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佛入

Posted 佛陀

篇首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佛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佛入》

佛陀教育基金著 >序 >一、迦牟尼佛史 >二、尊八相示 >三、佛陀的族姓 >四、佛陀的 >五、印度佛教地 >六、佛佛旗 >七、塞或佛陀日的意 >八、成佛教三要素表 >九、吾人有之警 >十、三依 >十一、佛法 >十二、佛法大意 >十三、起的人生宇宙 >十四、力的因果律 >十五、因果 >十六、宇宙有情概 >十七、宇宙器界概 >十八、方便五乘佛法 >十九、人天二乘和五戒十善 >二十、略述八戒 >二十一、六根本 >二十二、乘 >二十三、四谛 >二十四、三十七道品表 >二十五、略四念 >二十六、八正道 >二十七、五 >二十八、乘和十二因 >二十九、菩乘及六度 >三十、四量心 >三十一、四法四弘誓 >三十二、佛教基本教理 >三十三、佛的四次集 >三十四、印度佛法的三期 >三十五、佛法入中 >三十六、佛分宗的理由 >三十七、佛教徒的型 >三十八、教生活的准 >三十九、佛教服的人生 >四十、佛的目的任 >四十一、佛教是佛陀至善的教育 >四十二、 法相名及佛教常

  

  本《佛入》的容取自西佛教所著之《佛入手》《太大》及空大《佛教》中之部份容,加上李炳南菩所著之《佛十四》及方菩所之《佛教本》中之部份料,再加以重新整、打字排版,邱淑真居士心的校,字清晰,容易明了,希望能助初者佛法。敬此忱。

  本的容,第一章至第八章是明佛教的起。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是勉菩提心,勤修上佛道及用功修行的。第十三章至第三十二章是述佛教的教理。第三十三章至第三十六章是明佛法的演化及入中的因。第三十七章至第四十一章是述佛法在世,不世,是悟的人生,非消、逃避、迷信的宗教信仰。第四十二章是介本有之易法相名及佛教常。

  以上的分,希望能助初佛者佛教,正的入佛法之,更盼一切有情,同菩提心,共上道。

佛陀教育基金董事 文 序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一)迦牟尼佛史

  第一章至第八章是明佛教的起

  一、迦太子生

  迦牟尼佛降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他的父名叫,是迦毗的王,非常英明仁慈,母摩耶夫人,是拘利的公主,人十分慧。她四十五的候,孕太子,已足了十月,便在途中,距都五英的毗尼,生了太子。太子能周行七步,踏之,出七朵花;且目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天上天下,唯我尊。’天上落香花,有九吐水太子沐浴。

  父母晚年得子,喜出望外。太子回後,全行,有阿私陀修士,太子相貌,言可做一全世界的‘王’,或博的‘一切智者―佛陀’。父王他寄予非常殷切的希望,所以特著名的婆教徒,替他取名字,叫做‘悉多’,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的意思。

  【注】

  1、阿私陀―信奉婆教之修士,悉多太子未降生前,彼在禅定境界中出天女太子降生散花之瑞相。

  2、王―世界第一有福之人。有四福。一、大富、珍、物、田宅等多,天下第一。二、形貌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健康病,安快。四、命,天下第一。王出,天下太平,人民安,有天人。此乃由去生中,多修福,而不修出世慧,成治世界有福之大王,不能修行悟道果。

  二、幼年及少年代

  悉多太子生七天,母就去世了。姨母摩诃波波提,王後,太子。她把太子作生子一疼,使太子仍在幸福舒中生活大。

  七,太子始。王聘名教他梵文,由入深的研五明和四吠陀。明的太子,一知十,年(十二)便博通了一切。後又兵法和武,也都很快就精了。在一次王家子弟的比武中,他表演了越的力角斗,和超人的射箭武:王子中最好的,只能一箭射穿三鼓,太子能一箭穿七鼓。

  十六,父就令他婚,娶的是公主耶陀。後生下一名叫侯的子。侯出生,太子道:‘侯有般奴。’意思是铐住了父的。

  王很太子,希望他承王位,所以特他了‘寒’、‘暑’、‘’三殿,挑多人美女服侍他,他著快的生活,但是悉多太子世的富、快,不感到趣。

  【注】

  1、五明:

  (1)文的明。

  (2)工的工巧明。

  (3)的方明。

  (4)理的因明。

  (5)宗教的明。

  2、四吠陀:(吠陀梵文VEDA,是明智的意思。)

  (1)梨俱吠陀―宗教的歌。

  (2)沙磨吠陀―祭祀式的文。

  (3)夜柔吠陀―祭祀式的歌。

  (4)阿婆吠陀―俗世相的咒。

  三、出家

  悉多太子,是王子,但他看印度四的不平等待遇,十分不意。他常想著:‘首陀什做奴?道他不是人?有什法,使他著自由平等的生活?’

  有一次,悉多太子著父王,到田野去游玩。看夫在耕田,上身有穿衣服,在猛烈的光下著,全身是泥,大汗直流,喘不息。耕牛上勒著子,皮破血流,要受夫的鞭打。犁的泥土,翻出多小,雀著啄食。太子生起慈悲的同情心,得了求生存,民是多痛苦!而生命的互相斗,更是一幕大悲!他便在大下的想著:‘怎去救他,大家著合理的生活?’太子想得出神,乎忘了回。

  後他出游四城,遇老人、病人、死人的痛苦情形,又看到出家修士的快神情,因此左右思,知道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老病死的痛苦,且一切生了求自己的生存,更做出罪,甚至不惜互相,造成悲,果是向著老、病、死亡的路上走,悲的生命界,矛盾不合理的人生,如何去解痛苦呢?

  些,使太子不能安住於王,享受尊富,於在二十九那年的一月光夜,下了最大的心,了王位、富,和父母妻子,只著侍匿,著犍陟白,偷偷的了王,越了阿那河,到深山野去追求痛苦的解人生的真理。

  【注】

  1、印度的四:(1)婆,(2)帝利,(3)吠,(4)首陀。

  2、阿那河(RIVER ANOMA)是一小河,二千多年泥沙的聚,在如不下雨,已有河水。悉多太子王河流,沿著河岸前走,又越河水南下道。

  四、修行的

  悉多太子出家以後,在阿那河畔,自己剃掉,披起袈裟,叫匿了冠服白回,匿哭泣,白悲,不得太子。

  王看匿回了,看不太子同,悲痛分,立刻派遣大臣去追他回。但是太子出家的意志,非常,追的大臣:‘我如果不悟真理(成佛),誓不回。’王法,只得了族中的五青年,去跟太子修行。

  太子向野前行,入跋伽仙苦行林,看那些苦行者,求生天,而修苦行,得不是正道,立即要。苦行者他的道志常,告他到河南面的苦行林,去找名,定可到望。於是他向南而行,越河南岸,到了摩竭陀,就在王城中乞食,之後,走向班去。婆娑王知道了,特到班去太子,要他去,供一切食,要他王位,和送他半土和物,他俗。太子因修道意志定,不接受,婆娑王非常敬佩,太子:‘你如果成佛,不要忘度我。’太子:‘大王,我一定能如你的心。’於是他向王告,朝著苦行林的路,再去找名了。

