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如何皈依

Posted 住持

篇首语:送饥者一条鱼,只管一天不饿;教他学会捕鱼,能使他永不受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如何皈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何三皈】> 三皈依,即是皈依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同,是回的意思;『依』即依靠。何回?依靠什?「佛、法、僧」是我的依,修行之准。好比上,首理注手。我入佛,希望正式接受佛陀教育;法即代表三,佛的指授我,之「三皈授」。我接受三皈,今而後,依照「而不迷、正而不邪、而不染」三大修,即是真正的佛弟子,佛陀的生。>> 三,是佛、法、僧。涵而言,有自性三;形象上,有住持三。自性三--、正、,是佛法教的;住持三--佛像、典、出家,是提醒我念念不忘自性三的形象代表。>> 心佛修行,行之善、邪正必有准。「三皈依」是最重要的准,人初心至成佛,均不背。> 何「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行非常之多,佛家我所有行,成三大。第一、身的造作,之「身行」;第二、言,「口行」;第三、心思,也就是思想、解,「意行」。身、口、意三,即可包括我一生量的行。我的行有了,譬如身做事,言,心念不正,均行。行有了,必立刻修正,此「修行」真正的定。所以千不要,以只有在佛堂面前敲著木念、拜,才是修行;然也是修行的一方式。可是修行真正的意,在於修正我自己的思想、解、行。>>【自性三】> 《六祖》:佛者也,法者正也,僧者也。> ◎自性佛> 「佛」是智慧、悟之意。「皈依佛」即是迷惑倒回、回,依靠自性;而言之,「而不迷」即是皈依佛。> 何「」?何「迷」?佛在典所示的,如《》五十三;五十三位善知皆是佛菩,他所表的,是我日常生活中所接到的各行各、男女老少等各身分。些善知,同穿衣、吃、上班、工作、酬,看似乎我差。上,大不相同。凡夫於生活、工作、酬中,日日生;佛菩於生活、工作、酬中,心地清,日日生智慧;此即凡迥然不同之。>> 正如惠能大至梅五祖所:「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到一句,感很深。惠能大心中常生智慧,我心中常生。者的智慧如何生起?凡夫的何而?佛於《》上得很清楚:「一切生皆有如智慧德相,但以妄想、著而不能得」。故知,是妄想、分、著而生。我穿衣、吃有妄想、分、著;每一天上班工作也有妄想、分、著;待人接物是有妄想、著;在境中生、生七情五欲、生、、、慢,永不。由此可知,妄想、分、著是回心,六道回由此造成。我日常生活、工作、酬,造回;回心造回,即是「迷」,迷惑倒。>> 心佛,佛教我迷惑倒回,依靠自性。「自性」是佛心、菩心、菩行,能超越世出世。「佛心」是什?回心反,有妄想、分、著即是佛心。妄想、分、著,我的生活是菩行,每天上班工作也是菩行,日日酬不是菩行。「、迷」的就在此地,「凡、」不同之亦不此;最重要者,即是念。>> 「真心念」。「念」是妄想、妄念。真心是清心,有妄想、妄念。以清心生活,生活清;清心工作,工作清;清心酬,酬清,一不清。心清,身清;身心清,土。故知「回」,何回?念上回。>> 也有同,「如果不想,工作能做得成?我的工作需要思考。」,我工作需要思考,管思考;工作放下,不需再思考。若放下工作後再想,即是妄想。因此「念」有妄念、有正念。「正念」是本身工作范之的;工作范之外,不需再想它,我不相干。如此,我的工作能做得好,少、妄想少,智慧增。智慧增,工作就很利,做得格外好,生活也更愉快,故能增智能。我也惠能大,「心中常生智能」。>> 在我做工作需要思考,是。若真正修行,思考的愈愈短,思考的程度愈愈淡薄。功夫成熟,智慧前,事哪行均不需思考。目前我的智慧未前,不思考,但小思考的范,思考的程度,我的智慧逐往外透露。如果想得太多、太、太深,妄念障了智慧,真智慧完全法向外透出。>  而言之,起心念、分、著回,依不分、不著、不起心、不念,是名「皈依佛」。>> ◎自性法> 「法」是正的思想、解,所「正而不邪」。我的想法、的看法回,依靠自性正知正,「皈依法」。> 《》:「一切生皆有如智慧德相。但以妄想、著而不能得。」故知,我的妄想、分、著放下,所有的想法、看法全。