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所法布施的殊功德
Posted 功德
篇首语:任何你的不足,在你成功的那刻,都会被人说为特色。所以,坚持做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所法布施的殊功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心》:,世尊告勒菩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不著利及名,而法。何等二十?
(1)得正念,(2)得妙趣,
(3)得好正意,(4)得志力,
(5)得多智慧,(6)悟出世般若波蜜,
(7)得少欲,(8)嗔恚,
(9)愚,(10)一切魔不得其便,
(11)佛念,(12)非人守,
(13)天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
(15)凡所友人能,(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
(17)得所畏,(18)凡有行常喜,
(19)智者,(20)所行法施他念。
勒,是法施不求果得二十功德,利及名、衣服、食,所希望,益首常行法施。”
“次,勒,菩有二十功德不求果,菩他行法施,不著利名,益首行法施。何者二十?
(1)彼未生才能令生,(2)生已不失,
(3)得陀尼,(4)得察勤,
(5)不用多力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
(7)於生恭敬尊重常供,(8)得身密,
(9)得口密,(10)得意密,(11)超越道及恐怖,
(12)於命心得欣,(13)如法正能伏他,
(14)具大威德人敬仰,余凡庶!(15)根成就能及者,
(16)深心具足得摩他、毗婆那,(17)能行行精不,
(18)守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地,(20)一切行中得住。
勒,是名有二十功德,菩法施不求果,不著利及名衣服食,益先行法施。”
二、《地藏菩本》:“未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善根,或布施供,或修塔寺,或理典,乃至一毛一……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妙。”
三、《大乘卷上》:“於彼佛法之中出家作比丘。名曰法髻。多戒行。然善修多阿毗摩毗奈耶等。三藏深教悉明。常生宣敷演。法施不美音深重。正直高亮剖析明。者喜所法思惟修行。趣者其量。阿。法髻比丘以法施功德。於九十劫受天人。”
四、《起菩殊志》:“若菩以希望心行法施。不著名利果。以益事而上首。常生宣正法。得成就二十利。何名二十利。所正念成就。智慧具足。有持力。住清行。生悟心。得出世智。不魔之所得便。少於欲。有嗔恚。亦不愚。佛世尊之所念。非人守。量天加其威德。眷友能沮。有所言人必信受。不冤家伺求其便。得所畏。多快。智人之所。善能法人敬仰。勒。是菩得成就二十利。不著名利果。行益事而上首。常生。以希望心清法。”
“若菩以希望心行法施。不著名利果。以益事而上首。常生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利。何名二十利。所未生才而能得生。已生才不忘失。常勤修得陀尼。以少功用善能利益量生。以少功用令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得身口意清律。超一切道怖畏。於命心得喜。正法摧伏。一切豪威德尊。自不能有所望。何下劣少福生。根成就。能映蔽。具足受殊意。得奢摩他。毗婆那。行之行皆得。起精。普正法。速疾能超不退地。一切行中而住。勒。是菩得成就二十利。不著名利果。行益事而上首。常生以希望心清法。”
五、《大乘理趣六波蜜多卷第四・布施波蜜多品第五》:“佛告慈氏菩摩诃。此法施者有三事於施。何三。一施者而有竭。法施增有。以是校量於施二。受施者在利益。受法施者在未俱有利益。於量世相逐人侵。乃至上正等菩提不相。三施者能施益受者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法故心速趣上菩提。由此三法施之者於施。由行法施名。一切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先法施。”
六、《佛未曾有因卷上》:“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之。化盲冥。野干答曰。布施食。一日之命。施珍物。一世之福增益生死。系因。法教化。名法施。能令生出世道。出世道者。凡有三。一者。二者辟支佛。三者佛道。此三乘人。皆法。如修行。有生。免三道。受人天福。皆由法。是故佛。以法布施。功德量……”
七、《金光明最王》:“由其法施,有五利故。何五?即:(一)法施兼利自他,施不。(二)法施能令生出於三界,施之福不出欲界。(三)法施能法身,施但唯增於色。(四)法施,施有。(五)法施能明,施唯伏。”
八、《金》佛:“菩提!我今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所河沙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他人,而此福德前福德。”
九、《雨》卷一:
善男子!何菩成就法施?所受正法,受持,所希求,不利恭敬故,不名他故,唯一切苦有情,令罪。演妙法,所希望:如王、王子、及旃陀子,演妙法,心尚二,一切大法心不平等?行施,而不恃此,心生我慢。善男子!是名菩成就法施。
十、《大那王所》:“佛言。阿。若有菩善男子善女人。於初日分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施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及乃至佛。如是日中日初中後夜。如上布施於千。阿。汝意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多不。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若於一日所得功德量。千。佛言。阿。我今唱令是善男子善女人。得菩提。化生。法。受持是。於大中示其福。何能如修行。阿。若於是受持乃至一四句偈。在大中人其福。何以故。如是之施名法施施中最。如是之施即是法施。是於法。是名上受受於法。是名上持持於法。何以故。阿。施於法已能使。施已增。是故菩使行法施。佛所印可。如是法施能取一切功德。阿。菩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何等三十二。
(1)有正念。(2)有於智慧。
(3)有於趣。(4)有悭。
(5)有少淫欲。(6)有少嗔恚。
(7)有少愚。(8)降伏自他所有使。
(9)多人敬天。(10)夜叉乾闼婆等常守。
(11)不空受用人之供。(12)衣服食具不求而得。
(13)名十方世界。(14)鬼等不得其便。
(15)佛世尊之所。(16)守正法持佛法藏。
(17)不一切道中。(18)生於人天不以。
(19)不佛。(20)不法。
(21)不供僧。(22)得宿命。
(23)生佛土。(24)生生之根具足。
(25)得三十二相之身最上主。(26)陀尼根本子。
(27)作智因。(28)得智人眷。
(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30)不起不正念之心。
(31)一切世施。(32)得大法藏才。
阿。菩法施。有是三十二功德名。..”