  太子同五侍向追求真理的征途前,了著名的宗教阿迦,和郁陀迦摩弗;可是他的都不,不能足太子的希望,便他,向他。

  太子在尼禅河近的宇奴唯拉村(URUVELA)修苦行,了六年其刻苦的生活,日食麻,身消瘦,四肢力。後自知份的刻苦,不能得真理,便放了苦行,接受牧羊女耶妲(SUJATA)乳糜的供,恢了身的健康。的五人,以他失了道念,就不再跟他了。於是太子到尼禅河去洗澡,把六年的污洗掉,下定心要追求最的真理。

  五、成道

  迦太子自己一人,渡尼禅河,走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有割草童子,先在一棵菩提下,用草了一座位,太子即在所草座上面坐。他出的誓:‘我不成正,誓不起此座。’(佛此座金座)

  了第七日深夜,候,太子在禅定中出魔境,即摩王波旬,派遣魔女惑他,魔兵魔威他;太子意志定,始不被他所,果魔王被降伏了。,是明了太子心中克服情欲威的心理程。

  降魔後,把精神全力集中起,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大地生的。於在三十五那年(西元前五八八年)夜半,看明星出,豁然悟一切真理,完成了上正。此世人就尊他佛陀,就是迦牟尼佛。

  佛陀所悟的真理是什?最重要的是起的理法,宇宙人生是起而有的,法是由因和合共依存。例如我的是由父母生育,而生命是自己的力因,我是自己去所做的明力,所以招感身果,有了果身的生,那老、病、死,就不能避免,所以要解生老病死的痛苦,只有修道除根本的‘明’。

  佛陀在菩提下成道:‘奇哉,奇哉,大地生,皆有如智慧德相,但以妄想著,不能得。’是一切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明障蔽了佛性。故佛陀的成道,是了悟起,除明,慧光,佛性,心清,燃起了真理光芒,照耀人。

  六、法度生的工作

  佛陀成道後,就始法度生的工作。

  最初,到鹿野苑教化如等五人,他佛四谛法得道後,就成五比丘。是教史上最早的僧伽。

  又有波奈,俱梨迦者的子耶,和五十同伴,一跟佛出家。俱梨迦者及夫人也皈依佛陀,成最早的婆塞和婆夷。

  接著,佛陀自到迦耶山上,度化三迦兄弟,三迦是拜火教的袖,大哥名那迦,有五百徒,二弟名伽耶迦,有二百五十徒,三弟名那提迦,也有二百五十徒,合共一千徒集出家,大大提高了佛陀的望。

  佛陀了三迦兄弟,和徒千人,到摩竭陀去,婆娑王恭敬迎接,虔皈依,且建了竹林精,佛陀比丘,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法的根地。

  佛陀在竹林精法,王城的著名教徒,利弗和目犍,也因崇拜佛陀所的起真理,合他的徒二百人,跟佛出家。利弗智慧第一,目犍神通第一,成佛陀法的助手。

  不久,有摩竭陀大富者的子摩诃迦,皈依佛陀,成陀第一,後佛陀涅,他就承受了佛陀的。

  多者,皈依佛陀,在城建精,佛陀作法道,寺院的模比竹林精更宏大。是佛陀在北方法的根地。的王波斯匿和皇後末利夫人,也都皈依佛陀,成忠法的佛教徒。

  佛陀成道後的第六年,回祖探望年老的父。姨母波波提,和阿陀等堂弟及侯,也信佛,後都出了家。王高九十三那一年,已是病重垂危,佛陀特再回父王法,送扶棺,布施物,表示孝敬。

  佛陀是大的安慰者救者,他把一切人,都作自己的父母女一,替生病的比丘洗血,替瞎眼比丘穿。迦族和拘利族水,他不苦,特地道去替他解。毗疫症流行,佛陀不怕染,特城去安慰病人,教化病人,且指他,家有民主的政治方法。

  佛陀以慈悲畏的度,深入民,去播中道的真理,凡是同他接的,他法的,不深受感化,而衷心地信仰。

  佛陀的信徒,王、後妃、大臣,以至民、乞丐、奴,有有,遍布社的每一,是他提倡慈悲平等,度生的大表。

  【注】

  1、婆塞―近事男,即在家受五戒男居士。

  2、波夷―近事女,即在家受五戒女居士。

  3、陀―即苦行。

  4、耶皈依佛陀的因―耶是迦城俱梨迦者子,他著富的生活,但因沉迷酒色,困不安。在一次的豪宴散席後,他已喝醉,回室就,半夜做了,醒後,走出室外,看他私的舞女同一音正在弄,因此怒火燃,神,便家庭,一路盲目狂奔,直到黎明,走近鹿野苑河,遇佛叫苦,得佛陀的法音施慰,才恢精神安定。由此因,他及父母均皈依佛陀。不久,耶出家,其朋友五十人亦佛出家。

  5、佛陀度化三迦兄弟―佛陀到伽耶山先度化那迦。此山上有一火窟,常害人,外道不敢近,佛向那迦借宿窟,於翌日往,佛已火降伏,遂敬信皈投佛前,其五百徒皆法果。於是外道所用之物,於江中,逐流而下。伽耶、那提住江之下游,而,恐其兄人所害,率弟子往探,因亦佛法出家。其徒各有二百五十人亦出家。

  6、佛陀度化婆娑王―佛陀三迦兄弟及其徒千人往摩竭陀,婆娑王恭敬迎接他,其後提夫人及文武官均皈依佛陀,佛陀特他五法:

  (1)、布施―分配自己所有的物作自利利他,尤其施功德能得福,富。

  (2)、持戒―要修持身、口、意三清。

  (3)、果―明布施、持戒的功德能生天。

  (4)、因―明欲作,不能苦。

  (5)、修行―要修戒定慧三,才能到苦得。

  7、利弗目犍―‘利’言鹭,‘弗’言子,因其母眼似□鹭,故被利弗,或利子,亦身子。初外道,於途中比丘,因法理,便其好友目犍跟佛出家。利弗目犍佛二大弟子,先佛入。

  8、摩诃迦―摩诃‘大’,亦大迦。佛十大弟子之一。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故亦名大光。未出家,家境富裕,因宿世善根,早修道,其父母彼娶美女妻,妻同名夫,於竹林精佛法,佛陀其皈依後,修持陀苦行,成陀第一。後佛於山上,拈花示,大迦佛意而微笑,受佛正法眼藏,佛心印,禅宗初祖。

  9、多者―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他善好施,慈孤寡的人,又被孤者。他到王城友,特地去拜佛陀,佛到城去宣佛法,特向只陀太子花,建精供佛陀法道。因只陀太子送花的木,故精又名孤。

  10、波斯匿王皈依佛陀―的王波斯匿,知道他的太子只陀把首都城的花多者,建精供佛陀,早已佛陀仰慕。有一天百官大臣到精拜佛陀,波斯匿王:‘你是一位大悟的佛陀,故特拜。但我得有多修道者,年在深山林中修行,直到衰老之年,尚不能悟,你是年,怎能得到正呢?’佛陀回答:世界上有四事不可。即:

  (1)、年幼的王子―是治家的大王。

  (2)、初生的小―是未的大。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年青的僧―只要心能清,守道,弘法利生,不老幼,都能得到正。故以上四事,不可。

