知佛道不退行。”

  ,佛文殊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汝能菩摩诃本道,如所!”

  是法,十千菩得生法忍。文殊利法王子,一切世天、人、阿修,佛所,喜信受。

 

相关参考

佛教 佛大乘善化文殊利化法一卷

  [第787部第59一卷]第0787部~佛大乘善化文殊利化法一卷  宋中印度三藏沙天息  佛大乘善化文殊利法  如是我。一世尊在王城鹫峰山中。大比丘大菩文殊利等大。佛告文殊利童子言。佛子。我今生於四

佛教 佛大乘善化文殊利化法一卷

  [第787部第59一卷]第0787部~佛大乘善化文殊利化法一卷  宋中印度三藏沙天息  佛大乘善化文殊利法  如是我。一世尊在王城鹫峰山中。大比丘大菩文殊利等大。佛告文殊利童子言。佛子。我今生於四

佛教 文殊利所不思佛境界(2卷)

  034012P0108文殊利所不思佛境界(2卷)【唐菩提流志】  No.340  文殊利所不思佛境界卷上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  如是我。一佛在。孤。大比丘一千人菩十千人俱。有欲界天子色界天

佛教 文殊利所不思佛境界(2卷)

  034012P0108文殊利所不思佛境界(2卷)【唐菩提流志】  No.340  文殊利所不思佛境界卷上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  如是我。一佛在。孤。大比丘一千人菩十千人俱。有欲界天子色界天

佛教 相解如所作了一卷

  [第151部第34一卷]第0151部~相解如所作了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相解如所作了  如相解。文殊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如法身。如法身有何相。佛告文殊利。地波蜜。善修乘身集成。文殊利。是

佛教 相解如所作了一卷

  [第151部第34一卷]第0151部~相解如所作了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相解如所作了  如相解。文殊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如法身。如法身有何相。佛告文殊利。地波蜜。善修乘身集成。文殊利。是

佛教 文殊尸利行经什么意思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问难,显示阿罗汉之义,五百比丘不忍,立座而去。文殊更说法要。

佛教 文殊尸利行经什么意思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问难,显示阿罗汉之义,五百比丘不忍,立座而去。文殊更说法要。

佛教 文殊尸利行经什么意思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问难,显示阿罗汉之义,五百比丘不忍,立座而去。文殊更说法要。

佛教 文殊尸利行经什么意思

 (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文殊巡行诸比丘房,见舍利弗坐禅,后至佛前问难,显示阿罗汉之义,五百比丘不忍,立座而去。文殊更说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