所,即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不同,背一切生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因此,初者而言,一定要依靠典;典所,均是佛菩的看法、想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依照典修正自己的想法、看法,句,佛在上教我怎做,我就老老著怎做,就了。>> 由此可知,「皈依佛」是,是原理原,「皈依法」是日常碎事相上,教我如何修,遵守佛陀教。> 佛的很多,我是不是每一部都需?不需要。我在典看到,一人有困、有迷惑,向迦牟尼佛教,佛教他解除迷惑倒的方法,告他苦得的方法,以後下即成一部。可得他就是一次的指得利益,解。一部典即,不需太多!是定正。是,在我有遇到佛,多典,我依靠哪一部最好?是很的,也是很困的。>> 《大集》,「正法期,戒律成就;像法期,禅定成就;末法期,土成就」。是佛後的生所做的指示。特是我了宗以後,仔思惟研究,有道理。因此在「法」,我皈依宗典,也就是在量典中,我宗「五一」。六本的分量都不多,足我一生受用,不可。>> 《量佛》是土五之一,佛在介宗修方法前,特提出「三福」,是「三世佛正因」。明三福,是十方三世佛成佛必具的件,而言之,是修各宗各派、量典法必的基。三福第一福是人天福,所「孝父母、奉事、慈心不、修十善」。我中文化,儒道三家教的基程扎根教育。《弟子》是中家庭教育的集大成,『孝父母、奉事』的落;《太上感篇》『慈心不』的落;《十善道》明如何「修十善」。今日我心佛,若能真正重《弟子》、《太上感篇》、《十善道》的基,落於日常生活中,往後修提升境界,大有助益。特是《弟子》,更基中的基,根本中的根本;心佛者必按部就班,循序而,身力行,不可忽。>> ◎自性僧> 「僧」是清之意,所「六根清,一不染」。「皈依僧」是一切染污,自私自利、七情五欲等回,依自性清心。> 何染污?譬如我眼色、耳,六根接六境界,心外境所,而起、、、慢,五欲六的感受,即是染污。而言之,使我心地不清的境,「染污」。怒是染污,喜也是染污,中人常的「喜、怒、哀、、、、欲」,都使我不能保持心地的清平等。所以佛教我七情五欲染污中回,保持心地清。「而不染」名「皈依僧」。>> 「僧」除了清,有「六和」之意。皈依誓中,「皈依僧,中尊」,「」用代,即是、社。世界上的社很多,小,一家庭即是一社,一。佛告我,佛的在所有一切中,最值得尊敬,什?它是模范社,可以做所有社的榜。它的特在那?即是大家都能和睦相,修「六和敬」。如果不修六和敬,非是和合,不名「僧」。>> 何六和敬?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诤、意和同、利和同均。> 「和同解」。即是今日所的建立共,大家有共同的解。解即是我佛的目--求「上正等正」;修行的是「、正、」。哪一宗、哪一派,教、密教,是我共同的解、共同的;凡是三弟子,思想、解一定要建立在准上。> 「戒和同修」。「戒」是法律,持戒即守法。佛教我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是一定要遵守的。除此之外,家的法律、社的俗、道德念,均不背。佛:「佛法在世,不世法」。佛弟子世,一定要持社的秩序,尊重一切生的生活、生活方式,不可任意破,此即「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口和诤,意和同」。大家居住在一起,是佛教的,或者是一家庭,身、口、意三,都和合诤,彼此忍尊重,互敬互助。> 末後一是「利和同均」,就是我大家的生活程度要接近,要接近一定的水平。> 故知,所「僧」,必定是整的,不能分化,不分散;「六和敬」是佛弟子的,在家、出家都必遵守,努力做到的。家庭如能遵守「六和敬」,家庭也可以之僧。> 上述,修行即是守住「不迷、正不邪、不染」三大,此三事是修行的最高指原。所以佛在《》上教我皈依「自性三」,名真皈依。>>【、正、三】> 中佛法,於唐朝形成十大宗派。法多,修行方法可三大,、正、。例如一堂三,在外不同,哪,之後都相同,、正、得到,具足。> 一般而言,禅宗、性宗(法性宗)入,所以禅宗的目是要求大大悟、明心性,在、正、中,走「」。> 禅宗以外,教下,如天台、首、法相、三等宗,皆是典入的,是走「正」。以典的教、理、方法,修正我的想法、看法,是走正。>> 土宗用念佛修清心,所「菩提心,一向念」,「都六根,念相」,走的是「」。> 「」需上根上智才走得,不是上等智慧,法悟。「正」,中、下根性者能得,但需很;如同上念,小、中、大、研究所,太。土宗好,不必上上根器,也不需花那多,一句「阿陀佛」修清心也能。之後,平等,有高下。>>【住持三】> 除自性三之外,尚有住持三(亦名常住三)。