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Posted 行者

篇首语: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菩修行的次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行者得此基本的功力,具足精明之心,始得悟空性。已然超越了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也成就了四加行心,入菩行之金十地了。在大乘始教中,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四位位;得陀洹道前又要有暖、、忍、世第一法等四加行位。然後才能入菩道金十地之位。

1.十信:

有得精明之心行者,是已超越十信位之修,得入十住位。十信者菩五十二位中,最初十位修之十信心;此十信心在信位,能助成信行。十信:

(1)信心:一心定,欲成就道;(2)念心:常修六念,念佛、法、僧、戒、施及天;(3)精心:思菩藏,精勤修善;(4)定心:能系心安住,一切、躁、想分;(5)慧心:菩藏,思量察,知一切法我、人,自性空寂;(6)戒心:受持菩清律,身口意,不犯,有犯悔除;(7)回向心:所修善根,回向菩提,不有;回施生,不己;回求,不著名相;(8)法心:防己心,不起,更修默、念、智、息心、他等五行;(9)心:不惜身,所得能;(10)心:修。

2.十住:

有此精明之心行者,也已超越十住位之修,得入十行位。十住位者指菩修行之五十二位中,第十一至第廿位所修十利他之行。

十心住:

(1)初心住:有善根人以真方便起十信之心,信奉三,常住八四千般若波蜜,受一切行、一切法,常起信心,不作邪、十重、五逆、八倒,不生,常值佛法,多慧,多求方便,始悟入空,住於空性之位;(2)持地住:常空心,八四千法中其心明,如琉璃精金;以初之妙心,持履地,故之;(3)修行住:心、持地二住智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障;(4)生住:由前之妙行,冥契妙理,生於佛家法王子;即行佛同,受佛之分,如中身,自求父母,信冥通,入如;(5)方便具足住:量之善根,自利利他,方便具足;(6)正心住:成就第六般若智,故非相貌,且心亦佛智同;(7)不退住:既入於生竟空,心常行空、相、三昧,身心和合,日日增;(8)童真住:自心起,始不倒退,不起邪魔破菩提之心,至此,佛之十身相乃一具足;(9)法王子住:自初心住至第四之生住,入胎;自第五之方便具足住至第八之童真住,胎;而此法王子住相形具足,於焉出胎;如佛王之教中生解,乃隆佛位;(10)灌住:菩既佛子,堪行佛事,故佛以智水之灌;如帝利王子之受灌。

已至灌住之菩即具有三相:

(1)度生,堪能修行,成就十智,而能度生;(2)得甚深所入之境界一切生乃至第九法王子住之菩亦不能量其境界。3)十智,了知一切法。

十住中灌住菩所成就十智:

(1)心回---悉能震量世界智;(2)晖光照---悉能照明量世界智;(3)等住持---悉能住持量世界智;(4)自在普入---悉能遍游量世界智;(5)至皆---悉能量世界智;(6)知心---悉知量生心行智;(7)知心所行之境----悉知生心所行智;(8)知根海---悉知量生根智;(9)授法之智--悉能方便度量生智;(10)惑成德---悉能伏量生智。

3.十行:

有此精明之心行者,也已超越十行位之修,得入十回向位。十行位者指菩修行之五十二位中,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所修十利他之行。十行:

(1)喜行:菩以量如之妙德,十方;(2)益行:善能利益一切生;(3)恨行:修忍辱,怒,卑恭敬,不害自他,怨能忍;(4)行(屈行):菩行大精,心度一切生,令至大涅而松懈;(5)行:常住正念不散,於一切法;(6)善行:知有法,身口意三寂,著,而亦不教化生;(7)著行:供佛求法,心足,而亦以寂法,故於一切法所著;(8)尊重行:尊重善根、智慧等法,悉皆成就,由之更增修二利行(自利利他),上求菩提,下化生;(9)善法行:得四智、陀尼等法,成就化他之善法,以守正法,令佛不;(10)真行:成就第一谛之,如能行,如行能,行相,色心皆。

4.十回向:

有此精明之心行者,也已超越十回向位之修,得入四加行位。十回向者系指菩修行五十二位中,第三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回向系指以大悲心救一切生之意。十回向:

(1)救一切生生相回向:即行六度四(布施、、利行、同事事(方便)),救一切生,怨平等;(2)不回向:於三所得不之信,回向此善根,令生得善利;(3)等三世一切佛所作回向:不著生死,不菩提而修之;(4)至一切回向:以由回向力所修之善根,遍至一切三乃至生之,以作供利益;(5)功德藏回向:喜一切善根,回向而作佛事,以得功德善根;(6)平等善根回向:即回向所修之善根,佛所守,能成一切固善根;(7)等一切生回向:即增一切善根,回向利益一切生;(8)如相回向:真如相而所成之善根回向;(9)著解回向:即於一切法取著,得解心,以善法回向,行普之行,具一切德;(10)法界量回向即修一切善根:以此回向,求法界差量之功德。

5.四加行心:

有此精明之心行者,也已超越四加行位之修,即能入菩金十地位。即方便加行功用行之意。乃正行之行,再而修四加行心,增加功力修之位,此即在位之第十回向之,住於真唯性,得修四思、四如智後,所生之暖、、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之位。此四加行心是入於道,正通於真理之方便加行。

暖位或暖法:

系以光明之暖性譬喻;此位可除,接近道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以此位欲界、色界、色界之四谛及修十六行,而生有漏之慧。修至此位,即使退而善根、造,乃至入趣,然而必能得道而入涅。十六行者即四谛苦、集、、道各有四行相,合成十六行相。如苦谛有四相,(1)非常,待而成故,法;(2)苦,逼迫性故,令受生苦;(3)空,我所故,能空;(4)非我,我故,法我;