  佛陀又向波斯匿王宣佛性平等,人人只要修善,迷悟,皆可成佛。王後,非常信服,便皈依佛陀,成佛教忠的大法。

  11、佛陀回王子出家―阿陀、提婆多、阿那律、跋提、婆娑王子跟佛出家。佛陀的弟陀,子侯也先後跟佛出家。

  12、阿陀―喜,相貌,力很,侍佛二十五年,多第一。

  七、涅(寂)

  佛陀法四十五年,席不暇暖地奔走,足踏遍了河岸。到了八十那年,摩竭陀到毗,在毗的大林精,作最後一次的教。,佛陀身染了疾病,已自知在三月涅。又向前走,每一村落,便利用休息,向村民法。在波婆村接受金工(金匠)名陀的最後供。病加重,於是步行到拘那拉城外的娑林,佛陀就在娑之,作他入的地方。

  佛陀在阿陀好的僧伽梨(大衣)上,右下,已疲倦不堪。一位外道名叫跋陀(SUBHADRA)的求,佛陀又抖精神向他法,成最後度化的弟子。侍佛陀的阿陀等佛病沉重,十分,佛阿陀等:‘,信任自己,握真理明,在真理中求解。’阿陀三次佛住世,佛陀回答:‘法自性仍於,人人有生必有死,我的肉怎能永存呢?我段生命,必循著自然法性而於寂。’阿陀和阿那律、侯等了,不禁流!於是弟子公推阿陀佛陀四:

  1.佛陀住世,我依佛陀,佛陀涅後,我依?

  2.佛陀住世,我依佛陀安住,佛陀涅後,我依什安住?

  3.佛陀住世,性的比丘有佛陀伏,佛陀涅後,性的比丘,如何伏?

  4.佛陀住世,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後,典的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我答覆你的四,你好好著:

  1・我涅後,依戒律;

  2・我涅後,依四念安住;

  3・我涅後,性比丘,‘默’(不之往)置之;

  4・我涅後,一切典首句安‘如是我’等信的句子

  阿陀和弟子在佛陀身旁默默流,佛陀像慈母般的安慰他:‘你不用悲,我一生所的教法已很多,只要你依照著去行,就是我的法身永在人了!’又:‘一切生均有佛性,皆作佛;善根的提也可成佛。’就在年(西元前五四三年)的五月月夜半,容安的涅了。

  拘那拉王和佛陀弟子,用最隆重的,佛陀行了火葬。佛的利由八王去建塔供奉。利塔,一直到在,留在人。而佛陀一生慈悲救世的精神,永人仰慕崇拜。

  【注】

  1、梵涅,寂,即一切智德,寂一切惑。

  2、梵利,骨,或固子,是修戒定慧的功德晶而成的。

  八、最的真理

  佛陀他所悟的道理,了出,指示我怎做人,怎由做人而成佛的方法,就叫做‘佛法’。

  佛陀成道以後,到涅以前,一直宣佛法。鹿野苑五比丘的最初法,到拘那拉跋陀的最後法,三十五到八十,整整的了四十五年的佛法。

  佛陀的些教法,在他涅的那年(即佛涅後的九十天)由五百大阿,公推摩诃迦首席,在王城外,鹫山七集起;先由持戒波出律藏,次由多第一的阿陀,出藏。大的印可,完成了第一次的集。

  後,又次的集整理,且翻成各文字,播到世界各去。我翻的佛,一直流到在的名大藏,在世界文化上,是有值的文。

  佛法的容,明了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和道德的。佛法之目的,在教我怎去止行善,迷悟,苦得,己利人。佛法是世界上最的真理,是人生所最需要的。人人能去研修佛法,弘佛法,可娑婆。

  (二)尊八相示

  八相示是佛陀一代的史,述於下:

  一、降兜率―先住於兜率陀天院,欲降生人,先五合宜之,即、地、家,家庭及父母,然後下降人。

  二、托胎―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花,降入母胎。

  三、出生―西元前六二三年五月月日,在毗尼,摩耶夫人右出生。

  四、出家―年二十九,世常,欲追求宇宙人生真理,解生死痛苦,王,入山修道。

  五、降魔―在尼禅河附近的苦行林,修六年苦行後,到伽耶山附近的大菩提下,金座上,降伏魔。

  六、成道―西元前五八八年五月月日,夜睹明星,豁然悟道,年卅五。(成道地即在印度的菩提迦耶)

  七、法―成道後四十五年法度生。

  八、入涅―世八十,在拘那拉城娑,示入涅。

  因果中於佛陀宿世:

  在去量劫前,燃佛住世,有一位善慧仙人,依於佛,得五,以供佛。燃佛善慧仙人授:‘成佛,迦牟尼。’有一天,善慧仙人燃佛,因地,善慧便己身所穿的鹿皮衣,在地上,又上的,再上去,待佛走。於是燃佛更授善慧:‘在娑婆世界作佛,度生。’善慧便出家修菩行。此又了若干劫,迦佛,善慧菩功行,命生兜率天。

  按:兜率天乃是欲界的空居天。此天有外院;外院乃是享福的天人居住,快,院乃是位登,欲承佛位的菩住的。菩修功,此一生,便可成佛,因此又名一生。善慧菩已登,在此天中,天,演妙法。嗣因生的根性已熟,已至,便下生人,成就佛道。

  菩兜率天,下降人,天侍,放大光明,菩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花,威神巍巍,於明星出,降入母胎,於世。便是八相中的一二相的故事。

  (三)佛陀的族姓

  迦牟尼佛的家族姓,族姓,四姓,及所的民族分略:

  一、悉多摩,(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梵文SIDDHARTHA GAUTAMA)―悉多是迦牟尼佛幼的名字,意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摩是佛陀家族的姓,可摩,就是悉多太子的姓。也有把‘GOTAMA’瞿昙。

  二、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佛成道後的尊迦牟尼佛。是以迦族姓,不用家族的摩姓。故‘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

  三、迦牟尼是於古印度四姓(或四姓,即四)的第二帝利王族。

  四、如以世界民族之分布,西元前二千多年,雅利安族侵入印度,征服了印度原始民族拉甸人,到定居後所建立的家,是於雅利安民族,故迦牟尼佛是於雅利安民族。

  五、古印度的四姓(四)最高的是僧,婆,他的任是授典,司祭祀,享有特。第二是族和王,帝利,他的任是治理事,也有特。第三是工商者,吠,他的任是耕田地,工商,有特。最下的是奴和役,首陀,他的任是以上三的服役,可做人的利都有。迦牟尼佛成道後,悟一切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提倡慈悲平等,故能折服婆教徒,皈依佛教。

  【注】

  1、迦牟尼佛的父系

               ┌悉多>          ┌大王┤>          │    └陀>          │    ┌提婆多>(迦毗)   ├白王 ┤>子王──────┤    └阿>(其妃阿迦之妹)│    ┌摩诃男>          ├甘露王┤>          │    └阿那律>          │    ┌婆娑>          └斛王 ┤>               └跋提 >

  2、迦牟尼佛的母系

(拘利族天臂城王)   ┌善大王───────┬提婆多>阿迦王───────┤           └耶陀>(其妃子王之妹) ├摩耶夫人(悉多之母)>            └摩诃波波提夫人(悉多母)>>

  (四)佛陀的

  悉多摩太子成道後,迦牟尼佛。迦是佛的姓,‘能仁’,牟尼是佛的名,‘寂默’。能仁是表征佛陀有慈悲救世,牲我利他的德行;寂默是佛陀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表征他的智慧高深最,有自利的功能。

