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菩提心文--省庵法

Posted 菩提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菩提心文--省庵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菩提心文 >【 作 者:省庵大 | 源:宗祖著 | 更 新:2004-12-29 】 > >>不肖,愚下凡夫僧,泣血稽颡,哀告前大,及世信男女等,惟慈悲,少加察。入道要,心首;修行急,立居先。立生可度,心佛道堪成。苟不大心,立固,劫,依然在回;有修行,是徒辛苦,故:“忘失菩提心,修善法,是名魔”。忘失尚,未乎?故知欲如乘,必先具菩,不可也。 >>然心差,其相乃多;若不指,如何向?今大略而言之。相有其八:所邪正真大小偏是也。何名邪正真大小偏耶?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或求利,或好名,或世欲,或望未果。如是心,名之邪。既不求利名,又不欲果,唯生死,菩提。如是心,名之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生。佛道,不生退怯;生度,不生倦。如登仞之山,必其;如上九之塔,必造其。如是心,名之真。有罪不忏,有不除,外清,始勤怠。有好心,多名利之所;有善法,罪之所染污。如是心,名之。生界,我方;菩提道成,我方成。如是心,名之大。三界如牢,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心,名之小。若於心外有生,及以佛道,度成;功不忘,知不泯。如是心,名之偏。若知自性是生,故度。自性是佛道,故成就。不一法,心有;以空之心,空之,行空之行,空之果,亦空之相可得。如是心,名之。知此八差,知察;知察,知去取;知去取,可心。何察?我所心,於此八中,邪、正?真、?大、小?偏、?何去取?所去邪、去、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如此心,方得名真正菩提心也。 >>此菩提心,善中王;必有因,方得起。今言因,略有十。何等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尊重己故。八者忏悔障故。九者求生土故。十者念正法得久住故。 >>何念佛重恩?我迦如最初心,我等故,行菩道,量劫,受苦。我造,佛哀,方便教化;而我愚,不知信受。我地,佛悲痛,欲代我苦;而我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善根,世世生生,逐於我,心。佛初出世,我尚沉;今得人身,佛已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出家?何障而不金身?何幸而躬逢利?如是思惟,向使不善根,何以得佛法?不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喻。自非大心,行菩道,建立佛法,救度生;使粉身碎骨,能酬答?是菩提心第一因也。 >>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十月三年,胎乳哺;推干去,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子,忝沙。甘旨不供,祭不;生不能其口,死不能其神。於世大,於出世又益;途既失,重罪逃。如是思惟,惟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生。不惟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俱蒙拔;不惟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可超升。是菩提心第二因也。 >>何念恩?父母能生育我身,若世,不知;若出世,不解佛法。不知,同於;不解佛法,何俗人?今我等粗知,略解佛法,袈裟被,戒品沾身;此之重恩,得。若求小果,能自利;今大乘,普利人,世出世二,俱蒙利益。是菩提心第三因也。 >>何念施主恩?我等今者,日用所,非己有。二粥,四季衣裳,疾病所需,身口所,此皆出自他力,我用。彼竭力躬耕,尚糊口;我安坐受食,不心。彼不已,自;我安服有余,知惜?彼荜蓬,攘身;我宇庭,悠游卒。以彼而供我逸,於心安乎?他利而己身,於理乎?自非悲智,福慧二,檀信沾恩,生受,粒米寸,酬有分,逃。是菩提心第四因也。 >>何念生恩?我生,劫,世世生生,互父母,彼此有恩。今隔世昏迷,互不相;以理推之,效?今之披毛角,安知非昔其子乎?今之蠕,安知不曾我父乎?每幼父母,而容貌都忘;何宿世,今王。彼其呼於地之下,宛於鬼之中,苦痛知?安?我不不,彼必求拯求。非不能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於蝼,皆是去父母,未佛;常思利益,念其恩。是菩提心第五因也。 >>何念生死苦?我生,劫,常在生死,未得解。人天上,此界他方,出端,升沈片刻。俄焉而天,俄焉而人,俄焉而地、畜生、鬼。黑朝出而暮,窟而又入。登刀山也,完;攀也,方寸皆割裂。不除,吞之肝;烊渴,之骨肉都糜。利解之,而;巧吹之,死已生。猛火城中,忍叫嗥之;煎熬,但苦痛之。冰始凝,似青蕊;血肉既裂,身如藕。一夜死生,地下每遍;一朝苦痛,人已百年。卒疲,信翁教?受知苦,悔恨以何追?已忘,其作也如故!鞭出血,知吾母之悲?豕就屠,焉乃翁之痛?食其子而不知,文王尚;啖其而未,凡皆然!年恩,今作怨家;昔日寇仇,今成骨肉。昔母而今,是翁而新作夫。宿命知之,可羞可;天眼之,可笑可。中,十月包藏;血道,一倒下可。少也何知,西莫辨;而有,欲便生。臾而老病相,迅速而常又至。火交煎,神於中;精血既竭,皮肉自外干枯。一毛而不被,有一而皆刀割。之烹,其也易;神之欲,其去也倍。心常主,商而奔;身定形,似房屋而徙。大千,往返之身;四海波,孰之?峨峨骨,彼崇山;莽莽,多於大地!向使不佛,此事?未睹佛,此理焉知焉?其或依前,仍迷;只恐劫千生,一百。人身得而易失,良易往而追。道路冥冥,久;三途,自受之。痛不可言,相代?言及此,能不寒心?是故宜生死流,出欲海;自他兼,彼岸同登。劫殊,在此一。是菩提心第六因也。 >>何尊重己?我前一心,直下迦如二;何世尊量劫早成正,而我等昏迷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具有量神通智慧,功德;而我等但有量系,生死。