集谛亦有四相:(1)因,其理如子,有因必有果;(2)集,同於之理,明所集;(3)生,能令起,取妄;(4),能令成,生。

谛亦有四相:(1),故,自然性;(2),三火息故,法不;(3)妙,患故,空不黏著;(4),故,生法。

道谛亦有四相:(1)道,通行故,有;(2)如,契正理故,真性如如;(3)行,正趣向故,真如;(4)出,能永超故,出三界。

位或法:

於不安定之善根(善根)中,生最上善根之位,乃不退之境界;於此修四谛、十六行相,得入位。修至此位,即使退至地,亦不至於善根。

忍位或忍法:

四谛之理,善根已定,不再(不善根)之位,不再落趣。忍位有上、中、下三品之:(1)下忍位,修四谛十六行相;(2)中忍位,次省略所及行相(行),最後留欲界苦谛之一行相,而於二那修。一行相,即依者之根利,而留四行相中之任一行相;(3)上忍位,系於一那中忍位之同一行相。至上忍位,可得五不生:(1)生不生,不生於卵生、生;(2)不生,不生於想天、大梵天、北俱洲;(3)身不生,不生於扇搋(意,即男生殖器者)、半迦(男根不完整者)、二形(即人);(4)有不生,不生於欲界第八有(得陀洹果,七人及不再),及色界第二生;(5)惑不生,不生惑。;(6)若加下忍位之趣不生(不再生於趣),共六不生。

世第一法位或世第一法:

有漏世法中能生最上善根之位,此位上忍位相同,修欲界苦谛下之一行相,於次一那入道位而成者。以上暖位、位、忍位、世第一法位等四善根,以能生道漏之善,而成其根本智,故善根;系以修慧,以四及未至、中之六地所依。

6.菩所行金十地:

有此精明之心行者,也已超越四加行位之修,得入菩金干慧等位。能得三乘共十地金菩地,此金干慧等十地。金干慧地,乃至佛之十地,即菩能依方便力修六波蜜、十波蜜,同次行四念,乃至佛十八不共法,前九地至佛地,此十地菩所具者;所佛地在此非指佛地果,乃指菩如佛修十八不共法等所得之智慧:(1)干慧地,又作地、寂然入地、超地、地、地。干慧意指有真理之智慧,而尚未禅定水所滋。此位相於之三位,以及菩自初心乃至得忍前之位;(2)性地,又作性地、地。即之四善根位菩得忍之位,著法相,但不起邪,系智慧禅定相伴之境地;(3)八人地,又作第八地、八地,人即忍意。相於道十五心(已四谛十六心之八忍七智)之陀洹向,菩之生法忍;(4)地,又作具地。相於四果中之初果陀洹果,菩阿跋致(不退)之位;(5)薄地,又作柔地、微欲地。已欲界思惑(又修惑)九一分之位,九、、慢及明等四,色、、香、味、等境,欲界思惑即得陀洹果或斯陀含果。亦指菩已,存薄余之位,即阿跋致以後至未成佛之位;(6)欲地,又作地、淫怒地。欲界得阿那含果之位,菩欲得五神通之位;(7)已作地,又作所作地、已地。即得漏智、生智得阿果,或菩成就佛地之位;(8)辟支佛地,即十二因法而成道之,十二因明行,行,名色,明色六入,六入,受,受,取,取有,有生,生老病死。此十二因往前回,能始明得解;(9)菩地,指前述之干慧地乃至欲地,或指菩十地,喜地乃至法地(初心至金三昧),即菩自最初心至成道前之位。十地者一喜地,二垢地,三光地,四焰慧地,五地,六前地,七行地,八不地,九善慧地,十法地等十;(10)佛地,指如地十位,一切智等佛之法完全具之位,《大乘同性》,如地有十;一、甚深知明智慧地;二、清身分威不思明德地;三、善明月幢相海藏地;四、精妙金光功德神通智德地;五、火威藏明德地;六、空清垢焰光相地;七、法界藏明界地;八、最普智藏能垢遍智通地;九、回向能照明地;十、遮那智海藏地。

 

相关参考

佛教 登地什么意思

 (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

佛教 登地什么意思

 (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

佛教 登地什么意思

 (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

佛教 登地什么意思

 (术语)菩萨之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登其中十地之位谓之登地,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后也。而十地之间自初地至第十地之终要二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其初地称欢喜地,始断一分烦恼而悟一分法

佛教 四种行人什么意思

意思为: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佛教 登地什么意思

梵语bhūmyākramana。即天台宗所说依菩萨行而登入初地之阶位。大乘菩萨之修行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位;其中,登上初地之阶位,称为登地,须经过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佛教 登地什么意思

梵语bhūmyākramana。即天台宗所说依菩萨行而登入初地之阶位。大乘菩萨之修行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位;其中,登上初地之阶位,称为登地,须经过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佛教 登地什么意思

梵语bhūmyākramana。即天台宗所说依菩萨行而登入初地之阶位。大乘菩萨之修行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位;其中,登上初地之阶位,称为登地,须经过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佛教 登地什么意思

梵语bhūmyākramana。即天台宗所说依菩萨行而登入初地之阶位。大乘菩萨之修行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位;其中,登上初地之阶位,称为登地,须经过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

佛教 欢喜地什么意思

梵语pramuditā-bhūmi。音译作波牟提陀步弭。十地之初地;即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中之第四十一位。又作极喜地、初欢喜地。略作初地。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经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