  佛:梵佛陀耶(BUDDHA),意思是者,是先知先的者。者有三:一、自,二、他,三、行。故佛陀是三,德具足的大人。

  (五)印度佛教地

  印度佛教地明:

  一、迦牟尼佛是迦毗王的太子。

  二、毗尼是佛陀的生地。

  三、菩提迦耶是佛陀的成道地。

  四、波奈的鹿野苑,是佛陀初法地。佛陀如等四谛法,在教史上次所的法,叫做法(PRAVARTA  SUTRA)。如等五人佛法悟道,是教史上最初的五比丘,亦即有僧伽的始。

  五、摩竭陀婆娑王,在王城建竹林精,供佛法道。是教史上最早的一座大寺院。

  六、城是的都城。多者在此建立精,供佛法道,是教史上第二座大寺院。

  七、拘那拉城即拘那拉的都城,是佛陀的涅地。佛陀在拘那拉城的娑涅,拘那拉的王摩斯(THE KING OF THE MALLAS OF KUSINARA)及高僧料理佛陀的,在城行焚化。

  八、佛涅後,由五百大阿,公推摩诃迦上首,在王城外,鹫山七,行第一次集。由多第一的阿陀出藏,持戒第一的波,出律藏。

  九、在印度佛教四地的建念物:

  1・毗尼有阿育王建立的石柱。

  2・菩提迦耶有金大塔(又大菩提塔)。

  3・鹿野苑有法塔。

  4・拘那拉城有涅塔。

  (六)佛佛旗

  世界佛教友於西元一九五零年,在哥坡行第一次,於佛陀降生、成道,涅年代,及出家、成道、涅年史。因南北佛教所的,各有差,故作共同定如下:

  一、佛陀降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的五月月日。

  二、佛陀出家是二十九,成道是三十五;即西元前五八八年,五月月日夜睹明星悟道。

  三、佛陀法四十五年,八十涅,即西元前五四三年,五月月日夜半入。

  四、佛是由佛陀涅算起。

  佛算的方法:即佛降生於西元前六二三年去佛八十,即得五四三佛涅年(佛涅於西元前五四三年),再五四三年加今年西元一九七二年,即得二五一五年。但到今年佛起,增加一年,故今年一九七二年佛後的佛是二五一六年。算佛方法,依此推。

  如算佛陀降生到在有多少年?佛降生在西元前六二三年,再加今年西元一九七二年,即得二五九五年,但到今年祝佛日,再加一年,已有二五九六年。

  又在次,於佛教旗的定:即根佛陀成道,放出六色光,制成佛旗:1・色,2・色,3・色,4・白色,5・橙色,6・前五色混合色。如:

佛教旗

  (七)塞或佛陀日的意

  塞(Wesak)是古代印度五月的一名叫‘塞迦’(Vaisakha)的。佛教徒指‘塞’不是指哪一月,是指一天,是神五月月日的那一天(四月十五日),所以塞是月日的意思。

  西元一九六七年九月,世界佛教友在泰的曼谷行理事,原的塞,改‘佛陀日’(Buddha Day)西元一九六八年四月世友在大吉隆坡及槟城行第九大,通塞改‘佛陀日’(如用塞仍可沿用),如是佛陀日乃示佛陀自他,行的智慧光,照耀全球,慈悲平等教,倡世界和平,其意更明切合了。

  大多的假日或,只念某一事,有候是某人辰,或一的立日,或功日,塞或佛陀日,不念一事,而是三件事,佛陀一生中三大事―降生、成道、涅的一代史念日。因佛陀降生、成道、涅,都在五月月日(The Full Moon Of May)也三期同一。

  但有人做‘花’,因佛在毗尼出世,那天上散下多香花;涅天上也散花。天我常在佛像前供花或香水佳果等,供什物,只是表示佛的恭敬慕了。

  至於佛教祝塞委,特用花游行,佛教旗,一切非是吸引大家日的注意,有布施等都是促使佛教徒行善修德,勿忘教。怎繁忙的佛教徒祝佛,加游行等不放,而且快的、虔的加,是心的透露,很自然的表。

  在中是以每年四月八日迦牟尼佛生之日,而近年以也有改用四月八日者。

  【注】

  1、中人佛陀是在周昭王二十四年(西元前一0二七年)四月八日生。中史,於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是日江河泛溢山川殿震,有五色光太微,王群臣,是何原因有此象,大史由奏曰:西方有大人生,千年以後教法於此,王令刻石埋於南郊志之。

  (八)成佛教三要素表

   ┌1.教主─本迦牟尼佛>   │    ┌五戒(人乘)>   │    │十善(天乘)>   │    │四谛(乘)>   ├2.教理─┤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中主要道)>佛教 │    │十二因(乘)>三要素┤    │六度法(菩乘)>   │    └三法印及一相印(小乘行常,法我,>   │    涅寂三法印,大乘一相印,即法起性空)>   │    ┌比丘(出家受具足戒之僧伽)>   │    │比丘尼(出家受具足戒之女尼)>   │    │式叉摩那(法女,法二年始受戒)>   └3.教徒─┤沙(未受具足戒之出家男□)>        │沙尼(未受比丘尼戒之出家女□)>        │婆塞(在家佛男居士)>        └婆夷(在家佛女居士) >

  (九)吾人有之警

  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是菩提心,勤修上佛道及修行

  一、世法常

  先言境:三界之,整世,不大小精粗,皆成、住、、空,不停化;由而有是‘成’,成至和是‘住’,著是‘’,至於是‘空’。一般房屋器皿,固然是要成住空;就是山岳、溟海,照也要成住空。故海桑田,桑田亦海;可法常,一物,可依靠。

  又,一切有情世,不富,亦必依生、住、、,不循;投胎而出是‘生’,而是‘住’,老病衰是‘’,命了是‘’。其妾乞丐之流,固然要生住,即王公豪富之,也要生住。既死,或天堂、或地、或腹、或胎,莫不受生矣,是故有六道回,休。古人:生死事大,不痛哉!是之也。

  二、人身得

  次言本身:吾人今得人身,此事因,甚是;欲出三界,而了生死,必假道,修行。而六道中,其他五道,皆修。譬如天道,耽著境,每忽解,不思修行;若阿修,宿多嗔,道相背,不肯修行;鬼生,火中,呼求食,恐不及,不得修行;而畜生道,愚昏昧,但知食睡,不修行;至於地,苦交煎,受罪,更是不能修行。唯有人道,亦有苦,而道切,易悟;且尚存小安,得道,而至果。故古德曰:整心,趣菩提,唯人道能耳。

  然欲得人身,非易事。良以生投胎之,耶本(俗魂)昏迷倒惑,循受生,只男女交因,而不其善好歹。其中投生人道之,得一二;投生余道之,恐不止百千。故昔迦佛涅,即迦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印度手爪);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是故,若此人身,想再投生人,如高山上,胡垂,而能正穿孔;亦如大海上浮木,浮木上有一孔洞,盲伸,恰入孔洞,其之,固甚寥寥。且一旦投生余道,不天鬼地,皆甚久;即畜生道,短促,恐多生。如昔利弗,中所子,已七佛,至今九十一劫,仍受身,不得解。故:一失人身,劫。思之可畏!

