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金心持全文
Posted 文殊
篇首语:好人的天生欲望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金心持全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金心持》-示初第一:
如是我一佛在鹫山中。清台上菩。天八部佛法。有量初心比丘比丘尼。婆塞婆夷各作是念。佛大法我意不通佛方便示。令我等悟佛知皆得道果。若欲不得近前。文殊利菩知四心之所念。即作方便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大慈方便示初。直指生性成佛。乃末世初佛求道生。得正知不遭邪惑。不假多功皆得道果。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利有大方便。如示三根。及於末世初入者。修行正路。汝所汝。大默然而。
《金心持》-金心第二:
佛告文殊利菩。有陀尼名金心。能令生一一便得道果。善男子何名金心。此心人人本有。不。是生自知自本等之心。何以故。一切善皆出自心。自心修善令身安。自心造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所以者何。佛由心成。道由心。德由心。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由心。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心能作佛。心能作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是。心是一切罪福子。若有人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常修善。依佛行持。立佛行。佛是人。不久成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者。不明自心。名未成佛。若人明自心。自性。依佛修行。定成佛。如金三十遍。功德比。何以故。一切佛及佛。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法。皆自心流出。不不。故名金心。悟此心者。名悟佛心。是故佛生。心性一般。只因修不修。信不信。所以有成佛者。有生也。
《金心持》-金第三:
文殊利菩佛。何名金。世尊曰。金喻自性。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六根。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沙功德。出生四果、四相、十、三。乃至如三十二相。八十好。一切功德皆自己心地修成。不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性之人。常自己心佛。法。度生。神通。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名得金不身也。
《金心持》-四句偈第四:
文殊利菩佛。金中佛常受持四句偈等。人演。所得福德。七堆西南北。四上下空布施之福。又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乃至百千劫以。河沙等身命布施之福。未何是四句偈。佛言。一切生皆有佛性。本不生本不。只因迷而致升沉。何以故。生迷不。所以永劫落。佛常不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道功程。分四。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何空身。身是父母所生。亦具父母息。九孔常流不。四大假合。。有知男女知身是幻。未死之前。死一般。借此幻身。佛修行。名悟身空一句偈也。自心。非生非最最。遇境似有。境。令悟真心。常不昧。不妄想流。但依真性主行。名悟心空二句偈也。自性寂然不。感而遂通。化。威莫。明明了了。自自知。寂寂。常。名悟性空三句偈也。如所法。皆是方便。引法。如水洗。似病。令心空法了。病退除。名悟法空四句偈也。此四句偈乃是超凡入。道路。三世如此成佛。十方菩。依此功。所以者何。悟得初句意。依修行。便流陀洹果。悟二句意。依修行。便一斯陀含果。悟三句意。依修行。便不阿那含果。悟四句意。依修行。便诤阿果。此四句偈。大佛道。受持。人演。能令者。悟佛知。成佛疑。是故得福前七身命布施。所得福德。百千分不及其一。