法施的功德是漏量的,七有相,身命有限,而法施如日月照破黑暗;如璎珞自心,如甘霖解除久旱,如巨筏引度彼岸。
法施的功德是重的,因法者以及法者都有功德。法施令生了生死,又令法者及法者明、成佛作祖,所以法施能出生、、菩、佛。如果我不懂法,可以法法,也是法施的一。教人、教人背一四句偈、教人念佛,都是法施。印和流通佛,亦是法施。
法施遵守戒律,佛法不具信、未成熟的生不行法施,否失去佛法的尊重。
所有的布施中,法施的功德最大,如果你布施所有的生一切的,不如布施一生佛法功德得大,因你布施所有生富,然可以他一免除寒冷之苦,但是西有用完之。你他布施佛法的,他了法能悟了,他按照法上的悟去修行,他有可能果道,他有可能了生死,出三界,功德是出世的功德,是那布施的功德法比的。
佛教提倡布施,在施、法施和畏施中,又以法施的功德最大。法施,就是把佛法的道理介人知道,使生能了解生死的由、死後的、解的方法、真正幸福快的境界等。而“流通佛法”正是法施的方式之一。
法施能成就之法身慧命,了生死,超出三界,甚至於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又修行菩道之人,若能以弘佛法志,是用言、文字或是助方式,我能以清法、漏法回向一切生,就是大的法施功德。法施易行,只要我至心口念一佛布施人,就是一法施。都是生之大施主,此功德,即如同夫田,只要努力耕耘,定大收;功德福亦是如此,只要能以弘佛法志,生能福慧增,未之功德福定可限量。
法施的功德如同一粒子,在多未曾近佛法的人心中芽,各有因成佛成,再渡化其他生,功德是量,大家流正法,一起成就法施的上功德。
>
相关参考
>首先什是法布施,所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人佛菩提心,人佛,人念佛,人往生土,教人佛法,的人宣佛法等等,就是法布施.>>具大家世施的果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法布施有什功德呢,大家都不太
>首先什是法布施,所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人佛菩提心,人佛,人念佛,人往生土,教人佛法,的人宣佛法等等,就是法布施.>>具大家世施的果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法布施有什功德呢,大家都不太
抄,不是法,近如,能取福德,受天神庇佑,也能消罪,是一方便易行。>>《法》:“如果有人受持、、正念如是典,解其趣,如修行,知是人行普行,於量佛所深善根,如手摩其。若但,命,生忉利天上,天女作伎而迎之,
抄,不是法,近如,能取福德,受天神庇佑,也能消罪,是一方便易行。>>《法》:“如果有人受持、、正念如是典,解其趣,如修行,知是人行普行,於量佛所深善根,如手摩其。若但,命,生忉利天上,天女作伎而迎之,
幡、幢、旗,就是用布制、上面印或者了佛、文、咒的布、布幅、布、布旗等,用以象征佛菩的威德,也是降魔消障的象征。佛上,建立幢幡,能得福德,避免苦,往生佛土,所以寺院、道常加以使用。特是西藏等地,到可
佛是一殊的修行法,令一切佛弟子中得到利益,身力行,早,速成佛道。《增一阿含》:佛有五功德:一、端正。因佛相好,喜心,而生渴仰,世即得相貌端正。二、好。因佛相,三南佛名,世得好音。三、多。於佛所,而作大
佛是一殊的修行法,令一切佛弟子中得到利益,身力行,早,速成佛道。《增一阿含》:佛有五功德:一、端正。因佛相好,喜心,而生渴仰,世即得相貌端正。二、好。因佛相,三南佛名,世得好音。三、多。於佛所,而作大
>准提咒之殊,有三,不同余咒。(1)准提咒,含一切真言故,一切真言,不能含准提,如大海能百川,百川不大海。(2)准提法,人易故,但以一新,未曾用者,便是法,不同余咒,建法,得,香泥地,造佛像,多用供具
>准提咒之殊,有三,不同余咒。(1)准提咒,含一切真言故,一切真言,不能含准提,如大海能百川,百川不大海。(2)准提法,人易故,但以一新,未曾用者,便是法,不同余咒,建法,得,香泥地,造佛像,多用供具
摘自《最菩十住除垢》文原文: 一:佛告梵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典者。魔若魔天不能沮。何以故。佛世尊威神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於上正真等正。皆由此典而取果。 二:佛告梵天。吾今劫至百千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