  三、佛法

  再言佛法:吾人所佛法,此真正之。世金物,只能身,不能心,固不可;宗教哲,能心,徒增分,不得解,亦不可。唯有佛法,能破迷悟,真性智慧;令苦得,究竟了生死,故名也。

  然佛法,具善根因。若生於地,人弘,根本不遇;或所遇非真,尤其末法,邪行,其中旁邪道,泾渭分明,尚易分;更有附佛法外道,目混珠,辨;或遇正法,不能解;:佛法人,慧不能解。又或解而不信,信道元,既信根,道入。故皆不可。必所遇正真,且能解能信,欲行,乃可。

  四、四警喻

  呼!常迅速,一不便成隔世;生死海深,一三途劫。吾人何幸而得人身,又何幸而正法;然,吾人如何努力耶?

  阿含喻世有四等:其第一等,以鞭影,遂知,而不待鞭之加身;其第二等,亦只要鞭著毛尾,知;若第三等,待鞭杖小侵,方知;至於第四等,必待刺骨身,方肯著路。警有利,致分良莠也。古人:到他人死,我心如火;不是他人,看看到我。此其佛者之良乎?

  行常,不可悠悠日。古德有偈:人身得今已得,佛法今已;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大家起心―修。

  (十)三皈依

  三皈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皈’字是反黑白,染成,把心地住於正念清境界;‘依’字是依靠的意思。普通皈依二字依靠、救度、恭敬等。如把三皈依白地:皈依佛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皈依法是我依靠教求得真理,皈依僧是我依靠僧伽引,正信佛教。句,皈依了三可得救度,好像大海中的航船,需要有指南,迷路的小孩重慈母抱,便可得天的暖慰藉。

  皈依三是入佛教的初步式,表示正式做一佛弟子。要知道一忠的佛弟子,是要行佛陀的教理。佛陀在世告下弟子:‘莫作,善奉行,自其意,是佛教。’是佛教精要的教,只要依教奉行,事不作,善事多做,心地一定快。

  大家著:佛陀是正的示范,我的大;教理是指示人生正道,消痛苦清;僧伽是隆佛法,代表佛陀法,引生入佛智的比丘。大家要念三的功德,即念念不忘至尊(佛陀),生活指南的佛法,代表至尊的僧伽,使自己的思想正,心地不染,行善良;同更要努力利他的工作,表佛法救世益人的精神,完成美快的佛化生活。

  【注】

  1、三皈依有其表法之意,即佛者也,法者正也,僧者也。

  六祖慧能大:皈依佛,佛者也,自心皈依佛,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色,皈依法,法者正也,自心皈依正,念念邪,以邪故,即人我高,著,皈依僧,僧者也,自心皈依僧,一切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此即皈依自性三。

  (十一)佛法

  佛陀法,有八四千,之不外三大,曰戒、定、慧,此名三漏;以能,能了生死,故漏(漏喻)。可是佛法的本,若此三,非真正佛法。

  一、戒即戒律。譬如家有家,有法。修佛法,需持佛戒律,是佛的根本。因持戒,才能防非止,清三。三藏典中,律藏於戒,故曰‘律三’,范三,非戒而何。然戒有禁止勒令,禁止是消的去,勒令是的善,所以戒也包括一切的善法。

  二、定即禅定。禅是梵‘禅那’省,定是梵‘三昧’名。禅定要,在於息,不打妄想,外要不攀,(外不取相,不心),是入道的。三藏典中,藏於定,故曰‘诠一心’,一心即是定。若能入定,自可引本性的功德;譬如盆水,混不清,寂光明映照,生的心水亦然,所以定也包括一切的神通功德。

  三、慧即智慧。智是,慧是。是佛最目的,智慧,就能去惑理,所破,真理。三藏典中,藏於慧,故曰‘辨邪正’,辨析邪正,最能智慧。然智有智、智,真理是智,用之巧是智,所以慧也包括一切的智。

  知,三有其次第,必先持戒而後有定,若能入定自然慧。故楞:‘心戒,因戒生定,因定慧,是名三漏。’

  (十二)佛法大意

  整佛陀教法,若要其大意,亦可以三句括,曰‘莫作,善奉行,自其意’,是佛法的作用。

  所‘莫作’,是凡妨害生,事大小,皆不可去干;而‘善奉行’,是凡利益生,事大小,皆之。句合起,也就是戒中禁止和勒令的旨意。至於‘自其意’一句,是要使意清染(修清心);而禅定正是清意的功夫,智慧是清意的效果。所以佛法的本和作用,恰可互相配合。涅:‘莫作,善奉行,自其意,是佛教’,可是一切佛通行的教化。

  中有:唐白香山居士曾往窠禅,佛法大意,即答以:莫作,善奉行。香山笑:若此二句,三孩童也能道得。遂喝:三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未必行得。段公案,於佛之人,在可堪玩味!

  (十三)起的人生宇宙

  第十三章至第三十二章是述佛教的教理

  佛陀在菩提下,夜睹明星,悟一切有都是因所生起的,有一件事物能例外;所以‘法因生,法因’,‘起性空,性空起’,就成一永久不的定律;佛就叫定律‘起’。

  起的人生宇宙,是一的系之。如像花的一棵,要靠子水分土壤因,才能生起存在,叫‘起’。其生棵的子水土等‘因’,本身是要靠的因;因又要靠因,推去,可以涉到一切有。反,棵可以培植景,大後木材可以砍做家器,而家器又可以供人用;由因所生的,又可以做的西的因,推,物物相助,又可以涉一切有。物助於一物,一物又可以到物,宇宙有,就是一互相的系之。

  又如一人的生存,小要靠父母的育,大了要受校的教育,要靠朋友的助;衣食住一切生活物,要靠人、工人、商人的供;生存的保障,要靠家的,警的。必要有的‘因’,一人才能生存。同,一人也必然的要他的智能力,去替社做事,人作‘因’。‘你田,我布,他房屋人住’;人是社的物,社是群分工合作的合,它的相依共存起系,是更明白的。所以,人生社也是的一互相的起之。

  有都是起相的,宇宙有一件事物,可以的事物而存在;社上也有一人,可以其他的人而存在的。人既需要社群的助力才能生存,必然也就自己的能力社群,去助人的生存。‘人人我,我人人’。一切自群,一切群。不要把私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而忘了我所依存的社群。而人融化在社群中,去社群服福利,明白起的道理,才能真正的‘我人’,互助合作。

  (十四)力的因果律

  ‘’字,巴利文叫迦(Kamma),就是行或造作的意思。凡是有意向的任何行,出自身口意的,都可以叫做。一般人所的,一切善或的行,都可以成。句,可以解作道德或不道德的意志力,即一切意志力的作反,或果。迦(Kamma)另一意也可解因果。

  ‘’既是意志力的反,那,由意志力造作的善,些的子,都藏在阿耶中,子遇行的,到行果分明,一定善因得善果,因得果,即所力不的因果律。阿含:

  ‘依所播下的子,

  你便由此收到同的果子;

  作善的人收到善的,

  作的人收到的;

  播出的是什子,

  你便到什果子。’

  上面的正是力的因果律,是人人自作自受,也不能代替。你有了果,就是那因而。好比子生出了果子,果子就是那子而。正是因果不昧,果一定是因中的子,花成的。

  佛陀教人信力,信因果,依力的因果律有三:(一)受,即生造,而生就受果。(二)次受,即生造,而次生受果。(三)後受,即生造,而二生或多生後受果,就是未三世,明因果是不消的。如是因得如是果,善有善,有,就是力因果律的定理,也不能逃避。只有把握著正的意志力,使行善,有慈、容忍、恕、不、不的美德,向利他的善去努力,幸福的花果,就人人自己的心田中培植的。