《金心持》-十功德第五:
佛告文殊利。前佛後佛一。皆在各人自己。明心性。修而成之。然佛性人人本有。不投佛修不成佛。何以故。佛功。有求佛者。一用戒佛基址。二投明。指示功程。三心性。了了分明。四用作福。助初根苗。五用。增自善本。六明因果。不妄主。七破邪魔。外道。八用通理。不著有。九用精。佛行德。十用通。法法精明。若人具此十功德。速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金心持》-求明第六:
次文殊利。吾度後。末法年中。多有根劣智生。心迷意醉。智暗情昏。有戒。智慧。愚心高傲。邪自。不肯下心。求明。正真法。一向著。妄真。或有著。文字。或有著。持名。或有得。一言一句。便究竟。未得得。未。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佛意。自诳自。是善因。逃果。何以故。子不真。所以不菩提正果。一失人身。劫不。
《金心持》-四生果第七:
文殊利菩佛。何四生。造何等。受形禀命。不同。世尊曰。一切生。始劫。倒。念念不善。深迷自性。久。嗔。行淫。造罪。量。回相遇。受形非一。略四生。倒本。一者卵生。是人先世。心。活。故卵生。之。高。人高。深。逢人沉。二者胎生。是人先世。淫欲。故胎生。人畜。本分淫。人立。心欲。作畜行。三者生。是人先世。食酒肉。打作。故生。蛆。蠛蠓之。四者化生。是人先世。心多。念念改常。面是背非。故作故犯。故化生。行。蛾之。佛告文殊利。六道四生。人最。惟人最。佛人中修成。人中造就。人能修福。生天上。人能造。必地。有德有神。有道成人。五路。福罪不由。近定命。受。人道不修。馀道不及。一失人身。劫不。
《金心持》-五眼第八:
文殊利菩佛。以何知。名五眼。世尊曰。肉眼者。光、暗不。前、不後是也。天眼者。前後外。山石壁。真是也。慧眼者。能文字理深。前生後生後世。善因果。如掌明也。法眼者。能三世佛法。方便。量根施道。不失其是也。佛眼者。明普照。始劫前。劫後。一切因果。如目睹。毫不失是也。此五眼者。乃一切善功德。福感而生。唯佛能全。馀人不及。眼分五。照空一心。性修行。人人有分。
《金心持》-清佛身第九:
文殊利菩佛。何是清佛身。世尊曰。自性清。是生本性。但肉身。不法身。佛悟後。常法身。本清。不生不。成。在凡夫地。名曰心性。在地。名曰性。在干坤地。名曰天性。在菩地。名曰佛性。在佛上。名曰清法身。若不修行。不能悟。本面目也。若人求悟。不求。妄真。日久必成邪魔外道。成妖作怪。惑生。生遭王。死道。一失人身。劫回。
《金心持》-馀涅磐第十:
文殊利菩佛。何是馀涅磐。佛言。寂然不心是也。三世佛。共一路。回到不心中。受之。更有。於此。故名馀涅磐。
《金心持》-果第十一:
文殊利菩佛。以何工夫修。能超凡夫。入道果。佛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向佛道。便恩。截。持戒。精修十善。清三。六。力投明。正法。依示。不用心流。只依佛法修行。有此功者。得陀洹果。有善人。佛威。清戒律。一心坐。心不散。身口意。皆悉伏。於世心。少多。有此功者。得斯陀含果。有生。三不萌。六不生。久功深。心性一。於世心。寂然不。得心自在。有此功者。得阿那含果。有生。以自在心。成定力。定性前。悟明自性。本空寂。心境忘。澄心不。有此功者。得阿果。此四果人。功超六欲。凡夫天上。得入。寂中。同佛出世。助佛宣化。佛土。自度度人。佛恩德。直至菩提。永倒。故名四果。得道人。次文殊利。是四果人。有真信心。依教。不用二心。成德精。威是足。於世色。恩名利。一永。一了永了。始至。守道如一。不能大通大心性固。清解。佛。故得超凡入位也。
《金心持》-有四相第十二:
文殊利菩佛。何等之人。有我相、人相、生相、者相。世尊曰。凡夫之人。自四大色身是我。生怕死。名有我相。心存憎。意不均平。名有人相。念念常。世心流。不求解。名有生相。心不忘。常萌。不悟生。真空性。常心境。意流。名有者相。菩之人。知身是幻。悟世常。不惜身命。何。但大乘佛之教法。名我相。等生。皆如赤子。不冤。平等度。名人相。於世心。一了永了。更不相。名生相。明悟自己。生性。不心境。意流。但依方便。力行持。名者相。有此四相。即名凡夫。此四相。是名菩。