住持三也非常重要,如果世有住持三,佛教不能存於世。迦牟尼佛度後,佛陀教育代代流下,必靠僧,也就是出家;需靠制度、。如果有出家、有制度、有,佛教教育然非常完美,也法流後世、普利十方。所以住持三非常重要。>> ◎住持佛> 住持三中的「佛」就是佛像。知,供佛像定不是崇拜偶像,亦非迷信。佛弟子供佛菩形像,正如我中人念祖先、供祖先牌位,具有深刻涵。> 第一、不忘本。佛陀是我最初的老,是佛陀教育的人,我了念佛陀,不忘老的恩德,所以供佛像。> 第二、思。我每人始劫以被所迷惑,然佛教我而不迷,可是六根接六境界,往往不知不就迷惑倒。能一天到晚提示我?果真有一人常常提醒我,久了我也感到,甚至於反抗。所以不如供一尊佛菩的形像。是雕塑、彩的形象,用意都是刻刻提醒我自己佛:佛是而不迷,我也要和他一,宇宙人生一切事物,要明了、悟,不迷惑倒。故知,供佛菩的形像,意非常深刻而美好,定不是迷信。>> ◎住持法> 住持「法」即是指典。住持三中,以法最重要。因我供佛菩的形像,形像不,只能教我思。我心中有疑惑,佛像不能替我解;我有多不了解的事理,也法向它教。所以「法」是佛度後,三中的核心。我修依的准是典。典是佛年在世,一切生的教材,也就是在所的教科。迦牟尼佛教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一日,一日休息,所以整套教材整理下,非常富,足以超代的一所大。>> 在中,佛有十卷之多,古人「浩如海」,不知何下手。因佛陀年在世有校,也有按照生的程度教,而是、的教;有人教,佛即他,解他的疑困惑。些,有些程度很深,有些程度非常,因此佛所的容也深不一。>> 佛教到中之後,隋唐有多高僧大德些典重新整理,依照容的性、深次第(就像我在教科,依照程的准),成中所的《大藏》。>> 中佛法在教方式上,形成了十大宗派。佛家常「元二,方便多」。宗派,好比在佛陀教育整套教材中,各各不同的部、科。在中,小乘有宗派,大乘有八宗派。然而一切,量法(『法』是方法,『』是),方法、再多,依的不同,但目一致,均是修、正、,定不背修行的最高指原。故「法平等,二」。>> 我今日土法,修宗,但其他宗派、其它法生尊重心,如果我自他,犯重戒。犯什戒?佛、法、僧。因一切法均佛所,我若加以,是佛,典(法);同,自古以依照那些法修成就的人非常之多,成阿、成菩、成佛,我些僧,即是僧。三,自己本的修行再好,因罪深重,也形成障,求生西方也很利的佛往生。是必警惕的。我自己一修宗,一切宗派、一切法、恭敬、,定不可。>> ◎住持僧> 皈依僧,住持的僧就是出家。我到出家,不需分位出家戒律清,或不守清。的分,我自己定有利益。到出家的形相、出家,立刻回光返照,想想自己是否做到六根清、一不染?如此才能得「皈依僧」的殊利益。知,若出家,人提醒我「而不染」。由此可知,出家我的功德利益太大了。何佛度後,佛法需靠出家承,使命任非常重大。>> 由上而知,住持三,我尊敬、持,佛法才能光大,佛陀教育才不至於衰。是真正的皈依。>>【皈依知】> 法授三皈,是把佛陀修最高指的授我,今而後我即是三弟子。知,我是皈依三;而不是皈依某人、某位法。在晚近,可自明朝末年即有此象,此等流弊也有五百年了;如果接受皈依者,我是皈依某位法;法本身也搞了,某居士、某官人是我的皈依徒弟;念,造成法各自僧,寺院各自立;如此,非十方道,不是一、和睦、融的。整佛法的弘修,生了重的障,重的破。>> 我皈依三,法大家授三皈,位法是僧的一,由他代表整僧(僧是空、遍法界大的僧),大家授三皈,大家做人。我在三前誓接受三皈戒,法我做明。三皈,後面的具名是「三皈明阿梨」;『阿梨』即是我通常的老,做明的老。「我是皈依三,而不是皈依某位法」--必真正,皈依才如法,功德量,十方佛,一切天善神。>>【三皈式】> 以上了「三皈依」的真。最重要的是念;果能真正依靠自性三,命、都能改。念一,完全都改了,就不一。式上,我一般采取的弘一大戒所的三皈式。尊年在世弟子授三皈即是式,隆重;我也遵循式。>> 式中有行半是誓,教我在佛菩面前恭恭敬敬的宣誓:今日起,形,我遵守三皈戒。式可以跟著法念,法念一句,我念一句。在佛菩面前念三遍之後,佛三拜,三皈依的式就了。>> 三皈式,不能由在家居士代表授。在家居士可以解三皈,三皈的道理意大家解清楚,但不能授。如果希望求受三皈,而有法,我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求受。在有法的情下,三皈、五戒及八戒,都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求受。如果有法,出家我做式。如何,最重要的是需真正理解三皈的意。  