  (十五)因果

  因生法,是佛法中重要的理,由於因,而果。因是事物的本源,是一助力,果是後的局。由因得果,全是的力量助成,所以於因的系之重要,是值得我注意的。

  ,是指一切事物之生起一互相交涉的系。佛教把些系加以研究分析,可以心、色二法分之。心法依四生起:一、因,亦名因,即自心中的子,彼成熟心法之主因,故名因。二、,亦名等,即生攀的心、前念、後念接不,故名。三、所,指生心念所攀的物件,:‘心本不生,因境有’,故一切外境皆所之。四、增上,除前三外,其他所有增加上去的力量,皆名增上。此四生法,譬如抽的人,想抽是出於自心中的子,即是因;抽的欲念不即是;得遇了香即是所;瘾大即是增上;此四成熟了抽的行。色法依二生起:一、因,比如一粒椰具有能生椰因,是最有切的系名因。二、增上,比如肥沃的泥土以及光、空、度、水份等等助椰育大的助力,名增上。世一切法的生起都不了四的系。

  果的‘果’研究起,也可分成果、果、後果的三。所做的善之因,在在一生成熟招果的叫做果;在生成熟的,叫做果;在後後多生成熟的,叫做後果。是三世的上,明因果是每一事一物生和成功的必然性,有如是因,招如是果,其系,而是有不紊,毫厘差的。同果所以有生成熟的,有生成熟的,有後生成熟的,其原因有二:一是因的力量有早,如一粒瓜和一粒桃同在地下,瓜年生成可瓜果,而桃核出生,三四年才能桃;二是的力量有弱,如四,件具,成熟自然早些,否助只有一,力不充足,或因土壤不良,或因光不,空缺乏,那末瓜或桃的成熟,自然又要延了。

  有些人不明白因果的定理,就疑因果倘是可靠的,如何眼世多做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受苦?而那些做的人,反而晨夕享,著很富裕自在的生活呢?道理三世因果的眼光看,是很的,即好人今受苦,因他去所的因,今已熟,先受苦果;而今生然做好,善因薄弱,善未熟,要待生,才受好果。反之,人做反得好,亦是道理,因他前生的好因已熟,先享福,今生所造的因,未熟,苦在生,任他怎也逃不了的。‘因果到有,只早’,是值得我玩味的。

  因果的定律有要:一是因果不消,除非你不做因,如果做了,不好,子永留中,不,遇便起行,招受果,如果做了因,要想不受,那是有法的;要想有法,唯有修佛法,三界,得出世果,方可免除回受的痛苦。二是善不相抵,已因,分受其,不可以再做好事,就可把得之罪抵去。知佛、天理私,不受,不多做善事,多增善,使由重,所‘重受’,是有可能的;同由於善增多,,也是使善果速疾成熟的最好法。可欲好的因,得到好的果,人生在世,多做善事,是需要的。

  (十六)宇宙有情概

  在介方便五乘佛法前,吾人先因所生法之宇宙有情生之正身心及依世界概,了知三界安宅,故修佛法,出三界,了生死大患。

          ┌欲界六─┐五百起此五十年>     ┌受──┼色界四─┼一日算向上一>  ┌天─┤    └色界四┘命按此算增>  │  │    ┌欲界五衰(衣垢、花萎、身臭、腋汗、座)>  │  └苦厄──┼三禅三(火、水、)>  │       └空死>  │  ┌受──身、、享、等各星球互>  ├人─┤>  │  └苦厄──三苦、八苦等>  │  ┌受──┐>  ├修┤    ├天人鬼畜各其>一、│  └苦厄──┘>六道┤  ┌受──胎生、卵生、生、化生‘形、、享’千差>├畜生┤>  │  └苦厄──>  │  ┌受──苦役、充食、人、互啖>  ├鬼┤>  │  └苦厄──‘多、少、’五百此一月一日>  │>  │  ┌受──恐怖渴>  └地┤    ┌根本  火坑冰刀山>     └苦厄──┼近    碾铠镬沸屎合山>          └孤    等多繁述 >
>>
二、互相回―>>三善道喻>出←─┐>    │>>  ┌人─畜生┐ ──血途>  天     ──火途>  └修─鬼┘ ──刀途>>    │>    └─→三道喻 >

  佛世,共有:(一)是有情世,指物境;(二)是器世,指植物物境。

  先介有情世:而言,一切生,除佛以外,、、菩人,亦有情;而言,但指六道的凡夫,今即此,以人境界,吾等凡夫不能得受用,故非境范。

  一、六道

  佛陀概括世一切有情,六大,有:天、人、阿修、畜生、鬼、地,即是‘六道’。世上固有多生物家,於物,亦有其不同的分法,因受到人智慧的限制,不及佛陀的周到。因佛陀不但能凡夫肉眼之所(如人畜二道,而畜道凡夫亦只其少分),且亦能凡夫肉眼之所不(如天、修、鬼、地四道)。佛之人,以相信言量依,固不可因我之不,遂有。

  六道生的,千差,一一,不繁,今略二端,藉知大概。1、是‘受’,指正身心的,受指依世界的享受。其中依,多,,以推余福。2、是‘苦厄’,苦是痛苦,厄是厄。六道果,固然有,之不受是苦。

  1、天道

  天,是天然自然,享殊、身形殊之;此道生,居六道之首,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天。

  ‘受’言:共分三界,即欲界、色界、色界(亦名空界);自下而上,二十八天。其中欲界六,亦如人,有男女食之欲;其第二名忉利天,居山,自有三十三天(此三十三天,面言),即山四角,各有八天,中帝天主,世俗所尊玉皇上帝,即指此言;而第六,名他化自在天,是魔王波旬所居。又、色界有四禅十八天,皆有禅定,已男女食之欲,身形色;其中前三禅各三天,第四禅有九天。又、色界有四天,入四空定,已形相,只存神。

  天上各享受,皆殊於人;如食曰天妙味,共一器食,福差;衣曰天衣,不似人,千百。至於命,亦人甚多:如第一四王天,五百,以人五十年一日算。向上一,按此倍倍增加;如第二忉利天,一千,以人百年一日;乃至第六他化自在天,六千,而以人千六百年一日。如是增,至非想非非想天,八大劫。因前生造上品十善因,方得如此殊果。

  ‘苦厄’:欲界天有五衰,,自然上花萎、腋下汗出、衣裳垢染、身臭、不本座,是名五衰。五衰,知必死,愁恐怖,苦等地。又、色界天有三,初火,劫火,初禅以下,化灰;二水,劫水起,二禅以下,皆遭淹;三,大所吹,三禅以下,乃至微,皆余在。呼!所住器界尚不能存,何寄居生,安能永在?甚至四禅天人,具深禅定,一旦命,即不入禅,吹身,唯除眼,余皆有苦。又、色界四天,下面二界粗苦,仍有如(空天)、如(天)、如病(所有天)、如箭入(非非想天)等微苦;且命,定力遂失,知死,譬如高山忽深,生大恐怖。

  2、人道

  人,梵摩冕,翻意,以此道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苑:人者,忍也,於世,人能安忍。