《金心持》-五根五佛第十三:
文殊利菩佛。何是五根五佛。同善根。世尊曰。若是清戒。明心性之人。投口。得正者。眼是佛。耳是佛。鼻是佛嗅。口是佛。心是佛知。五根常。五佛神通。同善根。成佛智。若人把得定。作得主。依佛修行。佛是人。立地成佛。
《金心持》-六波密第十四:
《金心持》-文殊利菩佛。何修。得六波密。佛言。若有生。能酒肉不食。能物不。能恩不。能不作。能人我不。名得第一布施波密。有生。能持佛戒。能佛。能降六。能邪非。名得第二持戒波密。有生。能受人。能忍人。非正。逆受。都怨恨。返加度。名得第三忍辱波密。有生。能如。十二部。受持。。未通通。未。名得第四精波密。有生。能。能止妄念。能除昏散。能禅定。定力如山。魔不。名得第五禅定波密。有生。能破明。能空相。能通理法。能是非。言言的。字字差。名得第六般若波密。若人能具六波密者。名出生死。名到彼岸。名超三界。名登十地。成佛之也。
《金心持》-大善知第十五:
文殊利菩佛。何行持。名善知。佛言。善知者。心性柔和。戒行精。心妒。物。心行平等。意憎。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持。好心人。不求果。行清。失。法。皆合意。具足此行。名善知。有智慧出。福德超群。所不善。法不。人天眼目。作佛法梁。掌佛祖衡。作佛袖。正道。塞邪魔路。隆佛。慧芳。以心印心。流不。大大用。大大力。此名真正。大善知。
《金心持》-得生天堂第十六:
文殊利菩佛。修何福。得生天堂。世尊曰。若有生。信佛因果。受三皈依。持五戒修十善。事二。截邪淫。常行正道。僧供佛。修塔造庵。大乘。佛相。善遮。作大福田。是人。必生上界。三十三天受天福。五欲妙。思衣衣。思食食至。皆是自然化成。不用人力所。天上一日。人百年。各具五神通。快逍自在。
《金心持》-邪外道第十七:
次文殊利。世多有邪外道。不知善因果。不回。一向狂心信邪。倒尊命神鬼。行鬼教法。诳惑世人。羊牛。禽畜生身命。自食肉。妄祭天祭地。祭神祭鬼。求福求。保家保身。托鬼由。干人食。又有鬼符牍。授世人。妄功力。度人生天。要人物。活自邪命。若命。救得命。王侯常在世。若符牍。能度人。邪得上天。世上迷人。信此邪。大家相。同入地。一失人身。劫。何以故。求福莫戒布施。求莫不放生。求慧莫多。求安莫省禁是非。是故欲求正道。莫信邪。欲出回。莫犯因果。罪福。如影形。邪正道殊。苦各。
《金心持》-外道六第十八:
文殊利菩佛。何是外道六。世尊曰。如後。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被褐。佛弟子。相共檀越。食酒肉。食污漫地。第一外道。有妻子。住佛伽。偏瑜珈教相。自法弟子。食酒肉。人修。不僧不俗。第二外道。有邪人。上。下。被鬼迷制。邪悟明。不加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行邪法。惑世人。同入邪路。佛知。第三外道。有外。偏有。行符咒水。鬼遣神。惑世人。增。佛正。第四外道。有道依休咎。吉凶。占卜形。先兆福。惑世人。佛正眼。第五外道。有模作相。空腹高心。未言。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究竟。不食油茶果醋。持邪戒。惑智。不用看念佛。不用作福禅。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偏指色身。佛二。诳惑智。同入黑暗。善根苗。智慧。著。第六外道。此等六波旬外道。於後末法。入我法中。佛伽。佛正法。佛教相。佛敕大乘力菩。方。或人王帝主。或宰官者。具大威德。各作一方。佛之檀越。摧邪道。守正法。令外魔。得其方便。依佛者。是佛弟子。邪者。即是波旬。相同大法。入阿鼻如箭。一失人身有出期。
《金心持》-根性第十九:
文殊利菩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根性。福德力微。信佛修。心不悟。工夫不了。何得度。佛言。根性。但有固真信心。不退戒。忏悔。夙殃障消。慧性前。便得悟。性成佛也。
《金心持》-善信邪第二十:
