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菩戒
Posted 菩提
篇首语: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任何的冷漠。一旦攒够了失望,就离开。从此再也不见,友情如此,爱情亦如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菩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菩戒是大乘菩所受持的戒律,又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是於七戒以外的解戒。其特色涵了七戒,而又超一切戒。因此,凡是菩提心的佛弟子,不出家、在家,皆可受持。 > > 一、菩戒的容 > > 菩戒的容三聚戒,就是律戒、善法戒、益有情戒等三。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修善法、度生等三大的一切佛法,於菩重要的禁戒,慎持守。 律戒:又自性戒、一切菩戒。是一切,含大小乘律 的止。是七弟子所受的戒,其在家、出家的差,而分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又此戒法身之因,以法身本自清,由於覆,故不得;今,功成德。如《敬》卷上:律戒能,法身之因。 > > 善法戒:又受善法戒、持一切菩道戒。修一切善法、菩提所修的律戒,是修善,以修身、囗、意的善迥向上菩提,如常勤精、供三、心不放逸、行六波蜜等。一旦犯,要如法忏除,重新立,菩提心,一切善法。此即身之因,以其止修善,故成佛之。如《敬》卷上:善法戒是勤修善法,身之因。 > > 益有情戒:又生戒。是以慈心受利益一切生,於利生。《菩地持》卷四列出十一益生的方法,即: > > 生所作益事,悉伴。 > > 已病、未病及看病者等生,悉伴。 > > 生世、出世法,或以方便令得智慧。 > > 知恩恩。 > > 生有恐怖,悉能救。若有失物,能解,令。 > > 有生困乏,悉能予所之物。 > > 德行具足,正受依止,如法畜。 > > 生先安慰,往返,施食,世善等。使生安者,皆悉;不安者,皆悉。 有德者,喜。 有犯行者,慈心呵,折伏黜,使其悔改。 以神通力示道,令生畏,奉修佛法,喜信,生希有心。 > > 二、菩戒的特色 > > 菩戒是含大乘菩道的戒法,菩道的精神就是起上弘下化的菩提心,所以菩戒除了有防非止的律戒外,更有勤修善法的善法戒,以及度化生的益有情戒。示了菩行者不要消地不作,更要地修一切善,乃至遍一切法,以度生。因菩心是度生,如果不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便不能菩。因此《菩善戒》:‘有二因失菩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心。’《梵》容,菩戒有十重戒:、、淫、妄、酤酒、四、自他、悭惜加、嗔心不受悔,三,以及四十八戒等戒相,但是它的根本精神是菩提心,以菩提心戒,如果忘失菩提心,也就反菩戒的根本精神。所以,菩提心是菩戒有於戒的最大特色,也是我受戒有的。 > > 此外,菩戒只有受法而法。《菩璎珞本》卷下:‘一切菩凡戒,心,是故心亦,戒亦,心故,戒亦。’《梵》:菩戒是佛陀成道,一制,非待而制:是就理善而制,所以又佛性常住戒。也就是,菩戒是生本自具足的。既是本具,而今求受,只是本具的戒德加以薰,故增上,而非新得,是菩戒的另一特色。 > > 三、受持菩戒的功德 > > 菩戒涵七戒,超一切戒功德,而且是去七佛戒法,是菩戒的殊尊。如《梵》:去劫千佛、在劫千佛,都是由於受持菩戒而成佛;未星宿劫中的千佛,仍然要受持菩戒才能成佛。所以,菩戒是佛本源,是菩的根本,也是一切佛弟子成就佛道的根本。 