心性是一,迷悟天;言思之,不可?譬如珠,在淤泥;同瓦,不加重。是故宜以量善法,治。修德有功,性德方;如珠被濯,在高幢。洞光明,映蔽一切;可不孤佛化,不己。是菩提心第七因也。 >>何忏悔障?言:犯一吉,如四天王五百,泥犁中。吉小罪,尚此;何重罪,其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一,戒律;一餐一水,犯。一日所犯,亦量;何身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婆塞戒,尚不具足;何沙、比丘、菩等戒,又不必言矣。其名,曰我比丘也;其,尚不足婆塞也,不可愧哉!知佛戒不受已,受不可犯;不犯已,犯必落。若非自愍愍他,自他,身口切,俱下,普生,求哀忏悔,千生劫,逃。是菩提心第八因也。 >>何求生土?在此土修行,其道也;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前,人人趣向;千,指。末世修行,越於此。然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莫若持名;言多善,莫若大心。是以持,於布施百年;一大心,超修行劫。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念奚?心原修行;土不生,易退。是下菩提,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乘大船,入於土之海,西方定往生。是菩提心第九因也。 >>何令正法久住?我世尊,量劫,我等故,修菩提道,行能行,忍能忍,因果。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周,入於涅。正法像法,皆已;存末法,有教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人我,逐利名。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僧是何名?衰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下!我佛子,不能恩。益於己,外益於人;生益於,死益於後。天高,不能覆我;地厚,不能我。重罪人,非我而?由是痛不可忍,所出。忘鄙陋,忽大心;不能挽回末於此,持正法於世。是故偕善友,同到道;述忏摩,建法。四十八之大,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於今日,未;此一形,誓安。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法再。僧海澄清於此界,人民被化於方;劫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真苦心。是菩提心第十因也。 >>如是十,八法周知,趣向有,有地;相得此人身,居於夏。六根恙,四大安;具有信心,幸魔障。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又佛法,又瞻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不於今日此大心,更待何日?惟大,愍我愚,我苦志;同立此,同是心。未者今,已者增;已增者,今令相。勿畏而退怯,勿易而浮;勿欲速而不久,勿懈怠而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而一向心,勿以根而自鄙分。譬,久根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刀而成利。可因勿,任其自枯?因弗磨,置之用?又,若以修行苦,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勤,安永劫;懈怠偷安一世,受苦多生。乎以土舟航,何愁退?又得生忍力,何?知地罪人,尚菩提於住劫;可人佛子,不立大於今生?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悟,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苟知而不行,尤痛惜。若地之苦,精自生;若念常之速,懈怠不起。又以佛法鞭策,菩友提;造次弗,身依,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微,勿益;心真事,行深。空非大,心王大;金非,力最。大能不我,菩提眷,此姻;社宗盟,自今好。所同生土,同陀,同化生,同成正;安知未三十二相,百福,不今日心立而始也。大共勉之。幸甚幸甚!>>[/page]>>清省庵、思、大,宗十一祖也。姓,常熟人。少不茹,七出家,二十四具,毗尼,不沾席。入筵,明性相之。後究有省,曰:“吾矣。”掩三年,藏,晚佛。育王塔,於佛涅日,大合道俗,修供,燃指佛前,四十八大,感利放光。撰涅忏,及菩提心文,激四,多下。晚居杭州仙林寺,社,修,文誓,以命期。三根普,法化洋溢。雍正十一年冬,示明年四月四日西,遂掩一室,日佛名十。至期曰:“月朔以,再西方三,其往生乎?”即,具沐更衣,面西寂然。送者麋至,忽目曰:“我去即。生死事大,各自心念佛可也。”合掌念佛而逝,年四十九。(土)>>祖法 >:之一字,具信行。信信自他因果事理不。信得自心是佛,他人亦然,念佛因,往生作佛果。西方是事,唯心本性是理,一一真,故不。行事持名,不不散。心心好,念念希求。如此三事,缺一不可。有信行而者有矣,未有有而信行者也。>:今既持名,何令想,答:日持名,想。以助念,念不散。令心粗境,亦可托像而,何疑乎?:中佛,得魔事否?答:禅人本不佛,而佛忽,此心境相,名魔事。念佛人本自佛,佛相,此名感道交,非魔事也。然了知所之佛,如水中月,非有非光,不可取著,若生取著,恐反成魔事,切宜慎之。念佛而不大菩提心,不陀本相,不往生。菩提心,不念佛,亦不往生。故必以菩提心正因,念佛助,而後期生土。修者不可不知。念佛亦有魔事,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察。三者之中,察之心,最要。>大抵生西方佛,非悠悠散善所能致。劫生死,非因循怠情所能。常迅速,旦暮即至。安得不之早那。>第恐力不力,佛念不欲念。悠悠泛泛,半信半疑,吾莫如之何也已矣。又偈:南阿陀,何人不知念。念不相,母於相。行住及坐,常此心。念念自相,念成一片。如此念陀,陀自然。西方定生,身退。  