文殊利菩佛。若有生。佛不。法不信。逢僧不敬。善人。破人戒。不信因果。慢。信邪鬼。步步造。不修寸善。何得度?佛言:此等生。具足邪。生前不信三教化。死後三途。受大苦。求出期。千佛出世不能救度。
《金心持》-受持五戒第二十一:
文殊利菩佛。一切罪。何最重。佛言。一切罪中。生食肉。其最重。何以故。一刀一刀。一命一命。千生中。相啖休。是故菩。欲出回。先慈悲。不食不。二犯偷。破人富。本小息大。千生中。酬他宿。何以故。若物他。不自取。一文一粒。皆用填。是故菩。欲求富。物如意。先布施。何偷。三犯淫欲。恩相。千生中。不得解。何以故。生死根本。淫子。是故菩。欲出生死。先欲。四犯妄。口相。千生中。是非相攻。何以故。冤家相。世世相吞。是故菩。欲求入道。先。五犯酒。昏迷本性。千生中。智暗心昏。何以故。酒力迷心。世世暗。身臭。倒。是故菩。欲求定心。明智慧。酒。此五孽。最大最重。若人全持。直成道。若人不持。永沉。一失人身。劫不。
《金心持》-受鬼第二十二:
文殊利菩佛。造何等。受鬼。世尊曰。一切生。悭吝物。衣食。偷公。私己受用。有人乞化。不一文。反加嗔。只自己暖。不惜他人。鬼道中。欷。咽如。吞食不下。肚大如鼓。大如山。倘逢食。自然化作熔。的口吐猛火。鼻出青。裸形黑瘦。力消。
《金心持》-畜牲第二十三:
文殊利菩佛。造何等。畜牲中。世尊曰。一切生。酒食肉。宰禽。筵席。取作。果牲。酬前命。又有借人物。未足酬。或有偷他人。人受用。果畜。人。直至。方出回。
《金心持》-一三第二十四:
文殊利菩佛。何是一三。佛言。性是佛。如如不是也。心是法。明公正是也。身是僧。清戒是也。
《金心持》-三戒第二十五:
文殊利菩又佛。如何是三戒。佛言。第一心去。第二善心。第三度生。是名菩三戒。
《金心持》-得男子第二十六:
文殊利菩又。修何福。得男子。世尊曰。恭敬三。孝二。常行十善。受持五戒。心行公道。志慕良。修此善根。常得男子。三劫不修。便女身。五百年中。人一次。或有身身。忘前因。遇因。同造不善。便失人身。劫。
《金心持》-男子七第二十七:
次文殊利。男身具七。女身有五漏。何名七。一有志之。到游行畏。二有主之。行事善掌衡。三有成家之。善能生立。四有安生之。善能君。五有智之。善能是非。六有安邦之。理上下皆。七有定性之。善能。是名男子七。
《金心持》-女人五漏第二十八:
女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身主。二漏不能家主。三漏不能人主。四漏不能物主。五漏不能主。是名女人五漏之。
《金心持》-到老修行第二十九:
文殊菩佛。少年造。到老修行。得成佛否。佛言。苦海。回是岸。若人回心。修行。非是。改向善。戒酒。投明。得正者。不拘老少。皆成佛道。
《金心持》-破犯戒第三十:
文殊菩佛。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一生戒善根。老倒。破犯戒。得何福。世尊曰。此等生。有善根。大力。正知。明。漏失前功。六返。劫自功德。心生倒。不成佛道。其中或有食肉。必落神道。上品鬼王。中品夜叉。下品。受人祭拜。福消。回。一失人身。劫。其中或有犯酒。必落鬼道。上品有鬼。中品月鬼。下品消散鬼。福。回。一失人生。劫不。其中或有犯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福消。回。一失人身。劫不。其中或有犯妄。未得得。未。空腹高心。必成妖。上品魑魅。中品魍魉。下品倚草附木。妖散。回。一失人身。劫。其中或有多嗔怒者。有福德。必落修道。上品阿修王。中品阿修。下品阿修女。常好斗。受不息。福消。回。一失人身。劫不。所以者何。食肉修行。欲成道。如冤家。己子想。欲求相。有是。酒修行。欲成道。如毒。欲求生。有是。偷修行。欲成道。如灌漏卮。欲求平。有是。淫欲修行。欲成道。如蒸沙石。欲求成。有是。不妄言。以言。欲成道。如彼凡夫。自王。欲求富。有是。心多嗔怒。性好。缺平等慈。而成道。如渡漏船。欲大海。沉溺。是人自。非佛不渡。若欲成就菩提妙果。持如清戒。身命。不犯。佛此人。立地成佛。佛告文殊利。佛心戒清得。佛久久不退真得。佛大。原出世得。佛平等。不冤得。佛下心,求明得。佛慈悲。忍辱得。佛精。解得。佛行能行。能。能得。乃至佛一切。一切智得。
《金心持》-拔亡第三十一:
文殊菩佛。何凡人在生不能戒。修佛慧。死後有孝男女。僧大乘。修水。遮大。度亡者。未亡者。得度否。佛言。凡人在生。自善功。死後子。修功。十分功德。只得其三。何以故。修功作福。力。是故生人。出己力。同分中。得福前。於亡者。其中或酒食肉。不人等。修。善神不降。不赴。反累亡魂。加增罪。若有真正。孝男女。父母亡殁。七七之。三年之中。合家戒。出清。命有德者。大乘。修水。大。香散花。。如法供。一心虔。代亡者。罪福。如此拔。亡者生天。生人有福。存亡泰。人喜神。方人子。孝者也。
《金心持》-明口第三十二:
文殊菩佛。何是明口。佛言。如後。敕菩。佛心印。佛慧命。各化一方。示未悟。有生。正因正果。正正修。降伏外魔。破除邪。修正功行。始清。非根不度。非器不。若有清信。善男信女。智慧高明。力求道者。近。久久供。下心求。性相和。方得以心印心。以道道。心心相印。祖祖芳。流不是名天口。有遇者。根大小。皆成佛道。
《金心持》-慢法第三十三:
文殊菩佛。或有男女。法。信不信。以皈不皈。身拜。心多疑悔。自心不悟。反言。不肯度。此等男女。如何度。世尊曰。此等薄福少慧生。不悟。取相著邪。自慢障本心。不得正。何以故。重者。便重其法。者。便其法。重者。法便行。者。法不行。慢法。是憎慢上人。然同行。如隔千由旬外。身命。入大阿鼻。千佛出世。莫能救度。一失人身。劫不。
《金心持》-七布施第三十四:
文殊菩佛。何是一身七布施。佛言。不布施。所眼不色相奇物。是色布施。耳不好音。是布施。鼻不好上妙香。是香布施。舌不好上美味。是味布施。身不好妙衣服。是布施。意不名利恩。是法布施。性不世欲。是佛布施。若人能悟自身中七布施。所得福德。如世。金琉璃。珍珠瑙。珊瑚琥珀。七布施之福。百千分。不及其一。乃至譬喻。所不能及。
《金心持》-王城第三十五:
文殊菩佛。何是王城。世尊曰。心喻。性喻王。清戒喻城。六根喻六部宰。六喻六梁。六喻六出入。五欲喻五道井坑。知。喻住四相。同佐性王。一家邦。性王一出。坐於心。常共六臣四相。同理政。若性王有道。不私情。有功。有。天行道。死者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固。六警慎。六不起。在六臣清政。四相公。不敢作弊。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道。佞。背公向私。不平。上下相乖。在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不。六起。攻破戒。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法。身心落泊。便受沉。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外一如。上下失。君臣道合。心性明。用一致。性王君民。同太平。故名王城也。
《金心持》-自己佛法第三十六:
文殊利佛。何是自己佛法。世尊曰。悟明自己本真性。即自佛也。於世法。及出世法。通。即自己法也。心要理。佛要法扶。是故食身命。道理慧命。悟道兼通。即成佛道。
《金心持》-千眼千手第三十七:
文殊菩佛。世音菩。如何具千手千眼。世尊曰。眼表性。手表妙用。若人澈悟明心性。亦同千佛。性一般。故名千眼。同放光明。又自性。生妙用。亦同千佛。妙用二。故名千手。同作用也。方成用。通教主。世音菩。
《金心持》-三毒第三十八:
文殊菩佛。如何是三毒。世尊曰。愚邪。是一毒。心不足。是二毒。嗔怒嫉女石。是三毒。此三毒。是三道之子。若人具足。三途。一失人身。劫。
《金心持》-四大第三十九:
文殊菩佛。何是四大。世尊曰。地有性。水有通性。火有炎性。有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所有皮肉筋骨。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一身。名水大。暖均融。和一身。名火大。施。用一身。名大。四大和。一身安。四大不和。便生病苦。故曰四大。
《金心持》-孝第四十:
文殊菩佛。何是孝。世尊曰。孝者慈也。者不逆正理也。有孝慈者。不生而自活。不取私而背公。尊重三。敬二。不醉不。憎。令合家。同修福慧。和外睦。上恭下敬。在父母。心安。去父母。苦升天。是名世孝男女。若是日三牲。奉祀祖。皆父母。加增罪。是大不孝。生前同造。死後同。父母冤。相相。成群作。同入回。一失人身。劫不。
《金心持》-方便第四十一:
文殊菩佛。何是方便。世尊曰。方便二字。略有一十五。第一方便。不不。第二方便。不食酒肉。第三方便。不造酒。第四方便。不相侵害。第五方便。莫指路。第六方便。不可山。第七方便。莫怨天地。第八方便。急相救。第九方便。莫慢神明。第十方便。莫出言。十一方便。仁布德。十二方便。勤知足。十三方便。敬老。十四方便。修因果。十五方便。冤平等。相度也。若人行得十五方便。便得十五清福。常生人天。受快。
《金心持》-好心第四十二:
文殊菩佛。何是好心。佛言。好心字。人行得。若是好心。利益他人。不求他。事他人。不求果。供他人。不求福。利他人。不求恩。及至下心。人心原。能。忍能忍。行能行。救能救。不冤。平等度。真能行。非但口。愚人口好心。心慈善。人常行好心。口不自言。但念利他人。不求自己名望。是名好心。若是寸而求尺。少而望多者。是不好心也。
《金心持》-智愚迷悟第四十三:
文殊菩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佛慈悲。我。佛言。智者知也。智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教可。知有明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忏。乃至知有世出世回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能知能。善。一知後。便能善。改邪就正。非理不。非事不。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德成名。流後世。是名智人。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高低。不知有天堂地。不信有罪福回。一向花酒。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害百千生身。借下百千性命。回相遇。相食口敢。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羊畜生之。皆是世冤。善眷入回。改面。作畜生。愚人食。即自己眷身。即食自己眷肉。此遭彼。彼遭此。回路上。疏不知。相相食。有休息。一失人身。劫。迷倒。但念目前受用。不身後招殃。迷真逐妄。背合。遇。不能救度。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回。劫不。悟者也。悟人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六根清。有方有便。我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住世。世法不染。坐。大法。化娑婆界。邦。地天堂。指迷徒佛性。作佛事。度有情。不慈悲。誓相救拔。若有生。得供者。所得福德。如供三世佛功德。等正二。何以故。自人。名正。法利生。妙用神通。佛二。能生。佛之知。能指生。悟佛知。能引生。入佛知。能究生,成佛知。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得秘密真正口。若有男女得得。信他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三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四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五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六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七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世尊。而偈言。若有男女等。得真明。修行得正法。一不成佛。
《金心持》-修道正果第四十四:
於是文殊菩曰佛言。世尊。一切生。皆有佛性。因何不修。不得成佛。世尊曰。非是不得成佛。只是多。何以故。一切生。迷倒。始以。不善根。只造。冤冤相系。相。你不放他。他不放你。成。世界。是故出入三途。往六道。相逢相遇。相害相吞。相。有了期。假如。生人道中。又善根。不逢正法。假若得逢。根暗。重重魔障。不能功。所以不成佛道正果。
