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佛教的10善因果

Posted 佛教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佛教的10善因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今、善述如下:

  有十。

  生、偷、邪淫、妄言、舌、口、绮、悭、嗔恚、邪。

  造者,因其造重,而地、畜生、鬼道之中。受既,幸生人中,有余。今依所者,之如下。若‘’中,尚列外境多,今不。

  一、生……短命、多病

  二、偷……、其不得自在

  三、邪淫……妻不良、不得意眷

  四、妄言……多被、他所诳

  五、舌……眷乖、族弊

  六、口……常、言多诤

  七、绮……言人受、不明了

  八、悭……心不知足、多欲

  九、嗔恚……常被他人求其短、被於他之所害

  十、邪……生邪家、其心谄曲

  善有十。

  下列不生等,止即名善。依此而起十行善,即救生命等也。

  一、不生:救生命

  二、不偷:施

  三、不邪淫:遵修梵行

  四、不妄言:言

  五、不舌:和合彼此

  六、不口:善言安慰

  七、不绮:作利益

  八、不悭:常心

  九、不嗔恚:生慈

  十、不邪:正信因果

  造善者,因其造重而生於阿修人道欲界天中。所感之余,上所列之余相反。如不生病等推可知。

  由是之,吾人欲得事遂,身心安之果者,先力修善,以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而不肯少善因,是大。譬如夫,欲得米谷,而不田,人皆知其愚也。

  故吾人欲事遂,身心安者,努力培植善因。或或早,必得良好之果。古人:‘福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