相关参考

佛教 省庵什么意思

 (人名)莲宗九祖之第九祖也。名实贤,字思齐。常熟时氏子。既出家,叩灵鹫和尚,参念佛者是谁,得悟。后于凤山梵天讲寺,屏绝诸缘。纯提净土。结长期,昼夜六时念佛,与同人互相策励,人皆谓永明再来。癸丑佛成道

佛教 省庵什么意思

 (人名)莲宗九祖之第九祖也。名实贤,字思齐。常熟时氏子。既出家,叩灵鹫和尚,参念佛者是谁,得悟。后于凤山梵天讲寺,屏绝诸缘。纯提净土。结长期,昼夜六时念佛,与同人互相策励,人皆谓永明再来。癸丑佛成道

佛教 省庵什么意思

 (人名)莲宗九祖之第九祖也。名实贤,字思齐。常熟时氏子。既出家,叩灵鹫和尚,参念佛者是谁,得悟。后于凤山梵天讲寺,屏绝诸缘。纯提净土。结长期,昼夜六时念佛,与同人互相策励,人皆谓永明再来。癸丑佛成道

佛教 省庵什么意思

 (人名)莲宗九祖之第九祖也。名实贤,字思齐。常熟时氏子。既出家,叩灵鹫和尚,参念佛者是谁,得悟。后于凤山梵天讲寺,屏绝诸缘。纯提净土。结长期,昼夜六时念佛,与同人互相策励,人皆谓永明再来。癸丑佛成道

佛教 有权什么意思

(?~1180)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临安府昌化(位于浙江)人,俗姓祁。号伊庵(庵),世称伊庵有权。十四岁出家,入灵隐之佛智端裕门下受业。其后,嗣道场寺无庵法全之法。曾住常州华藏寺(位于江苏)。淳熙七年

佛教 有权什么意思

(?~1180)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临安府昌化(位于浙江)人,俗姓祁。号伊庵(庵),世称伊庵有权。十四岁出家,入灵隐之佛智端裕门下受业。其后,嗣道场寺无庵法全之法。曾住常州华藏寺(位于江苏)。淳熙七年

佛教 有权什么意思

(?~1180)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临安府昌化(位于浙江)人,俗姓祁。号伊庵(庵),世称伊庵有权。十四岁出家,入灵隐之佛智端裕门下受业。其后,嗣道场寺无庵法全之法。曾住常州华藏寺(位于江苏)。淳熙七年

佛教 有权什么意思

(?~1180)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临安府昌化(位于浙江)人,俗姓祁。号伊庵(庵),世称伊庵有权。十四岁出家,入灵隐之佛智端裕门下受业。其后,嗣道场寺无庵法全之法。曾住常州华藏寺(位于江苏)。淳熙七年

佛教 达观什么意思

(一)(1138~1212)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婺州(浙江)义乌人,俗姓赵。号息庵。十二岁,从法慧寺之正觉出家。先后参谒天童山之应庵昙华、道场寺之无庵法全、净慈寺之水庵师一,其后乃嗣水庵之法。于严州(

佛教 达观什么意思

(一)(1138~1212)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婺州(浙江)义乌人,俗姓赵。号息庵。十二岁,从法慧寺之正觉出家。先后参谒天童山之应庵昙华、道场寺之无庵法全、净慈寺之水庵师一,其后乃嗣水庵之法。于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