此外,《梵》,受持菩戒有五利益: > > 感得十方佛愍念、守。命正,心生喜。 > > 所生之,菩友。功德多聚,戒度成就。 > > 今世後世,性戒幅慧。 > > 四、菩戒的求受 > > 《菩璎珞本》卷下:求受菩戒者,只要能解法,六道生都能得戒。又,受戒有三品: > > 上品佛受:佛菩在面前,自授菩戒者,得真上品戒。 > > 中品佛弟子受:佛後,於千先受菩戒者戒,教授我菩戒者,得中品戒。 > > 下品自誓受:佛度後,千亦法,即在佛像前自誓受。自誓受者,於佛前胡跪合掌,作如是言:‘我某甲,自十方佛及大地菩,我一切菩戒法。’如是三,得下品戒。 > > 此外,菩戒五戒同可以全部受持,或分受持。但是,不管全部受或分受,重要的是,要‘自度度人、自利利人’的菩提心,如此才不失受大乘菩戒的真。 > > 五、 > > 戒是一切修行法的根本,一切善根功德悉由持戒而生。戒如良,指引我的人生方向;戒如道,范我的身心行止;戒如城,助我抵御五欲六的侵;戒如水囊,去我的垢;戒如明,照亮我的前途光明;戒如,除我的心欲念;戒如璎珞,我的道德人格;戒如船筏,度我到涅的彼岸。所以,佛陀在《教》中明示:大尊重珍敬波提木叉〔戒〕,持戒者,如遇明,人得。戒的功德利益,不能。但是不能充,一切是要自己身,才能悟。所以,佛的人要受戒,更重要的是必持戒。 > >相关参考
在家菩戒的容功德菩戒>菩戒是大乘菩所受持的戒律,又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是於七戒以外的解戒。其特色涵了七戒,而又超一切戒。因此,凡是菩提心的佛弟子,不出家、在家,皆可受持。>一、菩戒的容>
在家菩戒的容功德菩戒>菩戒是大乘菩所受持的戒律,又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是於七戒以外的解戒。其特色涵了七戒,而又超一切戒。因此,凡是菩提心的佛弟子,不出家、在家,皆可受持。>一、菩戒的容>
[第1077部第67一卷]第1077部~佛菩戒一卷 宋三藏求那跋摩 佛菩戒 佛以十五日戒。文殊利正衣服。以著佛足。起跪白佛言。若有初意菩。於道於俗用何等功德。以化一切生。使各得成其功德。唯佛
[第1077部第67一卷]第1077部~佛菩戒一卷 宋三藏求那跋摩 佛菩戒 佛以十五日戒。文殊利正衣服。以著佛足。起跪白佛言。若有初意菩。於道於俗用何等功德。以化一切生。使各得成其功德。唯佛
>菩是梵,是菩提(梵Bodhisattva)的。佛是梵,是佛陀耶(梵Buddha)的。>>站在因果的立而言,菩因,佛果。佛的果位是菩道行者最目的,究竟的菩道,果位是平等的,菩道(梵bodhisattv
>菩是梵,是菩提(梵Bodhisattva)的。佛是梵,是佛陀耶(梵Buddha)的。>>站在因果的立而言,菩因,佛果。佛的果位是菩道行者最目的,究竟的菩道,果位是平等的,菩道(梵bodhisattv
《梵》 《梵》,全《梵那佛菩心地戒品第十》,又《梵菩心地品》、《菩戒》、《梵菩戒》、《梵戒品》。二卷。後秦鸠摩什(344-413,一350-409)。(新疆疏勒)人。我四大家之一。自幼敏,七母入道,
《梵》 《梵》,全《梵那佛菩心地戒品第十》,又《梵菩心地品》、《菩戒》、《梵菩戒》、《梵戒品》。二卷。後秦鸠摩什(344-413,一350-409)。(新疆疏勒)人。我四大家之一。自幼敏,七母入道,
>中外100名人佛教(一)1、衍(464―549,梁武帝,受菩戒皇帝):>梁武帝是一多才多博的者。他的政治、事才能,在南朝帝中可以是堪楚。梁武帝虔佛事,以佛法治。梁武帝持日中一食,大菩戒出,心除酒肉。
>中外100名人佛教(一)1、衍(464―549,梁武帝,受菩戒皇帝):>梁武帝是一多才多博的者。他的政治、事才能,在南朝帝中可以是堪楚。梁武帝虔佛事,以佛法治。梁武帝持日中一食,大菩戒出,心除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