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修行人知的一些常

Posted 宇宙

篇首语:百艺通,不如一艺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修行人知的一些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佛:即佛陀,源於梵的音。其意是指者或智者。知各事物的原理而能了了分明,照清晰,作悟。自己悟之後,又能使他人悟的,智慧,功德量,才“佛”。大2500多年前,天竺北部迦毗(今尼泊境)王子悉多一切,悟道成佛後,迦牟尼佛。迦牟尼是仁慈清之意。大乘佛教,迦牟尼佛只是多三世佛中的一位。因此,佛不是特指迦牟尼。

  (2)  佛教:是佛陀九法界生至善的教育

  (3) 佛:是透、完整、精辟地揭示宇宙、生命真相的。宇宙的精是生命,生命的精是人,人的精是智能,佛的核心就是大智慧。

  (4)  修行的:是正,即而不迷,正而不邪,而不染。依戒定慧三到此目。

  (5)  修行的原:真、清、平等、正、慈悲;看破、放下、自在、、念佛。

  (6)  修行的目的:明心性,破迷悟,苦得。就是我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法、做法加以修正。

  (7)  修行的基:是三福,待人依六和,世修六度,遵普,心土。

  (8)  修行的要:一深入,至感通,最忌心浮躁;但行好事,莫前程,勿信江湖外道;敬自,敦厚,自然福;善奉行,莫做,修成正果。

  (9)  修行的方法:慈悲本,方便;法平等,殊途同;善口,不他;善身,不失律;善意,清染。

  (10)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11)  三:戒、定、慧。

  (12)  住持三:佛像、、出家人。

  (13) 三福:孝父母,奉事,慈心不;受持三,具足戒,不犯威;菩提心,深信因果,大乘,行者。

  (14)  四弘誓:生誓度,誓,法量誓,佛道上誓成。

  (15)  五福:、大富、端正、尊、明。

  (16)  五戒:不生仁,不偷,不邪淫,不妄信,不酒智。

  (17) 五障:自欺障信仰,惰障情,怒障,仇恨障冥想,不障智慧。

  (18)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禅定、般若。

  (19)  六和敬: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诤,意和同,利和同均。

  (20)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苦、求不得苦、怨憎苦、五盛苦。苦知!

  (21)  八正道:正、正思、正、正、正命、正精、正念、正定。道修!

  (22)  十善:身(不生、不偷、不邪淫)。口(不妄、不舌、不口、不绮)。意(不、不嗔、不)。

  (23)  普行十:敬佛,如,修供,忏悔障,喜功德,法-,佛住世,常佛,生,普皆回向。

  (24)  因和合:因即佛教所的事物以存在的系。在系中,因是主要件,是助件。佛教,一切事物都是由因和合生成,事物本身不是立存在的,也不具有的定性,以此一切事物都是幻不的。

  (25) 常:佛教用,佛教,世一切事物都在生起、、的程中,流不息,常住性,故“常”。

  (26)  法界:指整宇宙象的全,宇宙各具事物都不是立出的,而是相互像生的。

>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