《金心持》-不持五戒第四十五:
佛告文殊利。不持生食肉戒。慈悲子。不持不不取戒。富子。不持邪非淫欲戒。清子。不持妄言绮戒。子。不持醉酒昏迷戒。明智慧子。是故五戒不持。人天路。五戒持。三道。善由人。自造自受。所以者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多修多得。少修少得。回修回得。不修不得。你若修得功。人分不得。你若造得罪。人替不得。是故欲免地。除心。欲免鬼。先悭。欲免畜生。莫吃他肉。欲得人身。先孝慈。欲生天上。持五戒。欲成佛道。先用明心。心明因果不昧。性成佛疑。文殊菩言。善哉善哉。人身得。中土生。正法遇。知逢。人身得。今已得逢。具足。成。若不心。佛也救。中。初心比丘。比丘尼。婆塞。婆夷。量天八部。皆悟自己本佛性。一切功德。不出自心。成就慧身不。大佛所。皆大喜。信受奉行。
相关参考
此心咒是有忏悔障的佛教密宗常用咒,可消除障。密宗忏悔、消除障最殊的咒之一。 心咒原文: 嗡班扎。 金心咒注音: ōngbānzhāersàduǒhōng。 音注解: 嗡:建作(ōng)
此心咒是有忏悔障的佛教密宗常用咒,可消除障。密宗忏悔、消除障最殊的咒之一。 心咒原文: 嗡班扎。 金心咒注音: ōngbānzhāersàduǒhōng。 音注解: 嗡:建作(ōng)
“《金心持》男子七第二十七:“次文殊利。男身具七。女身有五漏。何名七。一有志之。到游行畏。二有主之。行事善掌衡。三有成家之。善能生立。四有安生之。善能君。五有智之。善能是非。六有安邦之。理上下皆。七有
“《金心持》男子七第二十七:“次文殊利。男身具七。女身有五漏。何名七。一有志之。到游行畏。二有主之。行事善掌衡。三有成家之。善能生立。四有安生之。善能君。五有智之。善能是非。六有安邦之。理上下皆。七有
全文:自在菩,行深般若波蜜多,照五皆空,度一切苦厄。利子,色不空,空不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亦如是。利子,是法空相,不生不,不垢不,不增不。是故空中色,受想行,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味法,眼界,
全文:自在菩,行深般若波蜜多,照五皆空,度一切苦厄。利子,色不空,空不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亦如是。利子,是法空相,不生不,不垢不,不增不。是故空中色,受想行,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味法,眼界,
後秦三藏法鸠摩什奉诏 妙法序品第一 如是我。一、佛住王城、耆崛山中,大比丘二千人俱。皆是阿,漏已,,逮得己利,有,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如、摩诃迦、螺迦、伽耶迦、那提迦、利弗、大目犍、摩诃迦旃
後秦三藏法鸠摩什奉诏 妙法序品第一 如是我。一、佛住王城、耆崛山中,大比丘二千人俱。皆是阿,漏已,,逮得己利,有,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如、摩诃迦、螺迦、伽耶迦、那提迦、利弗、大目犍、摩诃迦旃
一:以自我中心的人,困於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思想、、名、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明人,不要自己活著,要替他人著想,“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分,就成咒。 二:分
一:以自我中心的人,困於人生最大的陷阱 人人都有“自我”――身、思想、、名、地位等等。如果你是一明人,不要自己活著,要替他人著想,“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字被分,就成咒。 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