  ‘受’言:人道分布於四大星球之上,身形享,皆不相同。如弗婆提,二百五十;南浮提,一百;西瞿尼,五百;北郁越,一千。即以南浮提(亦即吾人所居地球)而言,五大洲上所居人,色、俗,乃至土地源,亦多殊。然:惟人物之;亦: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以人易近道,最能止息妄心,堪能修行而言。此因前生行中品十善,感此道身。

  ‘苦厄’言:三苦八苦等。

  3、阿修道

  阿修,此翻端正,又翻酒,或非天。以此道生男丑女端,故名端正。又因遍采名花,於大海,欲成香醪;但以力,其味不,故酒。因多嗔多忌,有天福,而天德,故名非天。

  ‘受’言:此道生,分天、人、畜、鬼四道,故楞:三界中有四修,若於鬼道,以法力,乘通入空,此卵生,鬼趣所。若於天中,降德,其所卜居,於日月,此胎生,人趣所。有阿修王,持世界,力洞畏,能梵王及天帝、四天,此阿修,因化有,天趣所。有一分下劣修,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空,暮水宿,此阿修,因有,畜生。既是分四道,身形享等,亦其,多有不同。由因中,行五常(君臣,父子,夫,兄弟,朋友),忌慢之心,所行下品十善,而感此道身。

  ‘苦厄’言:各其,受苦不同。即以天趣修而言,除一般苦外,又因常好帝斗,或肢,或破其身,或致死;若心,如故;若其首,即便殒。其他三趣修,其苦更多。

  4、畜生道

  畜生,梵底栗,亦傍生,以其形傍(身多住),行亦傍(心多不正),故傍生。

  ‘受’言:此道生,包含甚,凡禽走,羽毛介,或四足多足,有足足,水空行,皆之。就其出生,分四大:

  (1)、胎生,例如牛等,在母胎中,含藏而出。

  (2)、卵生,例如孔雀,依孵生。

  (3)、生,例如蛤蛾,藉暖而生。

  (4)、化生,如等,而忽有,唯依力,化而生。若命,有朝生而暮死,有春夏生而秋冬死,乃至千百而後死者,千差;而其身形享受,亦多殊不等。

  ‘苦厄’言:或苦役、或充食、或人、或互啖,其苦。近代西方者有言:‘弱肉食、物天’,可中畜生道。因前生愚欲,作下品五逆十,感此道身。

  5、鬼道

  鬼,梵音黎多、薜荔多、戾多、俾多、卑利多、荔多、即鬼道、鬼趣、鬼道。又鬼者畏也,,此道生,多受怖畏,故名鬼。

  ‘受’言:分三九,(1)鬼,以福德,不得食故;(2)少鬼,少得食故;(3)多鬼,多得食故。鬼又分三:a、焰口鬼,火焰炎,常口出;故得食,亦化灰。昔目尊者母,即此身。b、咽鬼,腹大如山,咽如孔。c、臭口鬼,口中腐臭,自受。少鬼亦分三:a、毛鬼,毛利如,行便自刺。b、臭毛鬼,毛利而臭,自拔受苦。c、大瘿鬼,咽垂大瘿,自抉啖。知,少鬼少得食,非真如人妙食,苟得坑,已似山珍海味了。多鬼分三:a、得鬼,常得祭祀,所食故;b、得失鬼,常得巷陌,所食故;c、力鬼,具威德力,常得人祭祀。譬如人所供城隍、土地、王,乃至一般神,均此。鬼,居遍趣,所生,而受其形,或居海渚,或在山林;或似人形,或似形,亦自差。其有五百,以人一月一日。

  ‘苦厄’言:以力因,不水之名,所清水,皆成血,不得食,渴;且常刀杖逼,故恐怖非常。此皆前世谄诳心意,造作中品十,感此道身。

  6、地道

  地,梵泥黎,翻苦具;乃造生,受苦器具;又因居地下,故名地。

  ‘受’言:共有三(1)根本地,即八寒八地;(2)近地,即十六游增地;(3)孤地,即山、水中、野三地。其形命,受苦重,各差。其中以阿鼻地受罪最。由造作上品五逆十,感此道身。

  阿鼻,名,八大根本地之一,具五故。(1)者趣果,此身已,直於彼,不中故;(2)者受,受苦,中故;(3)者,定一劫(指中劫),相不故;(4)者命,一劫之中,命不;割烹煮,肢糜,然以行因,冷吹活,故;(5)者形,地八由旬,生身形亦八由旬,中少,一人多人,皆遍故。

  若命,以八而言,初等活地,同四王天五百,而以四王天五百一日,其一夜相人九百多;二黑地,同忉利天一千,而以忉利一千一日,其一夜相人三千六百多。如是六欲天增,乃至阿鼻,一中劫。其苦如此,能不畏哉?

  ‘苦厄’言:或火坑、或冰、或刀山、或、或碾□、或镬、或沸屎、或合山等多苦具,繁多述。以沸屎言:在一大沸屎河中,令入中,有利嘴蛆,或鼻孔入,底出;或足下入,口中出,既且臭,加刺,苦何以堪?

  二、互相回

  上面六大有情生,所以名‘六道’者,道路也,是能通;六道中生,四生(胎生、卵生、生、化生),循三界,互相通,故名道。即一般常的‘六道回’。回的情形,各力,或人鬼、或升天。古人:‘腹,入胎,炭曾度回,或天帝殿前,或向君’哪有定算?昔忉利天上帝,尚且不免要入陶家(如法句譬喻),何其下的凡夫?

  於六道回的道理,在典中,以十二因得最明白;若儒中,易:‘精物,游魂’,‘方以聚,物以群分’等,亦可知其少分。至於六道回的事,但具天眼、宿命二通者,於一一生自何道?往何道去?自可了了悉;若是未具二通,只要史,亦不多。惟其既不研,又未史,且不信言量者,方一味疑排斥。

  此六道中,天、人、修三道,以因中多善故,果亦,名三善道;鬼、畜、地三道,以因中多故,果劣,名三道。其三道,又三途,途含二:一是途炭,取害,此中生,多受害;二是途道,取所趣,造生,所趣向。1、刀途,即鬼道,常刀杖,所逼故;2、血途,即畜生道,必流血而死故;3、火途,即地道,上下四方,一片火海故。

  又,六道的凡夫,或升三善道,或三道,上喻曰‘出’;整三界六道,就如一大苦海,海中浪,翻,前浪把吾人打出海面,哪知一口尚未吸足,後浪,又吾人打沉海底。如此,有出,有,是不一大苦海,就是吾人的有情境啊!