相关参考

佛教 什是自皈依佛

  什是「自皈依佛」?什是「自性皈依」?  如果初者不明白「佛、法、僧」三的德行是依佛所的什法,如何「由入深」成就的,就不上「自皈依佛」及「自性皈依」的「深入修意」。  (一)《阿含》上所「自皈依佛」

佛教 什是自皈依佛

  什是「自皈依佛」?什是「自性皈依」?  如果初者不明白「佛、法、僧」三的德行是依佛所的什法,如何「由入深」成就的,就不上「自皈依佛」及「自性皈依」的「深入修意」。  (一)《阿含》上所「自皈依佛」

佛教 皈依之後,我怎做

  皈依是皈投、依靠之意,受到佛、法、僧三的加持。  真正的皈依是心生起上三的信心,生生世世皈依上三,即使生命受到威也不易放誓言,有了的信心以後,要在上面前按照皈依,如法受持皈依戒、守戒律。才是真正意

佛教 皈依之後,我怎做

  皈依是皈投、依靠之意,受到佛、法、僧三的加持。  真正的皈依是心生起上三的信心,生生世世皈依上三,即使生命受到威也不易放誓言,有了的信心以後,要在上面前按照皈依,如法受持皈依戒、守戒律。才是真正意

佛教 皈依了你就大了,不信你看

  皈依了你就大了,不信你看  外相即禅・不即定    三皈和五戒是一回事?  1、什是三皈依?  答: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什是五戒?  答:五戒,是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

佛教 皈依了你就大了,不信你看

  皈依了你就大了,不信你看  外相即禅・不即定    三皈和五戒是一回事?  1、什是三皈依?  答: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什是五戒?  答:五戒,是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

佛教 皈依三的功德利益

 皈依三的功德利益      佛陀曾,只要有人心皈依三,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身持,可使三弟子辟除邪,出入畏。>皈依三的功德利益,可以在人生中,所得利益加起,也不及皈依三的功德之大之多。《佛希有

佛教 皈依三的功德利益

 皈依三的功德利益      佛陀曾,只要有人心皈依三,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身持,可使三弟子辟除邪,出入畏。>皈依三的功德利益,可以在人生中,所得利益加起,也不及皈依三的功德之大之多。《佛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