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佛德
Posted 佛陀
篇首语: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佛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佛陀是三,德具足的者。三即:自、他、行;德即:十力、四所畏、三念住、大悲、十八不共法等。由於佛陀具此於三乘的殊功德,因而受到世人的尊崇,此功德之佛德。> 所‘十力’,是指佛陀得法身相後,具有十智力,能法度,摧伏邪,成事,自在。十力是:> 一、非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因果定相。> 二、熟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生三世因果。> 三、禅定解三昧垢分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禅定的深次第。> 四、根上下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生根性劣,得果大小。> 五、解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生欲善的差。> 六、界智力:指佛陀遍知世的性相。> 七、遍趣行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善道、道、道所至。> 八、宿命智力:指佛陀遍知生去世事。> 九、生死智力:指佛陀以天眼了知生死生之,以及未受生之。> 十、漏智力:指佛陀遍知一切生漏否。> ‘四所畏’又四畏,指佛陀具有四畏的信心,法、> 答、,容而安,勇猛而安。四所畏是:> 一、一切智畏:佛陀知法,住於正,所怖畏。> 二、漏畏:佛陀自信一切,而外怖畏。> 三、障法畏:佛陀示修行障之法,任何非皆所怖畏。> 四、苦道畏:佛陀宣出之道而所怖畏。> ‘三念住’又作三念、三意止,指佛陀以大悲化生,常保持正念> 正知的心境,即使在三情之下,都有喜戚之情:> 第一念住:生心法、行教,佛不生喜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第二念住:生不敬信佛法,佛亦不生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第三念住:生中有信不信佛法者,佛不生喜心,也不生心,常安住於正念正知。> ‘大悲’,乃佛陀常系念救度生的悲愍心,因此示教利喜,引生入佛知。此外,於十八不共法,大、小乘佛教各有所指。小乘佛教的十八不共法指十力、四所畏、三念住大悲。大乘佛教在《大品般若》中提出十八不共佛法,即:佛身失、口失、念失、想、不定心、不知己心、欲、精、念、慧、解、解知、一切身智慧行、一切口智慧行、一切意智慧行、智慧知去世障、智慧知未世障、智慧知在世障等。> 除了上述的殊功德外,有‘三德’、‘四解’。一般所‘三德’,即智德、德、恩德,以及《大般涅》提到的法身德、般若德、解德。‘四解’包括:善能契入正理的‘法解’、善能诠法的‘解’、精通各地方言而自在的‘解’、正理而巧的‘解’等。表示佛陀能用四自在的智解才化度生。> 佛陀之於生,正如慈母眷子一般,有疲;生亦如子母般常感念佛德,常念佛恩。因此,‘上四重恩,下三途苦’,是名佛恩。> >相关参考
梵语buddha-guna。佛身所具之圆满功德。其圆德有三:(一)因圆德,包括无余修、长时修、无间修、尊重修四种。(二)果圆德,有智圆、断圆、威势圆、色身圆四德。(三)恩圆德,即能令众生永离三恶趣与生
梵语buddha-guna。佛身所具之圆满功德。其圆德有三:(一)因圆德,包括无余修、长时修、无间修、尊重修四种。(二)果圆德,有智圆、断圆、威势圆、色身圆四德。(三)恩圆德,即能令众生永离三恶趣与生
梵语buddha-guna。佛身所具之圆满功德。其圆德有三:(一)因圆德,包括无余修、长时修、无间修、尊重修四种。(二)果圆德,有智圆、断圆、威势圆、色身圆四德。(三)恩圆德,即能令众生永离三恶趣与生
梵语buddha-guna。佛身所具之圆满功德。其圆德有三:(一)因圆德,包括无余修、长时修、无间修、尊重修四种。(二)果圆德,有智圆、断圆、威势圆、色身圆四德。(三)恩圆德,即能令众生永离三恶趣与生
又作叹佛、白佛。禅门疏文及回向之首,以联句或四句偈等赞叹佛德,称为叹佛。又赞叹佛德时所唱之偈文,称为叹佛偈。〔无量寿经卷上〕p6102
又作叹佛、白佛。禅门疏文及回向之首,以联句或四句偈等赞叹佛德,称为叹佛。又赞叹佛德时所唱之偈文,称为叹佛偈。〔无量寿经卷上〕p6102
指佛宝、法宝、僧宝三者,同体不殊。又作一体三宝、同相三宝。据大乘义章卷十所举,一体(同体)可分三义:(一)就事而论,佛体具有之觉照之义,是为佛宝;佛德具有之轨范之义,是为法宝;而佛德之和合无诤(此系僧
指佛宝、法宝、僧宝三者,同体不殊。又作一体三宝、同相三宝。据大乘义章卷十所举,一体(同体)可分三义:(一)就事而论,佛体具有之觉照之义,是为佛宝;佛德具有之轨范之义,是为法宝;而佛德之和合无诤(此系僧
(术语)梵语戍怛罗Stotra,以偈颂而赞叹佛德者。梵语谓之梵赞,汉语谓之汉赞。
(术语)梵语戍怛罗Stotra,以偈颂而赞叹佛德者。梵语谓之梵赞,汉语谓之汉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