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入寺基本知多少

Posted 佛像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入寺基本知多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一名著虔心朝山的信徒,在朝拜佛寺前了解入寺佛的基本,以使自己入寺的言行如理如法,到理想的朝拜效果。本文佛教的合十、、佛、拜佛的基本介如下。

  一、合十

  合十又「合掌」,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之一,通行於印度和南信奉佛教的家地,我傣族聚居也用合十。合十的作,不可以到收心的作用,也人一和的印象。合十要注意以下:

  1.合起掌,手指,手肘自然曲,置於胸前呈四十五度。

  2.合掌,眼下垂目光注合掌的指尖,能凝聚心神,排除妄念。

  3.量放松,息往下沉,以到逐安定的作用。

  合十可分跪合十、蹲合十、站合十三。跪合十用於佛教徒拜佛祖或僧的合,行右腿跪地,手合掌於眉中,部微俯,以表恭敬虔;蹲合十是盛行佛教家的人拜父母或所用的,行身下蹲,合十的掌尖至眉,以示尊敬;站合十是信奉佛教的家平民之、平官之相,或公人拜官所用的,行端正站立,合十的掌尖置於胸部或口部,以示敬意。行合十,可以候方或口祝。因佛教中不握手,所以在我,一般佛教徒均以行站合十流行。

  合十的作是佛一恭的,我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候、打招呼之外,如果法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稍稍欠身,表示自己的貌尊重。此外,我信,用某某人「合十」作信末署名,也是一表、恭心意的好方法。有,我聆者大德,也可以手合十表示恭敬。

  二、

  合十相系的另一基本是。於中的佛教徒,是佛弟子必且例行的佛行。例如今人皈依三之後,皈依明的第一任,便是教授合十、等基本。一般佛弟子了合十後,他佛教徒的身分,好象也就成立了。又如佛教徒入寺院或人在佛菩像前用功,首先就是向佛菩致敬。在像之前,往往先有一的作,束,又以作束。

  要掌握以下:

  1.首先虔地合起掌,目光注中指指尖。

  2.然後向下腰九十度,要直起身子,合十的手也同姿。

  3.以左手的中指、名指、小指,住右手的中指、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相接,食指尖也相接,食指大拇指好略呈三角形。

  4.此,手的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供花一般,充了恭敬祥和。

  5.手持姿胸前,一直高到眉心(但不到),也表示把佛菩供到上,有著虔、恭敬而的度。

  6.後再手放下,到胸前回合十姿,然後放下掌。

  合十或,然是佛教徒常用的生活,但是透肢的作,最目的除了到端正容的身之外,也是了心沉、安定,到向收心的效果。自在、的身心,寺院的步融合在一起。

  佛教的合掌、等基本,源自於古印度人的方式,也就是印度地的俗。宋代的《氏要?西域》:「天竺致敬之式,其有九:一、言;二、俯首致敬;三、柔首高揖;四、合掌手拱;五、屈膝;六、跪;七、手肘地;八、五著地;九、五投地;凡斯九等一拜。」

  三、佛

  右佛像和佛塔是佛教的一基本。所右,就是在佛像或佛塔旁行走,要以佛塔或佛像中心,著佛像或佛塔向右旋行走。

  於右佛塔的,按照印度民的俗,是以右方尊。在印度,右是的意思,你要是左,就是反、抗、的意思。所以右佛像,是表示佛菩的恭敬之心。迦牟尼佛立佛教以,佛教也以右佛像或佛塔尊。印度的佛弟子在佛前行便以右准。

  佛教入中以,中佛弟子一直沿用佛制右的方式,右佛像和塔寺作佛菩最虔的。

  佛不但有除睡魔,神病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障,得很大的福。正因如此,佛成很多信徒修行的一重要方式,佛的候,一定要放下世的累,心中有佛,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到身心清的目的。

  右有多功德。《菩本行》中有一故事:佛陀在世,佛阿入城乞食。城中有一婆外而,他佛出城,光相巍巍。婆便喜雀,佛一匝作而去。佛微笑著告阿,此婆佛喜,以清心右佛一匝,以此功德,是以後二十五劫不道,天上人中,快。在,佛佛行走一圈,便可以得二十五劫不道,生天上人的福。

  另外,在《佛右佛塔功德》中述了右佛塔的各功德:

  如是我,一佛在只孤,大比丘僧及余量俱,前後。,老利弗即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曰:

  大威德世尊!我等,右於佛塔,所得之果。,世尊以偈答曰:

  右於佛塔,所得功德,我今少分,汝等善。

  一切天,夜叉鬼神等,皆近供,斯由右塔。

  在在所生,於八,常生,斯由右塔。

  貌常端正,富多,食大封邑,斯由右塔。

  常盈,而悭吝心,勇猛惠施,斯由右塔。

  色相微妙,者皆欣仰,所住常安,斯由右塔。

  或忉利王,妻子悉具足,威力自在,斯由右塔。

  或作婆,持戒善通,咒陀典,斯由右塔。

  或作大者,豪多,廪常足,斯由右塔。

  ……

  以上的故事和佛所的右的功德中,我可以看到右佛、塔的殊利益。

  四、拜佛

  拜佛是佛教徒向佛菩表虔心的重要方式,在入佛寺殿堂拜佛之,佛教徒首先要有恭敬心注意以下:

  1、左右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左行,先以左入,右行右先入。

  2、除佛、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入。

  3、唯有、佛、打、添油香方可入,不可以佛殿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4、殿之前先身心,洗手,入不可西望、到,拜後方能瞻仰容,默念偈:「若得佛,生,得眼,一切佛。」

  5、於佛殿能右,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共修佛,注意角,不住,要向上眉即可。

  6、於殿不可世俗言,更不可大喧,除法,全禅坐外,不可坐於殿,即使佛法,亦不可高言笑。

  7、於佛殿,不得支、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等,坐不可箕坐。站立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退出殿外。打呵欠以袖掩口,吐唾液用生包好放於口袋,勿出出影大。

  於佛像我有恭敬心,常作佛像如同佛想。到佛像,切不可批佛像之否,凡佛像不得安於室;凡有佛像,整衣拜或合掌。如果有佛像,予妥理,切不可任意堆置。

  在拜佛,我立合掌,足成外八字形,跟相距二寸,尖距八寸,目光注手中指尖。然後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於拜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著不,膝即跪下。跪下後,左掌著伸下,按在拜中央左方超右手半掌。佛,尖勿移或翻,之右掌由拜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半掌,左掌,掌相距六寸,平於地面。接著掌握拳,向上翻掌,手掌打,掌心向上掌背平地面,此名「面接足」,著地,系以接地面,非去著地。起身,手握拳翻,手掌打,掌心向下地,地面或拜,右手移回拜中央(或右膝前方)。最後左掌回胸前,右掌著地身起,直腰起立,手合掌立直。

  拜佛的作,是心意敬的手合掌,低腰,五投地肘膝以及著地,完成面接佛足的最高敬,故又。腰低表示,承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五投地,接到大地,令人感於大地孕育生,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著感恩心,以水思源的心,感大地,感一切生。

  於拜佛,注意,到有人佛,不得其前行而;若有出家正在佛,不得行,位於之後;佛,不可看似恭敬,我慢或求修行名,威;大殿正中央的拜是住持佛用的,其它人不得用。

  拜佛具有忏悔罪、修持禅定感恩敬的意,藉拜佛表佛法僧三的尊敬感恩,自我、忏悔去所造的障,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人的身心安定。

  以上信徒入寺院必掌握的合十、、佛以及拜佛的基本和注意事作了略介,希望些介能初佛法的人到寺院佛有所助。

 

相关参考

佛教 比丘主客相待法什么意思

亦名:主客相待法,子题:客比丘入寺法、新至比丘以十事与之、僧差食、僧次食、檀越送食、檀越请、别请,行事钞‧主客相待篇:「初、入寺法。四分云,客比丘欲入寺,应知佛塔,若上座等。至门中,应开;若不能者,徐

文史百科 “一梳梳到尾,二梳举案齐眉”,一把梳子的寓意你知多少

梳子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生活用品,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使用。它的寓意在现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被埋没,古代梳子的寓意可是非常丰富的。在古代,梳子在女性出嫁时是必备的物品,父母会将梳子作为嫁妆给女子,而且在

佛教 初佛必基本知 上

那藏精室著前言>第一章名介>第二章佛教的特色>第三章基本念>第四章佛>第五章皈依>第六章受戒>第七章宗派  《前言》  佛教和其他宗教信仰之差,主要在於其他宗教都是感性的信仰,以感情信仰的支柱,佛教是

佛教 初佛必基本知 上

那藏精室著前言>第一章名介>第二章佛教的特色>第三章基本念>第四章佛>第五章皈依>第六章受戒>第七章宗派  《前言》  佛教和其他宗教信仰之差,主要在於其他宗教都是感性的信仰,以感情信仰的支柱,佛教是

佛教 初佛必基本知

《前言》>佛教和其他宗教信仰之差,主要在於其他宗教都是感性的信仰,以感情信仰的支柱,佛教是理性的信仰,以理智信仰的根源。所以在佛的四―信、解、行、―中,解是居於地位。能解佛法的理,才能生起真的信心,才

佛教 初佛必基本知

《前言》>佛教和其他宗教信仰之差,主要在於其他宗教都是感性的信仰,以感情信仰的支柱,佛教是理性的信仰,以理智信仰的根源。所以在佛的四―信、解、行、―中,解是居於地位。能解佛法的理,才能生起真的信心,才

佛教 初佛必基本知 下

第四章 佛  一、只要心好、行善,何必要佛?  (1)每人都自己是好人,每宗教都自己是人善。但是所的好、善,是以什准呢?都是以各人自己的成准!  一般人都只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善,一旦受到侵凌攻,

佛教 初佛必基本知 下

第四章 佛  一、只要心好、行善,何必要佛?  (1)每人都自己是好人,每宗教都自己是人善。但是所的好、善,是以什准呢?都是以各人自己的成准!  一般人都只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善,一旦受到侵凌攻,

佛教 佛基知多少

佛基知多少1、三:佛、法、僧(自性三:、正、相);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3、五戒: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酒;4、十善: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舌、不口、不绮、不欲、不嗔恚、不邪

佛教 佛基知多少

佛基知多少1、三:佛、法、僧(自性三:、正、相);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3、五戒: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酒;4、十善:不生、不偷、不邪淫、不妄、不舌、不口、不绮、不欲、不嗔恚、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