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佛基知多少

Posted 菩提

篇首语: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佛基知多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佛基知多少

1佛、法、僧(自性三:、正、相);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五戒: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酒;

4十善: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舌、不口、不绮、不欲、不嗔恚、不邪;

5八戒:一日一夜受持以下八法:一不生,二不偷,三不淫,四不妄,五不酒 ,六不脂粉香水,不穿的衣服,不玩歌舞妓,七不睡高大床褥,八不非食(日中一食,午不食);

6四念:身不,受是苦,心常,法我;

7四正勤:已生令,未生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

8四神足:又名四如意足,就是用四定力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皆得。欲神足是希慕欲,勤神足是精,心神足是一心正念,神足是心不散;

9五根:信根、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10、五力:五根固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能破邪信;精烽是精根增,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能破邪念;定力是定根增,能破想;慧力是慧根增,能破三界惑;

11七支又名七菩提分或七分。五根五力所的七悟:

1法菩提分,即以智慧法的真;

2 精菩提分,即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3喜菩提分,即心得善法,而生喜;

4安菩提分,即除去身心粗重,而得安、快;

5念菩提分,即刻念正法,而令定慧均等;

6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

7菩提分,即一切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12三法印:行常印、法我印、涅寂印。

1) 行常 是一切世法不在生住中,去有的,在有的,幻;

2) 法我 是在一切有的法中,有我的;

3)涅寂 是涅的境界,除一切生死的痛苦,安。故涅是寂的,凡符合此三原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印信,用明,故名法印。

13四谛:苦、集、、道

1 苦谛:

a、生苦:初出母胎,冷割,力,苦交集;

b、老苦:衰色,力退,止言行,皆不如意;

c、病苦:四大不,精神欠和,身心受病,苦痛安;

d、死苦:五分散,神相,茫然自失,境前;

e、苦:族朋友,名位利,一切,失之;

f、求不得苦:一切,可事,心生欲望,求之不得;

g、怨憎苦:怨家仇人,及事物,相遇,心生不安;

h、五盛苦:身(色)心(受想行)常,易盛。

2)集谛(明):

a :名利色,一切欲;

b 嗔;嗔恚忿恨,嫉忌不平;

c 疾:事理不明,迷暗愚昧。

3) 谛:

明,集谛,我法除,嗔,生死解,苦消,得寂境,安住涅

4) 道谛:即八正道

其中,四谛又分迷界悟界因果。“苦”是迷界果,“集”是迷界因,”是悟界果,“道”是悟界因;苦知,集,,道修。

14十二因: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起,是明有情生死流的程;

1明:、嗔、等,生死的根本;

2行:造作;

3:投胎;

4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5六入:胎成眼等六根的人形;

6:出胎外境接;

7受:外境接生起苦的感受;

8:境生欲;

9取:追求造作;

10有:成,因能招感未果;

11生:再受未五身;

12老死:未之身又老而死。

以上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始,至於。

15三界:欲界、色界、色界

16六道:天、人、阿修、地、鬼、畜生

17三:戒、定、慧

18二谛:真谛、俗谛

19三福:1)、人天福 / 孝敬 慈悲 身善 口善 意善

2)、二乘福 / 三皈 自性三 住持三 持戒律之精神和原

3)、大乘福 / 菩提心 先再度生 / 深信念佛必定成佛 / 大乘 / 行者

20四:布施、、利行、同事

21四量心:慈、悲、喜、

22六和敬 :和同解 / 戒和同修 / 身和同住 / 口和诤 / 意和

/ 利和同均

23六度 :布施 ――富 明 健康 / 持戒 / 忍辱 / 精 / 禅定 /

般若

24十 : 敬佛 / 如 / 修供 ――弘修持土念佛法即是最殊最之供 / 忏悔障――念阿陀佛能消一切罪障 / 喜功德 / 法 / 佛住世 / 常佛 / 生 / 普皆回向

25三:信、、行

26四大菩:大悲世音菩,大智文殊菩,大行普菩,大地藏王菩;

27四天王:方持天王,南方增天王,西方目天王,北方多天王;

28三藏

何三藏?即是藏、律藏、藏,诠定,律诠戒,诠慧。精通三藏,能以三藏自利化他者,尊三藏法,如姚秦鸠摩什,唐玄奘等。略其:

一、藏。梵素怛,或曰修多,言契,佛所之典,上契佛之理,下契生之,有佛陀教之要大都於藏。

二、律藏。梵毗奈耶,言伏,亦翻善治。佛所制定之律,善能治生之,伏生之心性,有佛所制定教之生活,皆於律藏。

三、藏。梵阿毗磨,言法,又翻比法。佛典或加以,化精明,以法性相。佛陀教之一步展,後人以殊智慧加以化、系化的解,均於藏。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藏,四分律、五分律、十律律藏。六足智藏。依大智度法,三藏小乘教,但依大乘法,大乘亦有三藏。等藏,梵等律藏,阿毗磨藏。

37、佛教八宗

1)、禅宗:直指人心,即生性成佛,不著禅定而不禅定

2)、密宗:以心物一元之原理,大方便,提倡肉身成佛

3)、唯(法相):建立一切,八如藏等,接引畏空生

4)、天台:三止三,建立如禅方便程序

5)、:藏世界重重,世界一切清...

不,不知佛家之富

6)、三:否定否定,破人法

7)、成:三心、二谛、二空

8)、土:佛我互感,信心而往生

(注:以上所答,祖菩之八宗)

 

相关参考

佛教 佛基

  佛基  1、三:佛、法、僧(自性三:、正、相);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五戒: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酒;  4、十善: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舌、不口、不绮、不欲

佛教 佛基

  佛基  1、三:佛、法、僧(自性三:、正、相);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五戒: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酒;  4、十善: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舌、不口、不绮、不欲

佛教 佛基解

  01、三:佛、法、僧(自性三:、正、相);  0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03、五戒: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酒;  04、十善: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舌、不口、不绮、不欲

佛教 佛基解

  01、三:佛、法、僧(自性三:、正、相);  0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03、五戒: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酒;  04、十善: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舌、不口、不绮、不欲

佛教 佛基名

1、三:佛、法、僧(自性三:、正、相);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3、五戒: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酒;4、十善: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舌、不口、不绮、不欲、不嗔恚、不邪;5、八戒

佛教 佛基名

1、三:佛、法、僧(自性三:、正、相);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3、五戒: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酒;4、十善: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舌、不口、不绮、不欲、不嗔恚、不邪;5、八戒

佛教 “天界”您了解多少呢

  “天界”――您了解多少呢  佛所天,梵文提婆(Deva)或素(Sura)意,原光明、自然、清、自在、最,常被用形容修,作六道之首的天道,被是六道中最佳最上者,《大毗婆沙》卷一七二解:“於趣中彼趣最

佛教 “天界”您了解多少呢

  “天界”――您了解多少呢  佛所天,梵文提婆(Deva)或素(Sura)意,原光明、自然、清、自在、最,常被用形容修,作六道之首的天道,被是六道中最佳最上者,《大毗婆沙》卷一七二解:“於趣中彼趣最

佛教 寺常知多少

一般大殿有三,左的,右的出,不要走中,殿男左女右,不要碰到坎,更不能踩到上面,切!什拜佛?佛是佛陀的,意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佛的人世,德修福,做一慈悲智慧的人,一身

佛教 寺常知多少

一般大殿有三,左的,右的出,不要走中,殿男左女右,不要碰到坎,更不能踩到上面,切!什拜佛?佛是佛陀的,意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佛的人世,德修福,做一慈悲智慧的人,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