  (十七)宇宙器界概

         ┌一世界有二十八天>      ┌直┤>一、器界范┤  └如是上下各有此等世界>      │  ┌一大千系若干世界所集成>      └周┤>         └如是周各有量大千系世界>         ┌“初”欲界六天(有食及男女之欲)┐>      ┌直┼“中”色界十八(欲有禅具身器形)┼三界火宅>      │  └“”色界四(已形相只有神)┘>二、娑婆三界┤  ┌一小世界(大洲四 中洲八 小洲百 上至初禅)┐>略  └周┼小千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上至二禅) ─────┤一>         ├中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上至三禅) ────┼佛>         └大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上至四禅) ────┘土 >

  器界,即指有情生所依持之土,和所用之器物而言,或名器世,或名器世界。

  不土和器物,言之,都是有情各自之一切之所所。然有情之繁多,且境界殊,故所之器界,自是多式多;例如人所之江河,鬼猛火,天人金琉璃,而同空。即就人一道而言,以同分(同之性)故,果相似,所略同;而著地俗情之,其法亦多不同。所以,古佛者於此每多诤,亦最易致人生疑。

  其,佛陀法,旨在令有情明了本之相,而相不可诠,唯各有情感作各方便,故有自意,他意,自他意等。若知佛陀‘四悉檀’之施,二千年前在印度之他意,二千年後之俗情,有不相符,自是意料中事,一切诤疑惑,自然冰。且今日公之俗情,亦非即立不移之真理;使佛陀更示,又是另一番之他意。要之,佛陀不何何地何生之他意,皆引生悟入相之方便,此即佛法之微妙殊。

  然,佛者只要一味以‘言量’作依,深信不疑,而不妨於今日之俗情,作之整通,自然於‘世界悉檀’得喜之益,於‘各各人悉檀’得生善之益,於‘治悉檀’得破惑之益,於‘第一悉檀’得悟入相之益,而毋疑、改之妄,造佛、法之逆罪也。今乃本此原,略述佛陀人所之器界。

  一、器界范

  大略言之,直:一‘世界’(指大千系世界),有二十八天,如是上下各有此等世界。周言,一‘大千系’世界,若干小世界所集成,如是周各有量‘大千系’世界。

  例如吾人所居之大千系世界,名曰‘娑婆’(或索诃,是堪忍,此土生,堪忍三毒,不忍出故名)。本方定位,姑且以人俗情,依太、地球之系,假、西、南、北之‘四方’,南、北、西南、西北之‘四’,和上、下,共十方。而如娑婆世界者,十方各有量之世界,且一一各有其名。如方有阿□佛世界,西方有阿陀佛世界,南方有佛世界,北方有成就佛世界等。根世界品所示:有‘世界’名普照十方然光明:分二十重,其中第十三重最中央之世界即吾人所居之娑婆,即有十三佛世界;而如此二十重佛之‘世界’者,十方又各有微世界。其中一一世界,或或,或大或小,或或劣,固非一概;而空中之器界量,重重,可言。此由今日天文之,推知‘太系’、‘河系’,乃至‘星群’之,更可相互明。若有不同者,後者大部分尚依推理所作之假定,而前者乃是佛陀依一切智之量耳。

  今一步明了世界之概,乃就近取譬,即以娑婆世界例,本所,作一略引。

  二、娑婆三界略

  先直言:二十八分三界:初‘欲界’有六天,依次: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分天)、兜率天(知足天)、化天、他化自在天。上言,四王天居山腰,忉利天居山,五趣居生居山下星球上,而欲界范。此界生,皆有男女、食之欲;世上亦‘食、色,性也’,故名欲界。中‘色界’,包括四禅十八天,即初禅三天:梵天、梵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量光天、光天。三禅三天:少天、遍天、量天。四禅九天:天、福生天、果天、想天、天、天、善天、善天、色究竟天。此范生,具禅定,有身、器形色,由果化生,有男女性,但以禅滋身心,已男女食之欲,故名色界。‘色界’,包括四天,曰空天、天、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此范生,依四空定,不但男女食之欲,亦果所生身、器形色(只有定果色),故名色界。知,前二界有形器,色界形器,形器者即如空,遍於前二界中,娑婆三界。此之三界,即六道凡夫所居,生死流,充,故法喻火宅,不安也。

  次周言:一迷系,即以山中心,山外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四有一大山;其中有四大部洲(神洲,西牛洲,南瞻部洲、北俱洲),八中洲、百小洲等集合而成。

  若以今日俗情通,所部洲,指空中之星球而言,而吾人所居之南瞻部洲,亦即指地球而言。(地球言,四周是海,中是地,甚符‘洲’字之。)而俱上所迷系,亦如今之所‘太系’。而所七重金山,似即指星球之道言(以地球人,日星等,皆仰望而,仰望之中,似下而至上,,故喻之山):七重香水海,又似即指道道之空乙太言。而此迷系,乃日之光力所及,亦即忉利天管范。此以往,非日之光力所及,已非地居天,而空居天矣。

  由忉利天而外,器界范乃倍高倍增加;譬如倍高倍有夜摩天器界,乃至倍高倍有初禅天之器界;如是上上倍增,至大梵天遂‘一小世界’之范。而合一千小世界,倍倍高,上至二禅天,名‘小千世界’。而合一千小千世界,倍倍高,上至三禅天,名‘中千世界’。又合一千中千世界,倍倍高,上至四禅天,名‘大千世界’。因一大千世界,是小千、中千、大千等三千而成,故又名三千大千世界;此即色究竟天之大自在天之土,亦一佛教化之域,故名一佛土。有十太,即有十迷系也。今之娑婆,即迦牟尼佛教化之世界,而在藏世界中,一世界中之一世界,二十重中,居於第十三重也。

  (十八)方便五乘佛法

  一、契施度

  佛陀教典,契,不但要上契如之理,而且要下契生之。古德:法不契,等於言。故契否,尤要。

  生根,由宿生栽培之深不同,致今生修之利乃。其根者,心思昏昧,有亦多不解;且眼光近,只前利害;故惟可‘世法’,先作方便接引;若上等法,法接受,所中人以下,不可上也。其利根者,心思敏捷,或一以知十;且眼光大,兼去未因果,‘出世法’,直令究竟度;若下等法,必不其意,所中人以上,可上也。如是病,契施度,故或(令善根)或熟(令善根成熟)或(令究竟解),一一皆空者也。

  二、世法―人、天二乘

  世法,包括人天二乘。即根中之根者,人乘;利根者,天乘。乘者,本是之具,如舟等,今喻指一切佛法,佛法能凡夫到地,故亦名乘。

  人乘者,譬如校制中幼之低班,只究最基做人之件。因彼但知求世之福,如富康等,故即做人道理,

相关参考

佛教 佛入涅槃哀恋经→什么意思

请参阅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教 佛入涅槃哀恋经→什么意思

请参阅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教 佛入涅槃哀恋经→什么意思

请参阅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教 佛入涅槃哀恋经→什么意思

请参阅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教 佛入涅槃密金刚力士哀恋经→什么意思

请参阅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教 佛入涅槃密金刚力士哀恋经→什么意思

请参阅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教 佛入涅槃密金刚力士哀恋经→什么意思

请参阅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教 佛入涅槃密金刚力士哀恋经→什么意思

请参阅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教 佛入涅槃及不入涅槃什么意思

佛入涅槃及不入涅槃摄论三卷二十二页云:云何应知于法身中佛非毕竟入于涅槃,亦非毕竟不入涅槃?此中有颂。一切障脱故;所作无竟故;佛毕竟涅槃,毕竟不涅槃。世亲释十卷十七页云:有余部说:诸佛无有毕竟涅槃。复有

佛教 佛入涅槃及不入涅槃什么意思

佛入涅槃及不入涅槃摄论三卷二十二页云:云何应知于法身中佛非毕竟入于涅槃,亦非毕竟不入涅槃?此中有颂。一切障脱故;所作无竟故;佛毕竟涅槃,毕竟不涅槃。世亲释十卷十七页云:有余部说:诸佛无有毕竟涅槃。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