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身品第二十原文和白文

Posted 佛教

篇首语: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身品第二十原文和白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尊者法救 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法句》身品第二十

  十有三章。身品者。所以有益己罪福。

  自身者  慎所守  望欲解

  正不寐  身第一  常自勉

  利乃人  不智  先自正

  然後正人  身入慧  必上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正

  何不至  本我所造  後我自受

  自更  如珠  人不持戒

  滋蔓如  逞情欲  行日增

  行危身  愚以易  善最安身

  愚以  如真人教  以道法身

  愚者疾之  而  行得

  如苦  自受罪  善自受福

  亦各熟  彼不自代  善得善

  亦如甜  自利利人  益而不

  欲知利身  戒最  如有自

  欲生天上  敬法  念佛教

  凡用必豫  勿以所

  如是意日修  事不失

  夫治事之士  能至成利

  真身行  如是得所欲

  《法句》文及解--20身品

  【文】

  身品的大意是(人)什要努力佛法,(其原因)是(佛法)最自己有益,除罪苦福。

  自己生命的人,慎守自己的(信念):希求渴望解()欲望(),正等(之法)就不陷入昏昧。 ㈠

  (自我)生命(的存在)第一要,常常自我勉(佛法):所()利乃是教人,(人不倦)便可智。(二)

  (佛法)首先端正自我(言行),然後才能端正他人(言行):身(心)入慧境,必然化成上德之人。 ㈢

  自身都不能得到益,怎能益施他人?心(意)(得)身入正端,什心不能?(四)

  前世之我造罪福,後世之我受果;作如能知改悔,如金穿明珠。(五)

  人若不持守戒律,滋滋蔓蔓如蔓(到攀):放情感所欲,罪之行日益增加。 ㈥

  罪之行危及自身,愚合之人以易於而毫忌:善(德之行)最能安定身心,愚之人以於(而畏不前)。(七)

  按照真人教去做,用大道身(心):愚之人以此加以指,此之行以(行):行使(行)必得,如下苦之(必得苦果)。(八)

  作自然遭受罪行,行善自然享有福:也要待到盂釜巳各自成熟之,它之不互相取代(行得善,行善得):善德必得善,也如下甘甜子(必享甘甜之果)。(九)

  自利其身又利他人,得好又不,要想知道如何利身,(守)戒(多)是最好方法。(十)

  假如有人自其身,想(世)生於天界之上:()敬守佛法佛法,思念佛之敦。 (十一)

  凡有所必事先有所准思,切勿害本要做之事;能做到便可?心)意日修(精),(所)之事就不失。 (十二)

  那些致力於事之人,善始善者能得益:真(已明)身力行,能一定能得其所。(十三)

  【原典】

  身品第二十有三章

  身品者,所以,有益己,罪福。

  自身者,慎所守,希望欲①解,正不寐②。㈠

  身第一,常自勉,乃人,不倦③智。 ㈡

  先自正,然後正人,身入慧,必上!㈢

  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正,何不至!(四)

  本我④所造,後我自受;自更,如珠。 (五)

  人不持戒,滋蔓如;逞情欲,行日增。㈥

  行危身,愚以易;善最安身,愚以。 (七)

  如⑤真人教,以道法⑥身;愚者病之⑦,面;行得,如苦。 (八)

  自受罪,善自受福;亦熟⑧,彼不自代,善得善,亦如甜。 (九)

  自利利人,益而不⑨;欲知利身,戒最。(十)

  如有自,欲生天上;敬法,念佛教。(十一)

  凡用⑩必豫,勿以所⑾;如是意日修,事不失。(十二)

  夫治事之士,能至成利。真身行⑿,如是得所欲。(十三)

  【注】

  ①希望欲:各空想非份而又不正之欲求。

  ②寐:本意是睡著了。此意指糊、不明白。

  ③不倦:不倦、不停止。

  ④本我:即去世的(神)之我;後我,即入回中的世俗之我。

  ⑤如:像某某一,按照某某子。

  ⑥法:范。

  ⑦病之:以之病。病,、、困苦。

  ⑧熟:成熟。

  ⑨:破、浪、少。

  ⑩用:有所。

  ⑾所:本致力去干的有所妨。

  ⑿行:去力行。>

 

相关参考

佛教 垢品第二十六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法句》垢品第二十六  十有九章。

佛教 垢品第二十六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法句》垢品第二十六  十有九章。

佛教 明哲品第十四原文和白文

  《法句》:明哲品第十四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佛教 明哲品第十四原文和白文

  《法句》:明哲品第十四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佛教 欲品第三十二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法句》欲品第三十二  三十有二章

佛教 沙品第三十四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法句》沙品第三十四  三十有二章

佛教 欲品第三十二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法句》欲品第三十二  三十有二章

佛教 沙品第三十四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法句》沙品第三十四  三十有二章

佛教 道利品第三十八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法句》道利品第三十八  十有九章。

佛教 象喻品第三十一原文和白文

  作者:尊者法救只  前言:  《法句》尊者法救(撰)只()  《法句》是佛中出的偈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的佛祖法句,集出新的《法句》。  《法句》象喻品第三十一  十有八章